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象视界】亲身触摸!煎茶道和潮州功夫茶竟都源自盛唐文化

 alayavijnana 2018-05-18


本次东京中央香港春拍精彩呈现了一位关东茶道收藏家旧藏的专场,几乎十分完整的呈现了日本煎茶道的方方面面,一场拍卖,称得上是一段我们可以零距离触摸到的文化和历史。


熟悉大象平台的朋友大概都了解,大象这几年几乎每一年都会去日本探访茶道文化,也一直感叹于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知道,如今流行于日本的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者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唐宋年间,抹茶道相传由荣西禅师(1141~1215)把南宋的点茶传入日本最终演变而成,而煎茶道则是在明末清初之时由隐元禅师(1592-1673)带去了日本。


大象在京都大德寺孤蓬庵茶室


大象在日本多次体验了正宗的抹茶道和煎茶道。相比之下,历史上曾经在高级武士阶层长期流传的抹茶道,极具仪式感,参与一场抹茶道茶会,往往都会有一种需要屏息凝神的压迫感;而相比较之下,煎茶道则是一种文人雅事,煎茶道的茶席要显得轻松惬意不少。

抹茶道大约在镰仓时期(1185—1333)就开始在日本流行,尽管传承的是宋代的点茶文化,但是经过了历代日本茶道名家的传承,已经完全融入了日本的本土文化;而煎茶道则是流行于江户时代(1603-1867)的中后期一直延续到明治、大正时期,因此,还保留着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


陆羽(733—804)


煎茶道虽然在明末清初才传入日本,但其在中国的历史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时期,茶圣陆羽的《茶经》初稿成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便最早记录下了煎茶的茶具和方法。当然,中国的喝茶之法自唐朝到明朝经历了不小的演变,唐宋流传下来的繁琐奢华的煎茶、点茶之法被出身低微的朱元璋废除(朱元璋觉得太麻烦哈),因此,喝茶在明代变得不再那么繁琐了。而在日本,仪式感极强的抹茶道传承的是宋代点茶,而相对闲适的煎茶道则更多的传承了明代中国的喝茶之法。


煎茶道


煎茶最终传入日本并且在江户时期流行,则主要得益于两位高僧。



隐元隆琦(1592-1673)


1644年,清军入关,中国社会陷入空前动荡,中国南方禅僧东渡日本,诞生了继临济宗和曹洞宗之外的第三大日本禅宗流派——黄檗宗。将煎茶道带入日本的,便是这位隐元禅师。


中国明清交际之际正是日本的江户时代初期,长崎是唯一一个外国人能够居住的港口,而当时长崎华侨所建立的崇福寺正空缺住持一职,隐元隆琦应邀率领二十弟子,搭乘由郑成功提供的船只前往日本,终于在日本承应三年(1654年)7月5日夜到达长崎。


日本黄檗宗大本山——京都宇治市的万福寺


黄檗宗在日本的兴起,不仅仅只是一次宗教文化的交流,称得上是日本在经过了数百年的战乱期后又一次对于中国文化全方位的学习和交流, 古文辞、国学、中医、社会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进而扩展到了文人趣味的煎茶等生活领域。


从如今日本流行的煎茶道程序看,日本煎茶道与明清时期流行的潮州工夫茶有很深的渊源。比如:泡茶用的容器:“急须”即潮州工夫茶器的孟臣罐、盖盅;烧水用的容器:“汤沸”即潮州工夫茶器的砂銚;盛放茶叶容器:“茶入”即潮州工夫茶器的茶罐,等等。而潮州功夫茶如果追根溯源,自然可以追溯到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的记载,两者有太多契合之处,因此清中期文学家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中便有着“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的记载,由此可见日本茶道源流可以追根溯源到中国盛唐时期。


隐元隆琦之后,黄檗宗出现了一位高僧,至今被视为日本煎茶道的鼻祖,他便是别号“卖茶翁”的月海元昭(1675-1764)。


月海元昭(卖茶翁)(1675-1764)


卖茶翁出生于江户时代的1675年,11岁出家,法号月海元昭,年轻时云游四方,后在故乡佐贺龙津寺拜入黄檗宗禅僧化霖道龙门下,1721年,师傅化霖道龙圆寂,他主持了11年寺务,后终于将龙津寺交给了师弟,赴京都去实现他茶禅一味的理想,人们至今将卖茶的月海元昭称之为卖茶翁。


在京都,月海元昭挑起了茶具担子游走于京都各方名胜他在招牌上写道:百两不嫌多,半文不嫌少,白喝也可以,只是不倒找。


他的卖茶之举是一种为究明禅理的修行生活,禅宗提倡“平常心是道”、“不与物构,透脱自在”、在卖茶之余,他深入研究文学、史学、禅学,74岁的时候,卖茶翁写下唯一的传世之书《梅山种茶谱略》描述了茶传入日本的简史,介绍了神农、陆羽,也全面阐述了种茶、制茶、赏茶到茶文化,盛名一时。他的各种煎茶用具也被世人追捧,而在81岁的时候,卖茶翁选择四件紫砂茶具送给好友,其余全部付之一炬。1764年,89岁的卖茶翁坐化,而在这位黄檗宗高僧的点化之下,煎茶道在日本宣告正式诞生,并流传至今。



《卖茶翁茶器图》


煎茶道茶艺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这和唐代陆羽《茶经》中的记载完全一致,而《茶经》'四之器'章列茶器二十四事,风炉(含灰承)、炭挝、交床、夹纸囊、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碗、盂、畚、札、涤方、滓方、巾、以及统贮茶器的都篮等。 这些在卖茶翁的茶器图中都有着对应的记载,在东京中央香港春拍的日本煎茶道藏家专题中,我们便可以饶有趣味的看到这些传承一千多年的图释和实物的对照,零距离触摸到煎茶道的文化。



以下就让我们来部分举例吧。


LOT319

黄杨木摘器局

L:33cm;W:25cm;H:39cm

无底价


古人在饮茶时使用的许多茶器茶具,在古代有着十分别致的雅名或浑号,饶有意趣。如陆羽茶经中所记载的“都篮”,在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记为器局,就是竹编方形箱笼,用以收存茶器具者。当然,之后器局也发展演化成了其他一些材质的。


LOT314

白泥凉炉二点白泥急须二点

尺寸不一

无底价


急须,出自宋黄裳《龙凤茶寄照觉禅师》诗“寄向仙 庐 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意为“煮茶、暖酒器名”。


LOT303

瓢杓瓢箪一组

尺寸不一

无底价


瓢勺亦作“ 瓢杓 ”,是把老熟的葫芦剖为两半所做成的勺子。元王祯 《农书》卷八云“夫瓠之为物也……大之为瓮盎,小之为瓢杓。” 清代杜岕 《雪水茶》诗则有“瓢勺生幽兴,檐楹恍瀑泉”的描述。


LOT309

锡制汉诗花卉雕竹贴茶罐

H:9cm

锡制纯金象嵌草花纹茶罐

H:8cm;118g

无底价


LOT310

锡制紫檀贴汉诗纹茶罐

H:9.6cm; 重264g

无底价


LOT301

1、染付鱼草图煎茶碗十五客

H:4cm;D:6.9cm×15

2、锡莲叶式茶托十五枚

①L:10cm; W:6.5cm; H:2cm ×5; 重746g

②D8cm; H2.1cm ×5; 重746g

③D:9.5cm; H1.7cm ×5; 重746g

无底价


LOT306

染付宝相花图煎茶碗十客

①H:3.5cm; D:5cm×5

②H:3.6cm; D:6cm×5

一鸠刻葵型茶托五枚 桑茶托五枚

箱款:一鸠刻之。

①L:11cm; W:7cm ; H:3cm ×5

②H:1.5cm; D:8.7cm ×5

无底价


“茶船”,又名“茶托”或“盏托”,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清代寂园叟《陶雅》中提到:“盏托,谓之茶船,明制如船,康雍小酒盏则托作圆形而不空其中。宋窑则空中矣。略如今制而颇朴拙也。”可见船形茶托出现于明代。其后,便在日本煎茶道中盛行,清代至民国,锡制茶托被大量输入并自制,我国反倒不多见了。饮茶时,主客之间以茶托为介质接饮,皆不出声,互示尊重,更加重了品茗的仪式感,茶托的使用,也是日本煎茶道和抹茶道之间的一个差异。


前文说到,煎茶道是“文人茶”,所以在设置煎茶席时,要考虑到文人墨客们在品茶之中写文作画的氛围,作为一种形式,在等候席等周围布置笔、墨、纸、砚、印谱等装饰品。这样的调和的美不仅能体现主人的情趣,也能感受到古风,增添鉴赏的功能,表现作为文人茶—煎茶的沁人心脾的乐趣。所以,作为日本老煎茶道收藏家,他的收藏体系中不仅仅有着传承自唐代陆羽的各种茶器,还会包括极具雅趣的各类文房雅玩,这次的东京中央香港春拍上,这位煎茶道收藏家的旧藏中就不乏这样的雅物,我们继续欣赏。 


LOT331

文房雅玩一套

尺寸不一

无底价


LOT332

文房雅玩一套

无底价


LOT333

太湖石摆件

L:21cm;W:11cm;H:20cm

无底价


LOT334

太湖石摆件

L:20cm;W:8cm;H:10cm

无底价




本次日本关东煎茶道藏家专题还特别呈现了近代著名匠人平井汲哉 (1879-1938)的一组和茶道相关的作品。

平井汲哉1879出生于日本大阪。36岁时,号鸠斎。1925年,在巴黎的万国博览会(现代装饰美术工艺博览会),出品的雕刻之花篮(平和的女神),获得了铜奖。1927年,由鸠斎变为汲哉。



LOT327

平井汲哉 瓢箪鲶雕笔架 鲑雕根付

器身铭刻:汲哉

① L:4cm; W:3.5cm

② L4.5cm; W:5cm

无底价


LOT328

平井汲哉 木雕棚豆 煎豆根付二点

器身铭刻:汲哉

① L:3.5cm; W:3.5cm; H:2cm

② L:6.5cm; W:2cm

无底价


LOT329

平井汲哉 竹茶熟香温图茶量

器身铭刻:汲哉刻之

L:13.8cm; W:4.2cm

无底价




除此之外,本次东京中央香港春拍还首次推出了一组可以完全融入当代茶道空间的艺术品,呈现了一组数百年茶道文化的完美古今对话。


LOT479

前川强(b. 1936) 无题

総合材料 镜框

80×100cm

HKD 220,000  - 420,000 

注:画面右下方有作家签名。


前川强是1954年成立的日本战后最重要的先锋艺术团体「具体艺术协会」(Gutai Art Association) 的成员。本作是其2002年的作品,而这种风格之探索实际始于80年代:把原来坚韧结实的粗麻布经操弄后成了较薄且柔软的纤维,以塑造出麻布起伏的动势,营造出山脉、河川、星河的形象,令人联想日本「琳派」画面的意趣。这种搓擦创作过程的流线足迹,宛如蜿蜒的源源生命力,于文人的茶室内可谓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LOT480

饭冢琅玕斎 竹编花笼

器身铭刻:琅玕斎

H:53cm

无底价

(此拍品与Lot301-Lot358为同一收藏)


LOT481

井上有一(1916-1985) 

梦  1966年作

纸本 镜框

154×110cm

HKD 500,000 - 800,000

钤印: 有(白)

注: 背面附海上雅臣题签。

出版: 《井上有一全书业》vol.1,海上雅臣编,Unac Tokyo 出版社,1998年,页449,图版CR66079。


井上有一称得上是战后日本现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这张创作于1966年的《梦》是井上有一“简明”时期风格的典范之作,在他特意调制的“漆墨”的笔触力度变化及溅墨形成的质感中,可见一种在当时前所未有的独特视觉效果。

井上有一的书法,无论对普通观者而言,或是好玩茶道的文人们来说,都是充满魅力的, 2016年21世纪金泽美术馆内,由海上雅臣为主茶人,文坛艺坛众文人参加的井上有一书法品鉴茶会,也在当时传为佳话。

一星点香木燃起,融融的火光透出来就觉得温厚,一碗茶端上,碧绿的清茶在磁州窑碗中透出莹润的光泽,在这样的茶室内,会令人有中错觉,时光就在茶室中凝结停止;而当茶人慢慢地燃香,提壶,煮水烫杯、置茶,行茶,在沏茶的人手里以及他的意志中,将每一件茶室中的置物,其所拥有各自的生命历程都展示给客人,一枝花告诉你独吐芳华的心绪,而井上有一的《梦》,带给我们是另一个时代的风华和念想。


LOT484

霊壁石摆件

箱款:古邨旧藏 霊壁石

L:10cm;W:8cm;H:7cm

无底价

(此拍品与Lot301-Lot358为同一收藏)


LOT485

水松石山房主人(b.1943)

米芾拜石

2010年作

水墨纸本 镜框

132×74.5 cm

HKD: 100,000  - 120,000 

钤印: 水松石山房(朱)、携杖老人(朱)、人磨墨墨磨人(朱)、有意无意(朱)

来源: 藏家直接得自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