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岁不是新的20岁:30多岁重新出发的人,后来到底怎么样了?

 闲谈集锦 2018-05-17

专注职场、心理与财商

更有一群上进积极的小伙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一起活出自信美丽的自己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写在前面的话:

 

还记得之前有个超级火的TED演讲《20岁光阴不再来》,讲了这样一个现实:

 

当你还在20岁的时候,你可能找了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你希望30岁的自己可以有独立的事业。但是无所谓,还有十年,你想下消磨一下无聊的时光,等到28岁再努力,再找机会去创业就好。

 

这样一年又一年,你已经迈过了早年定下的期限,也失去了太多的能力和机会。

 

于是现实中会有这样一群人,由于20多岁没有认识到自主选择的重要性,在浑浑噩噩过了一天又一天之后,在30多岁终于痛下决心重新出发。

 

而我们最早的一批咨询者,距离上次咨询已有三年多了。

 

经过工作室工作人员的跟踪走访,我们将他们的故事进行了一次集结与梳理,同时也会给到一些建议。

 

今天的文章大约4000多字,建议选择安静的地点和时间细细读完,相信会有所收获。



01

“一想到这辈子活着就像一天,我就毛骨悚然”


咨询者娜娜(化名)从小到大都是别人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从上学到工作,娜娜这一路可谓顺风顺水:上学时是学校的“尖子生”,高考时考取了国内一流大学,所学专业的专业性很强,一直读到了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来到了一家事业单位担任研究员工作,一做就是六年。

 

31岁那一年,娜娜修完产假回单位,形势就渐渐不妙了:由于整体行业近两年普遍处于下滑趋势,单位也在精简人员:本着自愿原则,谁愿意改成合同制或另谋高就的,单位愿意出一笔钱买断工龄作为补偿。

 

娜娜反思了很久,赫然发现其实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晓璃老师,你能想见我们做科研的人多年如一日的生活状态吗?我承认,其实我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份工作。从小到大,我都习惯了听话,我的专业是老师建议我报考的,自己没有任何想法,就这样走到了今天,却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娜娜感慨道。

 

娜娜告诉我,得知单位愿意买断工龄的政策出台,她特别渴望结束这种工作状态。

 

她想,不如拿着这笔补偿金去尝试做点什么,为自己活一把,也给女儿做个榜样。

 

咨询结束之后的娜娜主动和领导提出了离职,单位也兑现承诺给了一笔补偿金。 

三年过去了,你可能无法想象的是,娜娜把自家房屋进行了装修,隔出了一个绘画工作室,专门教孩子们画画。

 

娜娜听从了我的建议,在初期将经营成本降至最低:场地用自家的,宣传靠朋友圈及口碑,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客户身上;她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在绘画过程中打开了心扉,改掉了过分孤僻的性格。

“晓璃老师,真的太神奇了。我不曾想到,小时候不曾磨灭的梦想如今竟能产生如此大的威力,不仅能让我自给自足,更重要的是我能体会到满满的成就感,我看着这些孩子慢慢变好,由衷地替他们高兴。”三年后,当我们回访到娜娜,她说了这样一段话。

 

如今的娜娜在积极进修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她希望未来能把绘画疗愈发扬光大,给这个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2

“在鬼门关走了一趟,我决定大胆一点”


咨询者阿秀(化名)之是一家公司的行政人员,和娜娜不同的是,她的学历不高,职业起步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阿秀生于一个农村家庭,父母是善良淳朴的农民,家里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作为家中的老大,从小父母就教育阿秀做人要善良真诚,于是阿秀很小就懂得体恤他人,凡事都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甚至一度忽略了自己。

 

30岁那一年,阿秀被推进了产房,险些没有醒来。

 

“很多人都说我变了,”咨询的时候阿秀告诉我:“自从那次经历之后,我似乎越来越不好说话了,也开始慢慢说不了,之前他们找我帮忙我都无法拒绝。因为我真的觉得时间太可贵了,我需要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人生,否则哪一天真的不再醒来,也不想带着满腹遗憾离开。”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随着咨询的推进与深入,她的特点渐渐凸显:她擅长照顾人,渴望及时且正面的反馈,在人际互动中更能感受到存在感,另外她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擅长搜集关于人的信息,另外记忆力超强,对人基本上能做到“过目不忘”。

 

基于此,在梳理了她身边的资源和机会之后,我建议她尝试销售工作。

三年多过去了,如今的阿秀被誉为他们公司销售团队中的“标杆”。

 

别小看了这个出身一般学历不高的阿秀,领导对她的评价是:她对每个客户的喜好了若指掌,头脑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能迅速捕捉每个客户的需求,让客户觉得备受重视,这不如今的阿秀成长为公司的销售头牌,上班时间也是相对灵活,薪酬也不少,这让阿秀开心不已。

 

“晓璃老师,感谢三年多前的那场咨询。当时的我虽然想转行,但觉得自己年龄较大条件太差,最后经过你的分析,才发现自己身上有这么多闪光点。如今我正在考察一些项目,打算条件成熟自己单干,我的那些铁杆客户都特别挺我,这让我感觉很踏实。”阿秀说。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3

“虽然工作室倒闭了,

但我对老本行有了全新的认识”


小美(化名)是一名挺特别的咨询者。

 

她笑容爽朗,自信,有一股无所畏惧的勇气和魄力,咨询的时候,她打定主意放弃多年的财务工作,因为这份工作对当时的她来说特别枯燥繁琐,天天对着一堆数据,都不知道意义在哪里?!

 

“晓璃老师,我业余时间玩摄影,最近正好家附近有个工作室开不下去了,这个工作室老板和我很熟,他说我如果愿意接手连转让费都免了,直接付房租就好。我就特别担心,万一我尝试失败怎么办?”小美说。 

我告诉小美,我们在很多时候之所以犹豫不决,就是因为我们特别容易以现在的眼光衡量未来的自己。

 

我带着小美做了一次风险评估,按照她的情况,完全可以承受两年左右没有收入的尝试。

 

小美慢慢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按照她的状态,再差不过如此了,实在没什么可以失去的;即便创业失败了,也会有别样的触动和体验。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三年后的今天,因为经营经验不足,小美没能把工作室撑下去,最后还是选择回去重拾本行,做起了财务。

 

但是经过两年多的折腾,小美像变了一个人。

 

她终于明白,一个普通人从无到有去创业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同时这里面涉及到太多的财务风险:对于自己的专业,小美头一次发现它是如此实用,不论是对内成本的控制,还是对外税收政策的把握,每一条对于创业来说都是必备知识。

 

重返职场的小美由于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领悟和理解,回到财务岗位后,她对公司经营有了更为透彻的领悟和认知,很快被提拔为财务主管。


如今的她在备考CPA,突然发现,几年前看似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数字背后蕴含的经营规律让她着迷并为此兴奋不已。

 

“晓璃老师,你说得对。我们太容易以当时的眼光看待未来的自己了。放在三年前,我压根体会不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用处和魅力,如今自己体验了一把创业的艰辛,真心体会到老板的不易,做事更能站在全局角度,感受确实不一样了。”小美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