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贬的苏轼为何能活的依旧洒脱,面对困境,是什么支撑着他努力活着

 昵称41082923 2018-05-18

说到苏轼,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文学诗词上的造诣,少有人能超越。

大诗人过的生活是不是就比我们都好呢?其实不然,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想让自己过的惬意,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苏轼在唐宋八大家中,是一个比较奇特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大抵是因为他活的最为潇洒,时刻保持着一种纯真乐观的心态,这从他的几件小事中就能看出来。

世人皆知,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其实关于这个红烧肉,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苏轼很喜欢吃猪肉,他的好朋友佛印禅师就经常拿出肉来招待他。

然而有一次正准备招待苏轼的佛印禅师,发现自己煮好的猪肉竟然丢了,而他又不能追讨,着实令他尴尬。

同样没有吃肉吃的苏轼却十分的乐观,他甚至为此赋诗一首,开朋友的玩笑,完全不为有人吃了他的肉而愤怒。

苏轼如此豁达的人生态度,可以说也帮助他在之后的人生中,没有被坎坷所击倒。

古时候的文人多数都有过被贬谪的经历,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为不幸的。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就因为这样的境遇,或自杀或死于异乡,可以说相当的悲惨。但是这些凄惨经历都比不上苏轼。

苏轼当年被贬,可以说相当的艰苦,不仅生存条件恶劣,而且当时他年纪已经不小了。按古人的岁数来说,已将近要走向人生的末路,而且曾多次被贬。

如果这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就灰心丧气,甚至想要轻生了,但是苏轼却顽强地活了下来。

面对着如此不堪的命运,苏轼却没有将它放在心上,在他被贬谪之后,他又以此成长了,并且在文学创作上也有了蜕变,写出了许多豪迈洒脱,气势恢宏的名诗名句。

每一场磨难对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历练,苏轼就是凭借着自己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死看淡的心理,才成功的在这样一次磨难中升华了自己。

又有多少人能像苏轼一般,看淡生死呢?

当年他被贬到广东,那里,生活极其艰苦,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当时他的老朋友,曾为他的健康而担忧,但是苏轼却回信说道:生又如何,死又如何,在哪儿都难逃一死,又何必担忧呢?

看似有些消极的话语,实际上未尝不是一种豁达,对死不恐惧,才有生的希望啊。

就是这样的苏轼,安然的面对着生活的种种意外,活出了自己最如意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