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晚年悟出用笔秘诀: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 手能转笔

 昵称51072331 2018-05-18

《瘗鹤铭》为梁天兼十三年(514)所刻,旧在镇江焦山崖上。后坠入江中,石碎为五。春夏水涨不可扩,秋冬水落始可扩,故水扩本能有数十字即位难得。清康熙年间将五石移置焦山观音庵,黏合为一,共存九十余字。清王虚舟评云:“其书法虽已剥蚀,然萧疏淡远,固是神仙之迹,退谷所谓字体宽绰,具古隶,锋棱虽刓,精光莹著。”



(《竹云提跋》)此碑究系何人所书,后世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势梁陶弘景,也有认为势唐顾况,而黄庭坚认为势右军书。当然,未必是王羲之所书,但此碑的确是深切地影响了黄庭坚。清杨守敬云:“山谷一生得力于此,然有其格无其韵。盖山谷腕弱,用力书之,不能无血气之勇。” (《激素飞清阁平碑记》)黄庭坚在自己的笔下更强化了《瘗鹤铭》的结体特点,终于创出了面目强烈的书风来:

黄庭坚晚年悟出用笔秘诀: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 手能转笔

激素飞清阁平碑记、配图


第一,中宫收紧,四周开放成辐射型的结体,似乎每字都有一个中心,其他点画从中心放射出来,从而突破了晋唐楷书方正的各具。

第二,大胆地以电话借让的方法,更显得其顾盼生姿之情,而又顾到重心的稳定。

第三,加强 “欹侧”之势,在相承或相应的歪斜之形中,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奇崛之气,这可能吸取了杨凝式的粗头乱服的特点。

第四,在通篇行气之中,更有特色,草书格外明显,即在每行字中不以各个字的中轴线来贯气,而是让下一个字的上部与上一个字的下部相近,不管其他方面的整齐与否。这样,行与行之间的借让关系,形成了新的组合,使通篇出现奇妙、生动的章法效果,这应该说是他的贡献。与其诗歌一样,他是以 “入古出新”的精神来研讨书法的。



与所有艺术都是从生活中来,或受生活启发一样,黄庭坚的书法史受到大自然青睐的。在贬官四川的水路上,看到 “长年荡桨,群丁拔掉”,再结合怀素的笔法, “纵观不已,顿觉超异”。悟得笔法三味,脱去了 “俗气”,才造就了独特的书风。

黄庭坚在用笔上也深有体会,以极力操纵,因势利导为主旨,使 “锋在笔中,意在笔前”, “心能转腕 ,手能转笔”,指出用笔 “要知擒纵,要字中有笔”、 “深得提笔回腕,法度甚严” 才得 “猶劲两全” 之致。所以,他写字能不择笔,高悬肘腕,用提按将笔管随势操纵向八面起倒,运笔好似驯服劣马,使成为得心应手的龙驹,从而写出矫矫不群的作品来。由于他的用笔凝练。挺劲,点画颇有 “折钗股” 意趣。

黄庭坚晚年悟出用笔秘诀: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 手能转笔

舟人执篙


当然,黄庭坚书法也有不足之处,风格强烈时,往往也是习气显露时,过分求变,有做作之弊。所以有人说他的字如长蛇挂树,舟人执篙。而在黄庭坚的小行楷中,这种习气倒是没有,很娟秀而含蓄,颇有苏字意致。喜爱黄字者最好也临习他的小行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