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中国的原始社会

 太阳当空照917 2018-05-19

学习提示
原始社会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迄今所知,我国的原始社 会约有一百七八十万年历史。中国原始社会的历史是中茵古代史 的起点。
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我国有分布广泛、内容丰富的远古文 化遗存。对这些远古文化遗存的了解,我们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黄 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流域也是我国远古文化的发源地。 此外,各地区都有各具特色又互为影响的文化体系。我国的历史和 文化传统正是从这儿开始孕育发展起来的。
学习这段历史,要侧重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要从社会内t 部的矛盾运动来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动力,从而掌握我国原始社 会的发生、发展和解体的规律。对新石器“革命”和农业发生的意义 要有深刻的了解,因为它是后来文明起源的基础。学习中还要掌握 氏族制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我画历史的具体资料,进一步了解氏族 制的发生和内部结构,从中探索原始社会的奥秘。还要注意到我国 原始社会解体和文明起源的进程,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有哪些异
同点,为学习下一章准备必要的知识。
■)
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
中国猿人的活动遗存
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从猿到人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我国境内就有人类的前驱——古猿在活动。1975--1980年在云南 禄丰石灰坝发现了一个距今约800万年的古猿头盖骨和下颌骨等 化石。他们已能两足直立行走,使用天然的木棒和石块来获取食物 和自身防卫,实行杂乱性交关系,过着群居生活。他们的活动揭开 了我们祖先的历史序幕。
我们的祖先进化到猿人(直立人)阶段,他们的足迹北达辽南, 南到云南,黄河、长江流域更是他们活动的地区。根据现有资料: 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两颗门齿化石,定名为“元谋人”,并发现 几件打制石器以及哺乳动物化石,还有用火烧过的炭屑和骨骼,距 今约170万年。®在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更早的打制石器,距今约 180万年。在陕西蓝田发现两处猿人化石,一处是公王岭发现的牙 齿和头盖骨化石,距今约80万年;另一处是陈家窝出土的一个完好 的下颌骨及附连牙齿,距今约60万年,定名为“蓝田人”。“北京人” 是我国坞几十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从1927年在北京周口 店龙骨山洞穴发现猿人的下臼齿、1929年发现第一个猿人头盖骨, 到1966年共发现六个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和大约代表40多个个 体的各部位化石,还有9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数以万计的石器 和用火遗迹,距今约20-70万年。这里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和文 化遗物的宝库v在安徽和县发现一具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头盖骨,定 名为“和县人”,这是华东地区首次发现的猿人化石,距今约15—17 万年。在辽宁营口拿牛山发现一具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和1些 肢骨,定名为“金牛山人”,距今约20万年。®近年在南京市江宁县 汤山镇先后发现两件猿人头盖骨化石和一枚猿人牙齿化石以及一 批丰富的动物化石,定名为“汤山人' 距今约35万年。继“北京人” 之后,又发现了十多个新的猿人化石地点,我国是世界上出土直立 人化石最多的地区。这些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存,展示了我国历 史开端的情景,表明我国至迟从约一百七八十万年前开始,我
①有些研究者认为,元谋人化石的年代不到100万年。
②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认为金牛山人属于早期智人.
们祖先的足迹已遍及黄河流域、西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乃至东 北南部的广阔地方。




丰富的北京人化石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北京人的 上肢骨与现代人最相似,而手的进化最快,其灵活程度和现代人的 手腕很接近。下肢骨也与现代人相似,表明他们已习惯于直立行 走。头盖骨带有较多的原始逢,如头盖骨低平,眉部隆起,成屋檐 状,颧骨高突,吻部前凸,无下颏,牙齿较粗大,头盖骨平均厚9.7毫 米,比现代人几乎厚一倍。北京人脑容量平均1100毫升左右,比现 代人平均1 400毫升小(而蓝田人平均才780毫升,类人猿平均415毫 升)。根据对北京人的头脑分析,语言发音部位比较隆起(左侧大脑' 大于右侧,有左颞叶),_明中国猿人能发出分节语言。
,兆京人身体各部位的进化不平衡。由于长期劳动,手,上肢最 早向现代人的方向发展;由于手的劳动,而引起直立行走,四肢分 化,因此下肢的发展就落在上肢后面。至于脑以及脑外面的头骨, 是随着手的劳动和四肢的分化而最后相应演进的,所以,中国猿人 头部才保留较多的原始性。猿人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论证了恩格斯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论断。
北示人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
北京人居住的周口店附近有河流、草原和丛林。这里野兽出 没,便于狩猎;草木繁茂,利于采集。他们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经过打 制的比_粗糙的石器,属于旧石器前期文化。至今已发现数万件北 京人的^器,有砍伐#木的砍砸器,有刮削兽皮、切割兽肉用的刮 削器,还有割剥兽皮、采集根茎用的尖状器。总之,石器有了一定类 型和旬步分工。
采集果实、挖掘根块是北京人维持生活的主要手段。他们还用 木棒来采集野果、树籽或挖取植物根块。狩猎也是当时人类的重要 生活来源,他们不仅能捕捉肿骨鹿、羚羊等比较温驯的小动物,还 能捕捉剑齿虎、鬣狗、犀牛、象等猛兽。
北京人遗址保留成堆的灰烬(元谋人附近也有经过火烧的炭 屑和灰烬),堆积层厚的有6米,说明当时人类不仅使用火,而且能 控制火。火的使用,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状态,增强了 * 6 ·







_ 1 —2 3
诜京人的石器
1.砍砸器2.尖状器3.刮削器
人类的体质,而且又提高了改造自然的本领。
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是血缘家 族。所谓血缘家族,即同辈人的婚姻集团,同一代的兄弟姊妹互为 夫妻,排斥祖辈和子孙、双亲和子女之间的婚姻,并不排斥亲生兄 弟姊妹之间的夫妇关系。北京猿人时期,由于年龄相仿的男女经常 在一起劳动,有意无意地逐渐排除了不同辈分(即祖辈和子孙、尽 亲和子女之间)的乱婚状态,而进人血缘家族。它大概是几十人在 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但又是非常松散的集体。由于当时生产 力极其低下,北京人的生活异常艰苦,寿命很短。
早期餐人(古人)时期生产技术的改进 距今约20万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发展到早期智人(古人)阶段, 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我国境内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代表有大荔 人®、丁村人许家窑人®以及马坝人®等,遍及华北、长江流域、
~①大荔人,1978年于陕西大荔发现一具较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以及石器和哺乳类
动物化石等.距今约20万年。
①丁村人,1954年、1976年在山西襄汾丁村先后发现三枚小孩牙齿和一个小孩右顶骨 化石.以及2 000多件石器及大童哺乳类动物化石·距今约16—21万年·
②许家窑人,1974—1979年在山西阳高许家窑先后发现代表十多个男女老幼不同个 体的人类化石(包括头骨、上颌骨、牙齿等>.以及石器和哺乳类动物化石*距今约10.4万至12.5
万年。
③马坝人.1958年于广东曲江马坝乡发现·个带右侧上部面骨的残赛头盖骨,距今约 13万年。 西南、华南乃至于辽西地区。
早期智人的体质比直立人进步,但和现代人相比还有原始性。 如大荔人头骨化石比猿人略高,吻部不很突出,脑量稍大(1120毫 升),比北京人进步。但眉脊粗壮,骨臂颇厚,与北京人的形状接近。 丁村人的齿根和齿冠较北京人细小,门齿呈铲状,具有现代黄种人 的特征。
这个阶段生产技术有了改进。以石器制怍为例,丁村人不仅会' 北京猿人常用的直接打击法和碰砧法,而且使用交互打击法,能从 石料上打下大石片,打成良好的尖和刃,有单边刃和多边刃。石器 种类增加,有了明显的类型。有多边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和石 球。大三棱尖状器是丁村的典型石器。许家窑出土石球1 000多件, 是进行狩猎的有效工具。在打制石料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工 取火的方法,即打击、钻孔和摩擦的生火技术,“摩擦生火第一次便 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燧人氏“钻 燧取火”的传说乃是这一成就的反映。许家窑遗址的烧骨就是人工 取火的证据。
从北京猿人时期开始的血缘家族在这个时期继续得到发展。 由于血缘家族成员的增加,从血缘家族中逐¥分裂出新的比较稳 定的血缘集团,但人们之j司仍然实行血缘内婚\
第二节.母系氏族公社
m
晚期智人(新人)时期氏族制的确立
大概距今5万到1万年之间,我们的祖先进化到晚期智人(新人) 阶段。属于旧石器晚期文化。我国境内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代表有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6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 第2版。 ·
柳江人6、资阳人A河套人®、峙峪人®、山顶洞人®和左镇人@等, 比早期智人化石分布范围更广。从晚期智人开始,人类的进化已在 现代人的变异范围之内,与现代人的特征基本一致,进而出现了人 种问题。经有关学者研究,从山顶洞人、柳江人的头部分析,脸平 扁,颧骨明显突出,阔鼻,门齿呈铲形状,这些都是黄种,人的特征0
弓箭的发明是这个时期的突出成就。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土 石箭头(距今约2.8万年)。弓箭的发明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狩猎时可以起到威力强、速度快、射程远的效果。后羿(yi意)射日的 神话,正反映了古人对弓箭的崇拜。
+这个阶段的石器,类型有所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能生产长 石片和小长石片。石器一般趋于细小化,意味着复合工具的出现。 山顶洞人遗址石器发现不多,主要是骨角器。如一件磨光鹿角,可 能是用作狩猎投掷的矛头。用石头或骨角制成矛头,加在木棒上, 制成标枪或长矛,变成复合工具。磨光和钻孔是这个时期突出的工 艺成就。
除采集、狩猎经济外,山顶洞_人还学会捕鱼捞蚌。据山顶洞遗 址发现的一块大鲩鱼的上眼骨估计,该鱼长达80厘米左右,证明当 时已有捕捉大鱼的能力。食鱼可以增加人的体质,扩大人类的生活 领域,人们可以沿着河流和海岸散布到各地。
①柳江人,1958年在广西柳江通天岩发现一个属中年男子的完整头骨(缺下颌)及肢骨 等化石。脑容量约1480毫升·
②资阳人.1951年在四川资阳发现一个头盖骨等化石.
③河套人,1922年在内蒙乌审旗的萨拉乌苏河大沟湾发现一枚小孩门齿.1956年在内 蒙乌审旗嘀哨沟湾村附近发现一块右侧顶骨碎片和股骨一段.1960年以来在大沟湾村又发 现顶骨化石、石器和动物化石以及用火遗迹。距今3.7万至5万年左右。
④峙峪人.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sh丨yCj世预)发现一块枕骨化石和大量石器、动物
化石等.距今约2.8万年.
⑤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第一地点的山顶洞穴中发现的,至少代表8 个个体的包括头骨、牙齿、肢骨等化石,还有动物化石及生产工具等遗存,距今约2.7万年。
⑥左镇人.1970年在台湾台南左镇乡菜寮溪出土一个青年男子的顶骨化石,距今3万
到1万年之间。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改善。为了御寒和 保护自己的身体,他们学会用兽皮缝制衣服,辽宁海城小孤山发现 距今4万年的有孔骨针。山顶洞遗址出土的骨针长82毫米,·直径 3.1—3.3毫米,骨针的钻眼技术相当高超。这里还出土一些装饰品, 用穿孔的兽牙、海蚶壳> 石珠、鱼骨等穿成项链,有的孔眼涂着红 色,使用了染色技术,反映当时人们有了审美观念。
晚期智人时期已从血缘家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由于制造工 具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过去那种不稳定的松散的血 缘家族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要求能够经常保持经济联系 的比较稳定的生产集团和生活单位的出现,以便保证生产的持续 和技术经验的继承积累,这是氏族制产生的基础。
实行族外群婚是氏族产生的前提。在血缘家族中由于实行内 婚制,久而久之,成年男子间为争夺女人的冲突影响了正常的生产 活动,人类为了谋生的需要出现了许多生产上的性禁忌(如狩猎捕
鱼期间排除两性关系)。随着生产上的性禁忌或其他性禁忌起作用的 时期继续延长下去,直至占去血缘家族内的全部生活时间,族内婚就 完全停止了。血缘家族成为完全的绝对的非性关系集团,只有血缘家 族之间才能互相通婚,这就叫族外婚。上述两个婚集团就转化为氏 族。氏族是起源于一个女祖先,以族外婚为前提,以i缘关系为纽带, 具有特定氏族名号和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单位。氏 族为原始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氏族也就有了氏族公社。
氏族制的确立必然是母系。这首先是由于女子在生产中的地 位所决定,男子打猎捕鱼,女子采集、管理氏族内务。男子打猎收获 没有保证,而女子采集植物、收获较为稳定,妇女因此在社会生活 中占有显著地位,从而成为生产的主人。另外族外群婚必然造 成“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况且这种婚姻关系是不稳固的,男子临 时居妻方,去过婚姻生活,并不加入女方的氏族,双方没有建立共 同的经济生活,各自属于自己的族团,而留在一个氏族内的成员都 是同一女祖先的后代,是各代女儿的子孙,同辈之间都是兄弟姊 妹,上下辈之间就形成了母子或舅甥的关系。.
山顶洞人遗址居住着一个氏族。遗址上室是居住区,适合10个 人左右居息。他们过着穴居生活,“上古穴居而野处就是这种生 活的反映。下室是埋葬地,埋葬着一个青年妇女,一个中年妇女和 一个老年男子。反映氏族成员不仅生前生活在一起,死后还要埋葬 在一起。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
氏族制确立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较相适应。大概距今1万多年, 我国原始社会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进人繁荣阶段,其繁荣情况反映 在星罗棋布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解放以来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 址已有7 000多处,其中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亦有多处发现。
①《庄子·盗跖 ③《周易■系辞下》
黄河流域是我国远古文化的摇篮。其中,仰韶文化®最为重 要,它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影响所及北到内蒙沙漠草原,南达 鄂西北江汉平原,西到陇东的洮河上游,东到鲁西南,目前发现遗 址约1000多处。以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遗址最典型。在黄河上游的甘 肃地区有马家窑文化^,这里出土的彩陶受仰韶文化影响很大D
长江流域也是我国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有 河姆渡文化®,在太湖周围有马家浜文化®,在长江中游、汉水流域 有大溪文化®。在广大北方草原®、东南沿海@、乃至于西南高原都 发现各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遗址。
这个阶段普遍使用磨光石器,我们把这种石器称之为新石器, 考古学把这个时代称之为新石器时代。有了新石器,才会发生农 业。我国原始农业的发生大概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原始农业是从 采集经济发展而来。妇女在长期从事采集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 植物果实掉在地上可以发芽、生长、结果,如此往复,经过多次观察实 践,最后才去进行有意识的播种试验,学会简单的农业劳动,因此农 业的发明权应该属于妇女。我国古代有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
目发现的考古资料反映我国的农业已具有一定的发展程 度…这个阶段的许多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以石器为主,仅半坡遗 址就出土700多件,经过磨光或钻孔,有石斧、石锛、石耜(si似)、石 伊、石刀、石镰等,还有石磨棒、石磨盘等谷物加工工具。河姆渡遗 址还有大量骨耜出土。半坡遗址以种粟为主,发现一个地窖里就保
①仰韶文化,以1922年最早在河南渑(m) Sn免)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7 000到 5 000年。
®马家窑文化,以最早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距今4 500年左右。前后延续约 1800年,晚期进人父系氏族公社.
③河姆渡文化,以浙江余姚河姆渡为中心,分布在浙东一带,距今7 000—6 000年。
④马家浜文化,以首先发现于浙江裹兴马家浜而得名,距今约5 000多年。
⑤大溪文化,以首先发现于四川巫山大溪而得名,分布在川鄂三峡地区、鄂西北、湘北 等处,距今约5000多年B
⑥从新疆到内蒙发现许多以细石器为特征的遗址。
⑦东南沿海地区发现许多以几何印纹陶为主要特征的遗址^
存厚达18厘米的腐烂谷粒。河姆渡氏族种植水稻,在其遗址中普遍 发现有稻谷、谷壳、稻草等遗存,有的堆积层厚达1米多。在半坡遗 址出土的一个陶罐里,还发现装有白菜或芥菜一类种子,可见当时 已种植蔬菜。
耕作方法开始是原始的,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男子披荆斩棘,先 用石斧砍伐树木,接着用火焚烧,妇女们用石铲等稍加平整土地后就 用尖木棒刺土点穴播种,庄稼成熟后用石刀、陶刀收割谷穗。后来发 展到耜耕,即用石耜或骨耜来翻土,便于农作物的发芽、生长。当时农 业虽有了一定发展,但采集经济依然是人们的重要生活来源。
C3Q




耜装柄示意图
原始农业的发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 产物”到“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 人类社会发展是离不开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始农业为人们的 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人类由此逐渐定居下来,不断繁衍。同时, 原始农业也为发展其他生产提供了条件,如家畜饲养、.原始手工 业、副业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发展的。我国的古代
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页,人 民出版社1996年第2版。 文明也就是从农业经济中开始孕育的。
其次,家畜饲养业在狩猎经济基础上产生。弓箭的发明使猎取 更多动物成为可能。早在旧石器晚期出现了石镞,新石器文化遗址 出土的石镞更多了,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各式各样的箭头,多为骨 制,或有石制。狩猎经济的发展使动物有了剩余,为家畜词养创造 了条件。最早驯养的有狗、猪,还有少量的羊、牛、鸡。河姆渡遗址出 土有水牛骨头化石。渔猎经济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射击、投掷、追 赶围捕、火攻、陷井等是经常使用的狩猎方法,仰韶文化遗址出土 的动物骨骼甚多,有野鹿、獐、狸等。半坡遗址发现许多网坠、鱼钩、 鱼叉等,反映半坡人仍把捕鱼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0
原始手工业的发生也是这个阶段的突出成就。当时的手工业 以制陶为主,还有编织业、房屋建筑业、玉器制造和象牙雕刻等。江 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距今约8 000多年,是我国目前发 现的最早陶器。仰韶遗址的陶器种类很多,其中绝大部分为生活用 具。饮食器有碗、钵、盆、杯、盂等;水器有小口直腹尖底瓶、小口平 底瓶等;炊煮器有罐等;蒸滤器有甑等;储藏器有瓮、缸等。以精美的 彩陶为主要特征,采用手制法制陶,小件为捏塑法,大件为泥条盘 筑法。陶窑较小,一般烧陶坯仅四、五件,温度不到1 000°C。制陶业 的发展尚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村落结构
在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氏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因为实行族外 婚,两个以上的氏族互夫通婚集团,于是几个互为通婚的氏族组成 部落。以后由于氏族人口的增长,原先的氏族不便于生活和活动, 就一分为二,变成两个氏族,这样原先的氏族也就变成了胞族,·若 干胞族再组成部落。后来由于耜耕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过去必需 靠全氏族的力量来组织生产,而现在较小的集团也可以进行生产 活动。加上人口增殖,氏族内部按血缘亲疏而出现支系,到母系氏 族公社晚期,母系氏族内部又分解为若干女儿氏族逐渐形成母系 大家族。每个大家族是以一个共同的女祖先为中心,包括四至五代 ·14* 的母系近亲,一般有几十人,多则超过百人。这样就形成了从母系 大家族一氏族公社一部落,直到后来发展成部落联盟。氏族公社的 结构,可从这个阶段的村落遗址和墓葬得到反映。-
聚族而居是氏族公社的特点。这个时期的村落遗址相当密集。 如西安附近沣河中游一段长约20公里的河岸上,两岸遥望相对,共 建立了 10多处村落。邻近半坡的浐河和灞河流域,经调查发现了近 30处仰韶文化遗址。
从遗址的结构看,半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窑 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中间分布着许多小房 子,有方形和圆形的两种,计46座。每座小房子供对偶家庭居住用, 房子周围分布着窖穴。小房子房门朝着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子,大房 子占地约13〇¥方米。围绕居住区有一条深宽5至6米的大壕沟,是抵 御猛兽和部落冲突的防卫沟。沟北为公共墓地,东北面是窑场。




半坡遗址大房子复原示意图
再以临潼姜寨遗址为例,面积约5.5万平方米,同样包括居住 区、窑场和公共墓地。房屋是圆形排列,村落中心为广场,是集会娱 乐的场所。广场周围分五个居住群落。每个群落又以一个大型房屋 为主体,其附近分布着十几座或二十几座中小型住屋。所有房屋的 门向均朝中心广场。居住区周围也挖有两条宽深各约两米的护村 壕沟。沟东为公共墓地,西南为窑址。在甘肃秦安大地湾发现一座 距今5 000年左右的大型房址,保存有主室、东西侧室、后室和房前 附属建筑,占地面积约420平方.米,考古学家称它为“原始殿堂”。
从居住遗址反映来看,当时的婚姻形态已由族外婚发展为对 偶家庭。婚姻的禁忌逐渐增加,通婚的范围不断缩小,一对男女在 或长或短时间内保持配偶关系,这叫对偶婚。但这种对偶家庭还很 不稳定,不能抅成独立的家庭经济,男子夜晚到女方氏族来过婚姻 生活,白天仍回到自己的氏族中劳动,子女像以前一样仍然只属于 母亲。半坡、姜寨遗址的小房子都是对偶家庭的住地。不过,对偶婚 毕竟是一个进步,是从群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中间环节。
从遗址中还反映出氏族成员过着民主生活。半坡遗址的大房 子、姜寨遗址的广场、秦安大地湾的“原始殿堂”都是公共集会的场 所。部落酋长的推举和部落内部事务的重要决定都要通过部落会 议,这时不存在部落首领的个人权力。
遗址中还反映了氏族成员间是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的平 等关系。就以窖穴为例,半坡有200多个窖穴分布在房屋周围,有些 地方10多个地窖集中在一起,形成地窖群,反映当时公社集中储 存、平均分配产品的事实。另外,从墓葬中的随葬品来看,数量不 多,且悬殊不大,多数是陶器等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很少, 一般有五、六件。可见当时没有出现贫富分化。 *
众多的公共墓地反映当时的人们不仅生前住在一起,而且死 后仍不分离,以母系血缘为纽带把每个氏族成员牢固地拴在一起。 当时墓葬流行单人葬,且多男女分区葬;还有一种迁徙合葬式,即 以一具女性尸体为一次葬,其他男女老少则是迁来的,人数不等, 少则二、三人,多则数十人。这个时期绝.布没有一对成年男女合葬 或父子合葬。从葬式来看,当时仍处于以共同的女祖先为中心,母 子代代相因的母系氏族阶段,婚姻形态从族外婚向对偶家庭过渡, 没有出现一夫一妻制家庭·
第三节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大概从5 000年前开始,黄巧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 ·16'



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这一阶段先有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和 红山文化@等,后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以及良渚文化®等。
由于母系氏族公社晚期生产力的发展,男女在家庭经济中的 地位发生了变化。过去,妇女是生产的主要承担者,现在繁重的农 业和家畜饲养都由男子负担。男子成了锄耕农业的主人,他们在参 加农业劳动的同时又从事畜牧业,在以戈、矛、套绳、弓箭为主要生 产工具的畜牧经济中,男子起主要作用。这时生活资料的获得主要 成为男子的事情,生产所得的全部产品也都归男子,而妇女被排挤 到次要地位,乃至于主要从事烦琐的家务劳动了。
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变化是父系氏族公社形成的标志。 对偶婚是男子到女方家居住,经过旧传统和新制度的反复较量,逐 渐变为女子到男方家居住,把过去属于母系氏族的子女转归到他 们的父亲的氏族,最后终于过¥到一夫一妻制。这种婚姻关系要牢 固得多,双方不能随意解除婚i关系。父亲无疑能确认自己亲生的 子女了,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按父系继承。这样,母系制变为父系 制,原来的母系氏族公社也就变为父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是 由父系血缘组成的社会集团,是同一个男性祖先所生的若干代子 孙及其配偶所组成的集团。而后,由于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殖,氏 族公社就逐渐分裂为许多血缘关系更近的父系家庭公社,继之被
①大汶口文化,首先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n,主要分布于山东和苏北地区,距今6 000 多年到4 000多年。分早、中、晚期,早期处于母系氏族末向父系氏族的过渡;中期进人父系氏 族;晚期已达父系氏族末.
②屈家岭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鄂北及豫西南一 带.距今4 500至4 000年,估计已进人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③红山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内蒙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分布在内蒙昭乌达盟、哲里木盟、 辽西和河北北部一带,以彩陶和细石器共存为特征,距今6 000至5 000年。
④龙山文化,以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范围广,延续 时间长.又可分不同类型,距今4 500年至4 000年·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段·
⑤齐家文化,因甘肃广河齐家坪首次发现而得名,分布于甘肃洮河、大夏河*渭河上 游、青海湟水一带·承马家窑文化而来_距今不到4 000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晚期·
⑥良渚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而得名,分布在苏南、浙东一带,距今5 200年
若干一夫一妻制家庭所瓦解,它成为冲破氏族制的缺口。
为适应一夫一妻制的需要,居住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这个阶 段的遗址出现了一些小房子,比仰韶时期的房屋面积要小。河南淅川 下王岗遗址发现一座长达100多米的长形大房基址,共有32个单间, 每间都有一个“火塘”。这座长屋可能就是当时父系家庭公社的住宅。
从这个阶段的墓葬看,出现了对男性生殖器陶祖的崇拜。随葬 品多数放在男子身边,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好。以大汶口墓地一 号墓为例,随葬品计有57件,其中55件包括白陶、玉器都放在男子 身边。另外,出现了夫妻(妾)合葬墓,特别是屈肢葬反映了生前男子 对女子的奴役。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有一座一男二女合葬墓,男 子仰卧居中,二女左右侧身屈肢其旁。还出现了父子合葬墓。从这 些墓葬的变化可以看出一夫一妻制和父系制的确立情况。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经济发展
我们的祖先是较早地认识和使用金属工具的人类之一。他们 先使用自然铜(红铜),后加少量锡,制成青铜。考古发掘陆续提供这 方面资料。山东大汶口晚期文化发现一个骨簪上带有孔雀绿,化验 认为是红铜屑。山东胶县三里河、河北唐山大城山等龙山文化遗址 都发现了铜器(前者为黄铜锥状器,后者为两块红铜牌)。甘肃的远 古文化的冶铜术成就尤为突出。最早的青铜器是1975年在甘肃东 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青铜刀(约公元前3 000年 左右)。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铜制品较多。皇娘娘台遗址出土有铜 刀、凿、锥、钻头、铜渣;大何庄遗址有铜匕;秦魏家遗址有铜锥、斧、 指环、铜饰;青海贵南尕马台25号墓发现一件保存较好的铜镜。这 些铜器经鉴定,其质地多数为红铜,也有用青铜或黄铜制作的;有 冷锻,也有冶铸。虽然我国早期铜器的出现,不能代替石器,当时主 要使用的还是石器工具,不过它为后来青铜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已进入金石并用时代。
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首先表现为k业工具的改进。这个时期 的遗址出土不少大型磨光石斧、石磷,用于开荒,必然提高效率。石 ·18'


耜和骨耜也普遍增加。考古现场还发现双齿木耒的痕迹。磨光石锄t 也出土很~多,便于翻土播种。大汶口中晚期遗址出土一件鹿角制的 鹤嘴锄,它可用来松土,打碎土块。磨光的半月形双孔石刀、石镰、 蚌刀比较锋利,能收割秆茎,有助于提高收割效率。显然这个时期 的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
农作物的品种,北方仍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 品种增多,良渚文化遗址曾出土了花生、芝麻等种籽。吴兴钱山漾良 渚文化遗址发规了丝絹片等丝织品。残绢经纬密度每平方厘米竟达 48根。这说明我国早在5 000年前就有了养蚕和较高水平的丝织业。
农产品的产量有了显著增加,大型窖穴以及盛装粮食的大型 陶瓮的出土就充分反映了痒一情况。粮食多了,还可以酿酒,大汶 口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些陶盡、陶杯,都是饮酒器,它也从一个侧面 反映农业经济的发展。那时人们开始学会打井,疴南汤阴白营发现 了深达12米的木结构水井,这些水井除了提供生活用水外,也可能 用于小块地的灌溉。
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家畜饲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个阶段可 以说是马、牛、羊、鸡、犬、猪六畜俱全。北方地区饲养黄牛和马,长 江流域词养水牛、鸭和鹅。饲养牲畜的数量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尤 以养猪之风最为盛行。在当时的墓葬遗址中,普遍出现了用猪头或 猪下颚骨随葬1的葬俗。以大汶口为例,用猪头或猪下颚骨随葬的 墓,占该墓地墓葬总数的1/3。甘肃秦魏家齐家文化遗址随葬的猪 下颚骨最多者达68块。家畜饲养虽然发展了,但渔猎经济仍然是重 要的生活来源,这一时期的许多遗址仍然出土大量箭镞和野生动 物骨豁。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技术也有了提高。除了冶铜术 外,制陶技术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已经普遍使用轮制法来制作陶 坯,即由专人转动一个圆盘状的操作台,制陶者利用陶轮急速旋转 时的离心力,加上双手的配合,把陶坯做成一定的器形,形状规则, 厚薄均匀,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使器形美观精致$陶窑也有不少 改进,窑室扩大,火膛加深,火口缩小,温度可烧至1 ooo°c以上。一 次可烧制陶坯十余件或数十件之多。典型的龙山黑陶,薄如蛋 壳(一般厚0.5—L毫米,个别的仅0.3毫米),厚薄均匀,造型优美,种 类很多。大汶口遗址有红陶、彩陶、黑陶、白陶,其中白陶的大量涌 现,标志着制陶技术的巨大进步。
玉骨器的制造也非常精美。我国玉器出现很早,在辽宁阜新查 海发现距今8000年的玉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雕琢精致的 璧、璜、龙虎动物造型等玉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珠、玦、璜、镯、 璧等,特别是玉琮、玉蝉,更是早期制玉工艺中的稀珍。其中一大型 玉琮高达23厘米。大汶口出土了雕刻精致或镶嵌有绿松石的象牙 器皿,有筒、梳、琮等20余件,有一件透雕象牙筒,周身透雕连续的 规则花瓣纹样,精美纤细。而另一件象牙梳有17个细密的梳齿,别 具匠心。
龙山文化的建筑也有很大进步,房屋多数建筑在地面上,采用 土坯砌墙,用石灰涂抹地面和墙壁,房基和墙壁留下了夯筑的痕 迹。
原始社会的解体
由于农业、畜牧业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增加了,先前一个 人所生产的东西只能够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这时逐渐出 现了一些剩余。在这个基础上,最初的商品交换出现了,开始是物 物交换,后来发展为用某些商品来作一般等价物(如猪、玉器等)。从 考古遗址发现,远离海滨的内陆用贝壳随葬,不产玉的地区发现玉 器,这些都是商品交换.的物证。我国古代有“祝融作市”的传说这 反映出原始社会后期,部落内部或部落之间为了交换生活必需品, 需要在一定场所进行,于是“市”应运而生。开始市场不固定,交易 活动也不经常,一般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
1.《世本·作篇》'
2.《周易·系辞下》
在交换活动中,氏族首领掌握着交换的权力。起初交换的产品 属氏族公有,但随着交换活动的频繁和扩大,氏族首领便利用职 权,化公为私,将他们经手交换来的东西据为己有。最初的私有是 限于个人使用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然后是畜群,再就是房屋、 房屋地、园圃。
私有制的产生反映在这个时期的墓薛中,是普遍出现了随葬 品悬殊的现象。如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的138座墓, 有随葬品的125座,随葬品包括生活用品(陶器)、生产工具、猪下颚 骨等。有46座墓随葬猪下颚骨,总数达430块,随葬数量各墓不等, 少的一块,多的达68块。再如青海乐都柳湾墓地有318座马家窑文 化马厂类型墓,随葬品5件以下的有69座,占21.7吣;6至加件的有 186座,占58.5%;30件以上的有63座,占19.8%,最多者达95件·各 墓随葬品多寡不一,贵贱有别,显然是他打生前占有财产不等的反 映…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贫富分化的加剧,逐步产生了阶级。最能 证明这一事实的是考古发掘所提供的资料。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到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都发现了大中小三种不同类型的 墓葬,都反映了人们生前占有财产的不等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如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有的墓葬有长达3.4米、宽达2.3米的墓坑,坑内 有朱红色的椁,大汶口墓地133座中有14个木椁墓。一般随葬品有 30至40件,最富的竟达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白陶,磨制 精致的石骨生产工具和各种装饰品,其中个别的还有透雕刻花的 骨梳和象牙筒。这类墓大概是属于从氏族成员中分化出来拥有特 权的部落首领 < 或称之为部落显贵)的。与这类墓葬成明显对照的 是,在同一墓地上有为数不少的墓葬,墓穴狭小,仅能容尸,随葬品 屈指可数,甚至空无一物,显然这是属于一般平民的墓。
再以晋南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墓地遗址为例,这里发掘的700余 座墓葬中,除有610座小型墓外,还有80座中型墓和9座大型墓。这 三类墓葬有明显的差别。小型墓仅能容下一个尸体,一般无葬具,
21'
个别墓穴内,仅以植物茎秆编成的帘箔卷尸埋葬,无随葬品,个别 的也仅有一二件。中型墓大都使用木棺,有随葬品,随葬成组陶器 和玉(石〉钺、琮、瑗、头饰、佩饰以及少量彩绘木器。大型墓的情况则 相当可观,仅举其中两座为例,皆使用木棺,棺内撒一层朱砂,随葬 品很多,竟多达一二百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石铺、玉钺和鼉鼓、 特磬等,它们都是后来#主或诸侯专用的重器。这类大型墓显然属 于拥有很大权力的部落显贵。 ~
与上述情况相反,这个阶段的许多遗址,尤其是甘肃齐家文化 遗址都普遍发现殉葬墓。这类墓,往往是男子仰卧棺中,女子侧身 屈肢,未见头骨。有关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妾奴被杀害后埋进去 的。这种男子奴役女子的现象正是人类最初的阶级压迫。邯弊洞沟 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利用废坑和废井埋人的情景,一个直径约1米 的圆坑中,杂乱地埋着10具人骨,排列无次序,有的头骨上有被砍 的痕迹。在另一个废井里埋了五层人骨架,男女老幼皆有,放置极 不整齐,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呈挣扎状。这些被害者的身份可能是 战俘,也可能是妾奴和家内奴隶。人殉制度是原始社会后期出现. 的,氏族显贵可以凭着他们的个人权力任意屠杀俘虏或家内奴隶/ 作为供献神灵的牺牲。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表明原始社会的解体。 传说时代
传说中我国的部落分为下面几个集团:
黄帝部落,兴起于姬水(渭水支流),故为姬姓,号轩辕氏,他们 定居在陕西高原一带,逐渐繁衍,传说黄帝有25子,得姓12。这25子 可能就是25个氏族,12姓为12个胞族·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深 深植根于人们心中,人们便把我国文明的起源归功于他。造屋宇; 制衣脤,作舟车,乃至于仓额作书,嫘祖养蚕,伶伦造律吕,大挠作 甲子等等,都看作是黄帝及其“大臣们”的创造发明。
炎帝部落,亦说是神农氏后裔,兴起于姜水(渭水支流),故为姜 姓。与黄帝部落为邻,世为通婚关系,他们同黄帝部落一起向中原 发展,物质文明进步很快,
· 22 ·
黄帝的后代,一为高阳氏颛顼(zhuQn xG专虚),这个部落留 在西方,居住在陕西高原一带,据说有才子8人,即有8个氐族。一为 高辛氏帝喾(kCi库),也有8个氏族,他们向东方发展,与东方的夷族 逐渐融合。黄炎二帝部落是黄河流域文化发展比较快、以农耕为主 的部落,后来他们就是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黄河下游山东半岛一带居住着东夷部落。太昊(heio号)氏(一 说伏羲氏),凤姓,即以凤为图腾,活动中心在陈(河南淮阳)。少昊 氏,“以鸟命官”,以鸟为图腾,活动中心居奄(山东曲阜)。
南方有苗蛮集团,最有影响的叫九黎族(或叫重黎),他们活动 在鄂豫一带,首领叫蚩尤,共有9个部落,81个氏族。后来的三苗大 概也是九黎族的后代,他们活动于江汉之间,首领叫骓兜。
这些集团之间为了扩张势力,掠夺土地,发生了几次大战。首 先是黄炎二帝结成联盟与积极向北扩充势力的蚩尤发生冲突,双 方大战于涿鹿,蚩尤大败,被杀。后来黄炎二帝又在阪泉相战,黄帝 获胜。从此,黄帝势力日盛,成为中原的主人。
原始社会不存在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战争,即使出现过部落 冲突,也只是伞亲复仇性质。这种部落冲突往往有两种后果,一是 双方和解,或是两败俱伤,绝没有产生部落对部落的奴役。但是,随 着私有财产的出现,部落首领的特权形成,情况发生了变化,掠夺 财富具有一种诱惑力而刺激着某些部落首领,于是他们就从私欲 出发,煽动本氏族侵害异氏族利益的情绪,不断扩大以掠夺财富、 奴役其他部落为目的的战争。在战争中加强了军事首领的权>,历 史进人军事民主制时期,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大概相当于这^阶段。 由于战争的需要,出现了设防工事。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九座龙山 文化城堡遗址,城址®积一般为5万平方乎左右,河南登封I城岗 和淮阳平粮台发现的城墙遗址,均系夯土 k成,它是防御掠夺性战 争的需要,是军事民主制出现和阶级社会从原始社会的母胎中行 将分娩的一个标志。 :
尧舜时代已处于我国国家形成的前夕。尧,陶唐氏,相传是帝
·23.
喾的后代,都平阳。据说当时江河横溢,泛滥成灾,尧作为部落联盟 长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讨论治水的人选,“四岳”(各地部落首领) 推举鲧,尧虽不同意,但仍尊重“四岳”的意见,“听岳用鲧”。鲧治水 九年,以失败而告终。此后,“四岳”会议又讨论尧的继承人问题,大 家一致推举生活在民间的舜,尧经过实际考查,同意由他继位。尧 年老,由舜辅佐尧,当尧的助手。尧之子丹朱“不肖”,“四岳”没有推 举他当继承人,尧死后,舜想让位于丹朱,但“四岳”不同意,仍然由 舜任部落联盟长。 '
舜居位期间,按“四岳”会议的意见,起用禹、后稷、契、皋陶、伯 夷等分管联盥的内部事务。舜年老也要考虑自Z己的继承人,据说舜 子商均亦“不肖”,召开“四岳”会议,大家一致推举禹。禹是鲧之子, 他继承了鲧治水的事业,但是他一反鲧治水的方法,采取疏导治 理,取得了成功,贏得了大家的信赖。舜死,禹亦想让位于舜子,但 最后禹还是服从了“四岳”意见,接替舜位。
这个时期,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真正意义的掠夺战争也 就日益频繁。尧居位期间,曾与“四凶”进行过激烈战争,这“四凶” 指共工、骓兜、三苗、鲧,其中与三苗的斗争时间最长。三苗是九黎 族的一支,活跃在江淮、荆州一带,久想入主中原。舜打垮了三苗, 迫使他们迁到“三危”(敦煌东南20里)。后来留在原地的三苗又重新 兴起,大禹与之进行战争,最后禹获胜。
从以上传说可以看出,尧舜时代仍然保留着古代民主传统,实 行“禅让”制的继位方法。部落首领(四岳)会议的权力很大,部落联 盟首领的选举和部落内部的重要事务都要由它来决定,M部落首 领则服从于“四岳”会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部落首领在战争中开 始加强了个人的权力,舜的个人权力显然比尧大,而禹的个人权力 又超过了舜,从此部落首领的个人意志逐渐取代部落会议的决定, 历史开始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
原始文化
原始科学的萌芽: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
些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动植物等初步知识,尽管这些知识非常 贫乏和幼稚,但现代科学确是从这儿起步的。古代先民们很重视天 -文气象,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陶片,有太阳、月亮和星座的彩绘 纹饰。到了传说中的帝尧时代,据说有从事天象观测的专职人员。 与生产活动密切相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简单的计数方法,半 坡等遗址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就有表示数的符号,从1到12,甚至有 20或30的计算数字。一些彩陶上绘着几何图形,反映当时人已具有 最初的几何知识。已发掘的村落遗址,多数座落在河谷旁的台地 ·上,反映人们在选择居址时能运用初步的地理知识。此外,半坡遗 址出土的汲水器一一小口尖底瓶,造型设计完全符合重心下垂 原理。
原始宗教:大概在氏族制确立的山顶洞人时期,便产生了灵 魂不灭观念。当时的埋葬已经有一定葬式,死者周围撤着红色的赤 铁矿粉末,并有石器和装饰品随葬,人们直观地认为红色代表鲜 血,撤赤铁矿粉末,表示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
由于原始人类的蒙昧,氏族成员賦予本氏族的起源以神秘色 彩,认为他们本身和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有着特殊关系,这样就产 生了图腾观念,缉而把某一动植物看作他们的“祖先”,于是便形成 了图腾崇拜(“图腾”一词原是印第安语,意思是#他的亲族”>。半坡 器物上有鸟鱼鹿蛙等动物花纹,可能就是图腾崇拜的痕迹。我国古 代传说中的龙、凤等都是神化了的图腾动物。这些“图腾”作为氏族 的名称或族徽,并以此为信仰,把氏族成员共同联系起来。 v
我们的祖先进行祭祀活动的遗址已发现多处。辽宁喀左县东 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中轴对称的祭坛,相距不远的牛河梁还 发现“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同时出土陶塑人像和大量玉器·浙江余 杭瑶山良渚文化遗址也发现一座祭坛和许多玉器。氏族成员利用 这些场所进行祭天拜地或供奉祖先神等宗教活动。
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人们的宗教观念比以前复杂。人们为了预 测福祸吉凶,进行占卜活动。用猪牛羊鹿等兽肩胛骨占卜,经过烧
* 25 *
·灼出现纹理,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据纹理而判断吉凶。大汶口、龙 山、齐家等文化遗址就曾出土过大量卜骨。在占卜活动中逐渐出现 专职或半专职的巫师,他们是最早的一批脑力劳动者,与此同时,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也就逐步产生了。
父系制确立后,出现了祖先崇拜。陕西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用泥 土塑造烧制成的陶祖一男性生殖器,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 祖,青海乐都柳湾的男性裸体像彩陶壶,都是崇拜男性祖先的象 征。 、
文字的萌芽·.从仰韶文化开始,就在陶器上留下许多刻划符 号。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钵口沿刻有几何形符号二、三十种,常见 的是一竖划“ I”,其次是“Z”形。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也有 类似的符号。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的陶器上有种符号。青海乐 都柳湾遗址出土的彩陶壶的腹部也大多画有符号,共有50余种,主 要是几何形符号。此外,山东龙山文化的陶片上早就发现过一些符 号。这些符号究竟包涵哪些含义,今天我们已无法揣测。我国古代 有“结绳记事”和“契木为文”的传说,半坡氏族等采取的记事方法 与这种传说是相符的。这些符号逐渐进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符号 和良渚文化的玉器、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其形体已接近于商周文 字。大概和黄帝时代的“仓颉作书”的传说是相符的。
原始艺术:主荽表现为雕刻、岩画和陶塑等艺$。河姆渡遗址 出土一件双鸟纹骨匕,刻有双鸟纹图案,姿态生动,g栩如生,是一 件骨雕艺术佳作。大汶口出土的透雕象牙梳和象牙雕筒,是我国目 前发现的最早象牙雕刻品。象牙筒用整段象牙切削雕镂而成,筒身 周围布满剔透的花瓣纹,十分精美。: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玉 器,通体磨光,造型别致,雕工精细《岩画艺术已发现多处,其中江 苏连云港将军崖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石刻岩画最为典型。画 长22米、宽15米。画面内容有人面、农作物、鸟兽、星云等图案和各 种符号·,充分体现了原始人类的艺术构思。我国出土的一些陶塑品 也十分精彩,秦安大地湾出土一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高31.8厘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米,周身绘彩,瓶口是一个原始人头形,留短发、刘海,耳上有穿环 小孔,造型优美。
原始人们是很喜爱音乐舞蹈的。许多遗址出土了陶埙,这是人 类较早使用的乐器。原始舞蹈多摹拟动物的动作,青海大逋出土的 一件彩陶盆,盆面绘有15人的舞蹈场面,给人以翩翩起舞的动感。
思考题
.1.我国境内主要发现了哪些古人类化石?北京人化石的发 现和研究的科学意义如何?
①论证晚期智人时期氏族制确立的条件。
②简述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状况。
③通过半坡遗址的村落布局来论证氏族制的内部结构。
④阐明我国原始社会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转变1
的历史条件。 ^
⑤我国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參考书目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朱绍侯主编·_《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尚钺:《尚氏中国古代通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辽宁人民出版社大学自学丛书:《先秦史》、《秦汉魏晋南 北朝史》、《隋唐五代史》、《辽宋金元史》、《明清史》。
(以上列举的基本参考书,下面每章不再重复列出)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版。
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王玉哲主编:《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4版社1990 年版。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苏秉琦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