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真正的原因在这里

 学国学网 2018-05-17

侄子小学四年级,天天打游戏,这让姑父姑姑头疼不已。

一次,他偷偷告诉我,我们小学生吃鸡(一款名为绝地求生的游戏)比你们大学生还好呢!

听完这话,我当然大吃一惊,不禁想到一则新闻:熊孩子偷钱打王者农药,家长怒告腾讯。

要我说,没了“王者农药”还有“吃鸡”,没了吃鸡还有DOTA,真要较真告起来,几时方休?

还是关起门来教育熊孩子比较实在。

可哪有那么容易?熊孩子油盐不进,家长说破嘴皮子,熊孩子才嗯一声,闹情绪了还不说话,分分钟给家长冷暴力。

看来教育之路九九八十一难,这第一关,就是学会怎么和孩子沟通交流。

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说呢?

不是我不愿意说,说了也没人听

孩子表达能力不如大人,说话漫无边际又没有重点。家长们忙着手头上的事,很难认真的听下去,听不耐烦了,采取敷衍的态度。

孩子能敏锐的感觉到家长的态度,这种敷衍会给孩子一种爸妈不喜欢听我讲话的感觉。久而久之,孩子会选择憋在心里。

不是我不愿意说,说了会挨骂

有的孩子也会和家长沟通,只不过是只说好的,比如被老师表扬啦!得了小红星啦!但自己干的坏事,受到的批评不说,甚至是被欺负了也不会说。

其实孩子已经学会了看碟下菜。孩子会估量父母的反应。如果爸妈的反应是批评,打骂,或者埋怨等,孩子往往会选择不说甚至有意隐瞒。

不是我不愿意说,说了也没用

家长会有许多自认为对孩子好的做法,比如,吃有营养的饭菜,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吃;报各种兴趣班,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不允许孩子干这干那,不管孩子当时的兴趣多么强。。。

其实孩子们想说,我不想吃;我不愿意上数学班;我想多玩一会儿。。。

家长们都会不以为意,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形式,久而久之,孩子做了那么多不愿意的事,心里苦恼,但是妈妈问孩子怎么了,孩子也不会说。

孩子会觉得,什么都是你说了算,我说了也没用。

做家长的,往往等到发现了问题,才来和孩子沟通。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时候沟通已经难上加难,家长们往往会束手无策。有的家长还会勃然大怒,更会将关系恶化。

家长们应做好日常沟通,引导式沟通,让孩子健康成长。

01、认真听孩子讲,不打断

家长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沟通。刚开始可以试询问式的,比如今天学的怎么样啊?有哪些高兴的事啊?哪些事感觉做的不好啊等等。慢慢养成沟通的习惯,孩子也会主动和家长沟通。

在和孩子聊天时,家长应该多听孩子讲,这个过程需要用心。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很喜欢听他说话,才会激发他的表达欲望。父母能慢慢地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明白孩子一些做法的真正原因。

02、发现问题,不要有过激反应

孩子调皮了,孩子被欺负了等一些不好的事发生了,有的家长听到后会产生过激反应——批评孩子,或者气势汹汹的去找学校讨说法等。这种过激反应都会吓到孩子,下次再发生也不会说了。

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最先做的,就是先鼓励孩子把事情发生的原委说出来,这样才能找到真实的原因,才有机会教育孩子改正错误。

如果孩子被欺负了,需要先安抚孩子,给孩子传达出一种力量——爸爸妈妈很爱你,有这种事一定告诉爸爸妈妈,爸妈会处理好。

一定注意的是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觉得爸妈能够帮助自己。

03、尊重孩子意愿

家长们头疼的一些问题,比如孩子游戏上瘾,故意捣蛋等,可能都是孩子们的“报复”手段,其实孩子们是通过这个,来表达自己的不愿意,不满。

整日拿着小碗逼孩子吃饭的,孩子往往厌食;

逼孩子弹钢琴的,长大后孩子再也不碰钢琴;

从不允许孩子干这干那的,孩子可能逆反学坏。。。

家长忽略了孩子说的我不愿意,于是孩子用实际行动来抗议。

孩子们已经有自己的喜好,家长们需要做的是发掘并且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这样才是真的对孩子好。

当然尊重意愿不是无条件的宽容,对于孩子“贪得无厌”的请求,家长们应该有限制的满足。

而有意思的是,往往是内心意愿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们患上瘾症的可能性更大。

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知识早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