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导学案(Word版,59页)
2018-05-20 | 阅:  转:  |  分享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

课题:数的认识(一)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倒数、百分数的意义。

2、我能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读和写这些数。

3、我能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熟练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学习重点】

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整数

【学法指导】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

【知识链接】

一、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看书中76页的插图,说说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二、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三、说说小数的分类?什么是循环小数?



【自主学习】

分数可以分为()分数和()分数,真分数()1,假分数()1.

2的分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它减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为最小的质数。

3、()个0.1是1,()个0.01是0.1。

2.94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4、(1)读出下面各数。

52000803100读作:73008004读作:0.0034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五万六千三百四十二四十又十二分之七

5、把84000000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亿。



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7○-51.5○0○-1.5-3.5○3.5○

○○987○8973.025○3.25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测评】

1、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假分数。

2、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3、一个数由4个10,3个1,3个0.01和4个0.001组成,这个数是()。

4、把199163000“四舍五入”到万位的近似数记作()万,“四舍五入”到亿位的近似数记作()。

5、9÷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6、完成练习十三第1—5题。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数的认识(二)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2、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

3、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1、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2、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3、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含义是什么?课本第79页的7、8、9题讨论1、我们先来看第79页的第7题:对不对?为什么?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2、看第79页的第8题:对不对?为什么?什么叫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含义是什么??3、看第79页的第9题:对不对?为什么?

1、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0.3002.54.3000



2、20的因数有哪些?一共有多少个?4的倍数还有哪些?一共有几个?课本第79练习十三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数的运算(一)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

【学法指导】

通过对知识的回顾与交流、应用,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说说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整数加减时,要注意把()对齐;小数加减时,要注意把())×(+)×3÷×30.5×[5÷(—)]



375+450÷18×250.6÷[×(4—4.2×)]1.9—1.9×(1.9—1.9)



列式计算。

温馨提示:a÷b可以读作:①a除以b②b除a③a被b除④b去除a

(1)一个数的比160的25%多2,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是21,这个数的是多少?



(3)用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

(4)0.8与0.6的和除以这两个数的差,商是多少?



【合作探究】

讨论并总结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测评】

完成课本练习十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班级:小组:

课题:简便运算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1)8———(2)786÷12.5÷8(3)+2.25++8.75

(4)4.7×+1.3÷3(5)×(+)+(6)++)÷



(7)32×99.9(8)12.5×102(9)39×



(10)25×××(11)÷+÷(12)125×32



【合作探究】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

(1)÷8+×+0.125(2)1880×199.9—1999×187.9



(3)2.73——+7.27(4)(+)×19×17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整理学案】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达标测评】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4×+4.6÷—0.9(2)1.8×+7.2×25%+0.25



(3)12.5×32×0.25(4)(×7—×7)÷1



(5)439+998(6)1.25×64×2.5×0.5



(7)++…+(8)+++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2)杨树比柳树少。

二、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小明家养60只鸡,105只鸭。

(1)鸡是鸭的几分之几?鸭是鸡的几分之几?



(2)鸡比鸭少几分之几?鸭比鸡多几分之几?



2、小明家养60只鸡,鸭的只数是鸡的,鸭有多少只?



3、小明家养60只鸡,鸭的只数是鸡的,鸭有多少只?



4、小明家养60只鸡,鸡的只数比鸭多,鸭有多少只?

【合作探究】

讨论并总结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整理学案】

本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达标测评】

1、一个机械加工厂,九月份生产一种零件1000个,比原计划多生产。原计划生产多少个零件?



2、一只油桶装了半桶油,倒出油的后,还剩15千克。桶内原有油多少千克?这只桶能装油多少千克?



3、工人们包装糖果,已经包装的是糖果总数的,再包装21千克,则已包装的正好是糖果总数的。这批糖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式与方程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解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是()。

2、食堂有一批煤,每天烧去x吨,烧了a天以后还有12.8吨,这批煤有()吨。

3、三角形的面积是s平方厘米,高是h厘米,底是()厘米。

4、一个边长是a分米的正方形,边长增加1分米后,面积可以增加()平方分米。

二、解方程。

9x-5=8.5:18%=x+x=1



三、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两车相遇,两地相距174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合作探究】

讨论并总结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整理学案】

本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达标测评】

一、解方程。

(12+x)×9=16270.2÷x=426.4–2x=9.6



二(1)公交车上原来有50人,到第一站后下去x人,第二站又上来y人,现在车里有()。

(2)人的身高早晚会相差2厘米,在早上最高,晚上最矮。一个人早上身高a厘米,晚上身高可能是()厘米。

(3)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一个是a其余两个分别是()和()。

(4)甲数是a,比乙数少2,甲乙两数的和是()。

(5)当x=4时,2x–2=(),x+2x=()

(6)姐姐今年a岁,弟弟今年(a-6)岁,再过c年后,姐弟俩相差()岁。

三、妈妈今年46岁,小强今年12岁,再过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强年龄的3倍?

师徒俩合做了一批零件,完成时师傅做了200个,师傅的25%比徒弟的多14个,徒弟做了多少个?







四、工人们包装糖果,已经包装的是糖果总数的,再包装21千克,则已包装的正好是糖果总数的。这批糖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数与代数之(常见的量)课型:练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常见的量相关知识的情境激活和有序梳理,牢固掌握“量”的单位,并灵活进行“量”的应用。

2、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3、在感知1分钟的时间的过程,渗透珍惜时间的观念。

【学习重点】

整理归纳常见的量

【知识链接】

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应当先提出小组合作分类整理的要求,并让小组代表说说打算分成哪几类?怎样分工合作。可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这四种量分别集中在一起,以便于比较。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之后由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巩固知识。

【自主学习】

(一)交流整理情况。

要求:1、说一说自己的整理情况。(整理的是什么计量单位;它们的进率是多少;你是怎么整理的…)

2、结合交流情况,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小组拿出

新的整理方案。

【合作探究】

练习十六第一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境中的具体数量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北京至上海的铁路约()足球场的面积约7500()

地球绕太阳行一周需要365()东北虎的体重可达320()

小红家的冰箱容积有240()刘翔的110米栏成绩约13()

第二题是关于同一种量不同计量单位的改写练习,要求找到自己填错的原因。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4650m==()km52公顷==()平方千米

3m3==()dm3==()cm36.3kg==()g

2.4时==()时==()分9元4角==()元

3、三题是关于时间计算的实际问题

(1)由老师每天从16:40--17:20锻炼身体,算出李老师每天的锻炼时间是多少?



一周的锻炼时间是多少小时,合多少分钟?



他能完成任务吗?为什么?



第四题是体积单位的意义及其进率的灵活运用。

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



如果把这些木块一个挨一个的排成一行,长多少千米?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达标测评】

1、在下面各题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5时=()分6300立方厘米=()升()毫升

3吨60千克=()吨5400平方米=()公顷

2、选一选,填一填。

(1)一个游泳池的长是50(),占地面积是1000(),池中的水约是1400()。 [平方米,立方米,米,公顷]

(2)小华打一针预防针的剂量是3()。[升、毫升、立方分米]

(3)一枚5分硬币大约重2()。[千克、吨、克]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每年都有12个月,每年都有365天。()

(2)2.3小时就是2小时30分。()

(3)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比和比例(1)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学习重点】

1、能够正确、迅速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回忆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1、整理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比例



意义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







2、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分数











除法











3、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处。

?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

4、(1)求比值:

: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2)化简比:

4:0.12:2:



5、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化简比







6、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7、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1:8000000的地图上,量的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两地AB的实际距离。



【合作探究】

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每个组员的自学成果。

2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3对于本组出现的问题,请用笔画出。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哪些收获?

【达标测评】

完成练习十七第1、2题。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比和比例(2)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知识链接】

正、反比例的意义:

1、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

正比例:①两种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或减少),另一种量也;

③两种量的一定。

反比例:①两种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或减少),另一种量也;

③两种量的一定。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学法指导】

回忆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1、牛奶的袋数与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牛奶袋数(袋)

1

2

3

4

5



质量(g)

220

440

660

880

1100



2、每袋面包个数与所装袋数变化情况如下。

每袋面包个数

2

3

4

6



所装袋数

24

16

12

8









3、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试着完成书本89页的例4.

【合作探究】

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提示: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

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写出等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评】

练习十第题。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数学思考(1)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学会用数学思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我能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学习重点】

会用数学思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知识链接】

完成数学游戏:请你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2个点可以连1条线段。为了方便表述我们把这两个点设为点A和点B。如果增加1个点,我们用点C表示,现在有几个点呢?如果每2个点连1条线段,这样会增加几条线段?那么3个点就连了几条线段?如果再增加1个点,用点D表示现在有几个点?又会增加几条线段呢?那么4个点可以连出几条线段?接着想想5个点可以连出多少条线段?为什么?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呢?就请同学们翻到书第91页,请看到表格的第6列,自己动手连一连,再把相应的数据填写好。

观察对比,发现仔细观察表格,在表格里有哪些信息呢?看着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当3个点时,增加条数是几?那点数是4时,增加条数是多少?点数是5时呢?6时呢?你有什么新发现?(1)分步指导,逐个列出求总线段数的算式。同学们,我们知道了6个点可以连15条线段,现在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8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吗?如果当点数再大一些时,我们这样去计算是不是很麻烦呢?(2)观察算式,探究算理。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吗?练习十八第题。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数学思考(2)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能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

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学法指导】

先自学书中的例题,后再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知识链接】



【自主学习】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两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1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又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吗?



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整理出来。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



【合作探究】

讨论:(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3、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

第6题要求:用表格表示,并写出思考过程。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我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

3、我能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并能正确利用直尺,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学习重点】

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特点。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回忆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3、什么叫做角?我们已经学过的角有哪几类?

【合作探究】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先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各一条。

2、围绕问题,组长负责,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1、小组交流。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3、知识梳理

位置关系

交点

图例



平行











相交





互相垂直

1个交点





1个垂足

























(二)什么叫做角?我们已经学过的角有哪几类?

1、先画一个角,并说出个部分的名称。

2、结合自己的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

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重点:135°的角用三角尺能画么?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评】

练习十第题。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学熟练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我能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知识链接】

说说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学法指导】

回忆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1、用图表示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用图表示出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说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并简要描述有关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4、说说圆面积计算,以及公式的推导。



【合作探究】

小组长解决本组成员各自不会做的题目。再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评】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完成课本练习十九第3—9题。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三)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98页例3和例4的内容,认真思考例3的问题,完成例4的表格。理解并记忆这些立体图行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四)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我能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链接】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法指导】

通过对知识的回顾与交流、应用,答疑解惑。

【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课本98页。

2、表面积

(1)举例说明什么是立方图形的表面积。



(2)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

圆柱表面积:

3、体积

(1)什么是体积?



(2)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圆锥:



【合作探究】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联系。



2、圆柱与圆锥的联系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对统计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评】

一、解决问题。

一种长方体排气管,每节长6分米,宽3分米,高1分米。

制作一节这样的排气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制作10节这样的排气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建筑工地有一堆圆锥形的细砂,底面直径为6米,高2.4米。这堆细砂有多少立方米?



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高5分米,底面周长12.56分米。

要油漆水桶内外周围,油漆的面积是多少?



这个水桶能装多少升水?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图形认识与测量(五)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综合练习我能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应用求积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应用求积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知识链接】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实际应用

【学法指导】

通过对知识的回顾与交流、应用,答疑解惑。

【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课本102页。

2、表面积与体积的意义

(1)什么叫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并举例说明。



(2)什么叫做立体图形的体积?并举例说明。



3、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1)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2)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公式。



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



【合作探究】

1、要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的长的铁丝?



2、将15.7毫升溶液倒入内直径为2厘米的圆柱形玻璃管内,玻璃管内溶液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3个相同的正方体,粘接成一个长方体,粘接成的长方体总棱长40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对统计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评】

解决问题。

要制作3节长方体铁皮烟囱,每节长4分米、宽3分米、高1分米,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一块正方体钢材,棱长0.8米,如果在它的外面油漆,平均每平方米需要油漆0.24千克,一共需要油漆多少千克?



把一块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锥形铁块。这个圆锥铁块的高约是多少厘米?(得数保留整数)



一台压路机,前轮直径1米,轮宽1.2米,工作时每分钟滚动15,周。这台压路机工作1分钟前进了多少米?工作分钟前轮压过的路面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图形与变换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我能认识图形变换的原理,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确图形变换的原理

【知识链接】

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学法指导】

通过对知识的回顾与交流、应用,答疑解惑。

【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课本103页。

2、轴对称图形。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3)你能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吗?



3、平移与旋转

(1)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2)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合作探究】

画一画。

(1)小鱼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3格。

(2)小鱼绕o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对统计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评】

画一画。

(1)小旗子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小旗子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小旗子按2:1扩大后的图形。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图形与位置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我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确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确物体位置的方法

【知识链接】

方向与路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有关知识

【学法指导】

通过对知识的回顾与交流、应用,答疑解惑。

【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课本106页。

2、填写方向标。



3、结合课本提供的地图说一说。

(1)从阳光小区到公园的路线。



(2)从学校到邮局的路线。



【合作探究】

1、看图说路线。(书本)





(1)从少年宫到车站的路线





(2)从车站到少年宫的路线。



2、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评】

根据下面的路线完成下表

路线

方向

路程



小刺猬家→小猪家

东偏南20°

1250米



小猪家→小白兔家

?

?



小白兔家→小猪家

?

?



小猪家→小刺猬家

?

?













3、小明家住在汇丰一村,下面是他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图,你能根据方向和距

离简单描述一下他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吗?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统计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系统地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有前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

会用统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链接】

统计的有关知识

【学法指导】

通过对知识的回顾与交流、应用,答疑解惑。

【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课本110、111页。

2、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



3、说一说你学过哪些统计图及特征?



4、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合作探究】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

2

4

5

12

10

4

3



(1)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3)你认为用什么数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对统计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评】

一、表中数据,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绘制出来。

1、校园里种植的各种树木数量情况如下。

树木

柳树

榕树

芒果树

白玉兰



数量(棵)

32

8

25

15





2、某鞋店销售凉鞋数量情况如下。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数量(双

0

10

25

70

90

105







二、某水果专卖店随意抽取8筐荔枝计量质量。



编号

1

2

3

4

5

6

7

8



质量(千克

24

24.5

24

24

23.5

25

24

24



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可能性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复习与整理,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的认识,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预测等实验活动,能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法指导】

回忆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知识链接】

下面哪些现象是一定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1)明天会下雨。

(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会创造110米栏的纪录。

(3)王明身高会达到14.5米。

(4)人每天都需要水。

(5)明年手机会大幅度降价。



【自主学习】

可能性的大小:出示转盘,提出问题

(1)指针所停在的区域有几种可能性?是什么情况?



(2)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3)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你还能举出那些实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

3.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摸球游戏: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蓝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2)掷硬币:投掷硬币后,硬币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哪个大?学生上台进行实验,全班学生观察结果。



【合作探究】

小组长解决本组成员各自不会做的题目。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测评】

完成课文练习二十二的第5~7题。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有趣的平衡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

【知识链接】





【自主学习】

1、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长约1米)

2.在竹竿中点的位置打个小孔并拴上绳子。

3.从中点开始每隔8厘米做一个记号。(或刻小槽)

如图所示:



8cm8cm



【合作探究】

1.平衡(一):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通过操作后得出结论:

(3)你有什么体会?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右两边()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到中点()要相等。

2.平衡(二)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

通过操作后得出结论。

(3)你有什么体会?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要相等。

3.平衡(三)

(1)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实验活动:①动手进行实验活动。②将实验结果纪录下来。

(3)汇报结果:学生发现: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4)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测评】

左边在刻度6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持平衡呢?





















四十八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设计运动场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各种计算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我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我能综合运用有关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

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各种计算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学法指导】

通过认真观察,动手实践,最后能综合运用有关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链接】

什么是面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

【自主学习】

1、运动场由1个形和两个组成。

2、长方形的长是两条直线跑道的长,宽是两个半圆的。

3、运动场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每条跑道宽米。

4、直线跑到的长定为米。如P116示意图所示。

5、宽(半圆的直径)为米。



【合作探究】

1、如果要建造这个运动场,还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2、请解答下面几个问题。

(1)这个运动场的外沿周长是多少?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这个运动场的占地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3)如果要在4条跑道上铺设塑胶,每平方米价格是17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4)如果要在跑道上铺上20㎝厚的煤渣,一共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煤渣?

①你认为可以怎样求煤渣的体积?

②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单位统一:20㎝=0.2m)

③算一算,将结果与同学交流。





(5)设计100m和200m赛跑的起跑线。

①你认为先确定哪一道的100米起跑线?位置在哪里比较合理?终点在哪里?(比如:先确定最内侧跑道的起跑线。)

②终点线不变,第2道100m跑的起点线在哪里?

a.讨论:在第一道的前面还是后面?为什么?

b.算一算:应该在第一道前面的几米处?

③照这样计算,第3道、第4道100m跑的起点线在哪里?

a.第3道与第2道的起跑线有什么关系?

b.第4道与第3道的起跑线有什么关系?

④如果是200m赛跑,应该怎样确定各跑道的起跑线?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达标测评】

运动场内还可以设计其他什么运动设施?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蔡松奎授课时间:姓名:

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我能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法指导】

动手算一算。

【知识链接】

实物投影出示课文中的邮票。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说一说:(1)上面这些邮票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自主学习】

出示邮政相关的费用。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观察表中的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

①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邮资?

②列表描述。



(2)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3)你可以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①自行设计各种面值邮票。②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合作探究】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1)先看看从101~400g的信函,有哪些可能的资费?



(2)你想设计什么面值的邮票?①自行设计。②与同学交流。

(3)你见过你设计的这种面值的邮票吗?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测评】

有2张80分和2张1.2元的邮票,可以支付的资费有多少种?

































































就1、2两表分别说一说:

A.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B.什么量是一定的?

C.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D.分别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40°



45°



N



汇丰一村



太湖路



五一广场



校门



海阳大酒店



教学楼



北山超市



派出所



100米



50米



300米



50米



50米



50米



200米





白黄

黄黄









红红



红红



蓝红



红红



蓝红



红红



红红



红红







献花(0)
+1
(本文系绿清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