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濒湖谈医(144):中风后的眼睛失明症

 为什么73 2018-05-18

     今天这位患者来复诊,她是两周前来看的,服药7天,休息7天后,原本失明的右眼看到了模糊的影子,因此她信心大增。现在简介一下:

   


     女,64岁,4年前出现脑梗(中风)后,出现口吃,记忆下降,走路时常常踉跄欲倒,头昏眼花。

       去年开始,视网膜血管破裂后结痂未消散,导致右眼失明,之前有一点光感,现在几乎完全没有。

       右脉寸浮缓,滑数大,沉缓,关浮大,滑有力,沉减,尺沉弦滑大有力。

       左脉基本同右。但关有涩感。

       舌淡红,苔白厚腻腐。

        平时易疲倦,胃口一般,一直是少吃多餐。自幼脾气急躁,有时失眠。

      

        脉证合参,我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今天来复诊时的情况好转:右眼有光感,诉说有影子了。精神状态好转,夜间睡眠好转,头昏减轻。

         脉象为弦数略滑,尺缓滑。舌苔黄白腻。口干苦。仍处方以柴加龙牡汤加味。



        *****************************

         能取得一点效果值得庆幸,最终能治到什么程度,还要看情况而定。


======================================

继续我们的《伤寒论》: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解:心中悸而烦,是小建中的主症之一,这样形成了小建中汤方证辨证的结构。

       悸为桂枝甘草汤证,烦为芍药甘草汤证,二方相合,即为桂枝汤加味方。

        何不用桂枝汤或者桂枝加龙牡汤?因为在前文中,以及后文中均有对此方证的补充说明,前文有“法当腹中急痛”,后文尚有: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躁。

       整个来说,芍药甘草汤重于桂枝甘草汤,所以变成了小建中汤。

      同时我们追究其内在的病机,是脾脏的阴阳两虚,脾阴虚重于脾气虚时的状态,也影响到了肝和肺两脏。

     所以此方还可以用于:

      用于黄汗证。我曾治一老者,体瘦黄汗持续几个月,每天五六次黄汗,每天要换几次衣服。每次大汗后,身冷发抖。用小建中汤加黄芪当归治愈。

      用于久咳病。小孩子的久咳,属于肝郁犯肺的,用它可以治愈。我曾用本方治愈一个咳嗽一个多月的孩子。

      用于小孩尿床症。这种孩子是心理素质差,极易紧张,同时脾胃不好,其实就是肝郁脾胃虚寒的孩。

      用于小儿胃口差,反复便秘的。我常用本方治身体瘦弱的孩子不爱吃饭,脾气倔强的。其实就是肝郁犯胃和脾。

      用于男性性功能障碍。身体瘦弱的成年男子,常有遗精滑精,伤寒杂病论原文已经明确指出了。我也把本方用于治疗阳痿,效果持久。

     用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个很常用了,不用多说,原文推导就有。

     用于治疗心脏病。此方加用乌梅黄连后治疗虚弱型的心慌效果较好。是肝郁化火伤阴冲心导致的厥阴病。

    

     我记得胡希恕先生讲过本方常用于大便干,大便稀不宜用。——也可能后一句记得不确切吧。对于有些方证对应模式,我在严格遵守方证辨证的同时规矩,也常常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努力打破方证的规矩。现在发现,小建中汤常常也是可以用于大便稀的。只要是脾胃气血虚寒而有痉挛性的腹痛时,就可以用本方,也见效,没有副作用。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五两) 枳实(炙,四枚)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解:此为大柴胡汤应有大黄。

      有人说没有大黄,用之也有效。我倾向于有。

       因为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用大柴胡汤下之,下就是攻下,如果没有大黄如何下之?若说枳实可以攻下,比较牵强。

       另有大黄甘草汤治疗呕吐来看,有大黄是正确的药证。

       心下急是枳实芍药共同作用的结果。郁郁微烦,郁是枳芍解决的郁气不通,烦是郁气不通产生的郁热,也可以用大黄清热。

         且前述之反二三下之,这种下之是引热入里的错误治法,热入里了,还在泻下,仍可用大黄从里导出热邪。

         日本人的方证中,大柴胡是可以治疗腹泻属热的,胡希恕先生用之精纯。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一两)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擘,四枚)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解:胸胁满而呕,为少阳病的证。潮热而利者,一是医以丸药下之的利,二是实热在里的潮热。丸药下得过早过猛,会将半表半里半虚半实的状态变成纯虚寒证,也可变成实热证。此处有变成实热的倾向,但还在过渡阶段。

        若以上诸症俱在,考虑少阳病柴胡汤证,通泻三焦郁气,扶助元气舒发。

       因潮热较往来寒热之热更重,故少阳郁热已有部分化为阳明里热,用芒硝清热。

        为何用芒硝不用大黄?芒硝清热效果重于大黄。且芒硝软坚效果强于大黄,故用于心下痞坚证。且芒硝入于少阳部位较大黄为佳。疾病谱不一样。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反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解:此强调脉诊的重要性。

        脉和为不虚。故谵语,大便硬,或下利,只要是偏实偏热,可用调胃承气汤。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 大黄(四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二两) 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解:桃核承气汤证,为外邪入里时有瘀血夹热上冲时的证。

        若外邪仍在外,先解外。

        外邪已入里,仍可透表而发。所以由太阳病桂枝汤变化而来,仍有桂枝的影子在。

       日本医家及胡希恕先生的经验里均有桂枝指向头部的看法。是因其血管层。桂枝活血作用即引经的趋向性。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洗,二合半) 大黄(二两) 牡蛎(熬,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解:此方方证,涉及到心脑血管病,神经症,肠胃病,肢体障碍病。

         此方病机,是肝胆,肠胃,心,肾,心化功能失调。

用于:

        1.心血管病。

         2.呼吸道疾病,咳喘。

         3.失眠。

         4.抑郁症,焦虑症。

         5.中风后遗症。

         6.男子阳痿,前列腺肥大。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解:肝乘脾,由肝热传入脾胃。用针法即为从何处来就向何处去。

         但是中药不会这样考虑。

         可见中药理论和针灸理论是有区别的。

         可是有启发意义的。我们可以知道二者的系统论的层面是完全可以结合的。

        中药可否从肝着手治疗?大柴胡汤加芒硝厚朴可否用?可以的。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解:此为肝乘肺,由肝而来,治之则由肝而去。

       如果是中药也不这样考虑的。

         太阳伤寒热寒并见,化为里热后饮水多,则湿热郁结于内。若得汗和小便则热泄,其病欲解。

          若不得汗,则外有风寒,脾胃内有湿热,用何方?

           可考虑用葛根汤加五苓散。湿去热散,不必清热。若清热,则伤阳气。因本来大渴饮水多则其腹满,说明素有脾胃虚弱,不必强行用清热药再伤阳气了。

         用葛根汤较用麻黄汤更安全。因为前者照顾到了脾胃虚弱。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反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解:太阳病可以药物发汗。或者其他方法微汗也行。但大汗则伤津化燥。

        燥热则成阳明病。

        若素体强壮,机能调节能力可让大便排毒外出,则可自愈。

       但若热不从大便排,而与湿相结于体内,汗出不尽,小便也出不尽,湿浊阻胃则呕,湿热上冲于头则欲失溲,湿热内盛而营卫不得护表则恶风。可从黄连苏叶、枝枝汤加黄芩、藿朴夏苓怕、甘露消毒丹等化裁出治方。

      但若湿热化燥,大便硬,则从阳明实热证治之,承气汤可用。

       若大便已,则可谷气流于四肢,则津液通达而自愈。



以上条文实为费解,若有更好看法,欢迎同道移步QQ群探讨,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