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禹文化】——寻踪话南镇,禹迹照古今

 cxag 2018-05-18


     国有五岳亦有五镇,会稽山即是五镇中的南镇。它的声名远播是多次文化事件的叠加,但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名,却是因为大禹。

     中国早期的一些历史书籍都记载了大禹在会稽山的活动。

 

《史记》中说:“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 二十而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


《汉书·地理志》载:“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扬州山。”


《越绝书·记地传》云:“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

史书记载


       从考古学入手,再典籍以印证,方能揭示当年原貌。《越绝书》称,禹墓“穿圹深七尺,上无泻泄,下无邸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周方一亩”。考古实地踏勘,绍兴大禹陵地形与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情状甚为相似。

-

 

-

     正因为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载,后人便慕名寻着太史公踪迹,东游会稽,探访禹穴。后代对禹穴的渲染,民间对大禹的崇拜和历代统治者对大禹的公祭都使祭禹建筑群规模不断扩大。由此逐渐形成了今日所称的大禹陵。

古今夏禹圣迹

 





       依《越绝书》所载,大禹曾两次到过绍兴会稽,第一次是为了治水,并在此计功行赏;第二次是称帝以后巡狩江南时,病死于会稽,被葬在会稽山下。

       近年来,持“大禹陵在绍兴”的学者进一步进行了探索,认为大禹不仅立业于会稽,成家也在会稽,死后大臣们根据他的愿望葬于会稽山。禹的儿子启恃父之功而拥有天下,启在岁时春秋都会派使者到越地祭禹。至夏朝第五代王少康,恐禹祀断绝,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专奉禹祀。这样无余成了禹墓的专职守护人,他也成了最早的越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亲临大禹墓地祭拜大禹,“上会稽、祭大禹”,开启了祭禹祀典的最高礼仪。元末战火,姒姓后裔死于兵戈者十之七八。明清之际,姒姓后裔始有族党归集;至康熙时期,全族长幼不足60户人家。今日的姒姓仍居住在禹陵村,现有40多户,已传至146代,其每年都要举行祀禹大礼,募集资金邀请民间戏班在陵前的广场上唱戏。

       时至今日,祭禹活动延绵不绝。这是一般的地方信仰难以企及的。

   “上会稽  

     祭大禹”  



      千百年来,大禹治水精神,烛照古今,生生不息。从修身到齐家,从治水到治国,从地平天成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都能从大禹治水精神中得到启迪,汇聚起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如今,大禹精神已积淀为绍兴这方土地的人文精神,“弘扬大禹精神,传承大禹文化”共同秉承这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征途上砥砺前行。

 禹迹长在,禹魂永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