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家庭,输在了没有仪式感

 鬼谷传人f1vj1u 2018-05-17


仪式,是很多人经常忽略的一个词。


其实,在无聊的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仪式感,去度过平淡的日子。而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也少不了仪式感。



01

生活需要仪式感

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我见过一些年轻人,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房间里四处都是随意乱丢的衣物;


冰箱里随便翻出点食物就是一顿饭;忙于工作,早就忘记了什么生日、纪念日......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仪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质做基础,它体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鲜花、开学前的新书包、上课前,班长的一声“起立”、春节时,门上那一幅幅春联......


这一件件小事,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生活就摆在那里,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02

亲子之间需要仪式感

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仪式感吗?


我一同事,为了参加孩子的大学毕业典礼,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不辞辛苦,从北京飞到广州,周围人都劝她:“毕业典礼只是走个流程,用不着这么大费周章。”


同事笑着说:“我只是不想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毕业典礼虽然只是个形式,但却是孩子和学校生活的最后的告别,我过去,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也希望孩子能重视自己的毕业,正式告别过去,有个全新的开始。”


对孩子而言,有这样一位妈妈真的是件幸福的事。


我们身边有一些父母,十分讲究实际:

“小孩子过什么生日!”

“奇奇怪怪的节日,瞎凑什么热闹!”

“上个学而已,衣服鞋子随便穿吧!”


可能对于父母而言,做不做这些事情,对孩子的爱都不会减少,但对于孩子而言,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有心理专家认为: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成了孩子最美好的记忆。



03

婚姻需要仪式感

曾经看过韩国一个《30天的承诺》的短视频,深有感触。



短片中的女主,离婚的最后30天,要求丈夫每天和自己拥抱,亲吻,亲手,说我爱你。


丈夫说:“那段时间我所忽略掉的她对我的关心和爱,又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


一段婚姻,开始的时候再轰轰烈烈,如果没有经营,没有一点点仪式感,当初在一起的初心终将会被琐碎的生活磨得一干二净。


很多夫妻,生活过得平淡无趣,甚至充满了争吵冷战,往往缺乏了仪式感。


其实偶尔的仪式,是表示对彼此的重视,它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就像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台词所说: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形式主义再怎么不好,都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太多。

做好中国人

学好中国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