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仪式感》,里面写道: 把将就的日子过成讲究的生活。将就的是日子,讲究的才是生活!生命很好,不要得过且过,不要让生活仅仅只是生存。 生活需要仪式感来提醒我们, 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我们都需要仪式感,来唤醒我们内心有趣的灵魂和热忱。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说:“什么诗和远方?这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会碎成渣!”确实,在有些人看来会是这样。但是,不应该让孩子以后也是过这样的生活。 为了孩子将来的“诗和远方”,而不是一个现实而又毫无情趣的人,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仪式感。其实,仪式感就是让人学会爱,爱自己,爱别人。 那么,应该要怎么培养孩子呢?建议让孩子养成以下良好的习惯…… ![]() 早上起床后要叠好被子,整理好床铺,和家人问早安,再开始洗刷;晚上睡觉前,洗刷完毕后换上舒服的睡衣,听着优美的音乐或者有趣的故事,然后慢慢入睡,别忘了睡前的仪式:“晚安!我的小宝贝。””晚安!妈妈。” ![]() 外出之前必须要穿着得体的衣服、鞋子,不能穿着睡衣、居家拖鞋就出门了,失礼!相信不会有人认为这样随意穿着的人会有多么好的修养。 ![]() 出门前还要把发型梳理好,即使是小男生也要养成梳头、照镜子的习惯。此举能让孩子养成“臭美”的习惯,以后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一个很注重外表的人,必定能把生活过得很精致的。 ![]() 在家吃饭必须在餐桌上面进行,还要学会就餐的礼仪:入座顺序先长后晚;尽量保持安静;吃有吃相,应细嚼慢咽;学会礼让,不能把好吃的都往自己的碗里夹……就餐礼仪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 孩子的节日,比如生日,六一儿童节,可以提前给他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这样的仪式感让孩子对他的节日特别的期待,心情特别的雀跃。需要注意的是,大人也应该是一起过生日的,而不是只有孩子才过生日,如果是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还有其他的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母节等等,都可以提前告诉孩子,让孩子精心准备礼物。孩子在准备礼物的过程,就是在学习怎么爱别人的过程。他会思考,怎么样的礼物才是有意义的呢?怎么样的礼物才会让人喜欢呢? 生活就像是一杯酸酸的柠檬水,而仪式感就是一块方糖。孩子学到的仪式感将会伴随着他的一生,他的生活将会是酸酸甜甜的,他会是幸福的,会是出类拔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