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格心理学|荐书

 yh18 2018-05-18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荣格心理学|荐书

荣格心理学

[匈]约兰德·雅各比 著 陈瑛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03

ISBN: 9787108060372 定价:39.00

内容简介

荣格是闻名世界的心理分析大师,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的著述富含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知识,几乎涉及所有的生活领域和知识领域。

《荣格心理学》是一部介绍荣格心理学的著作。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非常清晰形象、简明扼要地阐明了一个著作等身的人60年的研究成果——荣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这部经典著作60年来畅销不衰,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它是较为易懂的入门读物,而对于专业人士,则可以通过此书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心理学的理解。

本书初版于1940年,由于读者的巨大兴趣,使得本书的内容不断扩展,不断融入荣格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使本书的条理和构成不断趋于完善。

作者简介

约兰德·雅各比( Jolande Jacobi )著名的匈牙利心理学家,荣格的长期助手。她曾担任奥地利文化协会副主席,广泛接触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1927 年她在维也纳结识荣格,自此开始研读荣格著作, 1933 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1938 年获得博士学位,从此她成为荣格的弟子,后来前往瑞士作为助手为荣格工作。

雅各比的《荣格心理学》一书初版于1940年,后来又多次再版,荣格亲自作序,使得该书更为权威和经典。她的著述还有《荣格心理学中的情结、原型和象征》《个性形成之路》《女性问题和婚姻问题》《画面丰富的心灵,通往自我的道路和弯路》《心灵面具,日常心理学知识》等。

目 录

(向上滑动查看)

前 言

荣格序

绪 论

第一章 心理的结构与本质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功能

心理倾向

创作者的类型问题

人格面具

无意识的内容

情 结

原 型

第二章 心理过程和心理反应的规律

力比多的概念

矛盾结构

力比多的运动形式

前行与退行

心理值与心座

第三章 荣格学说的实际应用

荣格心理学的双重意义

与精密学科的关系

因果论与目的论

辨证方法

通向无意识的道路

梦的解释

梦的根源

梦的类型

梦的排列

梦的内容之多义性

梦的补偿作用

梦作为“儿童王国”

解析的步骤

梦的结构

条件论

放大法

还原解析法

梦的动态趋势

个体意义与集体意义

解释层面

投 射

象 征

象征与符号

图解象征

分析的基本原则

神经症的意义

展望性

人格的发展

个性化过程

阴 影

阿尼姆斯与阿尼玛

精神原则与物质原则的原型

自 性

自性形成

统一性象征

曼荼罗象征

个性化过程的类比

分析心理学与宗教

转变与成熟

责任在个人

荣格传略

人名索引

名词术语索引

荣格德语著述目录

附录1 其他著述译名对照

附录2 本书提及的荣格著述译名对照

绪 论

荣格心理学分为一个理论部分和一个实际应用部分,它们大致可以概括为:第一,心理结构;第二,心理过程和心理反应的规律;第三,实际应用部分,它是以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比如狭义的治疗方法。

要想正确理解荣格学说,首先必须采取荣格的立场,承认心理的客4444观现实性4444。这个观点是相当新颖的,虽然听上去让人有些不习惯。直至几十年前,在众人眼中,心理系统还不是一个有着自身规律的自成一体的系统,大家总是从宗教、哲学或自然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它,所以根本认识不到它的真正本质。

而荣格认为,心理的客观现实性并不亚于身体,虽然无法触摸,但是它可以直接得到清晰明确的观察和体验。心理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有其自身的结构、规律和表现方式。

关于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的一切知识都要经过心理的中转才能为我们所有。“我们只能在心理机制允许的范围内认识宇宙的本质,这是没有任何例外的。”所以,现代心理学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而论,它属于自然科学,但是以其解释方式而论,它属于人文科学。“我们的心理学考察的既是自然人,也是文化人,所以在解释的时候,生物性和精神性这两方面都要兼顾,作为医疗心理学,它针对的是整个人,” 荣格说道,“心理学探索因适应力降低而致病的原因,疏理在神经症的思想情感中盘根错节的羊肠小道,目的是要找到一条走出迷途、回归正常生活的道路。所以我们的心理学是实用学科,我们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有所帮助而研究。可以说,学术不是心理学的主要目的,而是副产品,这与一般所谓的‘学院式’学术有很大的区别。”

荣格就是以此为前提发展了自己的学说,而我们也必须以此为前提理解他的学说,但不是像纯粹的心理学至上主义那样贬低其他的认识途径,也不是像心理至上主义或泛心理至上主义那样,强调一切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具有心理性质。荣格的根本目的是,将心理作为我们天生的认知世界的“器官”加以研究,并观察和描述其现象,使之恢复正常秩序。

神学、心理学、历史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学科,同样都提供了研究客观真相的可能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换,相互交融,具体采用哪种视角,要看正在讨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或者要看研究者有什么特别的立场观点。荣格代表的正是心理学的立场观点,其他的立场观点自有其他领域的研究者负责。荣格学说的基石是他对心理事实深入而广泛的认识,所以他的思想体系不是沉思冥想得来的抽象理论,而是建立在坚实的经验基础之上的高楼大厦,实践经验是其唯一的依据。荣格心理学的两大支柱:一是心理整体的基本原则;二是心理能量的基本原则。

为了更好地掌握荣格学说的两大支柱以及实际应用,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荣格自己提出的定义和解释。这里还要指出,当主要涉及心理分析的实践活动时,荣格将自己的学说定名为“分析心理学”,这是他在1913年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为了避免与其“精神分析”学派相混淆而选择的名称。后来他又提出“复合心理学”(Komplexe Psychologie)的概念,并总是在主要涉及理论原则的场合使用这个概念,为的是强调他的学说与其他心理学学说(比如纯粹的意识心理学或将一切都归因于性冲动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不同,它研究的是极其错综复杂的心理实况。“复合心理学”之名近年来已渐渐隐退,尤其因为这个名称在翻译成外语的时候容易造成误导,所以现在包括理论部分和实用部分在内的整个荣格学说,都被称为“分析心理学”。

荣格心理学|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