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砸钱搞农业的大佬为何会失败?

 诗词歌赋对联 2018-05-17


本文由堂友孟老爷供稿,他朋友圈里的一段话:


#在那2007年的冬天,年仅28岁的我,在农业大坑体无完肤,辛辛苦苦白手起家的几百万积累就付之东流,本来再也不想搞农业了,只想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一不小心又干了农业。#


作为一个农业人,这是我第二次做农业,虽然走的很累、很辛苦,和那些大佬们相比,我们用99牛一毛的投入,取得了一些微小的成绩,也一直在坚持朝资本市场的方向发展;


当中接触过不少投资领域的一些所谓业内人士,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农业技术含量不高”、没钱的说“你种地能赚几个钱”,有钱的说“种地嘛,谁不会,自己也可以搞”,在有限公司改股份公司的过程中,很多朋友好心劝我,让我把“农业”二字去掉,资本市场很忌讳,最好加上“科技”二字,比较流行;


我的回答是,如果去掉了农业二字,就违背了我的创业初衷,违背了当初的情怀,况且,名字不是决定企业本质的唯一标识,为了“农业”二字,不要加“科技”,在省工商局名称预核准时还和工作人员据理力争,吵了一架才注册来的呢!


在我工作过的绍兴,叫大牛、阿羊、阿兔、阿狗的都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企业家,而且流行的东西一定不会长久,感冒、非典、禽流感能流行多久?我坚信,在农业领域,一定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不会让我一直做一个孤胆英雄。



在当前中国农业领域,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热点,莫过于工商资本抢滩农业。


他们大多满怀希望进入农业,认为自己有钱、有人,还有市场,纵横农业领域,定当顺风顺水,一路凯歌高奏。


于是联想来了,恒大来了,海亮来了,阿里巴巴来了,绿城来了,大大小小的工商企业你追我赶,只怕失去千载难逢的机会,仿佛成功近在咫尺……


但事实证明,农业远不是那么容易和简单。只有经历了曲折甚至挫折,人们才会觉悟:工商领域的成功经验想复制到农业领域,是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的。



网易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的规模农业。只有资本的投入,没有技术和人才储备,没有长时间的行业历练,事倍功半原在情理之中。


作为IT精英,“网易”养猪曾引起巨大轰动。总裁丁磊当初高调宣布要进入畜牧养殖领域,用“生态”的理念养猪,将IT技术和传统养殖相结合的声音,至今人们还不曾淡忘。

 

然而“生态猪”将采取何种养殖技术?如何定价?IT技术将如何应用到传统养殖行业?社会大众无不充满好奇。


在许多人的概念中,养猪似乎是天底下最简单的工作,毫无技术含量可言。自己的父辈并没有什么文化,都可以养猪,难道自己大学毕业还不如他们?殊不知,传统养殖与现代养殖已是天壤之别。


网易“生态猪”的概念不可谓不好,养猪不可谓不努力。但现代畜牧业产业链十分漫长,从饲料、养殖、防疫、屠宰加工,一直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要养好“生态猪”,就必须在整个产业链上进行把控,否则,“生态猪”就只能是个“噱头”。但要打通这条产业链,没有漫长的时间,你也许连门都摸不着。


传统养殖是散养,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并无过高的要求;但现代养殖是市场化行为,对投入产出的比率有着严格的计划,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打通产业链。就此而言,现代养殖不仅是资本密集型,而且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



传化


“传化”是浙江赫赫有名的大型民企,主营化工、物流等产业。2002年4月28日,浙江省组建成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个占地5000亩,总投资5个亿的园区,采取的是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方式。而运营方正是由传化集团投资的传化大地。

 

规划方案、平整土地、招聘员工、购置设备,当他们终于在大棚里种出西红柿,运到市场销售时,才发现自己的价格高得离谱,市场根本不可能接受。农民种的西红柿每斤只卖2元,而传化的成本就在10元左右。

 

农民的土地是自己的,劳力是自己的,不计成本;而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不仅土地需要租赁,人员需要招聘,还要购买社会保险,严格实行8小时工作制。农民为自己干活,可以起早贪黑,为企业干活,则完全可以“出工不出力”。

 

传化负责人再掰起手指算算:人工挖掘水池,80万元;从法国引进全自动化的育苗温室,1025万元;组培楼,投资470万元,还不包括水电等配套设施;从荷兰引进玻璃温室,1050万元。



如此巨大的成本投入,西红柿岂能不是天价,还如何在市场上销售?公司只好调整策略:主动避开农民,不再种植低端的大众产品,而是发挥高科技优势,利用先进的组培技术,生产种子种苗及高档花卉,如蝴蝶兰、大花蕙兰、安祖花等,才终于实现了盈利。



许多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时,往往“无知无畏”,充满信心,但对现代农业缺乏了解,缺乏想象。有专家认为,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必须选准方向,慎而又慎:


其一,与农户经营相比,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成本明显偏高,因此,搞普通种养业不仅不具备优势,反而劣势尽显。只有进入高科技、品牌营销、深加工等领域,才能扬长避短;


其二,实际操作中,必须优化组织方式,处理好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因为组织方式决定着劳动生产力和土地产出率的高低,甚至决定着农业投资项目的成败。


目前来看,公司+合作社+农户这一模式应为首选,就公司层面而言,既减轻了种养殖环节的投入,让公司能够轻资产运行,又发挥了公司龙头带动作用;就农户层面而言,既大大减轻了生产经营风险,又提高了收益。




万象


上世纪80年代,鲁冠球就开始进入农业领域,先后搞过立体农业、畜牧养殖等,最后都宣告失败;90年代,又搞“创汇农业”,养鳗鱼并深加工出口,最终因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亏损近2亿元收场;2000年,创办“人长久”,发展山核桃产业,但也难以长久,最后被清产拍卖。


当今企业大佬中,“万向”的鲁冠球无疑是投资现代农业的鼻祖,但同时,也可能是失败最多的一位。他自称是农业投资领域的“败将”,但矢志不移,“屡败屡战”。


投资农业不断遭遇失败,让鲁冠球不得不深思:如果企业从项目选择,到流转土地、组建团队、购置设备,再到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全部都要自己一手搞定,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可能全盘皆输。因此,必须扬长避短,转变投资理念和投资模式:从“项目投资”到“股权投资”。


所谓“项目投资”,指的是从项目选择到产品营销,全程由企业一手搞定;“股权投资”则首先考察所投产业的发展前景,接着考虑选择合作伙伴,要有较深的行业积累,还要具备可靠的执行团队。只需要注入资本,占有一定的股权,通过资本的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具体操作均由对方团队负责。


“股权投资”与“风险投资”有着质的不同。第一,要做大股东;第二,要持续投入;第三,短期内不会退出。这种投资方式,既发挥了资本实力优势,又避免了操作层面的一系列不利因素,缩短了农业投资的收效时间。



“现在一些上市公司自持财大气粗,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砸向农业,但实际上大多是烧股民的钱,最后遭殃的,很可能是股民。就此而言,农业投资更现实可行的,是收购、兼并,或者股权投资。”



恒大


有钱就是可以任性!?


许多人不能不佩服恒大的视野和胆魄:因为中国农业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分散走向集聚,提供给投资者的机会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政府高度重视,将农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给予各种扶持、各种补贴;更重要的是,恒大要冲刺“世界500强”,除了农业板块,其它产业的市场空间几乎都不足以支撑。


从房地产到体育、娱乐,再到快消,恒大的每一个跨界转型,可谓都是爆炸性新闻。当2014年恒大高调宣布携千亿巨资进入农业领域后,许家印的一举手一投足,更是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同时切入粮油、乳业、畜牧养殖等多个产业;比行业水平高一倍的薪水聘请1800名管理人员;收购新西兰乳企……


当恒大的农业板块渐次展开之后,人们对其宏观布局、战略眼光的赞美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是对其战术越来越大声的质疑和批评。


曾经,恒大召开隆重热烈的旅游式农产品订货会。据随行记者描述,32架包机直飞乌兰浩特,80辆大巴车队统一集结浩荡出发,途径多个恒大粮油生产基地,一直到阿尔山大草原。活动场地就设置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总面积11万平方米,约为15个足球场的面积。3万平方米的住宿区内,布置着500顶大蒙古包,住宿着500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经销商。是夜,曾获央视《直通春晚》第一名的恒大歌舞团原班人马盛装出演;精彩的烟花表演持续一小时,现场宾客无不惊叹。


这种华美绚丽的活动,对于地产企业而言,有可能立竿见影、行之有效,但房地产是赚快钱的,从拿地到售楼,一个周期只需要三年时间,而农业的特点是见效慢、利润低,适合采取这种拿人民币不当钱使的狂轰滥炸式宣传吗?



恒大的产品零售价:有机大豆油239元/斤;绿色大豆油(菜籽油)21元/斤;有机大米63元/斤;绿色大米13元/斤;有机杂粮63元/斤。


恒大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并非毫无理由,一是东北地区的绿色无污染环境;二是消费者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安全。但恒大沿袭房地产企业“短平快”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农业的基本规律。消费者有理由描画出恒大的运营轨迹:制造概念——收购基地——疯狂传播——人海经销——高价策略。


农业是老老实实的良心产业,消费者也不可能那么冲动,就为一个概念埋单。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炒作,最后只能损害到自己。


各位堂友,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



(本文由堂友供稿,堂友供稿可以联系财哥:hcw723)


▼未来农业大会,已超2000人报名!门票申请方式:扫描下图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