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进行公开课的评课

 江南居客 2018-05-18

一个字,真!

我们提出一个活动理念是,执教者要突显自己的一个亮点。

事实上,我们以为再好的课也会有缺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教师的公开课的课堂教学不要求尽善尽美,不要求完美无缺,允许有瑕疵,允许有遗憾,允许有“漏洞”,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某一个细节的处理,可以是一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是某一个方法的尝试,总之,只要是自己的认真思考和积极努力都行。这样松开了教师的手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探索的积极性,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公开课摆脱了形式主义,真正回归了课堂教学本身。教师对公开课也一改以往的“躲闪”“推让”,渐渐“钟情”于公开课了,每每学校开放公开课,广大教师总积极地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我们提出的另一个活动理念是,说清自己的一点感受。

对于评课,我们明明白白地提出了反对“好好先生”,反对不痛不痒的“无病呻吟”,反对不着边际的“纸上谈兵”。在评课时,力求说出自己的一点感受、一点反思、一点认同或者一点求异,同时,提倡评课者和上课者的现场互动。活动的开头总有一点难,大家“羞”于开口,但随着少数教师的积极引领,现在评课活动气氛非常火热,大家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评课成了大家的最爱!(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

 

评课,要突出个性化

 

一、发现授课者的个性特点。

可以说,每位老师在上课时,所采用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比如听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韩军的课,给你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从始至终都能把自己投入到课文之中,还有就是他那充满个性特点的朗读。单就这两点,足以将学生和听课者引入到一种境界。尽管像韩老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一个教师不一定都能学到,但作为评课者应该善于发现教者的教学风格,并将其展示给其他听课者,这实在是培养个性化教师的佳径。

 二、展现评课者的个性特长。

笔者认为,评课并不仅仅是评一评授课者的课如何,还有更深层的价值是通过评别人的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深度。比如听崔峦、杨再隋两位专家的评课,给笔者的感触是,评课中不仅有授课者的思想,更体现出评课者对教育的独特感悟,使人豁然开朗,心有所悟。这样去评一堂课,既使公开课本身的优点得以发扬,又使他人从评课者身上学有所获。(作者单位系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情感·策略·学会学习

 

1. 评教师的情感运用。 一名教师是否具有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是决定他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指出:“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情感的这种两极性特点决定了它既可以促进人的行为,也可以抑制人的行为。”教师上公开课,他所感受的压力可以使他呈现出一定的兴奋与紧张。而适度的兴奋与紧张可以起到增强动机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所以一节公开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情感运用起很重要的作用。

2. 评教师的教学策略。 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就要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策略能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是点燃这火药的导火索。

3. 评教师是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所以在一节课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该教学生会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想什么,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想,教师不应该把知识像塞东西一样塞进学生的头脑中,而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头脑中的潜能、才能挖掘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创新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得。(作者单位系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六中学)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

 

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课堂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孛于课程改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我们知道,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有五个要义:

①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②它是一种学习活动(当然活动主题是学生),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③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④教师的组织活动有多种手段,包括讲解、指导、辅导、演示、评价等;

⑤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而教师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组织好这一学习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换句话说,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应该把观察的重点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加以评价。针对这样的新理念,我们必须这样听课。

第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作为听课者,在听课时,不仅有关注教师的教的活动,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是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②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

③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

④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

⑤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

⑥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⑦安排那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⑧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

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第二、应把听课者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如果把听课者定义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无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只有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第三、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如何听课和评课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又在课堂教学中运行。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就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听课、评课是一种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 怎样去听课?

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1、 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2、 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

3、 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体会”,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 教师如何评课

1、在评课之前,不妨先听取开课教师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以便有个整体的把握。

2、评教学设计、目标、内容、时间等的安排是否合理。

3、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应当作为评课的一个主要标准。

4、评教学的实效性。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景可以设计的相当完美,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漂亮的情景而转移了对课本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打折扣。

5.思路、逻辑体系也应当是一个评价的重点。

6、不应当把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作为评价成功与否的依据,而应当把师生的互动程度、内容的实效性作为评价的一个主要依据。

7、评课的过程中,多些指导、建议,少些其它的语言。

 

评课文化的反思

 

我们要倡导、建立一种新的评课文化。应该承认,“评课”这个词本身就容易给人一种潜在的影响:你是来评我的,我是来接受你的评价的。那当然,你说了算,我说了不算。这样,教师是被动的,没有成为一个评价的主体。评课者的地位明显高于被评者。在这样一种文化当中,我们的教师是最缺乏作为教师的独立性的,也是最缺乏对教学的专业评价权利的。

这篇案例,从题目到课后的反思,应该说,表达了一个有个性的、有理想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呐喊。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教师而叫好。新课程呼唤的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人,对自己的课都能够有一个自己的评价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哺育、来滋养我们的教师,使得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这里就有一个评保者与被评者之间怎么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的问题。这就回到了我们所说的新课程所倡导的新文化上来。把评课、观课当作一种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大家都受到启发。这样的评课文化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只有当一个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这个活动才更有意义,才能延续下去,才能推动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刘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

 

如何进行公开课的评课

——明明白白求个“真”

 

一评老师是否有学生意识。在一节省级公开课上,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老师让学生登台参与活动,学生一不小心把投影屏幕碰落下来,学生吓得手足无措,怯生生地等候老师的“发落”。老师也呆了,继而很不耐烦地挥挥手:“下去!下去!”学生灰溜溜地下去了。也许凭一个细节就否定一个老师有失公允,但一个心中装着学生的老师,必定会呵护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养成,这些会通过课堂上的诸多细节展现出来,只要是有心人一定会体会得到。

二评学生权利的兑现。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思考、表达、质疑、提高的权利。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不在于形式上是动还是静。学生能否平等的参与课堂学习并受到平等对待,不至于让课堂成为某几个学生唱主角的舞台,这是衡量老师学生本位意识的重要一环。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能否有机会表达,老师是否千方百计把学生往惟一的答案上引,老师能否从一些闪现的火花中捕捉到教学灵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

三评学生的收获。一堂成功的课,最终要看学生的所思、所感、所得。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说说,相信他们的评价更有说服力。 总之,评课应该是过滤网,过滤掉做秀、表演的成分,留下供人思考、借鉴的东西。(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十八中)

 

评课要老腔出新调

 

“有我”

 

公开课要有授课教师的教学个性,如果一堂课千人一面,无棱无角,就不是一堂好课。每个教师有自己的个性,不同个性的人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教学风格往往不同。例如,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宽松、和谐、自然、简朴,课堂上常常运用“引导—实践—发现”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领悟,课堂生气勃勃。

专家、名师的课,显著特点就是个性化,做到不人云亦云,不照搬照用。所以,评课不能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评课,导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有我”风格。

 

“有生”

 

评价一堂公开课的成败得失,应主要从学生方面看,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后是否变成了知、懂、会。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学无所获,那就是一堂糟糕的课。“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自然就要坚持“以学定教”。教师要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关心爱护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学困生。课堂上的主体,一定是学生;课堂上的主角,也一定是学生。教师只是也只能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同伴、引导者和组织者。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了解学生的共性,还应特别注意了解学生各自的差异性。

 

 “有新”

 

评课要有切磋教艺、推动教研、推进教改的真诚态度,不敷衍应付。评课既要全面更不失重点,在赞扬其优点指出其缺点的同时,抓住特色、新颖的地方进行点评。许多有经验的评课人都注意评出特色评出创新。好的教师,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特色。评课时抓住了特色、优点,既可绕开老生常谈,还可唤起其他听课教师对创新课堂的重视,产生学习效仿的欲望。

 

评课的逻辑

 

作老师的都从年轻时候走来,都有过被评课的经历。而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参加别人的评棵,这也让自己反思评课的逻辑。

昨天参加了物理组的组内评课,一个年轻老师的课程被大家评的几近体无完肤。尽管大家的本意也是为了他好,不过自己的心情并不好。感同身受! 相信该老师也是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准备,他自己也是为了征求更多的建议,提前在全校亮相前先在物理组内进行“试讲”。而后果竟几近信心丧失。这个经历让自己回忆起自己刚当教师的几年的日子。 这可能就是我师傅当初提醒我当老师要先“扒几层皮”的缘由。

同样也反思作为教师同行如何去评价别人的课程。尽管事情很小,一则每个教师都不可避免,再有这也体现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为先的逻辑。 相信任何一个认真备课的教师对于自己的整堂课程有一个系统的安排,但如果以旁观者的身份去以偏概全去评价的话,这样是很不公平的。当然作为年轻老师,去被评价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和评价相比,年轻需要的是爱护,帮助,哪怕是旁观。

对上课者的建议:在大家评价之前,首先简短但全面,至少系统/总体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思路,包括自己的认为的一些闪光和困惑。这样在帮助大家进入状态。非常忌讳一句话不说就让大家评议,这样很难插话,更把握不住话题,这意味着失控。

对评课者的建议,首先应该明确大家是同行,人家是听您的建议。教育具有不可借鉴性,对于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同,我们没有办法要求别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上课,也不能。关键是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堂课程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否则就换位思考。 我们没有办法了解上课者的全部思想,也没有办法体验他所处的全部环境,这样我们所看到的所想到仅仅是他全部的部分,我们对他的所有评价都是以偏概全。不是我们不应该评价,至少我们先知道这样的逻辑。 其实老师教学生也是这样,老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的是引导/辅助,但老师绝对不是学生的主宰,也不可能决定学生的命运。

 

 

 

教师应建立健康的评课心理

 

评课即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及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客观判定,也是反馈信息、交流经验、促进教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评课过程中,很多人会产生各种不正确的心理倾向。为充分发挥评课的作用,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评课者应注意克服不正确的心理倾向。   

1、要克服“老好人”思想。有些评课者生怕自己的观点不能被授课人接受而“得罪”人,往往不愿表露自己的真实观点,而是避实就虚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或是保持沉默一言不发。评课是一种教研活动,所以,不要担心因此而得罪于人。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在激烈的辩论中,大家才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研活动才能深入开展。   

2、要克服从众心理。有些评课者则是顾虑个人的想法稚拙而贻笑于众人,或是与其他评课者相左而遭到排斥。往往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惟恐出错。评课有它的依据和原则,有一定的内容和标准,只要把握住这些范围,即使颇有争议,也是观点的不同,而没有对错之分。因此,要大胆提出独特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敢于创新,我们的工作就会独辟蹊径自成风格。   

3、要克服附和权威心理。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逐步完善。没有谁敢也不能自诩为权威。观念中的权威是虚拟的、神话过的。大家所存在的差异是学识、经验、能力上的差异,同一问题看法不同、观点不一而已,所以没必要为冒犯权威而瞻前顾后。要敢于向经验挑战,打破传统的框子,只要是不违反教育目标,不违背教学原则且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就要去认定赞同。   

4、要克服畏惧领导心理。有些评课者怕自己的观点与学校领导不一或是正面冲突而不敢发言,惟恐日后被“另眼相看”。学校领导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负责人,虽然在管理、教学、教研等方面不是门门俱精,但都具有一定的管理素养和领导艺术。他们最提倡也最希望出现的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局面,因此,评课者不必为此多虑。

 

 教师评课标准

 

 “两课”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教材处理:教学目的具体、明确,中心突出,深浅适宜,详略得当,案例精选,讲解准确,尤其要体现“两课”思想政治教育情况。(25分)

2、教态:仪表端正,态度亲切,举止大方,从容恰当,衣着打扮得体。(10分)

3、教学语言:规范、生动、直观、形象、简练,普通话标准。(10分)

4 、板书:字体美观、工整、形象,书写规范,设计合理。(10分)

5、教学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维。(25分)

6、教学效果: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思维专注活跃,师生感情交流好,按时完成预期教学目的,各层次学生都有提高。(20分)

 

如何评课

 

一、从教师角度评课

1、评教学效率,看预定目标的达成情况。

2、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知识能力、尖子生与中等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评教学态度 ①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大纲及学情是否研究透彻、把握准确、教学目标定位是否科学。 ②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是否清楚。 ③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教案的熟练程度如何、教具是否齐全、课前表现是否慌张。 ④课堂表现是否严肃,是否能注意学生反馈、是否达成师生互动。

4、评教学基本功 ①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②教学组织能力; ③教授行为策略; ④教学机智与表现力; ⑤理论功底与知识面; ⑥教师的气质表现。对于一般教师,重在教学设计的目标性、逻辑性、教学操作的规范性等。对于骨干教师,重在教学过程的创新性、开拓性、教学操作的艺术性等。

二、从学生角度评课

1、看学生的情绪状态;

2、看学生活动广度;

3、看学生活动时间;

4、看学生参与方式;

5、看学生参与品质;

6、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

7、看学生的参予效果。

现代课堂是一种立体参与、注重发展的课堂。应以立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评课的重要依据。

 

评课“五要”

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小学 吕 照

 

听课评课是教研常规工作,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指导和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否迅速提高,与评课质量的优劣和指导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评课必须讲究质量,实事求是,切忌随心所欲,华而不实。下面就评课的五个要点介绍如下,与同行商榷,以求共同提高。   

一、立足要高   

“高”不是高谈阔论,纸上谈兵,而是认识的角度要高,着眼点要高。要以新的教育教学观从宏观上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二、指导要深   

“深”是指评课要有深度,绝不能浮于表面,纠缠于枝节。应在熟悉教材,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并认真分析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教法特点的基础上,把课看“透”。在有的放矢、深入细致的评议下,进行具体的点拨和提示,切忌走马观花,草率定论。   

三、评议要准   

“准”是指评课要准确得体,恰到好处。听课评课要有敏锐的眼光,既要善于捕捉教者教学上的闪光点,又要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思考有效的指导方法。评课应一针见血,箭箭中的。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同时,必须开门见山地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让教者晓其得失,利于完善和改进教学工作。   

四、思维要活   

“活”是指听课评课思路要开阔,指导要灵活。一方面,评课者要在把握教者思路的基础上相机诱导,巧妙变通,像高明的教师修改学生作文那样,善于点石成金。即使是较差的课也不宜全盘否定,强加观点,而应该结合教者的特点的教学实际灵活指导。另一方面,听课评课要看对象、分层次。要考虑到执教者的年龄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水平等多种因素,在标准和要求上因人而异,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五、指导要实   

“实”是指评课指导要具体实在,不能教条主义,夸夸其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所提的意见或教学设想要符合实际,能学得着,做得到,接受得了。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能扎扎实实地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日常教学中处理不当而又感到棘手的问题公正地进行评价,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发挥评课的激励作用。俗话说的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评课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感受,这对于授课者全面认识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会大有益处的。

 

在评课中防止两种不良现象

 

一种是认为“评课就是找问题”,评课中笼统地说,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方法不灵活,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的人吹毛求疵,无限上纲,抓一句话、一个字、一个动作大做文章,说什么“基本功差”等,搞得授课者感到灰溜溜的,教学积极性大受挫伤。因此,评课中要克服“批教”现象,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教学活动,既讲成绩,又讲不足,全面客观评价教者的辛勤劳动,达到评一次提高一步的目标。

另一种是“捧教”现象。有的人怕得罪人,或出于过分尊重授课者的辛勤劳动,评课中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只讲优点、长处,不谈缺点、短处,对教者毫帮助。殊不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一节课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的,只有本着对授课者负责,对教研教改负责的态度,才能发挥评课的帮教功能。

 

评课要有客观性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客观性对主观性的制约。

每次公开课有的教师借班上课,有的教师是原班上课,教学效果大不相同。前者备学生备指导学法,不如后者掌握具体,运用自如。

其次,公开课中班组的生源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学校的学生生源强弱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不同,提出的问题的深广度不同。

再者,公开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所授课班级原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个班级教师有教改思想观念,则教学效果好,反之教学效果不佳。

因些评课中要根据生源的优劣、环境的好坏、是借班还是原班,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树立为学生而教,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学会为会学,变行为投入为思维投入,变苦学为乐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评课要有恰当性 在评课标准的制定上要注意科学性,同时要注意现实性。如果评课标准过高,使标准和实际相脱节,大多数人达不到标准,会造成教者对标准望而生畏,而失去评课的最终目的,如果评课标准过低,使教者轻易达标,容易导致教者的自满情绪,不利于评课向深度发展。只有评课标准定在恰当位置,才能受到教者的欢迎。

 

评课要有导向性

 

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同一教学方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不同内容,自学辅导法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它分领读阶段、适应自学阶段、自学辅导阶段、独立自学阶段。启发式教学法强调教学的启发诱导,它分启发引路,阅读探究、精讲质疑、词组练习、总结提高五个步骤。

导学法强调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分组讨论等途径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因此,在评课中要突出“三主一核心”这一现代教育思想的评价,发挥评课对教改的正确导向功能,激励和感召更多的教师从事教改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推进教改向纵深发展。

 

评课要有实效性

 

在听完一节课后,不是认真分析研究授课者的突出特点和具体教学问题,加以针对性的评价,而是用一些套话、空话把成绩讲了一大片,对缺点了是不痛不痒地说一些,或者是第一个人发言后,其余人了随声附和,不再发表不同的意见,结果导致评课年年搞,提高难上难,使评课成为“走过场”。因此,只有认真、客观、辩证地开展评课活动,肯定成绩恰如其分,指出缺点一针见血,才能达到评课促教学,评课促教研,评课促教改的目的。

 

评分标准分类

 

分类细则

1教学文档

是否齐全 ( 5 分)

是否规范 ( 10 分)

文档质量 ( 15 分)

是否有特色 ( 5 分)

2 教学质量

普通话是否标准 ( 15 分)

描述是否有声有色 ( 10 分)

是否思路比较广,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 10 分)

是否有条理 ( 10 分)

3 学生辅导

是否耐心 ( 10 分)

答疑是否高效准确 ( 10 分)

 

大众评分标准分类

 

分类细则

教学态度

遵时守纪,仪表端庄,教态得体 ( 5 分)

治学严谨,讲课认真 ( 5 分)

严格要求与管理学生 ( 5 分)

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相吻合 ( 5 分)

重点、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充实 ( 10 分)

基本概念、理论讲授正确 ( 5 分)

理论联系实际 ( 15 分)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师生交流和学习方法指导 ( 10 分)

讲课声音洪亮,语言清晰,语速适中 ( 5 分)

讲课说理透彻,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 10 分)

板书工整,布局有序 ( 5 分)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较好 ( 10 分)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好 ( 10 分)

 

完善公开课的评课标准

 

公开课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就是评课。然而我们的评课标准并不成熟,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往往比较机械,模式化、概念化的评价标准束缚了教学的创新与个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那些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北京市海淀区一位教师在谈到观摩课评价标准问题时对记者说:“对于现在的评课标准和评价机制我是不赞同的。一张表若干项,这项多少分,那项多少分,或A、B、C划等次,评一节课竟有十几项之多。许多老师为了达到教学表情、语速、板书、时间安排等细节标准而在课堂上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展开,使得老师的教学精力牵扯很大。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各项得分较高的课不一定是好课,有的很有特色的课,效果也不错的,可能由于某项缺乏而得了低分,然而不能否认这种课是好课。” 由此使我们思考到一个问题,即对于一节课的评价能不能量化处理?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安永兴老师说:“无论是数理化课,还是语文课教学都不能量化评价,而且许多内容也无法量化。教学本身就有其周期性,有些老师的教学效果不是一堂课就能看出来的,而我们要求一堂公开课要达到那么多的标准,真是太急功近利了。比如语文课,一个字学会了,当堂课可以检查出来,而学生的文学素质和文学鉴赏和感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节课就能达到的,也不是一节课就能看出来的。其实知识分子的劳动大多数是不能量化评价的,所以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用量化的方式是很粗糙而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而在我们的评价系统之下,观摩课、示范课等公开课的研究性很难实行,如果这种评价系统不改变,观摩课就很难回到它的本来意义上去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几位重点中学教师认为评价一堂公开课应该主要从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上加以评价。本来就教无定法,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能用那些死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同时要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发展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而那些琐碎的标准可以尽量简化。这就提醒我们的教育行政机构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应该注意到能否尽量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学主观能动性。

教学研究专家刘红博老师认为:“制定教学评价首先要考虑到评价一堂课实际是一种价值判断,每位评课者的价值观念不同就会导致评课标准的差异很大;

其次,评价标准应该制定成一种可以观察的(外显的)行为表现的描述,因而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判断。目前,有人搞出来的一些评课标准实际上还是抽象的性质定义,比如\'课堂上学生很有创造性\'等评价标准的描述词汇是不可操作的,而硬性操作的话往往造成评价简单化的倾向,不能细腻的、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如果这样评课会使每个评课都都按照自己所想的样子来评,这不容易达成共识。

第三,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还应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一个好的评价标准应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通过教师的讲课把其倡导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表现出来。而由此制定的标准就起到了教育导向的作用,特别是教学公开课、教学研究课更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导向问题,使之沿着我们所想要实现的教学理想方向去发展,而不仅是为了一个书面的评价结论。" 看来简单化、概念化的评课标准应该抛弃了。而科学的、能适应教学规律的评课标准有待我们去研究、完善,并通过教学公开课使之得以提倡和发展。

 

公开课怎样运用现代化手段?

 

今天的公开课课堂上已不满足于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设备了,更增加了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的教育手段。公开课上,教师的讲台摆满了各种设备,平时难得一用的现代化设备如同“满汉全席”一样全盘照搬出来,可往往教学效果并不见得好。有的老师上课时用完这个用那个,忙得不可开交。整堂课老师很少说话,不象是老师,倒象是演示各种设备的工作人员,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

而现在一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是公开课的一项重要标准,以此证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能力。 对此一位语文教师说:“语文课文多是文学名著,学习文学名著是要让学生有所领悟,有所感悟,往往现代化手段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例如有一次公开课,一位老师讲《听潮》,他就放了一段录像,录像上的潮水荡来荡去。但文学作品就是通过语言来感悟这种情境的,需要学生去想象的,而想象比任何实际图像更辽阔。如果我们给学生看了图像知道潮水就是这样的,这对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很值得研究。”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时长江老师认为语文课上用现代化手段不是不行,但要慎重,要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行。如果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是少用的好。 如果教师一味地依靠这些教学设备,那么教师的教化作用和人格影响就失去了。记者就听说过一位音乐老师音乐素质极差,但为了工作,一上课就提着录音机去,放放音乐和歌曲就算教课了,真是贻笑大方。

北京教科院的冉乃彦老师对记者说:“一次某区进行课件展示观摩,在一堂课后,我对那位讲课老师说,这些课件展示得确实清楚,什么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展示得确实清晰,然而在教学中掌握的火候还很欠缺,展示的时机不准,就把小孩的思维过程都代替了,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不利的。所以作为教学发展趋势的现代化手段关键是怎么用,用在什么点上,用好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不好就是多余的累赘。”

很多教师都肯定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现在思考的关键是怎么用。但还应是需要就用,不需要用就不用,宁精勿滥,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工具的主人。

正在进行幼儿实验课题研究的北师大研究生毛允燕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现代化手段怎样引入到教学中,怎样和教学结合起来的问题。现代化教育手段应该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是为了帮助教师使教学工作更轻松些,而不是使教师的教学更繁琐、更沉重,更不是把使用它当作一个目的。在幼儿园的教学研究中我们的老师们认为现代化手段对小孩的教育优势还是很大。现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还要考虑怎样去运用它的一些功能,以发挥出我们所需要的作用来。”

但愿我们的公开课活动不再把运用现代化手段当成一堆“大菜”拿出来展示一下做做“秀”而已,而是把它真正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怎样听课和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课堂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孛于课程改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我们知道,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有五个要义:

①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②它是一种学习活动(当然活动主题是学生),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③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④教师的组织活动有多种手段,包括讲解、指导、辅导、演示、评价等;

⑤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而教师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组织好这一学习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换句话说,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应该把观察的重点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加以评价。针对这样的新理念,我们必须这样听课。

第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作为听课者,在听课时,不仅有关注教师的教的活动,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是重点应该关注的是: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②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③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④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⑤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⑥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⑦安排那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⑧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第二、应把听课者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如果把听课者定义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无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只有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第三、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如何评课

 

1、把握评课内容。

评课评什么,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看,评课应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评教学思想。即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包括:教师面向全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等。

(2)评教材处理。即从教学内容处理角度,评谇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得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

(3)评教法运用。即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4)评学法指导。即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

(5)评教学过程。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等。

(6)评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2、讲究评课技巧。

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评课的方法技巧上应该注意:

(1)要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

(2)要坚持激励原则。任何形式的评课必须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因此,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双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在评课中,老教师、老专家以高度的责任感、高深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严于律己的精神,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并做详细的听课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细节,在对青年教师的优点肯定的同时又准确的指出不足之处。这些老教师言传身教的敬业精神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心悦诚服,深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高深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人格,“通过现场评课,上课的教师才知道自己的这堂课好在什么地方,教案的设计优劣在那里,怎样改进提高。” 听课的教师通过专家的评课,知道上课教师怎样根据教学对象、目标的不同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 课改新教材给教师留有发挥的余地,经过教师的集体作课和教案的设计,将经验与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通过具体授课教师的个性体现,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

 

精彩评课赏析一:继承传统 努力创新 建设语文教学新体系

——全国小学语文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上的发言

 柯孔标

 

受全国小语会的委托,对本会场的8节高段阅读课作点评。和大家一样,刚刚欣赏完精彩的课堂,来不及系统地整理和消化,只好把写在教案边上的感想和大家共享。大家认为说得对的地方,那是受全国小语会多年教育的结果;大家认为说错了的地方,那肯定是本人理解上有偏差。再次声明,我的发言只代表本人的观点,不代表评委们的集体意见,也不代表全国小语会的意见。为了节省时间,我采取“偷懒”的办法:每节课说一个亮点,说一个值得讨论的地方。这不是对这8节课的全面评价,仅供各位参考。

1. 辽宁李文:《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亮点:比较好地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课文对父母的言行描写中体会到: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容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又从巴迪的成长过程的反思中(如“越来越”一句的品味)感悟到,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巴笛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父亲的意图,从当初的委屈地“痛哭”,到感到自己是多么幸运,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总之,这些感悟都是在朗读课文,品味词句中得出的,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精神教育的特点,整堂课很有“语文味”。  讨论:在本节课引入拓展文章《父爱,在拐弯处》,时机似乎早了一点。这篇文章是从“父爱特点”的角度与课文构成联系,冲淡了课文主题的多元性和深刻性。另外,为了阅读这个拓展材料,老师只能把前面的两个环节([1]让我们从头再来读一次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新的感受,新的收获?[2]读课文,想想你喜欢课文什么地方?为什么?)匆匆走过,使学生失去从局部感悟再次回到整体理解的机会,有点得不偿失。   

2. 陕西温侠:《军神》  亮点: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老师在教学中,以沃克对刘伯承的态度变化为主线,以“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为问题情境,通过自主阅读,自主讨论,领悟刘伯承的勇敢、坚强、镇静性格。  讨论:可惜这节课没有围绕一个大问题将研究性学习进行到底。老师似乎不太放心学生,生怕学生出错,于是先给他们提供了回答问题的唯一思路:按事件发展顺序理解和领悟,还提了十几个小问题,使整节课处于肢解状态。假如先放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把讨论的结果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教师在小组讨论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那么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训练,对刘伯承的军人性格和超凡意志力的理解会更加立体、全面。   

3. 云南吴克伟:《蟋蟀的住宅》  亮点:教师抓住几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整个课老师上得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学生知道了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用数据、打比方等),初步领悟到蟋蟀的耐心、勤奋、一丝不苟等特点。课上到最后,老师把一本《昆虫记》送给同学们,显示了对学生的真诚态度。我们不是提倡上公开课的教师都自己掏腰包买书送学生,而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不欺骗学生,不要随便许下永远不打算兑现的承诺。  讨论:这是一篇很有情趣的文章,课文与其说是在写蟋蟀的住宅,不如说是在写蟋蟀的可爱的性格,写像蟋蟀一样的人——勤劳,智慧,会工作,会享受。课文作者仿佛是蟋蟀的好朋友,对蟋蟀充满了赞美和欣赏,这是这篇课文的人文性所在。老师在这点上体会不够深,挖掘不到位,因此课堂上就少了一点情致和趣味。另外,有6大类18个小项目的《课堂评价表》,很费师生时间,作用却不大,建议不用。   

4. 江苏强洪权:《船长》   亮点:这是一节掌声雷动的好课。教师以自己高超的朗读技巧,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情感,表现危机到来时的紧迫和危险。尤其是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等人的对话这一段,充分表现了船长的威严、镇静、果断、忘我的性格和品质,以及船员的训练有素、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师、学生和观众都受到深深的感染。  讨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默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文内涵,提高阅读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但已经不是重点,因为这时候朗读已经自动化,成了阅读教学的一种训练手段。到了高年级,仍满足于学生读好课文、获得零星的感悟,是远远不够的。这节课如能适当增加一些语言转换训练和开放式质疑问难的环节,就是一节比较理想的高段阅读课。   

5. 河南张贵民:《军神》  亮点: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好,板块合理,环节清晰。每个环节做到预设和生成相统一,教学目标、学情预测、指导策略都十分明确。教师试图围绕“为什么刘伯承被称为军神”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朗读指导比较到位,背景资料补充恰当有效。  讨论:很可惜,张老师似乎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当学生提出这节课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后,老师不是让学生自主寻找信息,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多数时候是让学生用朗读课文片断代替理解和感悟。学生没有进行深度的思维,也没有时间把读书所得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语文研究性学习,一要读书、研究、感悟,二要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表达,两者缺一不可。   

6. 香港陈碧琪:《论反省》  亮点:运用CIPP 模式设计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每个环节有目的、有教学策略、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学效果检测方法,非常容易操作。教学设计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从理解到运用层层推进,在整体理解中,感悟写作方法,体会词语意思。以写促读,通过运用进一步理解课文。  讨论:陈老师的教学风格自然、质朴、随意,使我们想起了参加广西赛课的黄锦燕。然而,为什么这么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不那么令人满意呢?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祖国大陆的语文教材中很少这样“理性”和“刚性”的课文,大陆学生缺少议论文的阅读经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显得过多过难,学生学起来难度很大。时间允许的话,有些环节可以处理得更扎实一些。如,关于吃火锅的议论。学生提出了好多自己的看法,稍加整理便是一篇不错的说理文章:提出论题(来重庆不吃火锅是你的遗憾),解释论点(吃火锅能去潮湿;辣的味道帮助吃饭吃得快;吃火锅还能联络感情),加强论点(吃火锅还造就了重庆美女的泼辣性格),重申观点(火锅好吃,不能不吃,但不能多吃)。假使学生看了他们自己合作写的论文《论重庆火锅》,再读《论反省》,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7. 广东刘晓伟《两小儿辩日》  亮点: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讨论:古文教学类似于古诗,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这节课除了读书外,大量时间在梳理课文内容,因此第一、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够。文中“问其故”“不能决”“孰为汝多知乎”这些词句所有学生都明白了?本文的人文内涵大概有两种理解: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没有错,但不全面,不确切,教师没有及时进行评价和引导。   

8. 西藏陈萨荣:《十里长街送总理》  亮点:课文内容离学生太远,课文中的强烈情感现代学生很难体会。选这样的课文来上观摩课,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教师上得很努力,在传统意义上应该说是一节不错的课。  讨论:情感型的课文除了让学生体会情感,是否还要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教师是否应该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媒体(哀乐、录像等)应用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9. 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  所有的阅读课,从低段到高段,都十分重视朗读训练。可是,很多老师在训练朗读时候,经常不顾课文的整体情感基调,把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独立出来,要学生读出这样那样的感情,给学生以错误的朗读指导。请听以下教师给学生发的指令:   

(1) 你能带着美丽的春天的感觉读读“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吗?(应该读出“伤感”)  

(2) 你能用朗读把神州5号在碧空中画出美丽图画表现出来吗?(应该读出“自豪感”“幸福感”)  

(3) “克利亚就这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你能读出“静静”的感觉吗?你能不能读得再轻一点?(应该读出“无聊”“无奈”的感觉)  

(4) 你能带着坐船、赏桥、听故事的感觉读这段话吗?(应该读出“愉悦”“怀念”的情感)  

(5) 谁有本领通过朗读送我们“进入梦乡”?(应该读出“恬静”“怀旧”的情感)  

(6) 你能把丹顶鹤的嘴读得再长一些吗?(应该读出“喜爱”“赞美”的情感)  也许,我的体会也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有感情地朗读到底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是什么?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根据录音资料整理)

 

 

精彩评课赏析二: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

——全国小学语文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上的讲话

袁  浩

 

令人振奋的两节口语交际课,是零的突破。可以看到,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之中。教师是那么样的关注学生,语言是那么有感染力,调动种种手段。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两节课中,重庆的孩子,积极地参与,主动地交流。听,认真思考;发言中,有令人欣喜的表达、交流的能力。  

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是我们研究的话题。  

第一,重视创设有实际意义的真实的环境。  

1.整节课都是让孩子们在口语交际情境中进行。还注意了引导孩子评价,从而构成了真实的课堂交流的学习情景。  

2.创设的情境,都是贴近生活的,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3.教师的提示不过是个引子,把思维和想象留给孩子。鼓励孩子把情景延续。如张老师:学生是按自己的观点来组成小组的。  

第二,重视培养孩子在交际活动中的交际角色的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角色是双重的。社会角色是学生,但要想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确认自己的角色。如教师通过物质手段,进入角色。尤其是低年级,孩子角色的转化是需要点拨的。  

第三,尤其是低年级,要特别注意原型启发作用。  

如张老师在观点交锋时,孩子不说情况下,教师自己说,给孩子引路的作用,示范的作用。  

第四,口语交际课还有更加重视对话交流的组织,更加重视对话交流能力的培养。  

口语交际的交流是对话的交流,是双向的交流。在说话时,要关注听我说话的人,要注意听者的反应,可能要根据这些进行改变。仅仅是被动的听,是不够的,要在听的时候思考,必要时由听者变为说者。听和说是互相依存的,是互相转换的,是互相促进的。  

当然教学是有遗憾的。正如教师反思说的,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很了解。以至产生了遗憾。如耿老师在教学中侧重了做售货员。应更多的作顾客,那就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张老师,分组是同质的。如熟悉学生,就要说几句话,提示要互相完善的。以至于后来交锋时,由于学生在组内说完了,没什么说的了。如直接在同质分组后进入观点交锋,会更好。还有听了别人的意见有人改变主意,形成新的交际的状态,生成更大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