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科梅蒂:对我来说,真实比绘画更有价值。

 julie1zvibynyn 2018-05-19










面对真实就发现了孤独,恐惧也追之而来,把你抛掷于生之脆弱与虚空的感受中,人成了世上踽踽独行者。在我看来,贾科梅蒂却是一个敢于面对生之真实——孤独、虚空——的勇士。通过超越的视角避开讨好的眼见之美,反复找寻、观看,以逼近那个自己认为对的真理,仿佛要剖开肉体,探入魂与骨中,即使生出的是不悦人眼目的灰暗、削瘦和杂乱,只要拦阻他寻找真,美便被抹去。




·

我只不过要照自然摹写,写眼前的东西,一个人、一个苹果⋯⋯我知道这是被人鄙视的,但真实是什么?我不知道,我试着去接近它。正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真实,试着以雕刻、以画去剖析,去了解。这才是我求索的大欢喜,制作的大欢喜。


Self portrait of  smiling

21 x 13cm

石板油画

1917



Self-Portrait

布面油画 

1921




Self-Portrait

82.5 x 72cm

布面油画

1921




雷纳多·斯坦巴像

60 x 50cm

布面油画

1932



The father of the artist

40 x 32cm

布面油画

1930-1932



Portrait of Madame D.

46 × 38cm

布面油画 

1944



Diego Seated in the Studio

72.9 × 60cm

布面油画

1950




让·热内

65.3 x 54.3cm

布面油画

1955




让·热内

73 x 60cm

布面油画

1954-1955








艺术只是一种看的方式。我只不过照自然摹写,写眼前的东西。但重要的是要避免一切先入之见。试图只看那些存在的东西。





Sitting Diego

80 x54 cm

布面油画

1949




Diego

80.9 × 65.5cm

布面油画

1954



Caroline
130.2 × 81.3cm

布面油画

1965




一件令我真正有兴趣(去做)的雕塑,对我而言,是一个让我记录眼中的外在世界的手段⋯⋯或者甚至可以说,今天它只是我认识自己眼中的外在世界的手段。


Diego

61 × 49.8cm

布面油画

1959 




Head of man

布面油画

1962



Head of man

布面油画

1961




Black Annette

布面油画

55 x 45.8 cm

1962




我在绘画或者现在做雕塑的时候,总尝试让我的[画和雕塑]与摄影的视觉方式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们尝试用与摄影不同的方式去看世界,一切都会变得新鲜、陌生;因此,为了让自己明白看到的东西,我必须画画和做雕塑。我一点都不关心如何把画做漂亮,把画完成之类的问题。在我眼中,面前的模特是一个完成的、矛盾的物体;因此,我必须描摹她;这样我把她看得更清楚,在她身上发现更多东西;因此,我继续描摹。我的绘画是临得不成功的真实的摹本。我发现在我的作品中,我想表现的头与我做的头永远有着相同的距离。我们一旦完全明白某物体之后,可以把它重做。但在我而言,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对象物体与我都处于生命无休止的运动与嬗变中,不可能固定下来。这处境既令我焦虑,也带来喜悦;一般是喜悦多一些。








我们应该把模特儿按照我们所看到的样子画出来,只要按照我们看到的,仅此而已。仅此而已?困难可正好在这上面。一如我们所见那样把一个人画出来,而不是按照我们所认识的他、不是按照我们对他应该是什么模样的认识,也不是其他人记忆中的他的印象。只有当我们忘记我们眼中看不见的,才可能达到基本的相似。一幅栩栩如生的肖像,肯定是相似的。

Corner of the studio with stove and boom

92 x 73 cm

布面油画

1961



Indoor

65.1 x 53.7cm

布面油画

1949





我不再相信古典的看法是标准的。对我来说,古典艺术的看法似乎不是对对象直接和有感情的“看法”, 而是经过理性化的重造。古典艺术家希望明白他们目睹的东西。他们像学者多于画家。Uccello对透视法的研究;达·芬奇所热衷的解剖和对人体结构的研究等,就是证据。他们到了这样一个地步:他们所掌握的不是对人的看法,而是对人体的理解。

我有个疑问:提香在哪儿见过他笔下的人物?

尽管如此,古典艺术家的作品和它们所代表的那套知识的总结—— 他们所认识的、而不是所见的现实的总结,他们的作品逐渐取代了对现实的真正视觉体验。(la vision même dela réalité)就是因为这样缘故,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迄今仍几乎被所有人当作艺术的杰作,即被当作现实最有价值的再现(répresentation) 。











塞尚的重要性在于只有他一个与上述的传统看法决裂。因为他,我们今天才质疑、重新评价传统艺术的现实观。事实上,他留下了一道鸿沟,大家都不敢跨越,避之则吉。就连立体主义派也回到古典艺术的观点去。他们以塞尚的继承人自居。然而,他们对塞尚的兴趣在于其手段,多于其目的。塞尚利用立体方块、圆锥形和球形来表达他眼中的苹果。可对于立体派画家来说,苹果不再是目的。相反地,苹果只是手段,或者一个借口,他们要做的是立体方块、圆锥体和球体。

由于他们难以长期维持这个立场,后来就放弃了它,退回到Ingres,庞贝艺术 和印象派。























现实主义在于原样摹写一只杯子在桌子上的样子。而事实上,你所摹写的永远只是它在每一所留下的影像。你永远不可能摹写桌子上的杯子,你摹写的是一个影像的残余物。当我看一只杯子,关于它的颜色,它的外形和它上面的光线,能够进入我每一次注视的,只是一点点某种很难下定义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通过一条小线,一个小点表现出来。每次我看这只杯子的时候,它好像都在变,也就是说它的存在变得很可疑;因为它在我的大脑里的投影是可疑的,不完整的。我看它时,它好像正在消失⋯⋯又出现⋯⋯再消失⋯⋯再出现,它正好总是处于存在与虚无之间。这也正是我们所想要摹写的。















如果我要给一位年轻的画家一个忠告的话,我会建议他着手描摹一个苹果。其他人会因此而马上把我当成反动派,因为真实在我们这个时代中一直在贬值。非形式主义(informel,或译非实像主义)艺术家蔑视、不理会客观真实,以为一切风景画都不外是明信片,从而可以避开难题。这样,我们走进了一个纯美学的天地,一个美丽装饰品的世界,一切都有品味,有价值,一切都和谐协调:把真实放到一边,您就永远不会再有失败之作;不过,这样的一幅作品不会是绘画,只是一个类似绘画的物品,虽然在它的层次上可能是一件非常美丽的物品。

餐柜上的苹果

71.8 × 74.9cm

布面油画

1937









画室里的苹果

72.5 x 60cm

布面油画 

1953



画室里的苹果

布面油画 

1953




对我来说,真实比绘画更有价值。人比绘画更有价值。绘画史是观察真实的方式演变的历史。提到真实,我想说明我自己的看法:内在真实与外在真实的分别纯粹是修辞上的,因为真实是由所有层面上的相互关系编织而成的。

Head of a Child

彩绘石膏

22.7x12.6x16.6cm

1917 - 1918



布朗诺头像

37.5 x 20.5 x 20cm

石膏

1919







Head of Father

27.5 x 21 x 14cm

青铜

1927-1930




Head of Woman

30.4 x 23.4 x 9cm

青铜

1926



Composition (known as Cubist I, Couple)

66 x 39 x 37.5cm

青铜

1926-1927




Cubist Figure I

63,2 x 26.9 x 23.5cm

青铜

 1926




Man

39.4 x 30.9 x 8.2cm

青铜

1929




Table lamp, called « Scottish » model

50,9 cm

青铜

1935



Wall sconce, « snakes » mask model

25.4 cm

青铜

1934



Hands Holding the Void (Invisible Object)

152.4 × 30.5cm

青铜雕塑

1934-1935








Head of Isabel (The egyptian)

30.27 x 23.5 x 21.9 cm

石膏

1936




Rita

16 x 6.5 x 8.5 cm

石膏

1936




Small bust of Silvio on a double base

18.2 x 12.8 x 11.7 cm

青铜

1943-1944



Head of a woman (Marie-Laure de Noailles)

3,85 x 1,29 x 1,33 cm

    青铜 木头

1946




杆杖上的头

50 x 12.5 x 17cm

石膏

1947




Diego [Head with Turtleneck]

33.7 x 12.5 x 14cm

青铜

1954




我对艺术很有兴趣,可对真实的兴趣更大,无限的大⋯⋯我越多做,所见越不同,换言之,每天一切都在长大,都变得更陌生,却益发美丽。我愈走近,它愈扩大,愈远离我⋯⋯光是为了我自己的视觉⋯对外在世界和人们的,就值得我干下去,即使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徒劳无功。


行走的女子

120.5 x 14.5 x 33cm

黏土

1932 




Walking Woman

150 x 27.7 x 38.4 cm 

青铜雕塑 

1932-1936



Standing Woman




Standing Nude on a Cubic Base

43.5 x 11.7 x 11.8 cm

灰泥着色

1953




站立的女人

54 x 12 x 16cm

青铜

1953




Figurine

24.6 x 8.1 x 11.9 cm

青铜

1955



Standing woman

青铜

41 x 7 x 12 cm

1956




威尼斯女子Ⅷ

120.5 x 14.5 x 33cm

青铜 

1956




Standing Woman

青铜

45.4 x 8.2 x 11.4 cm

1961




Figurine

44.4 x 7.9 x 16 cm

青铜

1961




standing womenⅡ

青铜

276.5 x 32.1 x 59.7 cm

1960



行走的人Ⅱ

青铜

190 x 27 x 110cm

1960




[真实]藏在深处,美妙但充满危险,他们必须紧紧抓住事物的表面;可他们越对表面用力,真相的深度就越大⋯⋯因此对话形成了一个永恒的运动,永不停止。

三个行走的人Ⅱ

72 x 32 x 31.5cm

青铜

1948




笼子

170 x 34 x 32cm

青铜

1950




The Glade

58.7 x 65.3 x 52.7cm

青铜

1950




有时候[真实]会显灵般出现,可当我要把她抓住的那刹那,却又失去了她的踪影,必须从新开始⋯就是这追追逐逐,使我不断跑,不断干活。

Bust of Yanaihara II

35.5 x 33.7 x 13.6 cm

青铜

1961



Bust of a Man (Diego)

38.7 x 33.6 x 20.3 cm

青铜

1959



Diego

65.6 x 38.6 x 25.3 cm

青铜

1954




Diego

62 x 38 x 924.5cm

青铜

1954







真实仿佛躲在一层层薄幕后面,扯去一层,又有一层,一层又一层,真实永远隔在一层薄幕后面。然而我似乎每天都接近一步。就为这缘故,我行动起来,不停息地,似乎最后我终能够把握到生命的核心。

Suspended Ball

60.4 x 36.5 x 34cm

木头 铁丝

1930-1931




鼻子

像:39 x 8.3 x 67.9cm

全体:80.6 x 66 x 38.4cm

铜铸 铁条

1947-1949


The dog

45.7 x 99 x 15.5 cm

青铜

1951



要敢于下毁灭性的一笔⋯⋯我总以为当前的感受是较可靠的,假定到头来,作品还是失败了,终要被捣毁,在我自己却总是一次胜利,因为我已获得从未有过的新感受⋯⋯似乎最后我终能把握到生命的核心。


文字整理 / 蒋梁



·

贾科梅蒂(Giacometti Alberto,1901-1966),瑞士存在主义雕塑大师,画家。1901年10月10日生于博尼奥,1966年1月11日卒于库尔。早年画过素描和油画,成就最大的是雕刻。作品反映了二战之后普遍存在于人们心理上的恐惧与孤独。




微信设计:韩博

编辑:昌旭正



·

www.opcn.org.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