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玩,有多重要?这边马云说:不会玩的孩子以后找不到工作,那边腾讯已经开始行动了!

 勇敢面对168 2018-05-17


“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   ——教育家杜威

去年,在一次大数据峰会上,马云说了这样的话:

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强迫他们去背,不让孩子去体验,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时代。

事实真如马爸爸所说,玩有那么重要吗?


近期,腾讯用行动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上周,腾讯宣布将全面布局功能游戏。除了游戏学院的孵化项目外,腾讯还与乐高达成了战略合作,在亲子互动类功能游戏上加大投入。《跨界发现游戏力》 中提到,教育与游戏结合相对广泛,在腾讯研究院考察的130款功能游戏中,43%为教育功能游戏。教育功能游戏所带来的参与感让游戏成为传递知识、改变认知和行为的有效工具。看来,教育和游戏要实现跨界融合了。


由此可见,玩,真的很重要。

也许你会说:孩子玩疯了,学业荒废了,以后更找不到工作。


所以首先需要强调:玩也分好的和坏的。


好的玩要包括:有主动性的玩;有创造性的玩;能在玩乐中成长;能跟同伴一起合作的玩;能让亲子感到愉快的玩;


不好的玩包括:玩的过程,行为和思想被完全掌控;容易让思维僵化、智力受损的玩,如看电视,纯娱乐的电动游戏;过度不安全的玩;不能适时适量的玩,会对周围造成伤害或者让自己上瘾的玩。


2007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幼儿时期玩得比较足够的孩子,到了5岁,他们的智力要比对照组的孩子高出许多。从19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都发现,有较多机会自由玩耍的孩子,比没有机会自由玩耍的孩子,在问题解决能力上更优秀。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研究,他观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内相互嬉戏作乐,你追我逐。于是,他把一部分小猴子放到别的笼中,不让他们有机会耍乐。这些失去玩耍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十分呆木,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由此可见,会不会玩,有没有机会玩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会玩,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机械地学习知识已不再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未来100年是智慧、体验、服务的时代,要让孩子在玩中体验智慧,在游戏中去探索自我,只有会玩的人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智能的充满想象和挑战的世界。


玩,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

孩子最初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不可能依靠逻辑,而是靠视觉,触觉,感觉……,玩,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观察,研究自己和这个世界。比如,孩子在津津有味地捡地上的落叶时,会发现那些五角形的枫叶,竟然跟自己的小手有些相似,都有着5个尖尖。这其实,就是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过程。比如,孩子在雪天玩耍时,才知道:哦,原来从天上会洒下这么漂亮的东西,用舌头舔舔,没有味道,但是凉凉的。


玩,是孩子获取自我肯定的有效方法

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自我感觉会很好,因为可以自己选择活动、自己决定规则,玩耍给孩子提供了自己成功完成一件事情的机会。这样的孩子会因为自己掌握了自娱自乐的重要技能或者完成了一件作品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用积木搭成了一座房子,和小伙伴堆起了一个雪人都会让他们感到自豪。而这种自豪感是孩子变得自信,形成自我肯定态度的关键。


不会玩,哪来的创造力?

会玩的孩子,喜欢自己探索,他们在玩耍中独自体验不同的感受:将卫生纸卷在身上,秒变最萌小超模,把沙坑当蓄水池,用豆子当数学工具……孩子玩得尽兴了,他的创造力和智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容易产生奇思妙想,产生很多创意。哪怕是恶作剧、“鬼点子”也不是从天而降,而是经过孩子动脑筋思考后的行为,所以,会玩的孩子一般创造力也更强。


玩,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最好方法

玩对小朋友来说是最好的社交工具,在玩的过程中甚至都不需要语言,小朋友就能嗨起来。会玩的孩子,懂得自己探索发现,熟悉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在与小伙伴一起疯玩的过程中,大家会一起商量玩什么怎么玩,以及玩的规则等等,这实际上也是培养小朋友社交能力的重要时机。合作一起玩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掌握一些与他人交流、沟通等社交技能,以及轮流、分享、交换、互助等社会交往的规则,还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建立相互信任、亲密的同伴关系,有助于社交技能的发展。


而一个不会玩的小朋友,他可能在别的小朋友玩得很高兴时,孤零零地站在一旁,缺乏主动参与的内动力,长时间这样下去,孩子会越来越缺乏自信,也会越来越害怕社交。


到底怎样引导孩子玩耍,才是最正确的呢?

其实,尊重孩子玩耍的天性,跟彻底放任孩子的“散养”,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要想使得玩耍真正对孩子的人格、习惯有益,必定离不开父母对孩子玩耍项目的选择与引导。


多主动体验,少被动接受

比如,带孩子去植物园或者乡村田园去玩耍,就算是主动的体验,因为孩子能够亲眼见到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动植物,还能充分调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叶子的翠绿或金黄、树皮粗糙的手感、泥土的自然芬芳……


这种贴近自然的玩耍体验,一方面能促进孩子骨骼肌肉、大脑神经的健康发育;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情绪、秉性,也是极大的滋润。


然而像一直窝在家里看动画片这种,就是典型的“被动接受”型玩耍,孩子被花花绿绿的画面吸引,动画片里演什么孩子就看什么,期间很难有五官上的真实感受、体验,这样“玩耍”的结果,当然跟置身自然的体验没得比。

多保护孩子专注力,少打扰孩子

儿童心理学专家说,孩子的专注力近乎是与生俱来的,随着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专注力会呈下降趋势。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能盯着蚂蚁窝看半天,而大人却已经没有这份耐心了。


所以,只有从小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才能让孩子的这一天性在今后得到延续,无论对成长还是学习,都大有裨益!


如何在玩耍过程中保护孩子专注力,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不要一次给孩子太多玩具、玩太多项目,以免孩子的专注力被分摊。有研究称,一次给孩子的玩具数目在3个以内是最好的,否则,孩子手头东西太多,一会摸摸这个,一会动动那个,结果那个都玩不了很长时间。


二是,当孩子已经进入玩耍状态时,往往都是津津有味、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时候,家长在一旁静静陪伴就好了,最好不要以“关心”的名义去打扰孩子:“喝不喝水呀”“吃不吃水果呀”“累了吧”“困了吧”“妈妈帮你吧”……这些都是对孩子专注力的严重打扰,然而在生活中,不少家长都还没有注意到。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如何充分发挥玩耍在孩子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出快乐健康聪明的孩子,智慧的爸妈们,可以好好想想。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智慧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