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6秦

 太阳当空照917 2018-05-19

学习提示
秦王朝(公元前221—前207年)于公元前211年建立,至公元前 207年灭亡。秦朝立国虽短,但历史地位十分重要。秦始皇建立的统 一的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机构的基本形式。 秦统一后,通过“使龄首自实田”的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 制。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对汉字的演变及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而“焚书坑儒”的文化政策,也为历代王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开了 先河。秦始皇在一系列拓边政策全面胜利后确立的王朝版图,奠定 了历代王朝的疆域基础。秦末农民大起义开创了大规模农民战争 的形式,为中国历代的农民反抗斗争开辟了光辉道路。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把他 置于历史过程中进行评论。既要肯定其历史贡献,又要分析他的消 极作用,给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客观评价。
第一节秦朝的建立和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公元前221年,_王羸政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封建诸侯割 据的局面,建立起东至大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 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适应统一后新形势的需要,秦王政顺 应列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向专制集权制演变的趋势,建立了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他为了显示自 ·140.
己“功过五帝,地广三王”的尊严,突出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决定 去掉王号,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之名,改称“皇帝”,宣布自己是这 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即始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三 世皇帝以至传之无穷。“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表现为形式上名号 的变更,而且标志着一种新的统治制度的诞生。为使皇权神圣不可 侵犯,他认为帝王死后依据其行为评定谥号的制度,是“子议父,臣 议君”,有损于帝王的尊严,所以宣布取消。规定皇帝自称曰“朕”, 颁发的文告称“制”或“诏”,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荆文书 制度。 [ 142 ·]
采用何种地方建制加强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统治,在秦朝统治 集团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在廷 议上建议封诸皇子为王,出镇燕、齐、楚等边远地E,得到群臣的一 致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彻底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 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为避免列国纷争的历史重演,适应专制皇权和 统一国家的需要,采纳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为36郡,后又陆续增 设至4(涂郡®。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下辖的 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始皇二十八年的峄山刻 石铭文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兵不复起”。
秦始皇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以战国时期秦国 官制为基础,对官制进行调整和扩充,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 的新的政府机构。在中央政府设有丞相(百官之长,总揽行政事务)、 太尉(总揽军事)、御史大夫(为丞相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称三公。三公之下,设有分掌具体政务的九卿,即郎中令(掌宫殿掖 门户侍从警卫)、卫尉(掌宫门宿卫屯兵)、太仆(掌宫廷车马)、廷 尉(掌司法刑狱)、治粟内史(掌賦税收入、财务开支)、少府(掌山海池 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典客(掌属国外交事务)、宗正(掌皇族
①关于秦郡名、郡数以及建置_年代,有各种不同说法。王国维《观堂集林》谓秦代郡 数最后增至你谭其禳《秦郡新考》谓增至46,
事务)、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等®。三公和九卿对国家重大方针政 策可以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皇权的至 高无上。 ·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4设守(行政)、尉(军事)、监(监御 史,司监察)。县,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令、长领有 丞、尉及其他官属。县以下有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 税,游徼掌治安。乡下有里,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设里典。此外 还有主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亭,亭有长。
秦代对官吏的考核制度,一由朝廷派御史到各郡监察,然后将 考核结果上奏皇帝审阅;二是实行日常的“上计”制,中央政府据此 评定官吏的政绩。郡、县对所属官吏也实行定期考核,依据考核结 果对下属官吏进行奖惩.
秦始皇颁行了严密繁苛的封建法律。秦律的内容久已失传,近 人程树德膂辑《九朝律考》,开篇为《汉律考》,足见秦律资料严 重散佚。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 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其中有法律 条文、律文解释,以灰各种案例和关于治狱的法律文书等。律文中 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词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故、货币流 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 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突出体现了维护地主阶 级国家和私人财产安全的根本原则。择文规定“盗徙封,赎耐”,即 私自移动田界,睪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五人共 盗一钱以上要“斩左止(趾),有(又)黥以为城旦(额上剌字,徒刑六 年)”。甚至“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 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 >、弃市、斩左趾、鋈(钛足)、 黥、劓、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秦 律源于李悝《法经》,商鞅改法为律,后又补充修订,秦始皇时成 [①九鲡之外,还有中尉(掌京幾治安 将作少府(掌修治宫室)等列鄉·] ·
为全国统一推行的法律。
秦始皇非常关心原六国故地的动静,担心六国旧贵族囱谋复 辟。为防止封建割据局面重新出现,秦始皇把六国旧贵族和强宗大 姓12万户迁到咸阳附近,割断其社会关系,以便监视。下令拆除六 国境内城防和山川险阻地区的军事设施。禁止民间练习武艺,收缴 全国私人所藏兵器,把缴获和没收的武器运至咸阳销毁,铸成12个 各重千石的钟铖铜人。为控制广阔的国土,特别是六国旧境,修筑 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他 自己多次沿驰道巡游郡县,在许多地方刻石纪功,以示威强。为加 强北边防务,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又修筑由咸阳经云阳(今哮 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筑‘ 从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昭通的“五尺道”。对于加强军事和交通均起到 重要作用。同时,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以保证车辆畅通无阻。
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
战国以后,在土地占有形态上,以国家所有制占有主导地位, 各国曾普遍推行按军功实行的“赐田”、“赏田”制度。同时,土地私 有制也获得一定发展。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颁布“使黔首自实 田”®的法令,允许百姓根据授田亩数自行占有耕地,并向官府据实 申报土地面积,载入户籍,按顷为单位交纳田税®。这样,就以国家 统一法令的形式承认了私人对实际占有土地的所有权,封建土地 私有制被确立下来。它标志着国家放松了对土地的私人占有权和 经营过程的控制,但仍然拥有某种程度的干涉权力。同时,专制皇 帝通过少府等机构,还接掌握着全国的山林、池泽、苑囿、荒田等 大量国有土地,严禁百姓私自开发利用。
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取得了初步发展,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不断加强,但由于诸侯林立,制度不一,严重阻碍了商品贸易的扩 大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秦始皇为尽可能消除由于长期分裂割据造
(1)《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徐广语。
(2)《睡虎地秦墓竹有·田律》人顷刍藁,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人刍三石,藁二石·”
成的地区差异,实现“黔首改化,远迩同度” ®,巩固封建统一的目 的,遂T令以原秦国制度为标准,整齐划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方 面的一些制度。
钱币:战国钱币形制不一。秦始皇下令废止战国时各国发@ 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原有的圆^ 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度量衡:下令以商鞅时制定的度#衡为标准器,来统一全国 的度量衡。度分寸、尺、丈;量分升、斗、桶(斛);衡以十钱为一两,十六 两为一斤,百二十斤为一石®。今见秦朝权量,都刻有始皇二十六年 (前221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种权量出土很多,分布很# 广,长城以外也有出土,可见统一度量衡是行之有效的。
文字: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字体繁简 和偏旁位置却有很太差异。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 太史令胡毋敬等负责统一文字,他们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并参照 六国文字,制定小篆(也称秦篆),作为官方文告的标准字体,在全国 推行。此外,当时民间流行一种新的字体一隶书,相传为狱吏程 邈所作,实际是出于秦官吏处理法律刑狱等繁务的需要,对小篆书 体略加简化而成·近年出土的云梦秦简证明,当时地方基层官方文 书已经普遍使用隶书^
端正风俗;秦人长期与西戎杂处,形成“与戎狄同俗”,不识礼义 德行” ®的风习。秦自商狭变法后就大力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更制 其教,而为男女之别”⑤。到秦统一前夕,秦国民风已为六国人士所 称道,如荀子说:“人(秦)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 服不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更加注意端正风俗,把“行同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经实测:,秦半两钱直径一般为2.5—2.77厘米,重童为2.5~3.25克#
③秦一尺约合今0.23米,一斤约合今半斤,一升约合今0.2公升·
④《战国策*魏策三》。
⑤《史记·商君列传》。
①《荀子·强国篇》. ' 伦”作为统一封建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出巡各地,也把端正风俗作 为视察地方的目的之一,泰山刻石记有“男女礼顺,慎遵职事"等句;会 稽刻石刊有“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等。正如顾炎武指出:“然 则秦之任刑虽过,而其坊(通“防”)民正俗之意,固未始异于三王也”®
这些措施的实行,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 统一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秦始皇的上述统一措施多为后代所取法,对 开创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匈奴、南越的战争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商、周时期称r狁,战国时 被称为匈奴或胡。匈奴族活动于北起·贝加尔湖,南至阴山的广阔区 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但在某些地点也建有城堡,并有 少量的农业生产。匈奴人善射鸟鼠狐兔,好骑马奔驰,住毡帐(古曰 穹庐),穿皮革缝制的旃裘。匈奴的法律规定,坐盗者没A其家,作 战时得人以为奴婢。匈奴社会组织以部落联盟为主,联盟的首领称 “单于”(意为广大之貌。匈奴人称之为撑黎孤涂单于,撑黎孤涂为 天子之意),单于的氏族孪鞮氏,以及呼衍氏、兰氏、.须卜氏、丘林 氏,是匈奴中最显贵的几个氏族。
战国末年,匈奴族开始强大,经常深人中原,掳掠燕、赵、秦三 国边境。这些国家当时一般都采取守势筑长城以拒胡”。秦并六 国时期,匈奴乘机入居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直接威胁秦都咸阳的 安全。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命将军蒙恬率军30万反击匈奴, 收复河南地。次年,秦军又北渡黄河,夺取被匈奴控制的高阙(今内 蒙古杭锦后旗东北)、阴山(今内蒙古狼山)、北假(阴山以南、五原以 北)等军事要地。在黄河以东、榆中(今甘肃兰州以东,另有他说)以 北,阴山以南地区设置34县,后设五原郡。随后,因河筑塞,征发“罪 人”前往服役,把战国时燕、赵、秦三国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筑成 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迄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之一的“万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日知录》卷13。
里长城”®,用赛保护北方农业区域。接着,秦又徙民几万家于河套, 对边地的开垦和边防的加强,起了积极作用。长城的修建属于国防 事业,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直到三国时人们对修长城带来的灾 难仍记忆犹新。陈琳在《饮马长城窟行》歌中写到:“生男慎勿举, 生女哺用腩,君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
越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两广一带的古老民族,古代称 为“百越'在今浙江、福建一带者称闽越.在今两广境内者称南越, 在今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者称西瓯。越人断发文 身,依山傍海,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战国时期,“百越”大部臣属于 楚。秦玉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率60万大军灭楚,然后继续南 进,夺取越人一部分土地,置会稽郡(今江苏苏州)。秦统一后,秦始 皇派尉屠睢征兵50万,分兵五路攻百越。一军攻取闽越乏地,在其 地置闽中郡(今福建福州)。其余四军指向南越、西瓯。西线秦军遇到 西瓯人的顽强抵抗。为解决行军和转运粮草的困难,由监禄(监御史 名禄,一作史禄)率卒开凿了一条沟通湘、漓两水的灵渠(在今广西兴 安境内),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联系起来。秦军在得到增援后,最后 征服西瓯,并在南越、西瓯故地及其相邻地区设置南海郡(今广东广 州)、桂林郡(今广西桂林)、象郡(今广西崇左境)。征发谪戍50万人守五 岭,与越族杂居,共同开发珠江流域,中原文明从此传至岭南。
第二节秦末农民起义
*
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秦始皇的事业,是在短短十几年中靠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完 成的,这就使秦的统治具有急政暴虐的特色。他为了宣扬皇帝的威 严和巩固集权统治,进行了一系列规模巨大的土木工程建设,加上 兵役徭役的征发,人力物力消耗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①据考古工作者最近的调查和统计认为,秦长城5〇〇〇多公里。在今长城以北,今陕西 横山以及内蒙赤峰、奈曼旗至辽宁阜新一线,尚可见到秦长城遗迹>
赢政即位初年,就开始在丽山北麓(今陕西临潼东10里)营造自 己的陵墓。兼并六国之后,又征发刑徒奴隶70万人继续修 建。据《史记》、《汉书》、《水经注》等文献记载,麵山陵规模宏 大,“坟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余'墓中装饰用了大量的铜、水银、 黄金、珠玉、翡翠、丹青、油膏等贵重物品。现已探明,陵园和从葬区 南北长15华里,东西长17华里,周长64华里。秦始皇陵东侧随葬的 兵马俑坑总面积为20 780平方米,约有陶俑、陶马8 000余件。这些 陶俑、陶马的塑造形象生动、逼真,陶俑一般均在1.80米左右。在陵 园西侧发现刑徒墓约70座,墓地出土的有字残瓦上所刻记的死者姓 名籍贯表明,他们都是从东方六国征发来服役抵罪的刑徒和奴隶。
秦都咸阳本有不少豪华宏丽的宫殿,但秦始皇并不满足,在兼 并六国的过程中,命令仿照各国宫殿式样,在咸阳“北阪”上照样建 造。秦灭六国以后,更大肆修宫建阁,在渭河南岸上林苑中所造朝 宫,仅其前殿“阿房宫”,据说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 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的周围还有四通八达的阁道通向 离宫别馆。总之,秦始皇时修建的宫殿多得难以详述,“关中计宫三 百,关外四百余”®。 ·
这一系列规模浩大的工程,都需要动用大批劳动力,加上“北 筑长城”、“南戍五岭”的征发,总计动用民力超过300万人次。秦时 可统计的人口约为2 000万,服役的人数竟占全国总人口的15%以上。
秦始皇为实现其专制独裁统治,不仅把韩非的君主独裁、严刑 峻法等思想主张作为施政大纲,而且把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渗合 到法家思想之中,认为秦为水德,而水德主阴,在政治上表现为残 酷的刑罚,使法家学说反映出来的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与血腥镇压 政策更“合理”地付诸实践。秦始皇不仅制定了严密繁苛的刑法,而 且专任狱吏,执法严暴,事皆决于法。甚至躬操文墨,亲自“断狱”, 动辄杀人,把数十万人变成国家的囚徒,以至出现“赭衣塞路,囹圄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市”①的局面。
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必然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全国人 民的反秦k识不断通过谣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如“阿房阿房,亡始 皇” “今年祖龙死”气“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等等。文人学士面对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形势,也从不同学说角度对秦政提出批 评,秦代社会的各种矛盾遂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出来。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在咸阳宫宴会上,针对 周青臣的阿谀颂德,又提出“师古”分封同姓王以为屏藩的建议。这 本是有关采用何种政体模式以加强统治的问题,可丞相李斯却借 题发挥,把它同社会舆论上对秦政的批评联系起来,认为诸生对秦 始#的法令“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率群下以造镑”。所以如此,是 由¥学派分立,私学存在,而与秦政得失无关。因此请求焚 毁《诗》、《书》,消灭私学,建议“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 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 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 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 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釆纳了李斯的建议,于是一场空 前的“焚书”之火被点燃起来。 _
秦始皇的“焚书”政策是其君主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 一步扩大,有其历史必然性。“焚书”虽然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专 制皇权,但#段显得十分残暴而愚蠢,对当时及后世危害深远。
次年,为秦始皇寻求仙药的方士侯生、卢生相邀逃亡,并散布 诽谤之言。秦始皇震怒之下派人追查讯问。这些方士儒生转相告 发,株连咸阳城内460余人,均被坑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 坑儒”事件。
①《汉书*刑法志V
②《述异丨己》。
③⑤《史记·秦始皇本纪》。 '· ④《史记·项羽本纪.


大泽乡起义与秦的灭亡
秦始皇在建立统一事业的同时,也造就了导致秦朝灭亡的条 件。汉人贾山曾说“秦皇帝身在之时,天下已坏矣,而弗自知也”®。 秦的严法急政使“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 迫使人民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如在彌山修始皇陵的刑徒黥(英)布 逃至长江中游聚集刑徒为“群盗”;彭越在巨野泽(今山东巨P县一 带)率众起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芒肠山(今江苏砀山境)领¥徭徒 举事;张良(.韩国贵族)则结刺客在阳武博浪沙(今河南阳武)袭击秦 始皇;另有楚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在吴中(今江苏苏州)交结英俊, 图谋反秦。这种“群盗满山”的形势,说明一场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正在酝酿之中。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羸政在最后一次巡游途中死于沙 丘(今河北平乡东北)。死前赐玺书给正在上郡监军的长子扶苏,命 他回咸阳主持自己的葬礼。但玺书被玩弄阴谋权术的中车府令赵 高扣压,赵高与随行的羸政少子胡亥、丞相李斯密谋,伪造遗诏立 胡亥为二世皇帝,又矫诏假罪名赐死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进一步 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税民深者为明吏”,以“杀人众者为 忠臣”;继续修建阿房宫,使宫女为始皇帝殉葬,并把许多工匠闭死 墓中;他又捏造罪名大肆诛杀异己,功臣蒙恬、蒙毅和宗室公子、公 主20多人先后被诛死或自杀身亡;其他宗室大臣,“相连坐者不可 胜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秦征发“闾左”贫苦农民开赴渔阳(今 北京密云)屯戍。今属河南境内900余名农民被征前往。他们遇雨停 留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境),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秦法“失期当 斩”,这900戒卒面临着死刑的威胁。为了死里求生,他们在陈胜、吴 广的领导下,在大泽乡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的旗帜。
①《汉书·贾山传》.
·②+《汉书·主父偃传》。
陈胜(阳城人,今河南登封)、吴广(阳夏人,今河南太康)被戍卒 们拥立为将军、都尉,附近农民们纷纷揭竿而起,踊跃参加。陈胜、 吴广率领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和蕲县(今安徽宿县南),接着向 西北挺进,连下绖、鄧、苦、柘、谯(分别在今安徽宿县,河南永城、鹿 邑、柘城,安徽亳县境)诸县。当起义军推进到陈(旧楚都,今河南淮 阳)时,已是一支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步兵数万人的强大 队伍。陈是起义军占领的第一座大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根据地。 占据陈县后,陈胜立为张楚王,吴广为假王,国号“张楚”。提出 了“伐无道,诛暴泰”®的斗争口号。“张楚”也成为当时的年号,1973 年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一件汶代帛书《五星 占》,其中就有“张楚”年号,可见农民起义军在当时的巨大影响。
在起义军的影响下,许多郡县的农民杀掉守令,响应起义。一 些潜藏民间的六国旧贵族、游士、儒生也都乘机起兵或投奔起义阵 营,想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达到反秦复辟的目的。如游士张耳、陈 余就曾劝陈胜派人“立六国后”,遭到拒绝。.
在“天下共起反秦”的形势下,陈胜制定了主力攻秦和分兵略 地的方针。派假王吴广西击荥阳,宋留攻武关;另派武臣北取赵地, 魏人周市攻魏地。吴广军进至荥阳受阻,陈胜又派周文率军西征, 一路长驱直入,于当年九月攻占距咸阳百里的戏(今陕西临潼)。秦 二世慌忙发骊山刑徒为兵,由少府章邯率领向义军反扑。.
武臣占领旧赵都邯郸后,在张耳、陈余的怂恿下自立为赵王。 陈胜命他率兵西上,支援周文。武臣抗命不救周文,却派韩广略取 燕地。韩广至燕也自立为燕王。周市进至旧魏南部和旧齐境内时, 齐贵族田儋自立为齐王,反击周市。周市退回魏地立旧魏贵族魏咎 为魏王,自为魏丞相,
秦将章邯出兵后/连败周文,周文退至渑池(今河南渑池西)自 杀。章邯又东逼荥阳,吴广部将田臧杀吴广,自引军迎击秦军于敖
①《史记·陈涉世家》
·150*
‘仓(今河南荥阳北),一战败死。章邯进至陈,陈胜退下城父(今安 徽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陈胜部将吕臣率领一支“苍头军”英 勇反击,收复陈县,处决庄贾。陈胜直接领导的反秦起义至此失败。’ 陈胜失败后,反秦斗争的任务历史地落到项氏楚军和刘邦起 冬军的身上。
^项梁和其侄项羽是旧楚名将项燕之后。项氏世世为楚将,在江 东有很大势力。陈胜起义后,避难吴中的项梁、项羽杀秦会稽郡守, 起兵响应,受“张楚”政权节制。不久,项梁率8 000子弟兵渡江北上, 连战获胜,队伍扩大到六、七万人◊与此同时,逃亡芒砀山的刘邦在 萧何、曹参等人的支持下,袭击沛令起兵,后归入项梁军。活动在江 北的起义军陈婴、英布、蒲将军等都先后接受项梁节度,陈胜部下 秦嘉军也被项梁所并。项梁率众进至薛(今山东滕县),得知陈胜已 死,遂立楚怀王之孙心为楚王(亦称怀王),起义军势力复振。项梁率 军取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下濮阳,占据秦的东方重镇定陶(今山 东定陶西北)。项羽、刘邦也破秦军于雍丘(今河南杞县),斩秦将李
由。然项梁在胜利面前骄傲轻敌,章邯乘机夜袭定陶,项梁军败战
«
死。项羽、刘邦等被迫退守彭城(今江苏徐州)。<
章邯误认为楚地义军已无足轻重,于是渡河击赵,破邯郸,与 从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东出的王离边防军汇合,包围张耳和赵王 歇驻守的巨鹿(今河北平乡)。巨鹿城危在旦夕,赵王派使者至楚求 援。楚怀王决定分兵两路: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主力 北上救赵;另派刘邦领率西进,直捣关中。
宋义北至安阳,停军46日不进,对河北战局取观望态度。项羽 怒杀宋义,引兵渡漳河,破釜沉舟,每人只带三日粮,以示决死之 心。时燕、齐等诸侯军皆抵巨鹿城下,可畏懦不敢出战。只有项羽楚 军长驱直人,九战皆捷,遂解巨鹿之围。项羽威名大振,被推为诸侯 上将军。后章邯受赵高猜忌,战败投降。项羽恐秦降卒发生变乱,下 令将20余万降兵全部坑杀于新安(今河南新安西)城南,然后挥军西 攻函谷关。
刘邦军乘虚西进,一路招降纳叛,很快攻入武关,进至咸阳附 近的灞水。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所杀,继立的子婴又杀赵高,贬去帝 号,称秦王。前207年10月,子婴向刘邦投降,秦王朝灭亡。刘邦入咸 阳后,除秦苛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深得秦民 拥护。至此,秦末农民起义的使命已告完成,历史的发展又面临着 新的选择。*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刘邦入咸阳后,项羽随即人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境)。当时 项羽拥兵40万,刘邦只有10万军队,自度军力不敌,亲至鸿门向项 羽卑辞言好,表示恭顺。鸿门宴之后数日,项羽率军进入咸阳,他为 发泄对秦的怨恨,杀秦降王子婴,火烧秦宫室、皇陵,引起关中人民 和地主阶级的不满。他在诸王并立的既成局面下,尊楚怀王为义帝 (后遣英布杀之),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并按亲疏 依次分封反秦的各军首领、六国贵族后裔和秦降将18人为诸侯王, 均受制于西楚霸王。把刘邦封到十分僻塞的汉中为汉王,又^^秦降 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毛、董翳为翟王,分王关中,称“三秦 王”,以牵制刘邦。然而,@羽的这些措施不但不能收拾秦亡后的残 破局面,反而加剧了分裂1 割据。不久,未得封地的齐将田荣首先在 齐地发难,彭越、陈余也分别在梁、赵地起兵反楚。 1
被困于巴蜀汉中一隅的刘邦,于汉元年(前206年彡五月乘项羽 出兵齐地,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袭占关中,楚汉之争自此展开。 汉二年,刘邦命萧何守关中,派韩信将兵攻取魏、赵,自将56万大军 远袭彭城,但因麻痹轻敌,被轻骑回援的项羽所败,退守于荥阳、成 皋一线,与项羽相持。这时,韩信已相继平魏地,破代兵,下井陉,背 水破赵,降燕王,取齐地,对项羽形成钳形攻势。彭越则不断在梁地 往来游击楚军,烧其积贮,断其粮道,使项羽处境渐趋不利。汉四年 (前203年),由于刘邦一时无力消灭项羽,项羽也因后方不稳,无心 再战,故双方议定停战讲和,划鸿沟(今郑州北,东至开封,南至淮
阴一线)为界,鸿沟以西属汉,以东属楚,双方罢兵。
11
.力 52*





项羽东归不久,刘邦采纳张良、陈平的建议,毁约追击。由于韩] 信、彭越未能如约前来会战,汉军为楚所败,被围困于固陵一带。対;f 邦为集中兵力击败项羽,封韩信、彭越等人为王/i午诺以睢阳(今河 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之地给彭越;自陈以东至海地® 尽给韩信。韩、彭于是改变观望态度,引兵攻楚。汉五年(前202年)十 二月,项羽被围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境),在四面楚歌声中,突围至乌 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楚亡。同年二月,刘邦即皇帝位,国号汉,定 都长安。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日益贪婪残暴的秦统治集团,使社会经 济获得了发展的可能。继秦亡之后的楚汉战争,是在反秦斗争中形 成的各种政治、军事集团之间必然发生的割据与统一战争。刘邦顺 应秦王朝以来的统一形势,加之善于纳谏,知人善任,又有富饶的 关中为根据地,终于由弱变强,击败项羽这一秦末最大的割据势 力。项羽复仇心理太强,对秦始皇创建的大一统局面缺少正确认 识,刚愎残暴,烧夷虏掠,失去民心,又缺乏智谋,不能用人,遂由强 转弱,被历史淘汰。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虽然破坏性极大,但也最; 后打破了以项羽为代表的六国旧贵族的势力,消灭或削弱了封建 割据因素,为汉初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秦世系
'(前221至前2〇7年,共15年)
⑴始皇帝嬴政(前211—前210)~(长子扶苏)~(3)子婴(妨曰)
-⑵二世胡亥(前209—前207)
思考题
①简述秦始皇建立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及其历史影响。
②筒述秦始皇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和历史意义。
.3.略评“焚书坑儒”。
(6)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7)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有哪些?
(8)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项成败的原因。
参考书目 李学《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翦伯《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林剑鸣:《秦汉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英〕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2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