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满堂,闲话说满堂18

 城头一呼 2018-05-19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老实讲,笔者对黄鹂并没有特别直观的印象,或许应该听过它们的叫声罢。

不过,唐朝诗人写黄鹂却是非常多的,名诗一抓一大把,到宋朝后少了,而且不叫“黄鹂”而多称“黄莺”了。

黄鹂是雀科,人们通常见的麻雀和它是堂兄弟或者表兄弟之类,但麻雀可不能和黄鹂比,它的叫声枯燥又烦人,还不怕人,喜欢在人类居住的地域活动。

这不,在某个伟大的时代,麻雀也冠以“四害”、“反动分子”,差点就和苍蝇、蟑螂之类一块被消灭了。

其实麻雀没那么坏了。小麻雀成天叽叽喳喳有些呱噪,但没有了它们的叫声,这世界恐怕就有些可怕了。

譬如读书时,原本大家一起聊天一片噪声,教室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如果那个傻瓜没有意识到,那一定要被老师抓了。

据说,这就是所谓的“白噪声”现象,是好事,表示安全。如果在野外,鸟突然不叫了,说明有危险要出现了,要当心。

笔者写文章有个毛病,不敢说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但喜欢信笔写来,“一行白鹭上青天”,尤其是不属稿约的那种,更是如此。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还是回答话题,说说黄鹂吧。

黄鹂是雀形目、黄鹂科,常见是黑枕黄鹂,俗称黄莺,在我国为夏候鸟。

黄鹂不同于小麻雀,它是中型鸣禽,喙长而粗壮,约等于头长,这大概就是它叫声婉转动人的缘故了。

还有,黄鹂(黄莺)长得很漂亮,它的羽毛艳丽,多为黄、红、黑等色的组合,雌鸟与幼鸟多具条纹。

黄鹂(黄莺)以昆虫、浆果为主食。一般来说,它只在树间活动而不下地的,和人类并不亲近。

这大概就是笔者不曾亲见的缘故吧(动物园除外)。事实上,黄鹂鸟是不能笼养的,它们是自由的不能受束缚的,属于广阔的天地。

也好也好,闻其声不见其鸟,未尝不可,未尝不好,未尝不妙。

得品好菜,又何必见厨子呢?

以下节选十首黄鹂、黄莺诗,请君共赏。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时之闺房诗,以男仿女,总觉古怪。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如此名诗名句,何须多说。兄弟我要说个笑话:从前有人写了篇文章,得了如上两句批语,喜不自胜,旁人说,这是“不知所云、离题万里”之意也。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游兴尽,兄台躺此树下作此诗乎?好得不能再好的意境了。)


 

三衢道中    南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走过山路的人,才知道其中的美。那种幽静、那种恬淡,怪不得古代很多隐士选择了山居。山居者真隐,水居者假隐,如严子陵之钓鱼乎。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花落莺啼,一年春又尽。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层层叠叠,美景扑面而来,令人情不自禁,陶醉其中。

 


画眉鸟  北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鸟也属于雀科,长得未必如黄鹂漂亮,但啼声婉转动听,常被笼养。怀璧有罪,怀才同乎?

 


齐安郡后池绝句  唐.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初夏时分,真是黄鹂鸟高唱之时。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黄鹂只在林间不落地,看来是这么回事。碧草与黄鹂,烘托的是丞相的寂寞吧?

 


菩萨蛮  宋.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前有黄鹂四五声,后有黄鹂三两声,不见鸟,只闻声,足矣。

 


以上是  诗词系列  的第  18  篇作品,更多请  往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