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淑德贤惠的潘金莲是怎么变“黑”的?

 茂林之家 2018-05-18

《新水浒传》剧照

华哥说

《水浒》里的潘金莲教人咬牙切齿,被骂了几百年;《水浒》里的武大郎令人哀其不幸,被同情了几百年;历史上武大、潘氏确有其人,却被人们误会了几百年……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朗博

众所周知,潘金莲是中国妇女反面的典型教材,而武大郎更是头顶绿帽窝囊男的代表。

这夫妻二人的形象随着《水浒传》早已深入人心。

但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形象却是正面的。

· 01 ·

大郎是个好干部,金莲是模范

河北省清河县城东有个村子叫武家那,村外有一古朴的院落,这就是武植祠。

葱茏绿树之中有个武植墓,始建于明代。

武植墓碑介绍了他的生平:武植童名为大郎,明朝永乐进士,官拜七品,清廉公正,造福地方,深受百姓爱戴。

后人挖掘武植墓,从武植遗骸来看,他身高1.8米,绝不是《水浒》中的“三寸丁谷树皮”。

妻子潘氏,知府的女儿,大家闺秀,贤惠淑德,生有四子,最后与武植白头偕老。

再有,武松北宋徽宗时的人,比武植早200多年。

《临安县志》等史籍都记载了他的事迹:武松原是江湖艺人,武艺高强,后被提拔为提辖。奸臣蔡京的儿子蔡鋆接任杭州知府,虐政殃民,被百姓称为“菜虎”。武松为民除害,手刃菜虎,被擒,惨死于狱中。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

杭州武松之墓

西门庆的历史原型,说法众多,是否真有此人还不确定。

武植、潘金莲、武松、西门庆,本来不相干的几个人怎么被《水浒》联系到一起了呢?

· 02 ·

都是小人惹得祸

据清河县及武植后代介绍,武植有个同窗叫黄堂,屡考不中。一次家中起火被毁,于是黄堂找到了武植求助。

因为武植公务繁忙,没有时间多陪黄堂。黄堂便以为武植吝啬,故意疏远自己。

在回家路上,黄堂编出“段子”抹黑武植夫妇。当然“抹黑”女性,就要说她水性杨花,侮辱男人就要给他戴顶“绿帽子”。他走一路,传播一路。

等回到家中,竟然发现武植早就派人给他家盖了新房,这才后悔。无奈谣言早就传开,最后成为《水浒》的素材。

无论这个说法是否真实,但武植夫妇的确被谣言抹黑了。

古代有一种职业,叫做读书人。

宋代以前,读书人还成不了大气候。

等到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建立宋朝,对武将掌握军权甚是担心:如果有武将像他一样,重演历史,再被部下拥戴成了皇帝怎么办?

他“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权力,然后用读书人统治天下。从此,读书成了一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途径和职业。

北宋最受人爱戴的皇帝宋真宗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于是,中国老百姓开始把为科举而读书当成神圣事业,这种优良传统保持至今,一直发扬光大。

从宋代开始,读书人取代军人地位,在历史舞台上“兴风作浪”。

读书人也分两种:有良心的和没有良心的。

有良心的读书人经过十载寒窗苦读,最后举人中第,成为官员士大夫,能造福百姓。

即便没走上仕途,也有社会责任感,例如王明阳、顾炎武、黄宗羲等,也能青史留名,思想影响至今。

没有良心的读书人,人们称之为“穷酸书生”。

他们还没有考取功名,又不会种地打铁,没有外来收入,所以穷。

内心本来就失落,加上又读了一些书,这些书生们总觉“怀才不遇”,心比天高,命如纸薄。时间久了,便满腹唠叨,见什么也不顺眼,说起话来尖酸刻薄。

这些人虽然不多,但是对社会负面作用是巨大的。

· 03 ·

为了吸引眼球,什么都敢写

书生不能吃国家的皇粮,生活出路就成了大问题。

他们没有体力,拿不动锄头,更看不起做买卖的人,毕竟过去社会阶层是按“士农工商”排的。

他们只能办个补习班——“私塾”,哄几个孩子,再者给人写家书或对联勉强度日。

有点文采的,就搞些文学创作了。

写作是个良心活,如果读书人无德,那危害就大了。

为了让作品流传,只要符合大众口味,有些书生什么都敢往里面写。

如果自己“意淫”,写写什么美丽女神爱上穷小子,妖媚狐仙主动献身穷书生,倒也罢了,可以安慰一下现实中因穷困而没有女人的干渴心灵。

《聊斋志异·婴宁》里狐女婴宁爱上书生王子服

为了吸引眼球,在娱乐大众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此处省略多少字”来指代男女欢乐的片段。

越是“三俗”的作品越受当时大众的喜爱。这些书生很能抓住平民的心理,于是塑造出众多“才子遇佳人”“昨天放牛郎,今登天子堂”的鸡汤故事,暖暖穷苦草根的心。

为了创作的需要,很多历史人物事件就被歪曲了。

那时没有网络、电视,他们通过小说、评书和戏剧等方式流传自己的作品,为大众喜闻乐见。

劳累一天的草根们,谁会看四书五经、唐诗宋词?那是要求孩子看的,自己却对这些通俗作品乐此不疲。

宋代以后,市民通过听书来了解历史

反正草根不识字,也不想看书,以为他们讲的就是真实的内容。

尽管这些无德的书生穷得屁淌,但在乡野村镇掌握着舆论的话语权,很像现在的“公知”。

谣言总能插上翅膀,真相总是步履蹒跚。事实永远成不了茶余饭后的话题,倒是各种八卦奇闻被人津津乐道,野史传说最后反而替代了正史。

宋代以后,因为底层作家的推动,中国通俗小说和市井文学开始盛行,戏剧也发展起来。

作品良莠不齐,既有“三言两拍”“四大名著”的优秀作品,也有情色文学、公案小说的糟粕之作。

· 04 ·

既要下里巴人,又要阳春白雪

到了明末清初,有良心的读书人越来越少,媚俗的作品越来越多。

娱乐大众文化一旦成为主流,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倒不被公众所知了,文化失去了骨气,这才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先秦、秦汉时期,中国民众还崇尚铁骨与热血,重义轻死,快意恩仇。

到了唐宋,我们的文化血液里便有了唐诗宋词中优雅自由的气质。

从宋以后,民间的市井文化渐渐成为主流,现实和功利色彩越来越浓。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一个强大民族的民众所具备的精神气质,不仅要有“下里巴人”的接地气,还要有“阳春白雪”的高雅,更不能少了“血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看看今天,一些媒体、网络平台格调虽然不高,但是粉丝甚众。

而一些有社会责任感,传播知识的自媒体却很少被关注。

读者喜好不同,那是读者个人问题;但偏于低俗,投其所好,就是媒体、作者的节操问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