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茫茫中医路,喜结经方缘

 德寿堂图书馆 2018-05-19
本帖最后由 志诚堂主 于 2017-6-18 00:01 编辑

茫茫中医路,喜结经方缘
——无锡夏季经方班学习有感
广东普宁志诚堂中医诊所林少然

  三十年前,我在上高中时,应该是夏季,有一天晚饭后,满头大汗,和同学在操场迎风散步,凉风拂面,非常畅快。当晚头面肿大似西瓜,双目几成一线,无法睁开。急往校外一私人诊所就诊,连服几天清热解毒药无效。又以中药煎汁外洗,肿丝毫不减,且满面都是黑色的药汁,十分吓人。不得已请假回家,延本村中医林运光先生诊视,服玉屏风散加车前子等,一剂而愈!从此,我即迷上神奇的中医,逐渐买中医书籍进行涉猎。苦于高中功课繁重,只是浅尝辄止。
  高中毕业后,我拜于本地名医张伯辉先生门下,开始系统学习中医。先生世代业医,经验富足,每日就诊者门庭若市。我白天识药、切药、抓药,晚上读书。当时先生要我读《时病论》、《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以其父所作的《时病论六十法歌括》为主;后又要我读《温病条辩》、《温热经纬》等书。但先生临床处方,还是以时方为主,我接触的医书,也多是后世时方著作,对于中医经典,基本未有涉猎。
  后来参加工作,因事务繁忙,我曾中断了对中医的学习,一直到前几年,因为不再担任行政职务,业余时间比较多,又开始学习中医。学习和诊治过程中,我觉得时方治病,有效有不效,且比较杂乱,学习起来千头万绪,难以抓住重点。于是决定重新开始,由源溯流,从经典著作开始学习。现在买书很容易,不比以前,买一套陈修园医书要找好几年才能集齐,遂广泛搜求历代医书,但是时间和精力确实有限,历代典籍,浩如烟海,真的只有望洋兴叹,无法下手。
  去年偶然看到了“经方”的微信公众号,喜出望外,立即关注,又从网上购得黄煌先生的各种经方著作,如饥似渴般进行学习,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对仲圣原文中一些难以理解的条文或方剂,经黄师提出,结合实践验案进行分析,疑团顿解。本来去年就想参加经方培训班,但因琐事缠身,无法成行,今年的春季班也无时间参加。到夏季无锡班招生公告一出,我当天即时报名。而且通过邮件催了龚雪梅老师几次,要她尽快加我微信,我可以尽快缴费确定。我就怕夜长梦多,又不能参加。当接到确认邮件后,我万分激动,立即订了机票,并提前一个月向单位请假,把时间确定下来。
  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无锡。终于见到了只在书上看过名字的李小荣、薛蓓云、王彪、陈建芳、苏强等各位老师!五天二夜的紧张学习,老师们用渊博的知识、纯熟的经方、奇效的验案、灵活的用药等,彻底地征服了我!用其他学员的话说,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以往一些困惑,在老师们的讲课中,大多得到了答案。
  五位老师各有特点。
  李小荣老师是简单明了,知识渊博,解答问题信手拈来。“证在当下”,“大道至简”,“经方是针对病的人,不是人的病”,胡希恕先生是“大茶壶先生”,马有度“小柴胡打天下”等等。
  薛蓓云老师是详细指导,经验丰富,而且不限于黄煌先生,还多次提及刘渡舟、干祖望、陈宝田等大师。如小青龙汤的核心是“姜、细、味”,射干是“治咽神药”,麻辛附子“宜汤不宜散”,“喘不仅指呼吸系统,也可理解为皮肤疾病”等等。
  陈建芳老师则慢条斯理,淳淳善诱。特别是讲儿科外感,用验案来阐释经方的应用,很有实际意义。讲黄芪类方,说玉屏风散是“天然的丙种球蛋白”,黄芪证“多汗、水肿、肉松、易饥、色黄”,使人印象深刻。
  苏强老师我一开始以为他是学生,那么年轻!他讲的当归类方,旁征博引,特别是疲劳综合症一节,结合经方验案,从临床实际上来讲解,把现代人的亚健康疾病分析得了无遗义,从此那些不痛不痒的时方,如归脾、补中、补心丹等,我都可以抛开不用了。
  说实话,我最喜欢的是王彪老师。首先他的形象就是一个古人,如果穿上长衫,戴上帽子,配上那个性十足的胡子,真是十足的古代名医!其次是他的师承和我还有一点小渊源。他第一位老师朱进忠先生,我就是他的粉丝,十年前就读过他的《中医临证五十年心得录》。还有他针砭时弊,说后代好多书籍,特别是大部头,多有拼凑造假之嫌,深得我心。而他提出的一些必读书籍,都是中医学术的精华。最心折的是他解释自己的验案时,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对一些用药,他难以掩饰其得意之处,说是“一增一减,进退自如”!
  五天的时间过得太快了。结业时,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十分感谢五位老师和其他教务人员的无私教诲和辛勤劳动!期待下一期培训,再和其他同道一起来聆听老师们的教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