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系辞》通讲(一三五)

 静心知行 2018-05-17
下面“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把木头砍下来做成棒杵,在石头上挖个坑凹做成石臼,有了杵臼,就可以用来舂米,把稻谷的壳壳去掉,大家就可以吃上白花花的大米了。所以有了“臼杵之利”,粮食就会越吃越精,味道也就越来越好,说明生活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了,不再只是解决温饱问题,也要考虑口感,要从美食的角度去发展了。
  
  那么,为什么说“盖取诸小过”呢?我们看雷山小过卦,上震下艮,中间是两根阳爻,两边各两根阴爻,感觉就是一根棒杵在中间,然后两边是空的,就是用棒杵在石臼里舂米的样子。而且这两边的阴爻,有些手抄的古书上把断开的横杠画成了两点,一边四个小点,感觉就是棒杵舂下去,大米从两边溅出来,很形象。在很多《易经》的注解上面就说,人吃粮食就是图个肚皮饱嘛,你舂得那么细,吃得那么精,确实有点过了。其实,吃得粗一点对人体反而是有好处的,现在有些比较讲究营养的朋友,就到处找糙米,也就是没有脱过内皮的稻米做吃,因为吃加工太精细的米,虽然口感上去了,但营养丧失得很多。所以,《系辞》这里说“盖取诸小过”,也暗含有人们生活得太精致了,也是有点小过、有点小毛病的意思。
  
  人生活得太好了,无事就要生非,就要惹事起麻烦。个人的矛盾恩怨放大了就会引发族群的斗欧,族群斗殴再放大,就会引发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所以下面说:“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这就是说人类之间相互征战的事了。
  
  “弦木为弧”,也就是把柔韧性好的木棍弯下来,弯成一个弓;剡木为矢,就是把细木棒削尖,就变成了箭。弓箭的发明对古人来说,那是很大的一件事。在古代来说,弓箭就是最厉害的工具和武器了,射猎禽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威天下”,有了强大的武力,就能够威慑所有的异族。
  
  这个“弧矢之利”取象的是哪一卦呢?取象的是睽卦。火泽睽,上离下兑。按一般的说法,离卦为中女,兑卦为少女,一个家里头有两个女儿在那里大眼瞪小眼,相互就这么盯着。这个睽卦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样子。那么这个睽字,本身就有对峙之意,所谓是众目睽睽,互相都不服气,不服气就要大眼瞪小眼,稍不留神就要打燃火。所以这里说“以威天下”,这个瞪卦就大有互相都把兵器抽出来对峙,准备是要打仗的感觉。同时在睽卦里面,上卦为离,有戈兵之象,就有要打仗的意思。兵火兵火,离为火、为心、为目,心中起火眼睛一瞪就容易打起来,所以有戈兵之象。睽卦的三四五爻组成了一个坎卦,坎卦就有弓矢之象;而它的二三四爻又组成一个离卦,你看整个卦象,上下两个离卦就好像是两个心头起火、互相瞪眼的人,中间夹一个取象于弓矢的坎卦,确实就是众目睽睽,兵刃相见,这个仗感觉是非要打起来不可。所以,这里说“盖取诸睽”,还是非常形象的。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上古时代的人嘛,刚刚脱离原始社会,当然就是穴居野处,白天就到处晃悠找吃的,吃饱了就晒太阳,晚上随便在哪里挖个洞洞,只要能遮风蔽雨就行,跟动物们没有太大的区别。“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其实,像造房子这些事,圣人哪管得了那么多嘛!未必就是哪一个人发明的,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渐渐有了盖房子居住这样一个概念。那么,这个房子它有个结构,古人说上栋下宇。所谓的栋,就是指屋顶中间那一根主梁;宇呢,就是指的这个椽子,从主梁两边斜下伸出来的椽子,这个椽子上面是要架瓦片防雨的。所以传统建筑的这个栋是“直而承上”,这个宇是“两垂而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就是你做了这么一个房屋顶棚,就是为了防风蔽雨。
  
  盖房子这个事又是取象于哪一卦呢?就是“盖取诸大壮”。雷天大壮卦,上震下乾。整个卦象就仿佛上面打雷了,眼看就要下雨了;而下面这个乾卦,乾为天,就是指的我们人躺在屋子里头,你看到上面的东西就称之为天。我们在屋子里看到的这个天,就是为你遮风挡雨的天。所以,尽管上面是雷雨交加,但下面呢,三根阳爻很坚挺地横在那里,一点都不用担心风吹雨打,所以是“盖取诸大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