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高考语文卷预测,这3个题型一定要关注!

 山湖微波 2018-05-18

大家都觉得2017年高考语文卷变化是比较大的,所以认定2018年一定是“稳中有变”“守正创新”——说人话就是“变化不大”。

2017年试题的确变化不小,考纲大变脸,文学类、实用类不选考了,客观题比例加大,考了得体、逻辑类题等;但这还只是看到了大海的波浪,还要明白形成波浪的是深处的几百米上千米的海水。如果我们做不到得其“意”(考点)忘其“形”(形式),是有可能会做出误判的。

2018年还将有变化。一方面,考纲的变化要进一步落实,17年考纲的变化不是针对一年的高考,而是针对未来几年的;另一方面,还要总结2017年试题的教训,作一些调整,比如逻辑推断题,60%多考生得满分,这题目的形式还要考虑。

波浪变是表,深海水才是关键。

明白了这点,就能看出来,什么“逻辑推断”“任务驱动”都不是新题型。

国家和社会对高考关注度高、期待高,倒逼高考改革加快步伐,高考命题改革无疑也会加快步伐。比如,不必等到大纲改动,这是有先例的,2014年文化常识就出现在全国卷中,考纲的改动是2017年。比如,新的课程核心素养还未执行,逻辑类题就提前出现在试题中。

2018年的考纲也不是完全没有变化,还是有微调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比如,在各题分值前,加个“约”字。为什么呢?有一条是要对原来的双选题分值作调整,以前双选题是5分,以后会改成6分,或者只有单选。这就不是分值变化的问题,对题命制的影响也比较大。例如,诗歌鉴赏本来共11分,前一个双选是5分,后一个主观题是6分。现在前一个变成了6分,后一个就只剩下5分了,这不是简单直接把题目分值减1分,题目的设问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或者这题仍为6分,诗歌鉴赏变为12分,那么别的题目分值就会发生变化,题目命制也会发生变化。

今年3月10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和党委书记刘桔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这是对整个高考命题定调。

近期,考试中心语文语文研究员于涵、赵静宇、李勇发表联合署名文章《新高考语文科的定位、功能和考查内容研究》,这是给语文命题定调,应该引起关注。

下面是我做的读书笔记。

(一)高考语文承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功能

1.强化语文的间接德育和隐性德育功能。阅读材料带有道德评判色彩并引发道德思考,反映公平、正义、诚信、友善等。题目的形式也可能有隐性德育功能,比如作文要求抒发真情实感,不要套作宿构等。

2.体现创新型人才的智育功能。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如设置批判性思维题目,考查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判断并寻找证据支持判断的能力;如设置更多开放性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思考和个性化表达。

3. 承担美育功能。精选优秀文学作品,精心设问,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能力。

(二)高考语文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1.试题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在当代的发展。古诗文的默写、简答或解释,就是科举考试中贴经、墨义、策问的发展。写作中的抒发真情实感就是对古代“诗言志”“文以载道”传统的继承。要保持此类题的合适的难度

2.用创新的题目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思考并阐释其在当代意义。

(三)高考制度改革对高考语文科的影响

1.让语文分数拉开差距。增加区分效果好的题型在试题中的比例,改进主观试题评分量表和评分方式 ,适当增加阅读材料的文字量,加大试题创新力度。

2.注重基础性和共通性。选材范围更广,开拓学生视野,让不同领域、不同话题、不同体裁、不同组织形式的文本都可能进入试卷。阅读考查的重点,由注重精读和细节变为精读、泛读兼重。作文由关注作文是否切题、词句是否精彩,转变为作文是否能有效地表达考生的思想感情,是否能对其观点进行逻辑论证。

3.高考语文要区别于学业水平考试。字音、字形、标点主要由学业水平考试完成,而高考语文注重对学生高层级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查。比如,论述类文阅读可以打破字数限定,适当增加篇幅,呈现较为完整、自然的材料,以更好地考查考生对论证结构、逻辑推理的掌握情况。

划重点,总结一下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可能出现的变化:

1.试题分值、题型会有微调。分值分配前面已分析,题目变化可能在以下方面:

A.作文试题不会像2017年那样考了,考生思维方式不能仅停留在这类题上,大量模拟题仿照此题,会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家的判断。

B.逻辑题会变化,也不一定要单独命题,可以和别的题目放在一起,比如下面这道就是10年前考过的逻辑推断题。

C.得体题形式和内容可能会变化,全国三套卷,12个选项,12个关于谦敬的点,恐怕不能再考了,再考就要考“令尊贵庚啦”。语境的得体题还有很广的命题空间,比如这类题:

D.汉字文化、节日文化也可以单独命题。

2.区分度将进一步加大。这是大势所趋,是命题一直在追求的方向,当然最后落实得如何,与阅卷还有密切关系。

3.关注文化、逻辑、应用。

选材和命题,不仅考虑传统文化,还会考虑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

注重应用,什么东西既体现语文、又体现文化、又体现应用呢?我脑子里就弹出了对联。高考曾经考过的,各种题型:给上联对下联、重新组合等。

应用文类、名著阅读类题目也应受到大家关注。

4. 继续淡化术语、模板,关注能力

术语是你学习工具,但不是答案里的得分点,你必须想办法让阅卷老师看出你懂了,罗列术语是非常危险的。高考命题在以一种“矫枉过正”的坚决态度打击套路模板,这是为了引导中学教学的需要。关注语文的关键能力,将在命题里全面体现。

5. 答案追求确定性和开放性间的平衡

6. 新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会在高考题中提前渗透

7. 阅读量进一步加大。逼近万字或破万,是大概率事件。(2017年全国1卷是8349字)几类阅读题,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言文类、新闻类都有增长空间。阅读的速度、筛选信息的能力必须在平时学习中刻意训练,不能形成能力,就很难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高考语文最简单的题是哪一题?很多人认定是名句默写,这是唯一知道范围的语文题,但安徽省2017年,这题得0分的有10万多人,都是给定范围的,反复背诵和默写的,怎么会得0分呢?很多同学不了解这道题的命题类型,并不全是概括类,还有的是提示语境,还有的是交待句子功能,三种类型一定要分清。模拟题里大多只是概括,练多了,会形成思维定势,可能看到题就判断错了。

所以,考前这段时间,只精练高考题就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