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病篇:消风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瘙痒性皮肤病举隅

 乐乐书屋 2018-05-17

关键词:疏风解表;瘙痒性皮肤病;消风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笔者2006年5月开始以消风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瘙痒性皮肤病,至今已有30余例停药后未见复发,收效满意。兹不避浅陋,阐述如下。


 病  因  病  机

皮肤被覆体表,为人身之屏障,有卫外固表之功。故皮肤之为病,多因人体肺卫气虚、腠理不密,卫气不固,外邪常得以乘隙侵袭


清陆子贤《六因条辨》言“至虚之处,便是客邪之所”,又《素问·评热病论》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此可知皮肤病多虚实夹杂,证型复杂,顽固难愈者颇多。然不外风、湿、虚、瘀等致病,治疗当谨察病机,辨证施治。


湿邪侵入机体,郁结不散,与气血相搏,可令皮肤功能失常而为病。过食辛辣、油腻,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此为内生之湿,与风邪内外相合,蕴阻肌肤而致病。对药物、食物过敏者,多属于此。


虚则多为血虚,若病久耗伤阴血,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临床则见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瘙痒等表现。若病程缠绵难愈,均可使气血循行受阻,气滞血瘀,肌肤失养等。


笔者于临证所见,风邪为患居多,盖风为百病之长,多夹寒、热、湿邪合而为病。《素问·风论》云:“及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出现多种皮肤病皆与风邪为患密切相关。


《素问·风论》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可使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于濡养,以致发生风团、丘疹、疣目、干燥等病变。《素问·风论》又谓:“风者,善行而数变”,其性干燥,其特点为发病迅速,消退亦快,游走不定,此起彼伏,瘙痒无度等。如西医所称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皮肤病等。


又肺主皮毛、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使皮肤受到温养、润泽。肺宣发卫气于皮表,皮肤才能发挥卫外功能。若外邪侵犯皮毛,腠理闭塞,卫气郁滞,可致肺气不宣;外邪袭肺,肺失宣降,亦可致皮肤腠理闭塞、卫气郁滞等病变。肺气不宣,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而化热,可致疹痒等多种皮肤病。“治病必求于本”,宣通肺气、解表散邪,使邪无藏身之所。


 治  法  方  剂  与  阐  释

皮肤病多本虚标实,不宜一味攻邪,当时时顾护正气。然病有缓急,治有标本。邪盛则当以驱邪为主,蛮补恐有敛邪之虞;正虚则当以养正为要,猛攻恐有伤正之患。临证时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无捉衣见肘之忧。故风邪客表,当疏而散之;邪在表者,当汗而发之。疏风解表辅以益气活血之法,夹湿者则当除湿散邪。


若见善行数变之征,均可从风论治,以祛风散邪为主,辅以扶正,则可鼓邪外出。方用《和剂局方》消风散加减,邪去而体自安。消风散善宣通腠理,疏风祛湿。其组成为:羌活、防风、荆芥、薄荷、僵蚕、蝉衣、川芎、陈皮、厚朴、人参、茯苓。


陈氏分析此方功效为:羌活、防风、荆芥、薄荷祛风疏散表邪;僵蚕、蝉衣息风解痉;陈皮、厚朴畅通三焦之气,其燥湿行气作用又可配茯苓祛湿开滞,复配川芎活血调营;人参、茯苓扶助正气,驱外出[1]。清张璐《张氏医通》谓“此方妙用,全在厚朴、人参,当知肌表之疾,无不由胃而发。故用厚朴清理其内,即以人参助诸风药消解风邪于外,则羌防荆芥辈始得力耳。”


若邪恋于表,凡见脉浮者多可考虑解表发汗之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表者,汗而发之。”藉开泄腠理而使邪有出路。《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谓“开鬼门”,玄府得通,则邪亦从表而解。发汗解表不必拘泥于外感表证,遵内经之旨随证治之,多可奏效。


方用仲景《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灵活化裁,庶可见功。此方善宣通腠理,清利湿热。其组成为:麻黄、连翘、杏仁、桑白皮、赤小豆、生姜、炙甘草、大枣。方中麻黄、杏仁、生姜发汗宣散表邪以“开鬼门”;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清热利湿以“洁净府”,兼有解毒之功;炙甘草、大枣调和脾胃。共为解表散邪、清利湿热之剂[2]。


若皮肤病迁延日久,顽固难治,单用一方恐嫌药力不够。《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合方若配伍得当往往可增强药力。故合两方加减而成:防风、荆芥、薄荷、僵蚕、蝉衣、川芎、茯苓、陈皮、厚朴、人参、麻黄、连翘、杏仁、桑白皮、赤小豆。共呈祛风解表,调理营卫,利湿散邪之功。


临证时灵活加减:疥癣虫咬者加苦参、贯众、地肤子、白鲜皮等可杀虫止痒;风邪入络、血络不通者加桂枝、赤芍之品可活血化瘀;血虚生风者加生地、当归、首乌、赤芍以养血和营;湿重者加薏苡仁、土茯苓等淡渗利湿之品;偏气虚者可加白术、黄芪等益气扶正以驱邪。


  病  案  举  例

1.慢性荨麻疹

患者,女,21岁。2006年5月11日延余诊治。患者1年前因食海鲜,导致全身泛发风团,在多所医院检查诊为荨麻疹,治疗3个月皆不见改善。每天须服用西咪替丁、盐酸西替利嗪等西药,服后可稍微缓解皮肤瘙痒,停药则症状加重,瘙痒难忍,伴嘴唇肿大奇痒。患者晨起症状最为明显,皮损游走不定、此起彼伏,色红。舌淡红,苔白滑稍黄;脉浮数。


辨为风邪夹湿,属于中医之瘾疹范围。

治宜消风祛湿,以去除致病之源;益气活血,以达“血行风自灭”之功,拟消风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防风9g,荆芥9g,僵蚕9g,蝉衣9g,川芎9g,茯苓9g,陈皮6g,厚朴6g,红参10g,牡丹皮10g,当归10g,赤芍15g,红花5g,连翘15g,桑白皮12g,甘草5g,麻黄10 g,赤小豆15 g,杏仁10 g,3剂,水煎服,停服所有西药。


二诊,1剂疹消退明显,痒减轻。3剂疹基本退去,痒止,服中药期间未出现嘴唇肿、痒之症。


守方续服10剂而愈,为防邪去复返,方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黄芪20g,白术10g,防风10g,5剂,水煎服。

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

 


2.慢性湿疹

患者,女,22岁。2006年6月8日初诊。患者3月前因食虾蟹而导致全身泛发粟粒大小丘疹及水疱。曾在多家医院诊治,诊断为湿疹,治疗6周症状未见改善。症见全身泛发丘疱疹,皮肤浸润和肥厚显著,边缘较清楚,瘙痒难受,尤以四肢内侧及背部严重;抓破流水,渗液不止,结痂脱屑;便溏。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浮。


辨为风邪夹湿,治宜消风祛湿、益气活血,方用消风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防风9g,荆芥9g,僵蚕9g,蝉衣9g,川芎9g,茯苓9g,陈皮6g,厚朴6g,红参10g,牡丹皮10g,当归10g,赤芍15g,红花5g,连翘15g,桑白皮12g,甘草5g,麻黄10 g,赤小豆15 g,杏仁10 g,薏苡仁10g,3剂,水煎服。


二诊,服完2剂,基本不痒,未再出新疹,服3剂后疹退去一部分。


守方续服14剂而愈,为巩固疗效,用玉屏风散善后:黄芪20g,白术10g,防风10g,3剂,水煎服。随访17个月,未见复发。

 


3.痒疹

患者,女,21岁。2006年12月13日就诊。自诉发痒5天,两手背及背部弥漫红色丘疹,频频搔抓不止,遇热水加剧。其唇红而干,大便干结,小便黄。曾在校医务室诊治,诊为痒疹,经药膏(药物不详)外涂无效。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无力。


辨为风热夹湿,兼有阴血不足。治宜祛风解表,清热利湿,滋阴养血,拟消风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防风10g,荆芥15g,僵蚕10g,蝉衣10g,川芎10g,茯苓15g,陈皮10g,当归10g,赤芍15g,连翘20g,桑白皮10g,麻黄10 g,赤小豆20g,枳壳10 g,生地30g,何首乌15g;水煎服,3剂。


外洗方:当归30g,黄柏30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3剂,水煎,外涂患处。


12月21日复诊,痒疹痊愈,诸症皆消。随访11个月,未见复发。


  讨  论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血管反应性、瘙痒性的过敏性疾病。临床以皮肤出现风团,瘙痒剧烈,发无定处,消退后不留痕迹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之瘾疹范围[3]。发病多因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卫外失固,外遭虚邪贼风侵袭,或由鱼虾、辛辣、膏粱厚味化热生风,或七情变化,或因虫积、异味等多种因素诱发。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性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湿疮”、“浸淫疮”等。《医宗金鉴》云:“遍身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搔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从中生,蕴而化热。复感风湿邪气,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而发病[4]。


痒疹是一组以风团样丘疹、小结节为主要皮疹,剧烈瘙痒的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类似中医之“粟疮”,多因风火内郁,耗血伤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西医病因不清,多数学者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5]。


以上皮肤病病名虽不同,症状亦有差异,然其共同点为病机一致,皆为风邪致病为主。其辨证要点为:风团、丘疹等皮损游走不定,此起彼伏,瘙痒无度,故可异病同治治疗原则遵“风邪客表,疏而散之;其在表者,汗而发之。”以疏风解表法为主,辅以益气活血、除湿散邪等法,兼见寒热之异,随证治之。


笔者用消风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比较满意,急性者常3~5剂见效甚至痊愈,慢性者则需要15剂以上方可能痊愈。


通过临证,益感中医治疗皮肤病,颇有西医不可代替之特色。中医通过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往往能收到满意疗效。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切勿从属于西医,动辄用抗生素、激素损耗正气。临证时可酌情参考西医病名及发病机理,但不可拘泥其说,切勿凡见炎症便皆处清热解毒之剂。


须按照中医理论,通过辨证论治,方能于千变万化之病症中洞见其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治病必求于本”,谨察病机,证同治亦同,故可异病同治,以期奏效。



参考文献:

[1]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

[2]陈明,刘燕华,李方.刘渡舟验案精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79

[3]张志礼.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丛书·皮肤科手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328-329

[4]李开元,张丰川.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皮肤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1

[5]张志礼.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丛书·皮肤科手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317-318



后     记


此文为余读大四第一学期时所撰,刊登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上(2007年12月第6卷第4期,230—231页),迄今9年矣。


此文案例之荨麻疹为余临证治疗第一例荨麻疹,患者为余好友之妻,当时为中山大学大三学生,经余治疗后,症状消失,近2年未发作,后约于2018年4月发作一次,以原方加减数剂而安。随访2017年,基本未发作。


自2006年开始,迄今十余年,余以消风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治疗瘙痒性皮肤病不下百例,多获捷效,难以一一补载。此为吾师陈潮祖先生经验,论文发表后重阅师著《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方知陈师已将两方加减裁定为愈尔敏汤,读者可参阅。此处特别指出,以表示感恩,并彰陈师匠心独运。此方不仅可治疗各类皮肤病,对过敏性鼻炎等耳鼻喉科诸病亦有佳效。


2017年1月11日于存心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