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5月11日,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初审结果除了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3所高校尚未公布之外,其他高校均以公布了初审结果。 从公布初审结果看来,有的高校初审通过人数高于去年,有的高校通过人数大大低于去年。从申报的人数来看,2018年普遍高于2017年,说明学校、学生、家长对自主招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总之要从数千人、数万人中要在低比例的初审过程中脱颖而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如何高几率通过初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供2019届、2020届考生参考): A、考生必须具有满足自招简章中规定的条件或者要求 B、考生的奖项、论文要最大限度地贴近专业 C、考生的奖项必须为高校认可的奖项 D、考生提交的材料必须按高校要求完整提交 E、大多数高校只认可国家发明专利,部分高校认可国家实用型专利 特别提醒2019届及以后的考生及家长,如果要想通过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农村高校计划等途径获得降分录取的资格,请务必至少提前到高二创造条件和准备相关材料! 加分自招途径好,条件创造要提早。 学科竞赛含金高,专利论文配搭巧。 莫待高三恨时晚,嫉羡满腹唯心烦。 今日错过终身憾,时不待机誓不还。
一、2018年自主招生初审形势分析1、2018年报名、初审增长比例严重不成正比 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78.2万人次(不包含博雅领军),相对比2017年60万人次,增加近30%。2018年初审14.4万人次(不包含初审名单未公布3所院校),2017年初审13.7万人次,初审增加比例仅5%左右。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虽然2018年报名人数有非常大的提升,但是高校整体初审情况比较稳定,初审人数并没有大幅度增加。 2、高校整体初审通过率不到20% 2018年大多数高校自主招生初审通过率在10%-30%之间,其中,超过75%的高校初审通过率低于30%,还有11所院校初审通过率低于10%。从报名人次和初审人次来看,高校整体初审通过率不到20%。 3、往年热门院校初审人数大幅度下降 往年初审人数最多的高校,如:西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2018年初审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2017-2018初审人数对比如下: (表1 部分院校2017-2018初审人数对比) 4、往年热门院校初审通过率相对较高 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人数最多的6高校,如: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南财经政法等高校, 虽然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初审通过率普遍也都在平均水平之上(中南财大稍低)。 (表2 部分院校2017-2018自主招生信息对比) 二、高校初审通过率排名说明: 1、本表报名人数来源于报名系统中报名号,并非高校最终实际报名人数,本数据仅供大致参考; 2、本表初审人数来源于阳光高考网,如后期存在调整,以调整后数据为准。 (表3 2018年自主招生初审通过率排名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8年高校整体初审通过率偏低,超过一半的高校初审通过率不到20%,还有10余所高校初审通过率低于10%,其中复旦、北语、郑州大学初审通过率只有5%左右。 在初审通过率较低的高校中,高校报名人次普遍偏高,大多数高达1万人次,郑州大学甚至超过2.4万人次。 三、2017-2018年初审人数变化对比(表4 2017-2018年初审人数变化对比表) 2018年各校自主招生初审人数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增长人数最多。 同时,往年热门院校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如:中南财大、湖南大学、西南大学、上财等。 四、2019/2020届备考建议 (一)自主招生竞争白热化,低年级需提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自主招生竞争日益激烈今天,只有提前准备,才有可能拿到名校入场券,建议家长和考生提前关注相关政策信息,早作准备。 (二)竞赛证书奖项非常重要 近年来,高校对论文、专利等材料审核越来越严格,文科竞赛未来局势不明。在现有情况,五大学科竞赛和科创类竞赛越来越受关注。如果有一个含金量高的竞赛证书,可以帮助考生“化被动为主动”。 (三)高校往年招生政策只能大致参考 在报考学校时,我们肯定少不了研究高校往年招生政策,但是从近几年情况来看,高校招生政策并非一成不变。 如:2017年初审通过人数最多的高校西南大学、中传媒、中南财大等,2018年报名人数大幅度增长,但是今年初审人数都有较大幅度降低。所以,高校往年招生政策只能做大致参考,高校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做调整。 (四)夏令营即将开始,需重点关注 自主招生虽然在高三开始报名,而众多高校的自主招生选拔早已经在高二的时候开启,如:清华北大、上交大等高校在每年暑期都会举办各种夏令营活动,夏令营和自主招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