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约化基地选址 基地选址要求是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通风、向阳,最好是山区的平畈地块,改造成本较低。 2 栽培模式 2.1 地面栽培 地上铺一层塑料膜,在塑料膜上铺直径2 cm左右的碎石15~20 cm厚,上面再铺5~10 cm厚的树皮,树皮规格为直径0.5~1.5 cm。 2.2 架空栽培 离地面20~60 cm,苗床可以用塑料托盘、石棉瓦、竹篾筐等,基质用5~10 cm厚碎石铺底,上铺5~10 cm厚树皮。 2.3 立体栽培 利用树木或特制的层架,在空间上多层利用的一种栽培方式。 3 基地建设 3.1 土地平整 开沟铺路,保证水流畅通,不淤积,行走方便。 3.2 大棚搭建 宽6 m,高3 m,拱杆间距65 cm,3纵4卡,遮阳网遮光率75%~85%,内膜根据需要覆盖。 3.3 喷灌系统 蓄水池按5 t/667m2的蓄水量建造,喷头分地插和垂挂两种。 3.4 栽培基质 碎石、树皮、木屑、花生壳(有机材料的基质要求发酵处理,去除松脂油等有害物质)。 4 种苗选择 霍山石斛的种植,种苗选择最为重要,这直接关系着栽培的成活率和后期的产量。且现在市场上霍山石斛种苗少,假冒的比较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质量好坏。 4.1 苗株质量 用于栽培的霍山石斛商品苗应该为非污染、无烂茎、烂根、黄叶;叶片2片以上,正常展开,叶色嫩绿或翠绿;根1条以上;合格苗应该在总苗量的90%以上。 4.2 抗脱水情况 栽培后一周内叶片是否萎蔫、黄化、脱落。 4.3 生根情况 在一周至半个月内是否有新根生出。 4.4 发芽情况 组培苗除瓶内带出的新芽外,在栽培1个月后,组培苗的茎基部会萌生出小芽。 5 栽培管理 5.1 种苗栽种 霍山石斛栽培一般以丛栽的方式进行。以5~8株为1丛,栽植1穴,株行距10 cm×10 cm,栽种时根要平放,以茎基部露出为宜。 5.2 水分管理 霍山石斛栽培基质保持50%左右的含水量,早上浇透后,傍晚表层风干为宜。 5.3 科学施肥 按667m2施用250 kg左右的羊粪或100 kg菜籽饼做基肥,后期追施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也可以用缓释复合肥或花多多、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宜淡不宜浓。施肥应少量勤施,10月份后不再施肥。 5.4 病虫害管理 霍山石斛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主要病害有:软腐病、白绢病、叶斑病;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和蚜虫等;还有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危害。 5.5 越冬保暖 用7~8丝厚的塑料膜在遮阳网外覆盖,棚头和四周全部压实,既能防止漏风和冷风吹入,也能减少冬雪的层积。 6 采收 组培苗经练苗后再进行两次分栽,到第7年就可以采收,而大苗移栽的一般第3年就可以采收。霍山石斛进入收获期后,可连年采收,采收期可达数十年。霍山石斛采收在10~l1月份进行。呈绿褐色,且叶子自然落完的茎为成熟茎,采收从根部剪下。林下仿野生栽培,每平方米可采收鲜茎50~100 g。设施高产栽培按每500株/m2的栽种密度计算,米斛、铁皮、铜皮的鲜茎产量约为200 g、2 000 g、1 500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