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天道的姜子牙:改变牧野战局的敢死队长

 昵称45897877 2018-05-18

   (脱口秀完整视频请到优酷搜索“飞语古今”观看)


 

一说起姜子牙,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形象,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在这个故事里,老姜是个被老婆撵出家门的落魄书生,有段时间,他不知道是饿昏了头还是被老婆气糊涂了,天天呆在渭水河边,用一根直直的鱼钩钓鱼。


谁能想到,他用这直直的鱼钩,居然真钓到了一条鱼,而且是当地最大的一条“鱼”——那就是当时西岐的老大周文王!从此,老姜这个七十多岁老屌丝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受到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俩的重用,最后封侯拜相,走上了人生巅峰。

 懂天道的姜子牙:改变牧野战局的敢死队长


这样的故事你信吗?七八十岁,风烛残年,周文王父子俩又不是开敬老院的。历史上类似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一看就是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书生意淫出来的。他们想象中的姜子牙,还有那些类似的建功立业的人物,好像只需要像电视剧里的诸葛亮那样,坐在老爷车里摇摇鹅毛扇,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环境、历史事件中,一个人要想做成一番事业,尤其改朝换代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呢?就拿姜子牙帮助周武王讨伐殷商这件事来说,可以说事无巨细,姜子牙都要操心。他年轻时曾在朝歌宰过牛卖过肉,对朝歌很熟悉,为了摸清殷商的情况,他冒险潜入都城,并获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商纣王的主力军队都派去征伐东夷了。

 

姜子牙觉得这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时机,于是,他和周武王一起制定了作战计划:决定趁着商都非常空虚的时候,带精锐部队前去攻陷商都,占领商的政治中心,迅速瓦解商的政权,让商朝残余以及它的附属方国群龙无首,然后再各个击破。《诗经·大明》中称此事为“燮伐大商”,就是快速攻击商朝的意思,这和三千年后,二战时期德国攻占波兰的“闪电战”差不多。

 懂天道的姜子牙:改变牧野战局的敢死队长


这个计划当然没有问题,看起来也非常完美。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突然出现了一系列突发情况,如果不是姜子牙力挽狂澜,牧野之战几乎就泡汤了,中国的历史也会随之改写。那么,牧野之战前夕,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场战为啥差点就没打起来呢?关键时刻,姜子牙是如何扭转乾坤的?我们一步步来看。

 

既然是战争,时间、地点,以及作战双方是最基本的信息。

关于牧野之战发起的时间,从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1018年,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这也不奇怪,因为实在太久远了,而且这是改变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又使用不同的历法。直到有一天,所有的争论都停止了。因为从陕西省临潼县出土了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又叫“武王征商簋”。

 懂天道的姜子牙:改变牧野战局的敢死队长


在这个青铜器上面刻有一段铭文,共4行33字: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这段铭文的大概意思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是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发起的,到晚上时就占领了朝歌,灭掉了商。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赏了右史利这个官员很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这些东西做了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根据这段铭文推断,牧野之战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的早晨。

 

虽然有人对这个具体的日子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早晨发起的攻击几乎是公认的,因为从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就可以推断出来。岁星又叫太岁,在天文学里,其实就是木星。这段铭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印证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以及《史记·殷本纪》等古代文献中,关于武王在甲子日克商、又恰逢岁星当空的记载。考古真的是非常了不起,这样一个青铜器的出土,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那场战争仿佛就发生在眼前,它让古代留下的那些文字,一下子就鲜活起来,真实可感。

 

那么,周武王和姜子牙为啥要选在甲子日岁星当空的早晨,对商发起进攻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的人认为,岁星(木星)当空的时候,是很有利于战争进攻方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跟姜子牙和周武王制定的大作战计划有关,他们采取的是闪电战术,充分利用朝歌城空虚的时机进行偷袭。早晨所有人都还在沉睡中,这正是偷袭的最佳时机。

 

再来看地点,关于牧野的具体位置,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里记载到:牧野在“朝歌南七十里地”,汉代的70里,相当于现在的25公里。这个地点的选择,是非常符合周武王的作战意图的,太远了显然不利于快速奔袭,太近了又容易被发现。

总之,三千多年前那个甲子日的早晨,周武王和姜子牙约了西部的其它诸侯,在这里会师,集合大部队,然后一起向商都发起进攻。但是,谁能想到,半路上突然天有异象:周武王行军途中遭遇了暴风雨袭击,一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军士都建议停止行军,因为步兵没办法在风雨之中长途行军。而且,本来是六支军队一起出发的,因为暴风雨,现在只有最精锐的前锋部队走在前面,其余部队还没跟上。

 懂天道的姜子牙:改变牧野战局的敢死队长


更糟糕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武王和其他人一样,信心开始动摇。他被这突如其来的天象直接吓懵了,他赶紧用他爹传给他的占卜术进行占卜,结果显示非常不利。周武王更加没信心了!你想想嘛,他这是要干嘛?是造反,是犯上作乱,是以小博大,本来就心虚嘛。那时候的人,又很看重老天的脸色。这又是打雷又是下雨,哎呀妈呀,分明就是老天爷在警告姬发:你这大逆不道的小子,还不赶紧滚回西岐去。

所以姬发吓坏了,准备撂挑子,返回西岐,等待更好的时机。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大家都面面相觑,突然,姜子牙跳了出来,把姬发占卜用的龟甲兽骨全部扔在地上,并大喝道:“这破玩意儿,知道啥天命?”他还对姬发一顿臭骂:占卜有个卵用,如果我们这次放了同伴们鸽子,以后还怎么在朋友圈混?鬼大爷还会跟我们合作啊?再想来打商纣王只能是做梦!

 

姜子牙的这番骂,一下子就把周武王骂醒了,他本就是个聪明人,当然懂姜子牙的意思。所以,在姜子牙的坚持下,周武王恢复了信心,他没有等后面的其他部队,带领先锋部队就按原计划赶往牧野。所以,其实真正投入战斗的,只有三千多人。《吕氏春秋》上面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点: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牧野”,武王的部队分为六支, 真正到牧野作战的时候,大部队并没有到,他是用精锐部队战胜了商军。《尚书》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周武王做战前动员讲话时说:“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就是我们虽然只有三千人,但我们都是一条心。

 懂天道的姜子牙:改变牧野战局的敢死队长


好不容易重振了士气,可这时又出现了一个紧急情况:姬发原本是和大家约好,一起去奔袭商都,但商纣王那边早已获取了情报,他迅速带领军队,直扑牧野,试图把周武王他们的造反行为扼杀在摇篮里。《诗经·大明》说:“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形容殷商军队的军旗多得像树林一样密集。此时,天已经亮了,远方的商军阵形也显出了轮廓。本来斗志昂扬的将士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黑压压的一片全是商军,虽然一时难以看出有多少人,但对方的强大阵容,多少还是让周武王联军军心动摇。

 

这个时候,姜子牙再次起到了关键作用。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师尚父”就是姜子牙,“致师”就是带领敢死队冲锋。《逸周书·克殷》的记载也印证了姜子牙是敢死队队长的说法。姜子牙率领敢死队冲入商军之中,商军的队形开始松动。后方观战的周武王抓住时机,命令挥舞军旗,擂起战鼓,主力战车部队冲入商军,呐喊声响彻云霄。商军前线被突破,一霎间,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商军大部队就像潮水一般溃败了。

 

《诗经·大明》记载:“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说老姜像雄鹰一样飞扬在牧野战场上,与周武王互相配合,鹰击飞扬,骁勇善战。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老姜也实在太猛了。按照前面提到的传说故事,老姜七十多岁才遇到周文王,那10年之后的牧野之战,他都八十多岁了,居然还能带着敢死队冲锋,这也太夸张了吧?按常识推断,老姜怎么也不可能七十多岁才遇到周文王。根据一些历史学者考证,姜子牙遇到周文王时,其实只有三四十岁。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商纣王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这么快就兵败如山倒呢?

有一种说法是,周武王的联军进攻后,商军前方的步兵倒戈,反而攻打自己后方的军队。此事被后世儒家传为美谈,说是周武王的仁义感化了这些敌军,让他们主动阵前起义,并以此来证明周武王带领的军队是正义之师。这当然是后世儒家对周武王过于美化了。

 

真实的原因是商纣王仓促之间调集的军队里,有大量的奴隶和战俘。商纣王担心他们不听话,就用亲信部队在后方督战,防止他们反叛或逃跑。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前方这些奴隶和战俘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却又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后方的武士也阵脚不稳。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的人潮推动,于是就倒戈相向,乱打一气。再加上身后周武王军队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周军奋力厮杀,商军士卒自相残杀,所以商纣王的最后一道阵线很快就崩溃了

 懂天道的姜子牙:改变牧野战局的敢死队长


这一情况和淝水之战时苻坚的溃败非常相似,如果把精兵放在前面,战况可能会大不一样。太阳还没升到天顶,主要的会战就已经结束了。《诗经·大明》 的最后一句唱道:“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就是说,快速地攻打大商,一个早上就平定了一切。

 

《逸周书·卷四·克殷》记载,纣王帝辛在士兵的保护下一路败逃,逃到朝歌南郊的鹿台时,已是甲子日的晚上。对于商纣王来说,这场战争实在是输得太快,也输得太莫名其妙了。商纣王其实是个非常能干的人,本身也是一个强人。这次被周武王和姜子牙乘虚而入,如此惨败的羞辱,他实在不能忍受,精神一下子就崩溃了,他取来五枚珍贵的天智玉琰戴在脖子上,穿上了玉衣蔽体,然后就纵火自焚了。

 懂天道的姜子牙:改变牧野战局的敢死队长


延续了550年的商朝,就这样稀里哗啦土崩瓦解,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如果当初周武王真的因为打雷下雨、占卜又不吉利,就半路退兵,那历史也不会这么轻易就被改写。其实,当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也许是在考验你是否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很多时候,你只需上前轻轻一推,就会发现,哎,门压根就没上锁,一切都是上帝的套路!遗憾的是,很多人看见门关上了,就心灰意冷转身离开,连上前推一推的勇气都没有,有些甚至当场就崩溃了。

 

商纣王不就是这样嘛,他因为牧野之战一次失败就崩溃自杀了,但其实他的主力军还在东夷啊,如果他重新整合兵马,卷土重来,那天下是谁的还很难说。还有不肯过乌江的项羽也一样,过了江东就是他的大本营,可他还是没能挺过去。这些历史人物的境遇,很像我们现在的创业者,那些成功的大佬,谁不是九死一生,从无数次的失败里闯出自己的天下!而那些失败的,大多因为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一蹶不振。

 

当然,最值得分析和研究的,还是我们本期的主人公姜子牙在牧野之战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老姜,那姬发极有可能认怂滚蛋,永远给别人当小弟。简单总结下,我们会发现,姜子牙面对突发情况时,之所以能应对自如,帮老大搞定那么大的事情,除了他敢于充当敢死队队长冲锋陷阵以外,更关键的是,紧要关头他拎得清,笃得定,守得牢。

 

拎得清,就是对整个事情有清醒、透彻、正确的认识。

笃得定,就是对要做的事情信念坚定,不轻易动摇。

守得牢,就是做事情有原则,讲信义,守得住底线。

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设身处地进入那个真实的历史环境中,要真正做到这三点,其实非常难。

 懂天道的姜子牙:改变牧野战局的敢死队长


很多人遇到姬发那样的情况,很可能还不如他。那样的情境下,姬发想退缩,想回西岐也情有可原,毕竟,这可是造反啊,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吗?这是一场从他爹就开始筹备的硬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国破家亡。姬发本身心理压力就很大,再加上老天电闪雷鸣的警示,还有占卜显示的凶险,人的心理防线很容易崩溃!他要么失信于其他诸侯,要么冒着天大的危险如约应战。这注定是一场赌注巨大的博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失败,那整个国家,还有自己的子民、亲人,通通都会遭殃,而自己也会遗臭万年……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不是谁都有魄力做出正确决断的,尤其是身为老大的人。

 

我身边有不少自己创业的朋友,一起闲聊的时候,聊得最多的,就是面临各种抉择的烦恼和痛苦。比如,我有个闺蜜的老公是做外贸的,他们与泰国一家企业经常有生意往来。有一次刚和泰国那边签下一个大单子,人民币汇率突然出现很大的波动,如果兑现承诺,我闺蜜老公的公司就会面临破产。我闺蜜说他老公那段时间经常失眠,头发都白了。想来想去,她老公还是选择了履行合同,公司一下子就损失了四百多万,眼看就快倒闭了。

不过,这个故事有个戏剧性的结尾,就在我闺蜜她老公在公司清理资料、遣散员工时,那家泰国企业的副总带着几个人找上门来。这位副总告诉他,因为人民币汇率的变故,他们在中国的所有合作商都毁约了,只有他这家履行了合同。所以他们决定把中国的总代理权给他。这个泰国企业的副总临走时,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是你改变了我对中国人的看法。

 

我听闺蜜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真的很是感慨。自商鞅变法后,很多人只讲赤裸裸的利益,只讲成王败寇,都不知道世上还有道义,还有信义,还有羞耻。满脑子装的都是成功学,只要成功就好,其它统统不重要。但是,商鞅变法前,中国社会不是这样的。人们做事时,除了要讲利益,讲成功,还会考虑道义和信义。否则不仅会被天下人耻笑,还要为之付出代价。

 

而在现代社会,更多的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相处,或者一起做事,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社会活动,除了要遵守法律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讲信义。而且,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也越来越成熟,信息越来越发达,一个人如果不讲信义,不守承诺,是很难立足社会的,甚至很可能被全社会拉入黑名单。

 

古人讨论战争的胜败,或者讨论一件事能否成功时,总会归结于合不合天道,合天道,就能赢;不合,那就是输。所以,“天道”二字,经常被说得玄而又玄,无比神秘。但其实,抛开那些哲学上的意义不谈,天道无非就是人情事理,世道人心,懂得遵从自然规律。如果连这些都不能理解,还谈什么天道呢?

 

比如,为啥说姜子牙比姬发要拎得清呢?就是因为他对人情事理,世道人心认识得非常到位。你想想,姬发即便半路回了西岐,暂时躲过了眼前的危险,但接下来呢?

第一、  这么大的动静,商纣王不可能不知道,一定会前来兴师问罪。

第二、  再说那些诸侯,一旦发现被姬发耍了,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哦!约架的是你,放鸽子的也是你,这难道不是设计好圈套让我们入坑吗?想让我们先动手?然后你在后面坐山观虎斗,轻松摘走胜利的桃子?

第三、  弄不好商纣王一声令下,联合其他诸侯一起来攻打西岐。

第四、  即便商纣王不来打西岐,那下次姬发再忽悠大家一起去打群架,谁还会去?

第五、  这次之所以出兵,是因为商都空虚,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也许就不会再有。

 

姬发没明白,这局棋,除非你不动,只要你一动,你就入局了,你只能顺应人情事理世道人心往前走,根本没有停下的可能。你满世界嚷嚷着要去打商纣王,还忽悠了那么多诸侯国,结果事到临头你又失信于人。估计都不用商纣王出手,那些“人心”,那些诸侯,就足以碾压你、撕碎你。而这个道理,姜子牙是深知的。他作为敢死队长往前冲时,心里未必就有必胜的把握。但他知道,不往前,那就只能完蛋!人生从来没有悔棋一说!

 懂天道的姜子牙:改变牧野战局的敢死队长


总之,姜子牙就这样凭着他的智慧和勇猛,帮助周武王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一起开创了新的历史纪元。姜子牙也因此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齐国的国君。非常有意思的是,姜子牙辅助周武王打下江山后,他的治国之道却与周王室完全不一样。打败商纣王不久后,周武王就去世了,主要靠他的弟弟周公旦辅助年幼的成王行使权力,统治天下。周朝一是靠分封诸侯,相当于建立比商天下更为紧密的联邦制;二是靠礼乐制度。周公的儿子被封在鲁国,他治理鲁国主要就是奉行父亲的礼乐制度,以礼治国。而作为鲁国的邻居齐国,姜子牙采取的国策却是:“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简单说,姜子牙治理国家是顺其自然,顺着当地百姓自己的风俗,并没有大力推行礼教。并且,他还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所以很快齐国就发展得很好,非常强大。在后来很长的历史时期,每当周王室遇到麻烦时,齐国都会出兵帮它搞定,充当了周王室的护法使者。在《史记》里,司马迁并没有回避齐鲁治国之道的差异性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鲁国越来越穷,齐国越来越富。对于这个问题,《淮南子》也有相应的记载。也有人说,姜子牙治理国家,既遵从天道,同时也注重法律手段,不单纯靠道德教化和礼制,他这样的治国之道,应该是后来黄老道家的思想来源之一。以后有时间再给大家详细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