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智君:写作教学丨第二节 指导作文实践

 山湖微波 2018-05-18



作者简介


马智君: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


  既然中学生作文重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学就应指导学生广开写作资源,广积写作材料,这便是积蓄生活,提高认识。学生积蓄写作材料主要有两个源头,一是观察感悟生活,一是多读书文。关于多读书文的用处显而易见,这里不作赘述,单就观察感悟生活进行探讨。

1.培养学生关注事物的良好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以关注为起点,如果对事物毫不关注,就不可能有仔细的观察。不同的人目睹同一事物,甚至经历同一事件,可以所获印象截然不同,有的感受很深,记忆很牢,有的则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不曾留下淡薄的印象。这原因,除了观感能力有高下之别外,最主要的是关注程度的深浅。因此培养学生关注事物的习惯至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作关注事物的训练。例如,组织一次参观访问活动,让学生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师还可把那些可能不被学生关注的事,提问学生,看他们是否给予关注。教师还可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随时提出问题,如问学生,校园花坛里有几种花,你最喜欢哪一种,把它描述一下。有时教师还可就一些特定情境,甚至有意设置一些特定的情境,提问要求回答,促使学生关注。如问:在公共汽车上当你坐着位置,恰好上来一个老人,因车上很挤,他只好站在你身边,你留意去看了那位老人没有,他有怎样的行动和表情。一般说来学生此时是不会认真去看老人的,自己没有让坐,心存惭愧,自然会躲避与他的目光相遇。又如,有位教师上作文课,恰好教室里坐着校长和许多老师听课,可这位教师迟到了两分钟,同学门惊讶的有之,焦急的更多,担心的亦不少。这时教师匆忙走上讲台,要学生说说当老师迟到两分钟的时候,教室里出现的状况。经常实施这些作法,可有效地引导学生多关注周围事物。

关注总是与目的紧密相联的。从写作训练的需要出发,要学生有意识地为作文积累材料,可以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自觉性。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首先要放眼四方,视野开阔。儿童、少年时期,一般视野较窄,当心中漫无目的时,便视而不见,“目空一切”;当有一个目的时就只能顾及一点,不及其余。对此,要训练学生具有侦察员的素质,每到一地,先看四周环境,然后观察重点对象,形成鲜明印象。

观察事物要善于抓特点,看它与同类事物相比有何特异之处,抓住这个特点,才能准确描述事物的形象、特征。抓特点要善于用比较的方法。如水稻秧田中,禾苗与稗草极其相似,只有细心比较才能分辩清楚。稗草叶柄处光洁,禾苗叶柄处生毛;稗草根呈白色,禾苗根呈黄褐色;稗草叶片更翠绿,禾苗叶片绿中带黄。

观察事物要会步步深入,先得表象,然后触及内在的东西。如观察人,视觉第一落点是形体特征,年龄性别,高矮胖瘦,衣着服饰,脸型发型;细一点是面部特征,眼鼻嘴耳,皮肤色泽;进而看他的行为、表情,听其言语谈吐,由此观察其性格气质、教养程度。这样才会逐步深入内质。观察事物要作面面观,换角度、移视点,才能全面地立体地获取印象。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看同一事物,得到的也许是另一种景观。这样才会不失之片面。


3.学习写观察笔记

培养学生写观察笔记的习惯,可以巩固观察印象,深化观察成果。学生每天把自己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就成了日后有用的作文材料。大作家周立波有一个经验,他出外时总是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觉得有所观感,随时写在纸片上放进袋子里,晚上回家后再把它们加以整理。这个经验很值得有心于写作的人学习借鉴。


观察所得是对客观事物形成的自然形态的印象,尚未经过主观意识的加工;只有在观察的同时伴随有主体感情、观点的渗入才变成主客体交融的意象。作文当然是反映现实的,但绝对不是客体的简单复制,就是写那种以介绍客观事物、知识为主的说明文,也仍然可以有作者的感情倾向。因此,作为作文教学,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感悟。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源源不断地获得大量鲜活的写作材料。

感悟是什么?感,是感觉、感受、感想、感慨,它属于情感领域的活动;悟,是觉悟、领悟、开悟,它属于认识领域的活动。感悟是作文的内容,是思想,是情感。感悟是生命的体验,是个性的张扬。强调作文的感悟,是崇尚人本思想。

怎样指导学生感悟生活呢?


1.满腔热情投入生活

感悟是心理活动,它与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热爱生命、热情对待生活的人才会有热烈而深刻的感悟;情绪颓丧、感情处于冰点,对人对事都会冷漠相向。培养生活的热情,从根本上讲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当然也不是单纯的作文教学的任务,但作文教学对此仍然应该有所作为。如组织学生参加能激动人心的活动,听英模报告会,参观访问,参加公益活动、助残助老助弱活动、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本身对提高学生的激情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集体活动的形式有热烈的气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又如推荐、组织观看促人奋发的电影电视,阅读那些洋溢着激情的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这些都能对学生心理潜质进行熏陶,收潜移默化之效。


2.换位思考,置身其境

观察的本身都是一种客体活动,而要使感悟深切则常常需要主体性的体验。因此,可以指导学生遇事作些换位思考,与当事者换位,这样便可以产生强烈而和谐的情感共振。与人换位,可以同命运共呼吸,乐其所乐,悲其所悲;与景换位,可以使自己置身其中,感悟灵性,见高山而心胸豪壮,看草原而思绪辽远,临江海而激情澎湃。置身其中就必然得到感动,而得到感动也必然不能冷眼旁观。


3.以一反三,展开联想

感悟是因事而发的,感悟和联想常常是一对孪生姊妹。遇到一件事,因有所感就容易自然地联想到许多同类的事物,有了联想,事实的依据便多起来,更容易使感想丰富;尤其是“悟”,更需要有众多的事实作依据,有了众多的事实才能归纳、概括出规律,才会有深刻的“悟”。

联想有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和综合联想。相似联想又有形似与神似之分,看到月亮想到圆镜,看到白雪想到棉花,这是形似;看到江河想到血脉,看到松柏想到高尚,这是神似。由白想到黑,由水想到火,由崇尚想到卑贱,这是相反联想。由清流想到飞瀑,由建筑物想到建筑师,这是相关联想。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气就会干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第四天,我们几乎可以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发霉了。是什么原因,使那锅米饭变馊变坏?是时间。可是,在浙江绍兴,年轻的父母生下女儿,他们就在一地窖里,埋下一坛坛米做的酒。十七八年以后,女儿长大了,这些酒就成为嫁女儿婚礼上的佳酿。它有一个美丽而惹人遐思的名字,叫女儿红。是什么使那些平凡的米,变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时间。到底,时间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魔术师呢?不是,时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乘法,能把原来的数值倍增而已。开始变坏的米饭,每一天都不断变得更腐臭。而开始变醇的美酒,每一分钟,都在继续增加它的芬芳。这种由结果推想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想结果的联想就是因果联想。

综合联想就是综合运用两种以上的联想。如:“夕阳无限好”,黄昏的晚照一直为人们所迷恋,那一轮夕阳,如一个金黄色的梦,在文人笔下,能绘出千姿百态的景象,那绚丽的光彩,令你神思飞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流浪者在凄凉的心境和殷殷思乡之情下的叹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漫天”,是诗人壮志不已豪迈心情的折射;而“落日熔金,暮云合壁”则使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发出了“人在何处”的慨叹。面对同一事物,各人心境不同,所发感慨自然也不同,“情随境生”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这里就综合运用了几种联想。

联想的基础是见识,只有见多识广联想才会自如纵横,贫乏浅薄是不可能产生丰富的联想的。这又经过循环回到了开发源头的问题上,学生必须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心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逐渐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同时要多读书、多思考,懂得道理,以积淀厚实的文化底蕴。


4.透过现象,思考本质

观察所涉及的大多是事物外在的现象,要由此悟出一些道理来,还需要进行归纳和深入的分析,以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中学生根据其年龄特征,不大喜欢理性思维,归纳分析的能力较差,因此作文中表现出的思想认识总是比较肤浅。给的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大多数作文就都停留在同一层面上:罗列几个现象,最后结论:由此可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不曾也不善于再作深入一步的思考:答案为什么会是丰富多彩的,或者,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怎么样。(例如应敢于创新;例如应不遇事强求一致;例如应学会独立思考)再举个例,以伯乐相马的故事为材料写篇作文,大多只是强烈呼吁我们的人事、组织干部必须具有伯乐的慧眼,以为此举就能真才被录用,才干得施展了。这当然是肤浅的。我们的中学生能否像下面这段文章样分析问题呢?

“伯乐相马”成为选贤任能的美谈,已经流传数千年,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无论是封建时代的国君,还是当今的领导干部,当他们任用了一些经他们发现的人才之后,便欣欣然以伯乐自居,而被选用的则惶惶然千恩万谢,成为人们所艳羡的“伯乐”相中的“千里马”。然而,此法却有两个极大的弊端。一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到处有,而伯乐稀少,被相中者自然就寥若星辰。二是伯乐毕竟有自己的好恶,称其心者自然会被青睐,而惹其发怒者就难免会被拒之门外,这种弊端又为阿谀奉承者和以权谋私者大开了方便之门。用人者个个有伯马的慧眼也不一定就真能任人唯贤,伯乐还有许多亲朋戚友,说不定也会任人唯亲,关键还在人事制度的改革。

要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教师要多设计一些生动有效的训练,组织一些讨论,甚至辩论。

举个例子:让学生读两则材料,然后思考后面的问题。

①有一位公交司机,当驾着车行驶在大街,突然感到心脏病猝发,他知道自己只有两分钟的生命了,立即做了三件事:把车开到路边停下来;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关闭了发动机。然后安详地伏在方向盘上死去了。

②十几年前,克拉玛依市举行中小学生文艺会演,不幸剧场燃起大火,在场的绝大数是中小学生和教师。有位体育教师为了救学生,一直站在高窗下,托着学生从高窗里送出去,结果救了32名学生,而他自己终因精疲力竭已无力翻越高窗,被烧死在窗下。

这两位英雄面对死亡都如此从容,他们为什么能这样?请从中分析归纳出一些共同的因素来。这样的问题,既有归纳的训练,又要求深入分析从现象看实质,对学生是有启发作用的。这类训练是一种没有终点的思维长跑,必须坚持经常,持之永恒。


不断地观察、感悟,就会有收获,这些收获会自然地日积月累,沉淀于心必将勃发于笔端。为了使积累更有效,不遗忘,还应该指导学生作一些事情。


1.透过现象,思考本质

为了使观察、感悟所获得的成果积累起来,就必须与遗忘作斗争,保持良好的记忆;离开了记忆就不能积累和形成经验。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不仅认识到的事物映象能保持在头脑中,而且体验过的情感以及从事过的行为和动作都可能以印记的方式保持在头脑中,它们可以根据生活和活动的要求而再现出来,并作为过去的经验参加到后来的活动中去。人们把观察、感悟所得用到作文中去就是这一心理过程的实现。

为了加深记忆,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做这样一些工作。

使记忆的内容形象化、故事化。心理学证明,形象的记忆比抽象的记忆更能持久。当学生所要记忆的是一个理性的认识时,我们则可告诉学生伴随这个道理记忆一个故事、一个场景,这样记忆可以鲜活起来。

使记忆的内容情绪化。情绪记忆的映象比其它记忆的映象表观得更为持久,有的甚至终生不忘。因此强调学生不做生活的旁观者,要有强烈的爱憎,有深厚的同情心,能疾恶如仇。把情感渗入到所见所闻的事物中去,以求保持鲜明的记忆。

给记忆的内容定位价值目标。观察感悟所得都可以成为作文材料,但是有的人却用不上,长久被尘封起来。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得到这些材料的同时就想一想,它可以作什么用,有何具体的价值?事物、事件的本身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在写怎样的文章时可以用上它。这样,将材料连同它的使用价值一并记忆下来,不仅可以加深印象,到了用时,还可自如调用。

把收获相互交流。观察、感悟可以向别人表达出来,讲故事,谈感受,这样,不仅可以加深记忆,甚至还可提高质量。故事可以在讲述中完善,变得更动人;道理可以得到深化,更含逻辑,更有说服力。

我们还可以利用联想来强化记忆。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魔术记忆》(美国KENVINTRUDEAU著)是一本讲述怎样通过联想来增强记忆的书,建议大家读一读。


2.珍惜灵感,落笔成文

遇到了好的写作材料,如看到了什么新鲜事,欣赏了一番美丽的景致,使自己受到了

感动,情绪为之震撼;或者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使自己豁然开朗。对这些不能只是珍藏,最好及时把它写下来,写成随笔,记录下思想的火花。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也可不作太多的加工,保持生活原有本色。以后取用既可成为一个素材再加工处理,甚至还可直接成为文章的一个段落,一个部分。经过了一次成文,记忆自然也更深刻一些。


3.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学生自己可以建立一个作文材料库,或称作文材料档案袋。过一段时间把所获得的材料归纳入库,如分成说理、写人、记事、状物、描写环境等等。这样既可加深记忆,又方便日后选用时翻找。


注明:本文节选自拙著《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小编碎语

  马智君老师是国内著名教育专家,是湖南省中语界的大纛,业界称呼其马帅。
  马帅发给老鼓捣的微信说:“12KM在你的带领下正逐步成熟,作为你的老朋友、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当尽绵薄之力。”——无私奉献,这是真正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马帅另附言说:

  写作是鼓舞、激励与唤醒,希望12KM唤醒作文“沉睡者”,激励作文热心者,鼓舞一代作文人。

  马帅此言,是对已经走下杏坛而用心打造“12KM作文”这个公益平台的老鼓捣的激励,也是对我们这个团队的鼓舞。我们,当勉力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