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柳:大地的回音——走近长胜老师

 七老爷施政 2018-05-19


 

前   言

 

当我撕下2017年最后一张日历的时候,一如以往那样列表在脑中盘点着这一年的喜与忧,得与失。结果,收获一栏里位列榜首的竟是在网络里结识了好些良师益友。内心不由地庆幸着网络打开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文学素养和境界,更庆幸着我在这里遇见了是益友更是良师的长胜老师。于是,我觉得,我必须要写点什么,只为了潜藏心底的那份感怀,也为了油然而升的那份敬意。

忘不了去年九月的那段日子。临近中秋,许是看了几期见字如面的节目,于是,父亲临终前凝望的双眸就那么频频地在我的脑中闪现,内心不免黯然。正好,《同步悦读》白夜总编约稿,便把刚完稿的两篇寄托哀思情怀的散文《戈壁,那一株绿柳》和《今晚,牵着月亮回家》交给了他。没想到推发后第二天早上就看见了长胜老师在我文后留下的一段文字:绿柳写《戈壁,那一株绿柳》,很用心、也很用情。这株绿柳,就是她自己。指的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自己选择坚强,像戈壁中的绿柳一样,在岁月煎熬中顽强成长的一段心路历程。人们常说:有一种心情,总在离别后才知道失落;有一种目光,总在分手后才懂得眷恋。绿柳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就是这种心情。因为眷恋,她伏案书写这篇文章时,想必一定双眼饱含深情的泪水。历经了艰难困苦,当一颗心安静下来的时候,她终于有了自己的感悟:“开始重新审视生命,审视它之于尘世的渺小、脆弱与短暂。原以为可以天长地久,却大抵那么经不起挥霍,拼尽全力,懵懂执拗着深情,往往只落得孑然一身的孤影。”既然如此,我们还是看淡昨天的风风雨雨,珍惜眼前,自信满满地去开创明天的新生活吧。看着这段文字我心头一热眼泪瞬间滚落下来,尽管遥距千里,我却分明感受到了屏幕那边的温度!这短短几百字的留言里既有对我作品精准的解读又有对我温情的鼓励。还有什么能比这样入心的懂得更让人欣慰感动的呢?

在此之前,我是读过长胜老师几篇作品的。《书趣》《享受宁静》《小桥流水的记忆》等。我欣赏他沉溺于书中的那份自得与惬意,我喜欢他文中勾画的那种清宁与淡泊,我钦佩他作为文人甘于寂寞的那种坚持与恒心。那时,也萌生过为他写点什么的念头,然我既苦于自己的词穷和苍白也忐忑着总怕找不到其中的精髓,于是,便搁浅下来。我在想,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绝不能贸然动笔。我怕我浮于表面的文字解读不了老师那绵长厚重的作品内涵,触摸不到老师那散发着悠远清香的炽热情怀。这件事后,我找出了长胜老师发在微刊平台的所有作品并关注了他给一些文友作品的留评,而且自此以后凡推发他的作品我都会即时赏读!我发现:他的作品精彩,他的留评准确。他总是以专业作家的眼光,选材布局谋篇,所以,他的作品构思总有出奇独特之处;同时,他又以资深编审的目光,总能敏锐感知文友作品中不易被人发现的东西。同步阅读微刊平台创办迄今为止近两年了,他给作者文友的留评不计其数。解读之准确,角度之多变,内容之丰富,语言之概括,成为同步目前最有威望最受欢迎的作家。

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直至前不久《父亲的梦》推发,促使我终于下了决心,我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触摸到了他炽热的情怀,找到了他作品的内涵精髓!那就是----枝叶关情的爱与温暖,独具匠心的构思与立意,人品馨香的襟怀与修为,纯粹作家的责任与担当!

* * *

 

枝叶关情的爱与温暖

 

当我最先读长胜老师推发的作品后发现有这样的特点:他的作品似乎受了汪曾祺作品的影响。没有过多的修饰渲染,没有浮华亮丽的色彩铺排,没有人云亦云的陈词滥句,甚至连最能表情达意的成语都弃之不用,他多是运用场景描写、细节刻画的方式点染凸显人物形象;语言也多选用日常生活化的口语,亲切、自然;笔墨极俭省,语言极精炼。于是,我选取了长胜老师的几篇作品作为我培训教师的素材,同时也作为我给学生讲评作文的训练材料。我告诉他们:《大地的脊梁》《往日时光》《荠菜香》《温馨的守望》《妻子》这些作品可以作为亲情系列结合起来看。写爷爷、写奶奶、写父亲、写母亲、写妻子……同时,还向他们传授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这些作品之所以那么地让你爱不释手,那么地让你牵牵念念,首先源于作品无一不是真情的流淌,无一不是对人间至真至善感情的呼唤与歌颂。作品字里行间又无一不浸透着满满的爱与温暖。

在我看来,这类扣动心弦的散文,对广大的受众群体包括一些文字爱好者来说,无论是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还是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为自己能识别出这些作品的价值并有机会推介给老师和学生们而高兴着。

然而,当我进行二次阅读的时候,很快就发现:如果只是把目光聚焦驻留在这些细节场景所呈现出的感情层面未免有些肤浅,因为,透过这些表层的东西,你既可以看到长胜老师创作过程中匠心独运的构思技巧也可以看到潜藏其中的一种精神内涵!长胜老师显然是以作家的眼光挖掘作品的深意,提升作品的内涵,力求构思上的独特性,同时也以自己独特的散文创作风格诠释着“闻香识人”“文品即人品”的馨香人格魅力。

* * *


独具匠心的构思与立意

 

领悟了这一层后,我依然以这几篇亲情散文为例带着我的老师和学生们顺着长胜老师的作品追踪,再次来赏读他的系列作品。我让他们找出你认为作品中构思有特点的细节并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目的是引导他们在把握了作品的基本内容情感之后,进一步去关注作品的构思立意,关注它的布局谋篇,尤其是关注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描写在凸显人物形象、提升作品主旨方面所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反思及今后指导学生写作。

他们很快就找出了《永久的凝视》里作者描写自己久久凝视着母亲遗体安详的面容时插入了一小段采访过唐山大地震时记者说的一个小故事:当年地震时,巨大的水泥柱倒塌的瞬间,一位年轻母亲硬是用自己的肩膀把它顶住了。她的身下,是自己正在啼哭的婴儿……直到抢救人员将婴儿从她身下救出以后,她才失去支撑力量,猝然倒地,被压成了肉饼。

经过思考大家理解了,行文中插入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一个母亲的胸怀,能容得下大海,但她的整个世界却是自己的孩子!”因为文中说到,母亲也由于两个弟弟和我都先后下放到了遥远的农村,困惑不已: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在我身边?并为此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小故事恰恰起到了提升主题,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效果(个性到共性)

他们也找出了《往日时光》中自己做完手术,被等候在我回家必经路口的年近花甲的父亲毅然背起,任由他背着我一路疾走回家。我匍伏在父亲的脊背上几欲落泪之后插入的两段文字:我曾经看到过一头老牛。夏日酷热的风袭击着老牛苍老的身躯,老农将老牛牵向河滩。在它即将步入水中歇息的时候,老牛果断地回首叫了声“哞——”随后,眼望着跟上的小牛走进水里,它才在水中蹲了下去,欣慰地合上了双眼……无论何时何地,老牛都表现出护犊的使命。

我还知道有一只黑熊。当小黑熊全身伤痕累累、被野豹穷追不止的时候,苍老的黑熊突然仰天吼叫,摆出了向野豹决一死战的架势。野豹终于退却了……这个震撼人心的场面,给了我们多少联想啊?)

经过思考大家也明白了此处插入这两个小故事是为了进行类比联想,正是由于这两个震撼人心的舐犊情深场面,更好地引出下文,我在父亲坚实脊背上的顿悟:爱,原来不但是一种坚强的承载,同时也是不畏艰难的担当。这种担当,是可以不惜代价的。这无疑也提升了作品的主题。

《大地的脊梁》最后一段文字:烟雨江南,河道弯弯。一条委蜒的河岸,像条长龙般伸展到一望无际的远方。这是大地的脊梁。爷爷安葬于此,跟大地的脊梁融合在了一起。用意何在?

经过讨论大家也明确了:这从结构上与作品开头写河道的文字照应,同时更是为了呼唤:一个和谐社会,最不能缺失的是善良和厚道,从而凸显了作品善良、厚道,恰恰像大地的脊梁一样,是人与人赖以生存的坚实基础的主题。具有震撼效果! 

这样的写作技巧同样在《黄山的情人谷》也有体现。作者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有意插入了一段黄山情人谷的故事:(略)

在听了翡翠谷的故事后进而联想:在险峻、光滑的山石上行走,真够艰难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入泉流中。而少男少女对爱情的最初渴求,不就是人生旅途上的你搀我扶吗?在人生的跋涉长途中,谁不向往你搀我扶的关爱啊?愿天下有情人都能在搀扶的暖流中找到自己的真爱。这样的精心构思也自然开拓提升了作品主题。

经过这样的梳理和分析,再结合最近热播的电影《芳华》《无问西东》以及前一阵被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江歌遇害案”大家逐渐悟出,这些作品与其说是在歌颂亲情,不如说是在借亲情呼唤和弘扬人性的善良厚道,呼唤人间你搀我扶关爱的真情,这既是一种提升主题时写作技巧的需要,也是一种作家的责任和大爱情怀。

* * *

 

人品馨香的襟怀与修为

 

领悟了作品在构思立意上对提升作品主旨的作用后,我们进一步梳理体悟作品渗透散发出的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

我依然引导大家找出作品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地方。

这也很容易:《大地的脊梁》两次写到爷爷收债放人一马的细节,《温馨的守望》里同事偷妈妈的新毛衣,妈妈放人一马的细节。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表现人物善良、厚道和包容的人品)。《往日时光》里父亲淳朴、善良,随遇而安,与世无争;面对贫困,面对形形色色的困难,父亲没有牢骚,没有怨言,有的只是随遇而安的淡定和相信明天会更好的乐观性格的文字。作品《妻子》中自己在生活坚难的岁月里作为男人勇于担起家庭的责任并且在命运的决择关头,选择与家人相依相伴重情意有担当的文字。作品《书趣》里那个没有书读的年代,自己好不容易从书友那里借来的唱片转借给同学,而同学由于不小心把唱片损坏了,于是,用自己最心爱的《简爱》作为赔偿的细节所体现出的做人讲究诚信的文字。

包括找出了作品《父亲的梦》结尾的一段抒情议论文字:人心是秤。我历来低调做人,得与失,从来不争不吵,就像小溪淌水向东流,只顾奔流不息。虽然有时候深一脚,浅一脚,会有坎坷,但是,我的理想在路上,希望也在路上;我的疲惫在路上,喜悦也在路上。我的小溪流最后总是能水到渠成。

这种山一般坚韧、水一般恒久的处事原则,这种淡然、宁静、豁达的仁智态度不能不能说是一种睿智的人格修为。这样也自然能得出在作品《父亲的梦》里到底是冥冥之中父爱感动上天,致使儿子最终实现了进工厂当工人及分房的愿望,还是儿子身上弥散着馨香的好品质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赞誉,从而成就了自己后来斐然业绩的结论。

明白了这一点,从而也能明白原来作者骨子里的善良、厚道、重情义、有担当、不屈、坚韧的优秀品质是家风,是世训。他对贫穷、对困难不抱怨、不沮丧,随遇而安、淡定乐观的态度全都是源于祖辈父辈言传身教的结果。所以,他既能在先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领悟到,善良、厚道,像大地的脊梁一样,是人与人赖以生存的坚实基础,也能领悟到,爱,原来不止是一种坚强的承载,同时也是不畏艰难的担当;他能用男人的责任和情怀在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里谱写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誓言。故也理解了之前我说的这些散文作品,即可独立成篇,也可串珠捋线披文入理地当做姊妹篇系列赏读。

* * *

 

纯粹作家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是引导老师们领悟作家的责任意识。我用湘如老师前不久在同步阅读推发的作品《文人的“志”与“利”》开篇,再结合长胜老师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我先列举现象:而今,市场经济使得文人的商人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有许多下海先富强的文人,也有不少瞄准市场风向,迎风应俗文必言利的写手。他们不顾作家的良知,没有作家的责任情怀,把赚钱放在首位,为了捞钱就迎合世俗,他们不去真心写作,只是为了私利而花样百出大量炮制泡沫垃圾。所以如今文坛各种乱象层出不穷。而长胜老师与这些伪文人恰恰相反!

他总是在他的作品里显示出他作为纯粹作家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刚才梳理部分作品内容情感、写作技巧时谈到的那几篇作品,我又用《小桥流水的记忆》《一片蔚蓝》加以引导。

我们初读这篇作品的时候,往往感动的是作者的勤奋执着,欣慰的是作品最后终于完稿,庆幸的是电影几经周折终于得以开拍,同时对作者潜心创作时忍受孤独寂寞由衷地表示敬意。可是再品你会发现,作者缘何对创作电影剧本《叶圣陶在甪直》表现出那么大的激情?电视台工作的志伟兄一张口为何欣然应允?而且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忍受着那样的寂寞煎熬?

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发现:他对叶圣陶在人生道路遭受挫折的处境中,依然一面教书,一面大胆地进行教育改革,充分展示出的一个新教育与文学先驱者的可贵探索精神和一代精英人物报效国家的可贵品质由衷的敬佩。再想到今天的教育,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薄弱,甚至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雨后春笋般兴起。所以,作为作家,他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教育,始终处在迷茫阶段。这时候,如果宣扬当年倡导新教育的改革精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讲一讲青年叶圣陶的励志故事,也是可以给青年人很多有益的启示的。这就是一位作家的责任与情怀!

《一片蔚蓝》同样如此。

他当时为什么要交叉发力,一直没日没夜地用眼,以致后来,渐渐感觉到一双眼睛开始越来越模糊,需要几经手术导致现在眼睛状况不好?

原因是他创作的电影《叶圣陶在甪直》,经过几番周折,由南京电影制片厂完成了拍摄、制作、发行工作,并在江南水乡甪直等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时,北京一位电影导演请他吃饭,特意送了他一本厚厚的《魏特琳日记》。   读《魏特琳日记》,他被魏特琳身上闪烁着的人性光芒吸引,被她高尚的人格感动而震惊,他内心作家的情怀与责任再次被激起。在手上还有一部长篇纪实文学正待完稿的情况下,热血澎湃,立刻拿起笔,投入到《守望CHINA》电影剧本的创作中。(魏特琳是美国一位传教士。193712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城烧杀奸淫,展开了灭绝人性的屠杀。而当时作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魏特琳,没有退缩,勇敢地组织本院教师开展了救援工作……在战火中出生入死,居然在日寇的枪口下,拯救了一万两千多名中国妇女和儿童!)

一个真正的作家,总是自觉地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以他的作品激励人们的思维,引导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趋向,表达一种崇高精神审美情趣。所以,他们比通常意义上的文人要了不起,他们当得起作家这个崇高的称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胜老师当之无愧! 

* * *


后   记

 

我曾和长胜老师交流过这个问题:你的作品缘何有那么强的赏读性?有没有秘诀?他告诉我:文学创作没有秘诀。作为一个作家,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把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写出来,让别人看见。这也是文学的功能和核心作用。比如《天都峰上连心锁》大家看到铁链上有锁,不足为奇。他告诉别人:这锁锁着美好的爱情、锁着承诺、憧憬、梦想……在翡翠谷,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个彩池,他告诉别人:人生艰难的跋涉长途中,更需要你搀我扶的精神,真爱是在你搀我扶的暖流中产生的……长胜老师还告诉我,一个作家构思作品时,思维要积极地去联通未来。这样,他的作品无论过去多少年依然会是好作品。因为思维与未来联通,主题思想必将经久不衰。《天都峰上连心锁》《黄山的情人谷》《温馨的守望》《荠菜香》等都是如此。

他还列举自己上中学时,一直认为“桃花扇”的文釆不输“红楼梦”。后来真正读懂红楼梦,方知红楼梦倡导自由恋爱精神。而200多年前,曹公就有"联通未来"的思路,既是新潮思想,又有前瞻性,实在太伟大了!桃花扇里的李香君,虽然人格高尚,毕竟唱的是末落王朝(明朝)的挽歌这一大彻大悟,使他后来的创作突飞猛进。

他还告诉我:他每写一篇作品,都经历激情、冷静、从容三个过程。凡自己感觉作品不能创新脱俗,决不轻易发出。他说自己写母亲的三篇:《温馨的守望》《荠菜香》《永久的凝视》,作品放了将近20年;《大地的脊梁》《往日时光》《父亲的梦》,均放了两年。

我在沉思中明白了为何读长胜老师的文,总能给人这样的感受:像聆听涓涓细流,不必刻意就能潜藏心底;像轻弹竹音细笛,不必驻足就能余音绕梁。他以自己作品流淌出的爱与温暖感动人,以作品表现出的构思立意启迪人,以作品弥散出的人格魅力陶冶人,以作品传递出的作家责任情怀激励人。所以,他的作品实在值得一品再品,他的人品和作家情怀也实在令人敬重!

私下我也和一些文友交流过,大家一致的感受就是:长胜老师总是用37°c的恒温温暖着与他有交集的每一个人。他知性而善解人意,他能理解别人的行为和苦难,能用自己的关爱和温暖鼓励他人正视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他能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悟出不一样的哲理,他的气度和涵养无不彰显现着一个男人的睿智。

  由此,我又想到了长胜老师作品《大地的脊梁》最后的抒情文字,并且想说,长胜老师从父辈身上传承并根植于生命血液里的优良品质是否已然成为一种大地的回音?

* * *

人物肖像

王长胜,上海人,国家二级作家,原马鞍山市《作家天地》杂志社副编审;马鞍山巿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发表小说丶散文丶报告文学计230余万字,作品散见《长江》《花城》《人物》《小说界》《青春》《海峡》《鸭绿江》《新华文摘》《奔流》《安徽文学》等杂志;有作品多次入选人民文学、上海文艺、百花文艺、江苏文艺、安嶶文艺、时代文艺、黄山书社等出版社结集出版;另有小说集《纯情》、散文集《岁月如歌》、长篇传记小说《张家港首富》等。90年代起涉足影视创作,已拍摄的电影巜叶圣陶在甪直》、电视剧《碧血秦准》等,深受观众喜爱。有小说丶散文四次荣获全国性文学大奖和省丶市级文学大奖。

* * *

绿柳,新疆巴州地区某重点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研员 ,高级教师,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性格安静清宁。喜欢煮茶听音,喜欢与同道之人交流,喜欢让思绪在文字里漫步。擅长散文与诗歌创作。文字素淡雅致,温婉细腻。少发表,多属自娱自乐,怡养性情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