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

 老阿更 2018-05-19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行书艺术史中的两大家,《兰亭序》和《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一、第二行书 杰作。王羲之是行书的老祖宗,以后历代行书家莫不学过他的行草书,如宋代的米芾和元代的赵孟 頫等都创作出具有个人的神韵和风格,究其结体和笔法仍属于王羲之这派行书的规模。但颜真卿就 不同了,他的行书结体和笔法则越出王羲之行书的范畴,上追秦、汉篆、隶的笔意,具有自己的独特 性。所以,把他们两家的行书结体和笔法作一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学习行书是极为必要的。通过 对这两大行书体系的对比研究,一是便于临摹,二是可以悟出一些行书创作的道理,从而在行书的神韵和技法方面去创作自己行书的特色和面貌。现将他们的代表作《兰亭序》和《祭侄文稿》字的结 体和笔法作一对照,以说明这两家的结体、用笔的同异处。由于他们两家技法的差异,因此神韵面貌 就表现得很不相同。但是,这种对照、比较很困难,因为这两个帖的字不可能都相同,故除相同的字 外,不相同的字只能根据笔画的结体和用笔接近或类似的字,分解进行对比和说明。这样对比也许 笔画相同或相似,但点画所处结体中位置不完全相同,因而在形态上不一致,但应该说基本笔画是 大同小异的,故仍然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即使字体相同、笔画一致,但作者处理时形态不同也是存在 的,故不能机械的对待。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祭侄文稿》篇首

(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歲”(岁)字下三连点,王书写得笔笔完整,第一笔从横画下带入锋,向左下蹲锋后回收提笔,顺锋入第二点,下蹲回收,带入第三点斜往右蹲回收。起收笔都讲变化,姿势均不同,姿态秀美飘逸,又极重法度。

颜书“歲”字处理完全不同,把三点化成横画,入笔收笔均不露锋,带丝入笔,往左藏锋起笔,藏锋收笔,浑厚遒劲,朴拙厚重。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蘭”(兰)字“柬”下两点,王书左右呼应,左小右大,小成正三角,右点形成头左身右侧势回锋带出,用笔方正,姿态优美,笔法灵活。

颜书“蘭”字的下两点,第一点起笔往左顿回锋萦带到第二点起笔,稍加停顿成方笔右蹲后往左顿笔再往上收笔,左轻右重,左萦带右藏锋,浑厚中带有挺拔,圆润中带有秀逸。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陰”(阴)字下点,王书顺锋入笔后重按,以加强重量。这是由于全字笔画中此点分量最重,对全字稳定起决定作用,否则就压不住阵脚。且写得很有姿态,从左侧顺锋入笔,往右转笔下蹲后,提笔往左回收出锋,很有静中之动感。

颜书《祭侄文稿》无此字,“念”字类似,下左右点合写为一点,“心”字抛钩往上萦带,顺势往右蹲,回笔出锋收笔。厚重而飘逸,并加强了全字的稳重感。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咸”字上侧点,王书轻点露锋,飘逸轻盈,犹如空际流星,甚有流动感。

颜书“戍”字上侧点,重压在上短横画收笔处,犹如顶着一块坠石,很具力感,使全字更加有生气,浑厚丰健,协调变化,更具颜书风格。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集”字下甩点,王书左放右收,上紧下舒,与全字欹侧取势协调,左点顺锋入笔紧靠长横画处,往左蹲后右顿笔往回收笔,再顺锋入右点,往右下蹲笔,稍停顿后往斜下按,收笔回锋。

颜书“尔”字下甩点,全字上收下放,故左右两点外展,比较说左点收右点放,左点顺锋下蹲,回笔往右出锋,顺笔入右点,往右侧蹲,中途转笔往右下侧按后回笔出锋,洒脱丰腴,舒展而具变化。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茂”字牵丝点,王书写得跌宕起伏,左呼右应,上仰下俯,相互呼应,很富动感。左点顺锋下蹲,回锋上挑,犹如一只燕子正往下飞,姿态优美。右点从右上入锋下按,稍作停顿,转锋往左下斜撇,轻快迅捷,好像柳枝飘动。

颜书“首”字牵丝点,则如山羊犄角,左点从左侧藏锋入笔往右下蹲,迅即回锋右挑出锋,右点顺势顺锋往右蹲,迅即转笔往左挑,提锋萦带到横画后收笔,强劲而富态势。

两者态势、用笔大体一致,但具体写时都很不一样,故形神各富特点。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清”字三点水,王书上断下连。点有姿态,锋尖顺左侧入笔后往右平行蹲笔,到中间转笔往右下侧,回笔往上向左挑出。下两点连而分成两笔,顺锋入笔下行,提笔后笔锋向右上往右下蹲,猛然曲上挑出锋收笔。第二笔挺拔,下点猛锐,上下点左呼右应,极为活泼。

颜书“清”字,三点成一竖。线条单纯浑朴,略带回锋,静中带动,轻盈舒展,与右旁“青”字紧收形成呼应和虚实变化。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絲”(丝)字为两组点,王书一组成三横连点,一组以中间短竖为中心分左右点。第一组萦带入锋从锋上尖往左稍蹲回挑,顺锋右蹲往右挑,后右下蹲反挑出锋,犹如波涛滚滚。第二组点则连笔顺锋写中间短竖,下行收笔往左挑出,提笔从左侧顺锋往右再往左蹲锋,藏锋收笔后,离纸笔锋往右上顺锋入笔,往右蹲后下顿向左回锋挑出,左收右展,相互呼应。两组变化,各具态势。

颜帖中无此字,“宗”字只一组点,左挑右撇,左伸右缩,全字上疏下密,上三画平直,下三点跳跃,形成动静变化。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無”(无)字下四点,王书写得似点非画,以点连画,起笔带锋入笔,左蹲右挑,顺锋下按右挑出锋,提锋右行斜顿回锋下挑,起笔仰、收笔俯,上下呼应,横成波势,很有活力,细致文雅。

颜书“無”字,上横画中穿下长横画,往右横顿笔往下带,线条曲折,如同闪电,第一横画圆折,第二折方笔,第三折圆中带方,三折极尽变化,中间紧密,上下笔舒展,势足力强。与王书相比,一个细致文雅,一个雄强而有气质,两者心境、风格极不相同。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之”字上顶点,王书上下出锋,用笔方折,姿态俏丽。

颜书“之”字顶点,用笔轻巧而随意,犹如云彩在空,俯视大地,上虚下密,跌宕多姿。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之”字捺笔点,王书锋尖向上转笔斜向右蹲回锋收笔,先方后圆,静中寓动,浑厚中有俏丽。

颜书“宅”字,本是抛钩,因宝盖宽大了,故把抛钩改为回锋捺笔,提锋后又转折下按,经过又提又按后回锋收笔,全字上放下收,直笔收笔,显示了气势和力度。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以”字挑点,王书经过两个顺锋下蹲右挑,一波重一波,犹如火焰,甚显风姿。

颜书“鳴”(鸣)字,将“口”字化为两个曲挑,逆锋往上回锋下蹲,抬笔向上右挑,连笔下右侧蹲回锋上挑出,一高一低、从左往右曲线游动,犹如风浪,曲中带折,舒展而灵动。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情”字竖心点,王书左点断、右点连,左点顺锋往左入笔后,即往右行转笔左行下蹲,回锋上挑出锋,萦带右点入笔右蹲成方笔,转笔往右下蹲回收。右点刚挂在长竖的右顶端,似树干上挂果,左右呼应,姿态生动。

颜书“惟”字竖心点,在竖画的下部,随意一蹲一带往下一顿成短画,尽意强健。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叙”字上捺挑点,王书由直画钩连带从下顺笔反锋入笔,往右上行后往下蹲反挑出锋,笔法复杂,不用左右点,避开“又”字左撇右捺的重复,又使左旁“余”字笔画集中,形成左密右疏,虚实相济。颜书“穀”(谷)字上捺挑点,用笔与王书相仿,但粗拙方硬,气势强劲。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氣”(气)字的“米”重叠点,王书上下呼应,左右顾盼,左紧右舒,上两点左挑右撇交叉成短画,收得紧,下两点左右分势而呼应,上收下放,紧松结合,下左点紧靠横画,下右点拉开往右,左收右放相呼应,松紧结合,点画生韵。

颜书“禄”字,右旁下部本是水字中点挑撇捺的四笔,但化为两点,左紧右展,而全字则是左疏右密,左旁笔画舒展,右旁笔画收紧,虚实变化。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清”字横连点,“月”字本是两横画,王书化作连点,上撇下捺,紧依左竖画,有虚有实,轻巧秀气。

颜书“清”字更加简化,把两点只作一点,斜点下挑。全字左疏右密,上三横后下部分空间已很少,故把月字写成似日非日字,尽量压缩收紧,让出空间,以求全字协调。

“觀”(观)字草丛点,王书各点各有姿态,你呼我应,极有层次,左放右收,下紧上疏。第一点顺锋重按,用笔方整,起笔右拉,顺锋右侧入笔,回锋转笔往右上挑,然后拉向右笔,改为短竖,然后右边轻点,有重有轻,近呼远应。第二部分又从右重笔按挑,再点连长撇,变成很密。充满起伏、轻重、粗细、平错等等变化,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跌宕起伏。

颜书《祭侄文稿》无此字,只是“蒲”字也是草丛点。如果说王字草丛点如花,颜字则如草丛,笔法自然,随意落笔,浓枯变化,犹如犄角之势。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俯”字内裹点,王书竖画左挑顺势内转锋下蹲成藏锋收笔,笔连而意似断,运笔快捷,形似回转的蛇头,姿势甚美。

颜书“持”字也是内裹点,笔连意也似断,笔锋右边斜入笔成短竖,大转笔右侧下行,再转笔下曲行,又转笔往左曲挑,再转笔转锋挑出收笔,运笔快速,使转流畅,灵动优美。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将”字内裹点,王书从竖画出挑,顺势顺锋下蹲,轻而细,锐而挺,如离弦之矢,灵动秀劲。

颜书“酌”字也是内裹点,弯钩回转外带出锋后再从右入笔转毫出锋成点,如同坠石。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况”字两点水,王书上俯下仰,笔断意连,相互呼应,灵动有态。

颜书“次”字两点水,为了和“欠”字重画相呼应,两点水用轻点轻撇,左舒展右重按,上收紧下伸展,相互对应协调,既统一又变化。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興”(兴)字八字点,王书如同蟹螯,仰上俯下,重按轻挑,按时厚重,挑时锐利,强劲有力。

颜书“真”字八字点,横画左带,迅即转笔下按平挑出,接着又右蹲提锋转笔往左下带出。活泼如游龙,上下连系,左右呼应,动静结合,生动圆活。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一)各种形态点画的对比分析

《兰亭序》 局部

(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大”字长横画,王书顺锋入笔,敛锋收笔,纯用行书笔法,但收时笔画完整,行笔快利。

颜书“大”字却用短横画,这与整体上紧下展有关系,撇笔长,捺笔伸展,显示出雄强气势。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天”字长短横画,王书上下画相互掩映,下仰上,上覆下,下画长往上翻意连长撇笔,上画为了避让故往右而短,捺笔起笔正与第一横画起笔相吻合,形成全字左紧右展的欹侧取势,笔画秀美潇洒。

颜书“天”字长短横画,上下画间靠笔画态势相连,为了左紧右舒的结构需要,上横画短而平直,避让靠右,下笔横画长而上仰,与上横画呼应,方笔起笔,收笔下蹲出锋。左撇短而右捺长,整个取横势,与王字“天”取纵势相反,各有意趣。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惓”字重叠横画,王书上笔往下连带第二横画,笔断意连,第二横画长,左伸右收,收笔时逆笔上挑,接长撇笔,两笔萦带交错,显得笔画紧密而灵巧。

颜书“余”字重叠横画,上带下,下带上,上横画成点起笔上仰,下横画平上挑带竖笔,侧向一边形成线条密度,而让出右边更多空白,造成虚实、黑白变化。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所”字细腰长横画,王书顺锋入笔后稍稍提笔,往右上曲行后下蹲回收不露锋,有一波三折之势,秀巧灵活又具动态。

颜书“何”字细腰横画,也是顺锋入笔,右行曲背隆起再往下行收笔回带到“口”字起笔。其它笔画均厚重,唯横画轻而呈波状,使全字起变化,浑厚而又灵活。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契”字下细腰横画,王书顺露锋下蹲转笔右行,转笔后即稍稍提起往上斜行逐步下按至收笔成斜曲线。起收笔上翘下俯,反势呼应,起落变化。

颜书“壬”字细腰长横画,起笔重按提笔上行,收笔下按,左伸右收。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上下横画均是重笔,需要中间长横腰细,各笔均有姿致,造型优美。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其”字上短横,王书两头下垂,两竖画则起笔如犄角,左往上,右往左,两笔出锋甚有姿态,上仰下俯。横画起笔则锋尖起笔逆上转笔下蹲右行收笔,平直短横画衬托出两竖画起笔的变化。

颜书“其”字,由上字萦带曲笔入锋,转折右行,收笔逆锋上带竖画,形成斜三角,竖画对上角画出两块黑白,具有虚实、黑白的变化,线条错综。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事”字横画下带笔。横画下带有连上启下的作用。王书“事”字横画长而有势,到收笔提笔右顿猛往内钩,势猛锋利,细劲有力,如同铁线崩紧,富有弹性。

颜书“事”字,行草笔法,横画上带下连,承上启下,成两个直角折,方折锐利,竖画穿过起收点,成“8”字形,甚有风趣。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至”字转笔短横。行书本有草书笔法,王书“至”字将短横连笔使转,从竖笔开始起笔,到收笔时提锋转笔往上成曲线,笔锋到曲线上部时逐步下按,过竖笔后转笔往下左侧行,顺锋转笔下按右行,停顿后往上挑,形成粗细、曲直、纵横的种种变化,线条利索,笔画完整,姿态优美。

颜书“玉”字转笔短横,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竖画下行收笔时提笔向左上挑,然后转笔下按成曲线交竖画下行,再往左下挑出,转笔向右挑出锋,也是形成曲直、轻重、刚柔变化,线条圆活,姿态优美。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盡”(尽)字多组横画,王书写得笔法丰富,多种横画而无类同。第一横画顺锋起笔仰上;第二横长画起笔与第一画势背,但起笔时转笔入锋成反钩与首笔呼应;第三笔横短画顺锋入笔,厚重平整;第四横画顺锋入笔稍长而细,收笔时上带出锋;第五横画起笔重提笔右行转笔右蹲成细曲线;第六横画起笔向上仰锋入笔,笔画左伸右收,左轻右重。这种起收笔的丰富变化,显示出王羲之的纯熟技法和高度艺术水平。

颜书“羞”字,也是多组横画的字,则是另一种风格。靠粗细、长短、方圆、横直、参错、黑白等变化,形成浑厚中有灵活。上三笔为不等长的横画,取势也不同;第四横画细,只是入笔后一带而过,即转折;第五为横画点;第六横画下带,完成全字。风格拙朴而错落变化,雄浑而灵巧。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能”字连笔横画,也是连笔草法,使转和点画,静和动结合的写法。王书此字左紧右展,故“月” 字收笔上带到从右上侧空白处转笔入锋下撇,劲利势猛,不提笔即转笔右按行,蹲锋上挑,用笔捷速锐利,跳跃灵动。

颜书“階”(阶)字连笔横画,从左竖笔上带顺笔横行,然后锋颖上转到短竖笔,收笔右钩进入第二横画,又上带进入短竖,下行转笔右蹲回锋平带到“日”字左竖,上挑往右成曲斜线,然后又一曲线内钩,横直斜曲,穿插变化,灵动流畅,姿态优美。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一”字长横画,王书接近楷书,左转入,右蹲锋回带,细腰欹侧。

颜书“三”字长横画,因上有右侧势两短横点,故第三长横从左侧势起笔,从左往上,左伸右缩回带收紧,形成上下的变化。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二)各种形态横画的对比分析

(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年”字长竖画是重点笔画,王书悬针收笔,厚重有力,收锋劲利。

颜书“年”字长竖画,厚重粗壮,强劲有力,气势雄劲,微带曲意,直中有曲,很有感染力,收笔也是悬针法,爽利、浑厚、洒脱。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俯”字左下竖,王书笔尖顺锋入笔,往下行,蹲锋往右,回锋收笔,略出锋与上点连系,挺拔强劲,飘洒锋利。

颜书“作”字左下竖,只作竖点,浑劲有力,如同坠石,与右旁短竖遥相呼应。短撇短竖宽松舒展,而右旁三横一竖则显紧密,形成疏密变化。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仰”字右下竖,王书锋尖转笔入锋,下行渐往下按,直到回锋左挑,出锋收笔,与左旁呼应,使右边收紧,全字具有稳定感。

颜书“節”(节)字右下竖,全字中下部分笔画收紧,上部分伸展,然而下部分留有空白位置,右下竖作短画,略往左撇,显得宽松,且与下部分笔画收缩协调,不使过长。

两者的处理完全不同。“仰”字为横势,下短竖短而带钩。“节”字虽然是纵势,但颜书成三部分, “即”字左旁收缩往上,而“卩”短竖则往下,故留有空白位置,正因为这样,它不能是长竖画,而只能是短竖并带有往左撇笔意。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引”字右长竖画,全字左紧右伸,左密右疏,故王书右长竖笔上部靠左,下部往右。左边出锋入笔,收笔用垂露,势往右而两头往左,左右呼应以形成统一变化,笔画强劲有力。

颜书“刺”字右长竖画,全字也是左紧密,右舒展。故右长竖成弧形,犹如弯弓半月,两头细而不露锋,腰身厚重,全字浑厚灵活,拙而有趣。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化”字左右竖画,王书左右背势而发,如同“八”字意,笔画少,既要稳重,又要变化。左竖犹如一翻叶,顺锋入笔,先左后右逐步下按往左,下蹲后往左出锋。

颜书《祭侄文稿》无类似字,“德”字左撇笔,其笔法如同“化”字短竖,线条飘逸。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蹔”(暂)字长竖画,王书把“足”字移位在“斤”字下,让位给“车”旁,故“车”字中心画成长竖笔画,使全字更紧密。写时入锋即转笔往左行后往右,形成左曲势,收笔时铺笔右蹲左出锋,成方笔,与全字呼应。

颜书“楊”(杨)字长竖画,左锋入笔右蹲转笔往下行,藏锋收笔成垂露,犹如入土木桩,挺拔强劲,厚重势足。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由”字左短竖,王书写得既有姿态,又有力度,入笔时顺锋尖下蹲,收笔时回锋向右,势斜而略微曲,不呆板,不油滑。

颜书“土”字短竖,因处中间,用笔虽然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同,收笔不回锋,起笔无锋尖,故有个逆锋向上回带用笔,势曲而厚重。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同”字围框左竖画,王书全字左轻右重,左枯右浓,枯而不竭,浓而不肿,采用内擫法,笔锋枯笔顺锋入笔轻下,略回收,起笔和横画起笔遥相呼应,收笔处左斜右收。

颜书“圍”(围)字围框左竖画,全字形成三条纵势笔画。左竖画率意下沉,犹如藤瓜,遒劲肆意。右竖转笔不提锋圆转而下,收笔时重按顿,略略往左出锋收笔。外拓法,两笔竖画往外拓展,浑朴雄强,正面视人。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帶”(带)字并列短竖,王书多画起笔乖巧不雷同。第一竖画起笔如点,笔锋左上顺锋尖入笔,往右下顿,转笔曲下行。第二竖画笔锋锋尖往右顺锋入笔,继续逆势而行,中间转笔往左,收笔往左出锋。第三竖画中间顺锋右蹲后即转笔略往左下曲行,收笔前即往右收笔,以便与第四竖画呼应。第四竖画起笔顺锋尖右蹲后即转笔往左下行,收笔时略往左出锋尖。各竖画起收笔有同有异,顺势背势,相互呼应,形成统一中的多种变化,用笔细致有法,丰富多彩,说明作者娴熟的技巧。

颜书“舋”(衅)字,并列短竖,第一竖画轻盈下行。第二竖画起笔顺锋入转笔下行,收笔回锋带中间短竖上挑。第三短竖锋尖顿后起笔往右上,转锋稍按下行,收笔蹲锋重按入中间竖笔,连丝入第四竖画,转锋往下,收笔回挑逆上圆转往左出锋。线条高低直曲,重轻错落有致,如同游丝飞动,虚实、黑白变化丰富。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幽”字并列三短竖,王书安排这三竖甚考究,先写中画,从左方锋尖入笔后猛转笔,下行猛收挑出,十分强劲有力。然后随锋从右入左竖起笔,往下蹲锋,收笔回锋成方笔,甚有姿态,又与中心竖画起笔遥相呼应。右竖短画从左入锋,往右斜蹲后迅即转锋下行,往左斜蹲转笔,收笔挑出,然后写下横画。长短左右呼应,挺拔犀利,统一而有变化。

颜书“山”字写法则不完全相同,中心竖画逆锋往上回锋下行,收笔左挑连丝,顺势往左曲笔下按,转折时稍提后重按往右斜笔,收笔时提锋斜蹲,猛挑成锐角收笔,形成曲直、刚柔、方圆、虚实的变化,朴拙中具有灵秀。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三)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

(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人”字左撇,王书写得短而有劲,从左入笔露锋右按,迅即转锋往左下行,边行边提,收笔出锋。左短撇为收,为下一笔提供空间,使右捺伸展。

颜书“人”字则不然,左撇长,起笔极有趣,左出锋入笔后即转笔往下,犹如一蛇头,然后转笔往左下斜行,收笔时逆锋离纸面。长撇使右捺起笔可以放在撇的下部分横出,虽然线条细劲,但气势很足。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及”字左长撇,王书入笔收笔锋利,线条劲挺,出锋自左上入笔如刀切,右蹲后迅即往左下斜行,收笔时下蹲回锋往上挑锋离纸。

颜书“及”字,左长撇则另种趣味。顺锋从右入笔,一波三折成曲线往左下行,收笔略呈回锋。这一斜撇的处理,与王字不同,使“及”字下部分留出大块空白,为的是右旁笔画可以曲折连笔。在写这一撇时,书者对右旁的连笔写法已心中有数,“意在笔先”了。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或”字右翻转撇笔,王书“或”字成纵势,右撇笔处在“戈”字下部,犹如新月挂柳梢。起笔时从右上锋朝左,入笔后转笔往左下,穿戈笔后继续往左,成曲状。

颜书“成”字右翻撇笔,长戈斜撇,直来直去。写时逆锋往右上回锋转笔再往左下撇,收笔藏锋,其它笔画都是重按浑厚,撇笔倒显得随意,但很有气势。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大”字长弯撇,王书结构欹侧取势,故以左让右,左撇收紧,右捺延伸。左长弯撇取势上重下轻,上放下收。起笔逆锋向左上回锋下蹲转笔下行,过横画后即往左撇。上部分重,正是与捺笔协调,才有稳定感。

颜书“大”字长弯撇,却是上收紧下放开,上短下长,左右如开弓,显示全字的气势。起笔从左上逆锋回蹲往下左撇,犹如弯弓,强劲有力。

颜书“使”字左上侧撇,藏锋入笔,藏锋收笔,自然遒劲。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俯”字左上侧撇笔,王书从上入笔后即转笔,顺锋翻转左下蹲收锋。姿态飘洒伸展。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和”字上短撇,王书藏锋右蹲回锋提笔左撇,短而有劲,如“八法”中鸟啄势,动感势强。

颜书“移”字上短撇,与王字短撇不同,从上细锋入笔,往右蹲迅即往左撇出锋,上轻下重,撇有飘势,与竖画下沉相呼应,稳重中有飘洒感。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在”字斜长撇,王书有下沉感,起笔后似长驱直入,力点在收笔,左边笔画重,右下轻,但因短竖有力,故全字稳定端庄,并有轻重、疏密等变化。

颜书“不”字斜长撇较短,全字写得很活跃,动感强,四笔化为两连笔,横画收笔后往左下撇,藏锋收笔,运笔快捷,收笔下沉,势强力重,左紧右松。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今”字上左侧撇,王书全字上重下轻,“人”字伸展,下部往中间收紧,左长撇极有分量,特别是起笔很有动态,锋从右上入迅捷右顿,转锋往左下行,重按,左撇出锋,势强厚重,又有姿态。

颜书“念”字上左长撇,全字是上紧下松,左撇长而下压外飘,右捺厚重而短。左撇起笔从左上入锋往右下蹲,迅即转锋左下行,中间往左下撇,形成一种波势,头重下飘,线条遒劲。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然”字并列撇,王书写得厚重有力,气势非凡,相互呼应,多种变化。前两撇,连续短长撇,由右出锋入笔转笔左撇即方笔收回转入第二撇枯笔出锋,重新起笔往下转笔往上撇,连丝从右入笔往下点撇,最后笔锋左起右入,长撇而下往左撇出锋。形成长短、粗细、曲直等多种变化。

颜书“城”字并列撇,“成”字左第一撇细劲端庄,第二横笔连上撇笔,连带转笔再撇出,收笔往上挑,第三撇为戈中撇,劲直而有气势,全字有直曲、轻重变化,活泼而端庄。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為”(为)字中心长撇,王书全字写得轻巧势足,长撇犹如一根细竹竿斜插在泥土中,点起笔如钩往右上挑,转笔往左撇,下接四点波线,颇有意趣。

颜书“為”字中心长撇,与王字笔法相似,大同小异,但下笔厚重,行笔较慢,收笔藏锋,拙中藏巧。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相”字撇中带挑,这是行书常用笔法。王书“相”字起笔轻,斜撇下蹲回笔挑带丝出锋,收得紧而强劲。

颜书“櫬”(榇)字左撇带挑,全字分三组,各有其势而又相连,左边“木”字头倾左,下靠右,故左撇在横画处起笔,往左撇出,收笔即转笔往上翻笔成曲线斜线往右,然后又向上挑起。显得特别随意潇洒,不计工拙,书写肆意。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四)各种形态撇笔的对比分析

(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又”字长捺笔,王书笔法一波三折,从左顺锋尖入笔,微向上再往下按,再往右上出锋收笔,线条结实,捺笔锋利。

颜书“父”字长捺笔,也有三折之势,但和王字极不同,行笔重拙,只是出锋时回收出锋尖,这与作者的书风、行笔习惯,甚至书写时心态不同有关。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之”字平捺笔,王书曲直而舒畅,从上撇顺锋往左按回锋提笔右行,逐渐下按停顿转锋重按回锋收笔,收笔含蓄不露锋。

颜书“之”字平捺笔,化为点捺,与上撇化斜竖相连右捺点回锋出尖,形象有趣。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人”字柳叶捺,王书笔形似柳叶,行笔飘洒,从左顺锋入笔顺势右下行,逐步下按后提锋出锋收笔。形象生动,笔法细腻,飘逸秀丽。

颜书“天”字柳叶捺,其势犹如柳叶随风而飘,线条俏长飘逸,用笔肆意。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遷”(迁)字平捺笔,王书一波三折,用笔如楷,遒劲挺拔,重视法度。藏锋入笔顿后提笔右行,逐步下按,收笔时停顿转笔出锋。虽如楷法,但不强调,故也可作行书笔法。

颜书“遘”字平捺笔,平直笔厚,遒劲率意,上竖点往左带后入笔右行,收笔回带出锋,笔法简直,不作姿态,朴实简洁。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随”字中心平捺,王书起笔轻盈,波浪起伏,收笔回带而不出锋,姿态优美,飘逸动人。

颜书“”(琏)字中心平捺,全字左右均是重笔,中间宽松,竖笔轻快,往左带出回锋下捺,收笔藏锋,轻快飘逸,浑厚含蓄。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迹”字平反捺,王书全字笔画空灵,极重姿态。捺笔由竖笔往左出锋后,立即顺势轻按入笔右行,中途稍按转笔平行回收。线条秀丽,姿态优美。

颜书“逼”字平反捺,全字中心紧密,“走”旁外展,故捺笔长,由斜竖收笔往左蹲后回锋,徐徐下按,收笔前稍停转笔往上收锋。浑厚劲挺,形如朴刀,力强势雄。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遊”(游)字平捺,王书全字右紧左舒,捺笔成八十五度角,写得甚舒展,收笔回锋藏锋,以存含蓄,免于飘浮。线条平中有曲,曲中仍平。

颜书“逆”字平捺,全字略倾斜,竖笔直右下,逆锋入笔,捺时钝拙,厚重拙朴,力感甚强。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矣”字小捺点,王书全字横轻竖重,捺点细锋入笔重按回收出枯笔,秀中藏拙,拙中有巧。

颜书“夫”字短捺笔,笔法与王书“矣”字用笔基本一致,只是稍长,与全字笔画协调,收笔时先往外回锋往内稍出锋,使势不尽而力更强,显得气势宏大。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终”字反钩捺,王书全字左紧右松,为求变化,化捺笔为回钩,轻巧锋利,犹如横放钩刀,灵巧姿丽。

颜书“亡”字为竖横反钩捺,顺锋右下行,转笔加按,收笔回带成锐角,线条流畅轻巧,灵动秀美。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故”字大反捺,王书全字左靠上,右靠下,故要用大反捺,收笔不出锋而用反钩。采用何种笔法,与全字的字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用捺笔出锋,结构就不稳重。

颜书“牧”字也是大反捺,全字左收紧,右宽松,右旁又上收紧,下舒展,但因右撇笔短,故右捺也不能出锋,只成反捺。颜书写得干净利索,取势微妙,左上进笔,收笔回锋。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欣”字转笔捺,王书全字左重右轻,故下笔捺要重而短,左顺锋入笔,逐步下按,蹲锋往右上,用笔尖往下回锋收笔。形如落叶,形象精妙。

颜书“矦”(侯)字,中宫紧密,左撇重笔,故下捺不宜长,回笔下带,线条轻盈,形同弯刀。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外”字右甩捺,王书全字左收右放,右甩捺才能和左旁协调,锋从左出入笔,往右按,转笔往下,用锋尖出锋收笔,形如叶片,巧丽洒脱。

颜书“尔”字右甩捺,全字笔画单纯,左收右放,右点成反捺,收笔时转锋反钩,与左点呼应,又显宏大气势。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之”字下蹲捺,全字笔画简单,王书上两笔向左,下两笔向右,左右上下呼应,疏密变化。故下蹲撇重按藏锋,使全字稳定紧密,形重如石,端庄典雅。

颜书“之”字下蹲捺,笔画连带,捺笔重而锋藏,粗拙浑厚。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浪”字斜拖捺,王书全字结体紧密,笔画繁多,故捺拖长,以增加变化,也使气势外展,否则显得无生气。线条飘动,收笔含蓄。

颜书“承”字斜拖捺,全字形象有趣,如同正欲飞起的鹅。捺连撇笔,重按转笔出锋,形象如鸟,仰头翘尾,浑厚生动,古拙有力。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夫”字长捺笔,全字笔画少,王书左紧右舒,故捺笔瘦长苗条,锋尖入笔后往右下行,收笔略按,藏锋,挺拔飘逸。

颜书“父”字长捺笔,全字前三笔紧收,捺笔伸展,雄壮强健,极有分量,形态生动,厚重而不笨拙。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之”字短平捺。王书《兰亭》“之”字形态变化丰富,虽然只四笔,但有多种写法。此“之”前三笔收紧,下捺笔伸展,收笔时重按转笔后笔锋往下收,有伸而不展、锐而不脆之妙。

颜书“仁”字,化横画为短平捺,以和“亻”旁联系,顺锋入笔后右行翻笔下撇,形如树杈,强劲势足。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大”字直捺,王书全字左紧右展,故成直捺。左撇紧收让出空间,使捺笔可以伸展,顺锋入笔往右下直行,边行边按,收笔时转锋聚锋出笔,平直而有势。

颜书“大”字直捺,全字上收下放,左长右短,顺锋入笔右行,回笔出锋,左右形成开阔的气势。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及”字波折捺,王书由于其它笔画都是轻捷俏丽,故捺笔是重笔,一波三折,起伏变化,姿态生动。

颜书“及”字波折捺笔化为回环笔,让出中间大块空白,两头紧密,虚实变化,曲折有势,流畅生动。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懷”(怀)字点捺,王书全字笔画稠密,空位有限,故结构紧密,欹侧取势后让出腹部空间,撇、捺笔短而厚重,入笔一顺一反,非常紧凑,厚重有力,顺逆有态。

颜书“銀”(银)字点捺,上头“日”字紧收,竖画靠左,让出空白给撇捺,捺笔顺锋右按,聚锋收笔。形似两片叶子,笔势舒展。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叙”字长反捺,王书全字左紧右舒,左繁右简,左上右下,故用长撇长捺,顺锋入笔,顺笔右下,逐步下按,收笔回锋。细劲挺拔,笔长势足。

颜书“史”字长反捺,全字上紧下疏,撇笔向上,反捺厚重,收笔藏锋下收。强劲坚实,稳定有劲。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不”字翻转捺,王书以撇竖交处为中心,笔画四面辐射,故此捺笔用翻转笔,以造变化,使全字有旋转感。写时顺锋从左方横入,往右蹲笔,转锋回钩,姿态曲折多姿,情趣盎然。

颜书“夫”字,全字结体从二横分开上下,各占一半,左撇下部短,故右捺长,顺锋入笔斜向右下,收笔时先往右转笔,再往左下出锋,这一翻转增加了变化。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殊”字反切捺,王书以长横画分为上下各半,故捺笔只能用短捺,反切如刀,厚重方挺,富有笔姿。

颜书“大”字,上紧下松,气势宽宏;左撇长笔,故右边短捺,回钩更显得整体饱满。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五)各种形态捺笔的对比分析

(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事”字长竖钩,此字横画多,王书横画细,竖画较粗重,似楷法,起收笔顿挫,挑钩锐利,端庄稳定,弯曲有态。

颜书“事”字化钩为撇,全字横画连笔,上密下疏,故化为撇,潇洒率意,虚实变化,生动活泼。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樂”(乐)字短竖钩,全字笔画繁多,又多集中在上部,王书欹侧取势,横画曲笔靠上,以让短竖空间,竖笔短曲,往左蹲笔转锋出钩,锋利有力。

颜书“巢”字短竖钩,全字正面结构,纵势,笔画多在上部,上紧下松,左点往内,右点往外,左紧右舒,故竖笔下蹲猛回笔出钩成细锋,犹如树杈挂钩,朴拙尖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詠”(咏)字曲钩,全字左重右轻,王书左边严谨,右边流畅,左紧右舒,中心竖钩为曲笔,往左顺锋并且往左一转,轻盈活泼,秀丽有姿。

颜书《祭侄文稿》中无此类字,所写“鳴”(鸣)字也属曲钩,但是连笔,收笔时成环笔。全字笔画洗练,将多笔画的“鳥”字简化为一笔四个动作,一撇回收连两个曲笔,收笔环转后出锋,飘洒流畅,简洁明快,极有意趣。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惠”字短抛钩,王书全字以“田”字为中心,上下舒展,“心”字左点松右二点紧,中心抛钩曲线往右重按挑出,锐利强劲。

颜书“心”字短抛钩,却完全是不同的处理,左点成短曲竖画,行笔迅猛,笔势强劲,回锋入笔抛钩,往右下行重按快笔回锋成钩,笔力强健,气势非凡。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風”(风)字背抛钩,王书全字左收右伸,内紧密,外舒展,左曲笔,右抛笔画身往内擫,成背势曲笔,抛笔从横画内方外圆转折往下成曲笔,往右下行,蹲笔回锋出钩,锐利强劲。

颜书“夙”字背抛钩,左低右高,左撇右抛,虽往内弯曲,但其势较直,收笔右蹲,回笔向上出钩。全字笔画宽舒,用笔平和,线条匀称。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地”字右抛钩,王书全字左舒右紧,“也”字上密下疏,取横势,抛钩竖画直斜而下,转折方硬,横画平直,出钩斜向右上,似乎划出长方块,线条瘦硬挺拔。

颜书“兄”字右抛钩,全字收紧,结体不舒展,似情感郁结,撇、竖皆短,收笔时钩也钝拙。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也”字平抛钩,王书全字三短竖紧密,抛钩舒展,上密下疏。抛笔竖画入笔从下带上,回锋往下提笔,转折后右行,边行边下按,收笔斜出锋。显得挺拔厚重,结体稳定。

颜书“犯”字平抛钩,全字左边笔重密集下沉,右边笔画靠上稀疏,抛笔去钩,竖长横短,曲折转笔,左右一下一上,遥相呼应。全字结体疏密有致,曲直有法,姿态生动。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茂”字戈钩,王书全字中心紧密,上下舒展,戈钩成一波三折,收笔往下蹲后猛转锋回钩,锋利势强。

颜书“戬”字戈钩,全字下紧上松,竖画紧贴横画收笔处,左右紧收,上下延伸,斜度较小,故有戈无钩,右上点外甩,笔力劲健。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攬”(揽)字翻转抛钩,王书全字处纵势欹侧,左倾。下部紧收,抛钩竖短,有回环之势,秀劲环曲。

颜书“櫬”(榇)字的“見”翻转抛钩,全字三部分并列,相互勾连,而“見”字上密下疏,抛钩弃钩为捺,有翻转之势,洒脱飘逸。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感”字藏锋戈钩,王书全字结体欹侧,往右上仰,故戈笔起笔在左侧,收笔抬起,一波三折,收笔藏锋,有笔意而无钩,姿态优美。

颜书“戊”字藏锋戈钩,横画侧势,但撇、戈两笔成“八”字势,收笔藏锋无钩,只见笔意。笔画厚重,结体平和。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殊”字屈曲钩。王书全字结体左紧右舒,“朱”字左撇右捺下压,故竖画钩只能屈曲。

颜书“丹”字屈曲钩,化为斜曲钩,起笔转折内方外圆,竖笔外拓,收笔转折强劲,出钩爽利尖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浪”字两笔钩,王书全字笔画紧密,欹侧取势,竖画顺锋入笔后下行,下部分提笔,收笔后笔锋向左下顿后往右上方向挑出,锋利尖锐,挺劲有力。

颜书“鋃”(银)字两笔钩,竖画如“屋漏痕”,浑厚曲势,下蹲提起往右上出笔,浑朴遒健。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于”字竖画曲钩,全字笔画少,两横一竖,故王书下部取曲势,既填补空白,又与横直有变化,起笔逆锋上回锋下行,停笔转锋往左曲出锋。行笔慢而利索,雄浑强劲,甚有力度。

颜书“于”字竖画曲钩,头往左曲背,长横上带入竖画起笔,重按后顺锋往左曲行出锋成枯笔,曲折有天趣,洒脱率意。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宇”字啄钩,王书其形如鸟啄,系“八法”之一,大都用于宝盖笔,横画收笔后往右蹲转笔回锋往左下挑出,转折有力,笔锋劲利,势如鸟啄。

颜书“軍”(军)字啄钩,全字左舒右紧,出钩强劲厚重,起笔上带左蹲回锋,收锋顿笔转锋出挑,顿转笔重,出钩短锐,强劲势足。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亭”字短曲钩,全字上部分笔画繁多,大多为横竖直笔,故王书“丁”字写得短而飘逸,曲钩如半月。横画连带竖画起笔,顺锋入笔,逐步下按,曲笔上提出锋。姿美势逸,结体生动。

颜书“方”字短曲钩,全字上收下放,前有撇笔,故曲钩成转折钩出,曲画遒劲,钩角钝拙,内藏千钧之力。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列”字立刀钩,王书全字左紧右舒,左重右轻,侧势向左,出钩短锐,竖画曲势,蕴藏力度。

颜书“刺”字,左密右疏,右旁点靠上,竖笔微曲,钩改为斜撇出锋,与左旁呼应,虚实变化,黑白对比,造型甚有意趣。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朗”字带横长竖钩,王书全字左右对称,上部分左舒右紧,下部分相反,右旁“月”字左撇舒展,故右竖钩紧收,横画顺锋进笔后,收笔上蹲,方笔转锋内擫,收笔时下蹲回锋往左上挑,瘦硬锋利,和左竖两笔钩呼应而有变化。

颜书“期”字带横长竖钩是另一种写法,全字虽是左右对称,左实右虚,竖钩笔横画只是一带即转笔右斜下,逐步下按,收笔前重按转笔往左上撇出,转环笔再往下撇。笔画流畅,姿态优美,强劲洒脱。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爲”(为)字长横曲钩,王书全字上紧下松,笔画稠密,横画流畅,转折带方,斜曲下行,环转挑出,行笔快捷,遒劲挺拔,秀丽有势。

颜书“爲”字长横曲钩,全字中宫紧凑,左虚右紧,曲钩成圆弧曲势,线条圆浑遒劲,如同绘画中的大写意笔法。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宙”字围圈钩,王书全字笔画紧密,横轻竖重,转折方硬,横画下笔细硬,转折方硬,下行竖画挺劲,顺笔左钩,有钩无形。

颜书“申”字围圈钩,全字上重下轻,上密下疏,左竖连横画右蹲转锋下行,顺势钩出,有笔势而无钩。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哉”字长戈钩,王书全字左密右疏,上窄下宽,右旁上放下收,“弋”字上短下长,长画伸展,挺拔刚硬,出钩锋锐,强劲势利。

颜书“我”字长戈钩,全字左收右展,长戈下有撇,故一按即收笔,有戈而无钩,如出钩则势不顺,下过重上过轻,无钩反而妙趣横生。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己”字大抛钩,全字笔画简单,王书上收紧下宽松,抛钩曲度大,刚劲势足,精神饱满。

颜书“魂”字抛钩,全字左虚右紧,左旁上疏下密,右旁上密下疏,抛钩左有横撇,大抛钩化为小抛钩,笔锋右蹲往下转笔右行后上钩,转笔往左下带,形似阿拉伯“8”字。厚重紧密,形象有趣。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同”字竖钝钩,王书全字左伸右紧,左轻右重,浑厚强劲,竖画下蹲后往左后聚笔外挑,用笔厚重而锋利,笔画下沉,为全字增加分量。

颜书“同”字竖钝钩,连带运笔,上连竖笔下蹲提笔回锋往右上,转笔往右下行,然后转笔往右下按猛挑出。逆上折右转笔下连钩笔凶猛,线条结实,轻重结合,流畅拙厚,轻飘和厚实相结合,结体生动简洁。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事”字长竖挑钩,全字长竖是主笔,王书所有横画都以竖笔为中心,来往穿插,犹如树枝上的枯藤缠绕,长竖起收笔往左出锋,显示结体的变化统一,错落有致,遒劲结实。

颜书“呼”字长竖挑钩,全字连笔,草书写法,左带入竖笔蹲锋转笔下行带上,小折大折往左下带,线条粗细、曲直变化,气势宏大。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王羲之、颜真卿行书结体及笔法比较(六)各种形态钩笔的对比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