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大雁塔

 憨痴呆 2018-05-19
 
 

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城南八华里慈恩寺内,初为汉宣帝于乐游原创建的乐游庙,隋时改建无漏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改建为大慈恩寺,至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建塔十五层,为唐玄奘藏经之用。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改建七层,高一百八十尺,内有旋梯可登塔顶。

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初作为玄奘法师藏经之所,当时并不广为人知,而自唐中宗神龙年之后,曲江宴毕,新科进士们率皆期集于慈恩寺,例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会,大雁塔也因此沾濡了更多大唐独有的神秘与浪漫。以文章取士的大唐,给了这些未来国家社稷的栋梁之才以帝国最高的荣誉,既捷的举子们,仿佛成了暮春时节,大唐帝国最为耀眼的一道风景。曲江之宴,行市罗列,车马阗塞,长安城阛闾为之半空,红裙争看绿衣郎,人们争相一睹新进士们的风姿,而公卿家则是日纷纷拣选东床快婿,新进士俨然成了帝国的宠儿,这也难怪四十六岁进士及第后的孟郊一扫昔日屡试不第的落魄,而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见证着及第者“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春风得意,同样也见证了无数落弟人“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的无奈、落魄与忧伤。新科进士“紫豪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玉楼。”遍游名园,逢花即饮,甚至平康冶游,眠花宿柳的同时,那些先前与己一样寒窗苦读的不第者则在“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的愁闷中黯然神伤的离开长安,有的甚至滞留京师寄居客栈或借净坊庙院收心苦读,以备来年应试,但究其一生,始终屡试不第而客死他乡者有唐一代,莫可殚述。

西安大雁塔

科举带给大雁塔的烂漫情怀也只是大唐帝国的一个点缀,夕照下的大雁塔其实依旧如同它当初被建成时一样,承载的是一种亘古不变的笃定与淡漠,无论是“穷途泣血纪兼秋,今日欢娱说尽不?仙桂一枝攀月里,儒风四叶压人头。”还是“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待历史的风烟散尽,世间千年的悲欢荣辱荡尽之时,大雁塔仍自巍然耸立在朴实厚重的八百里秦川之上,秋风夕照间,落叶自终南飘来,悠悠扬扬的撒落在塔基之上,只静默无语。

西安大雁塔

依稀能辨泱泱大唐的盛世气象。

西安大雁塔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雁塔的旧照,或许是黑白色调的缘故,也或许是当时大雁塔破败的景象,似乎更能让人感触到穿越千年历史风尘的那份沧桑与执着。

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底层门楣上有精美的线刻佛祖说法图,在其上重叠有历代的题名碑刻,杂乱的题名似乎分毫不曾惊扰过佛陀说法的自在与欢喜。

西安大雁塔

“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

西安大雁塔

“雁塔挽空映九衢,每看华宇每踟蹰。题名尽是台衡迹,满壁堪为宰辅图。鸾凤岂巢荆棘树,虬龙多蛰帝王都。谁知远客思归梦,夜夜无船自过湖”。

———唐 徐夤《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因成四韵》

西安大雁塔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硷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自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呼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腾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西安大雁塔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落日凤城仙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

———唐章八元《题慈恩寺塔》

西安大雁塔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唐 许玫《题雁塔》

西安大雁塔

慈恩寺中的塔林。里面长眠的是大慈恩寺历代的主持高僧。

西安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