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台】针要论(一)

 乐山有大佛 2018-05-19


本来很久以前就想写这篇文字,因为一直感受到周围人们对针刺的曲解太深,隐隐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来写。

之所以迟迟没写,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话写出来容易引起同行的反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懒散于我行我素的态度,我做自己的,管别人怎么看呢。

但是有些曲解吧,你越不吭声,它就越成了真理了。

常有一些患者被别人治得一塌糊涂了,来找我求治。

我说,你这个不好治啊。

对方会诧异:都说你挺厉害的,怎么就不好治呢?

往往这个时候我要给对方连打比喻带讲道理,解释半天,等对方一脸的疑虑基本消失完了,进入另一种信任的状态,我才开始治疗。

扎针是很简单的,但是整个治疗过程很累人。人之复杂,乃万物之首,是最难打交道的,症状有各种表现,病因更是复杂纷繁。如果医生认知不够,一不留神,就会把自己给套进去,于是原本属于患者一个人的痛苦,就变成了医生与患者两个人共同的痛苦。

累在不明理。

要想治病不累,医患双方都要明理才行。

这时候就觉得,有些道理,还是应该写出来,让更多人明白和了解。


还有一些人,总是对扎针治病有点耿耿于怀。

比如,他们喜欢拿扎针的痛来说事儿,在他们看来,痛就是针的不对,于是就大肆的对比宣传,把患者往无痛、微痛、内服药等方向去引导。

欺人者自欺。

那些说扎针痛的人,你怎么就不讲扎针的巨大好处呢?扬短避长,可见要么你是不明理之人,要么是在故意混淆是非。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中医的针刺术并不属于满清十大酷刑之一,也不是专门研究出来伤人和害人的。

针刺的存在,是为了更快更好更稳定的治疗人体的病痛。

如果你好端端的,扎你一针,当然痛啦,换了是我,我也不会让人随便扎针。正常的人和正常的部位,是不需要扎针的。

但是你身体某些部位出了问题,需要扎针,扎了针就能好,你顾虑扎针的那点痛干嘛呢?

当然了,有个前提,那就是针灸医生须明理。如果医生不明而为,在不该扎针的时间和空间里,扎了不该扎的穴位一针,不仅会痛,还有可能会引发一些重大问题。这种痛,确实不值得承受。

如果医生不明而为,拿针在患者的肌肉、神经、血管、骨骼、器官等上面进行戳刺割划撬剥,必然会令软组织损伤,产生瘢痕结节与粘连,对身体造成伤害和后遗副作用。这种扎针的痛,属于损伤,患者肯定无法也不应该承受。

这样的针刺医术,我也反感和反对。

事实上,内经的针刺,并不是直接针对这些组织器官来做功的。


内经针刺有九种,其中有几种针分别应对的是皮、肉、筋、骨、脉。人体由于感受自然环境里风寒湿的侵袭,就容易形成皮痹、肌痹、筋痹、骨痹、脉痹等病症。比如在春季或早晨不慎扭伤了韧带或肌腱等处,没及时治疗恢复,拖延时间长了,这些软组织就会产生挛缩僵紧板结等现象,从而影响骨关节的功能活动,也影响血液循环,就形成了中医所谓的“筋痹”。

要知道,但凡筋痹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都是普通的针刺、汤药、膏药、按摩、艾灸、电疗之类方法难以搞定的,要么需较多时日才能缓解,要么久治无效。

但是内经九针里的员利针,却可以很轻易的解决这个医学上的难题,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由于员利针在结构上的优势,它可以在无损伤的前提下,让身体里那些筋痹,瞬间就得到恢复,而患者只需承受轻微的酸胀感。

这一瞬间,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我曾说内经这支员利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才是实至名归的。

只需几秒钟,立刻可以舒展痉挛紧张的肌腱韧带,让长期受到挤压的神经血管恢复到正常状态。立刻可以让因筋挛而导致活动受限的骨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还有什么疗法比这个更快更好的?

作为患者,你不用担心任何毒副作用,只需承受很短暂的酸胀感,就可以换来迅速而稳定的疗效,为何不愿意接受这种治疗?

作为医生,如此简单快捷的方法,可令你事半功倍,而且疗效稳定,为何不肯积极支持这种方法?


另外,针刺所产生的“痛”,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值得分析。

扎针的痛,有微痛、略痛、酸痛、胀痛、刺痛、剧痛等等区别。

内经的毫针,是不需要提插捻转的,诸如用细小毫针快速旋转缠绕筋膜或肌纤维,然后进行上下牵拉,以期松解神经血管或筋膜,这类的针法,并不是内经的毫针。

内经毫针不需要针感,如同被蚊虫咬的过程中,通常人们都是毫无知觉的,所以内经讲“针如蚊虻喙”。内经毫针只需静悄悄的放入穴位里,不酸不胀不痛不麻,最多最多,就是细微的针感,患者只要全身放松,躺着休息睡眠就可以起到很强大的治疗作用。内经毫针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针具本身,主要体现在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辨识能力、对阴阳五行的理解、以及步骤策略等方面。具体表现在如何确定穴位,每次取几个穴,什么时间进针,进针的深浅,留针时间多久等等方面,不同的思维能力和认知度,疗效会截然不同。

内经九针的鍉针、员针、锋针、员利针、长针、大针等针具,其功能作用其实是为毫针做铺垫的,所有九针都只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了调衡人体血气的循行状态。九针组合用好了,可以极大的缩短疗程时间和提高疗效的稳定性,这是内经九针的意义所在。

九针是一个整体组织,不是各自为战的。由于不明白这个道理,一个“痛”字就让认知蒙上了厚厚的尘垢,导致员利针鍉针大针等粗大的针具被人们忽视了两千多年,也导致中医界九针失传,仅有毫针独步天下。

当然了,毫针的功效够不够用,需不需要先扎那些粗针,或者扎了粗针之后,还需不需要佐以毫针,一切都取决于针灸医生的认知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毫针是不会产生痛的。真正扎针会“痛”一点的,其实主要来自于员利针、长针、大针等粗大针具但这些针并非常用针具,只有毫针才是九针里最常规最通用的针具,所以整体来讲,扎针治病根本没啥可畏惧的。

即使几支粗针会略痛,你怕什么呢?员利针、长针、大针等粗大针具并不是拷问逼供的刑具啊,他们的面世,就是为了拯救生命而来,这些针虽然长相粗大一些,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逢人就扎的,而是当用则用,不当用就不用。而且就算是当用,针感也只会持续很短时间。

再说了,谁让你要患上那些痹症的呢?又想要治病,又连这点轻微的痛都不肯承受,那你就继续病着吧。


说到底,扎针到底痛还是不痛,有多痛,并不是某一个人说了算,要取决于医生和患者双方。而且,那几支粗针所产生的“痛”,还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痛。

如果治疗的时候,患者由于害怕扎针,太紧张,肌肉挛缩,关节僵硬,这样状态下扎针就比较容易产生疼痛。越紧张越痛,越放松,针感就越轻。如果医生行针的手法笨拙生硬,扎针也会比较痛,灵巧的手法和熟练的针法并不会导致扎针太痛。另外就是跟医生的认知有关,一针下去,痛还是不痛,微痛还是剧痛,凭这些感觉,大体上也可以判断这位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也可以大致判断这位医生有没有用心用神在为你扎针。若患者确实有比较明显的五痺,痹是一种紧缩板结状态,扎针的时候一定避免不了会产生一些胀感,但这种胀不是刺痛,也不是痛胀,更不会是剧痛,而是一种酸爽的胀感。虽然有的患者也会因为太酸胀而大呼“痛”,让旁观者以为真是非常痛苦呢,实际上扎完针再问患者:刚才到底是痛还是胀?患者就会笑得有些不好意思:是胀,并不是真正的痛。

而且这种酸胀感很快就会消失,针感消除的时间,快的人只需十来秒钟,慢的人大概十几分钟。

如果医生诊断失误,本来不属于痹症,或只属于轻微的痹症,却悍然用了粗大的针具去扎,针感就会是非常难受的胀痛或刺痛甚至剧痛,而且针感会持续比较很长时间,过了几个小时甚至隔了一两天之后,扎针的部位都还在胀痛或刺痛,严重的针眼处还会形成一个红肿的硬疙瘩,要很久才能消失。


为什么根据疼痛的感觉可以大致判断这位医生有没有用心用神在为你扎针?

因为扎针是一个心手合一的过程,心有多柔,手就有多软,心有多慈,手就有多灵。一个针灸医生到底有多慈悲,并不是靠嘴上念念经文供个菩萨穿件中装戴串佛珠这些形式,那是要通过手下的针来表现出来的。如果医生用心用神为你扎针,他的手和他的针,一定是非常柔和灵巧的,柔和而灵巧的针,会有多痛?那种过程对患者而言,将会是一种享受。

针本身并无过错,错在操针的人。

医生的价值,并不体现在某某针上,而是体现在他的认知与心神方面。

这才是扎针治病的真相。

扎针的痛,本来不应该是多大个问题,却往往被人们很重视。一听说扎针治病,首先就问“痛不痛?”

真正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恰恰被广大的患者给忽略了。

说是忽略,其实并不恰当,对很多人而言,应该说是根本没有一点点意识。

什么问题?

 

(未完,见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