分享

后来通过观察我院影响大疗效好的老中医,发觉他们开的方剂,一方之中寒,热,补,理气,除湿等样样俱全,看似杂乱,但疗效却很好,内心感到很疑惑。后来看过脾胃论发现此方后才恍然明白其中原因。

 李静曦 2018-05-17
【临床经验】浅述,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作者——恬苑秋实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脾胃论开篇之首方,它代表着脾胃论的中心思想,但在临床应用和有关书籍却报道甚少,甚至连权威性的高校教材方剂学中也难查找到。但我对此方却情有独钟,究其原因还要从我刚接触临床说起,当时过于重视理性论的东西,经验少,看病开方比较机械单调,效果不太理想,病人也少,心理上有压力同时也很不服气,后来通过观察我院影响大疗效好的老中医,发觉他们开的方剂,一方之中寒,热,补,理气,除湿等样样俱全,看似杂乱,但疗效却很好,内心感到很疑惑。后来看过脾胃论发现此方后才恍然明白其中原因。 现根据以往的心得浅述如下。


组方;黄芪,人参,苍术,羌活,升麻,柴胡,黄连,黄芩,石膏,甘草等10味药物组成。
方解;柴胡以升阳气下陷为主药,【现代研究证明;柴胡有解热,镇静作用】人参,黄芪,炙甘草健脾益气。【黄芪,人参均有兴奋中枢的作用,可减轻疲劳。黄芪可增加机体耗氧量,加强心脏收缩力,增强体表血液循环。】苍术,羌活,升麻升阳除湿。【苍术能使十二指肠的蠕动减慢,升麻能兴奋膀胱和未孕子宫】石膏,黄连,黄芩泻阴火。【石膏通过抑制产热中枢,以收解热之效,故有解热,镇痉,消炎作用。黄连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
功能;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泻阴火。
主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症见;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心热而烦,肌肤灼热,身体困重,口苦咽干,大便泄泻,小便频数。脉浮弱或玄,或浮数。
经我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此方疗效确实不错,尤其是中年妇女和久病不愈的慢性病患者,其阴阳气血紊乱,寒热虚实夹杂,即有气血亏虚的症状,又有湿热阴火的症状,按常规治疗,是先扶正后去邪,或是先祛邪后扶正,或是攻补兼施。此种治疗原则不但疗程长而且还很难把握。但用此方加减治疗一般三剂,患者大多反映心慌气短,疲乏无力,烦热体困等症状减轻大半,如继续加减治疗基本都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此方看似有诸多矛盾之处,一般而言;方中补益药滋腻碍胃,清热泻火药苦寒易伤脾胃,升阳除湿药大多易耗散阳气,损伤津液,理论上似乎有矛盾,但进一步对脾胃论的理解才真正掌握其要领。因脾胃论其理论认为心,脾,肺,肝,肾五脏,脾胃为枢纽,如以调理脾胃为重点,脾胃健则枢纽开,中枢疏通则阳气升,阳气升则湿气除,湿气除则阴火降,这也是脾胃论的理论中心。但在临床治疗中应重在根据症状随证加减,尤其是药物加减和剂量比例很重要。其中;脾土累及肺金引起的气短,气喘,咳嗽等应加桔梗,杏仁等。心火衰微不生脾土和心火亢盛反伤脾土引起的心烦而热,肌肤灼热等应加黄连,山栀,苦参等。肝木克伐脾土而引起的寒热往来,胸胁痛,口苦咽干等应加黄芩,麦冬等。肾水反侮脾土引起的骨乏无力,睾丸冷,多尿,腰脊痛,哈欠等应加附片,肉桂,山芋肉,菟丝子等。总之临症中应抓住重点,随证应变,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药。就像仲景书中所说;脾胃之病,不可一例而推之,不可一途而取之。毫厘之失,则灾害立生。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尤其是医方众多,浩如烟海,如何取长补短,融汇贯通,灵活运用,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得其精髓。本人才疏学浅,理论水平低,实践经验少,以上浅述也是我以管窥天,肯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偏差,甚至是谬误 。希望吧内同行斧正。


对于刚接触临床的年轻医生一楼经验或许有所借鉴,因为书本知识比较局限,临床经验较少,所以病人自然也少,因此苦闷,疑惑,甚至有怀才不遇之感,我想大多数年轻医生都有这种处境和心情。这种心情只能说明你还不了解社会,没有掌握病人心理特点,没有临床过硬的有效方药,如果突破这三道防线,如有一个特别有效的那手方子,病人自然会多起来。这也是我的经验之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