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邬思道——争与不争

 恶猪王520 2018-05-19


邬思道,清代绍兴人。腿有残疾。从小喜欢读书,但考试不行,老是考不上,也就做不了官。家里很穷,为了养家糊口,以游幕(给当官的做参谋)为生,也就是绍兴师爷。

注意:以下故事情节未经证实(史书无记载),仅在民间有流传。

这位腿瘸的绍兴师爷虽然没有做官,但绝对是顶级智囊。先是在河南巡抚(省长)田文镜处当幕僚,盛名之下表现出众。后来进入皇宫给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当高级幕僚。

被四阿哥器重的邬先生,具有超人的才智。足不出户便能洞明天下事态、人心善恶之智,仅凭风声耳报就能洞穿错综复杂的朝野局势,建言献策,一语中的。在皇四子走向雍正皇帝的坎坷道路上竭忠尽智,居功至伟。大功告成后又不贪恋富贵荣华,急流勇退、逍遥自在。

康熙皇帝废掉太子后,太子之位成了空缺,一时间太子之选成为朝野上下的关注热点。康熙一共有24个儿子,其中的12个儿子分化成了9个团体,参与争夺太子之位,权力斗争异常激烈,这就是历史上的九王夺位。经过几个回合的殊死之争,仅有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3人胜出,是为太子位的实际备选人。

号称“八贤王”的皇八子胤祀势力最大,行为激进,到处拉选票,很得人心,百官大都举荐他,威信很高。皇十四子允禵(原名胤祯)也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与信任,他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带领大军到西北平定叛乱,多有战功,且握有重兵,具备很强的竞争实力。在大臣中呼声也很高。

皇四子胤禛实力较弱,支持者也少,本无优势,希望渺茫。虽然只有替补的实力,内心确为了皇权骚动不安,但苦于势单力薄,心有不甘,争太子位又无把握,邬先生看出主子心思,经反复考虑后,献出妙计,他先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大富人家,老爷子生了一大群儿子。慢慢地,老爷子逐渐老迈,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群。交给谁哪?一时拿不定主意,等等看吧。于是,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却从不参与争斗。争来争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都会管不好。于是,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那个不争的儿子'。
     邬先生讲完故事后又提炼出观点:“这就叫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其实,邬思道讲的这个十分浅显的故事揭示了康熙王朝中整个夺嫡的复杂过程。管家和治国同一道理,皇四子心有灵犀一点通,把“以不争为争”作为自己的竞争策略,长期韬光养晦、修身养性、低调隐忍、以退为进后来居上。使本来好象没有多少希望的他逐渐取得了康熙皇帝的理解、信任和赏识,最后水到渠成继承皇位,晋级为雍正皇帝。

皇四子胤禛继位后,立有首功的邬思道马上就向主人辞职。这次不是以退为进,以辞职作为条件要求封官加赏。邬先生是有大智慧的人,知道功高震主大多没有好下场,是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知进不知退,不懂收敛导致身败名裂,晚节不保的大有人在,只有功成名就,全身而退才是最好的归宿。

得到主人批准后,邬思道归隐乡间,以后虽无大贵大富,却有衣食之源、逍遥之乐、全身之保!邬先生的才智让他对人性洞若观火,料事如神。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敬佩万分、羡慕不已。

布置作业啦!今天请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就是以进为退,后来居上,但这个策略实施起来需要对事物走向有非常强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对全盘时局有足够的预判。当然,最终还得有裁判。如果你不是很有把握,不可盲目使用,否则容易失败,不能教条主义般的模仿。

2:智慧在邬思道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立有大功后没有躺在功劳薄上享受,在权力面前没有欲望,选择了隐退,以求安全着陆。这让在名利场中的我们为之汗颜,争名争利是为人性,能克制者就是智者。

3:一个人如果能够看透人性,并且克制自己的人性,顺应别人的人性(不是拍马屁),就可以避免人性的制肘。懂人性的人,情商会变高,人缘会变好,更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也就更有机会成就事业。请你思考人性与情商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