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阅卷评分细则展示 | 2017年~~省课标I卷第37题

 沐沐阅览室 2018-05-20

【首说明】

1 . 草根教师,一线团队,做有温度的教育。

2 . 本公众号纯属公益,她的诞生与坚持,源于地理人对地理的热爱与执着,欢迎投稿qdwycyz@126.com。

今日话题

2017年某某省全国I卷地理第37题

写在前面:高考前30天,回归高考题应是高三备考的基本策略之一。如何回归高考题,做题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反思总结更重要,正如孔老夫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反思总结高考题,其中了解高考阅卷的评分细则、明确答题要点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就是在做完高考题后,参照评分细则去感悟,会让考生与老师同时做到“气定神闲”。

又是一年高考时,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了解高考评卷程序,稳定备考心态——高考是公正、公平的考试,阅卷更是严谨客观的,实力决定成绩,不要抱什么侥幸心态寄希望于阅卷老师如何如何~~~~所以,从今天开始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全国各省的高考阅卷评分细则,同时希望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把自己所持有的“评分细则”发至邮箱qdwycyz@126.com,分享快乐,感谢!



一、评分细则的产生过程

我们知道高考试题后面总是给出“参考答案”,而非“标准答案”。高考阅卷是严格按照“参考答案”进行阅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高考阅卷是严格按照“阅卷组专家”制定的'评分细则'进行阅卷的。那么“评分细则”与“参考答案”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控高考试题中的“参考答案”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工作的体会,给大家谈一下一下“评分细则”的产生过程:

第一步:先由高考“命题组专家”给出“参考答案” ;

第二步:阅卷专家组研究试卷,分析答案,“初定评分细则” ;

第三步:阅卷专家组“试评试卷”(“通过调阅部分学生试卷”,看试题中的学生的答案,和高考命题组给出的“参考答案”以及“初定评分细则”相比,还有什么新的合理说法或者答案并进行摘录);

第四步:阅卷专家组根据试评情况,再次分析、汇总答案,“修改”初定评分细则,形成“再定评分细则”;

第五步:“集中培训”全体阅卷老师,初步熟悉“再定评分细则”;

第六步:全体阅卷老师依据“再定评分细则”“试评试卷”(对于试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阅卷老师反映给阅卷室组长,组长会及时反映给“阅卷专家组”,经“阅卷专家组”协商解决后及时公布,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不断寻找新的说法或者答案,阅卷专家组进一步完善评分细则);

第七步:形成“最终评分标准”。全体阅卷老师“试评”结束后,真正的“评分细则”就形成了,评分细则一旦形成,所有阅卷老师必须无条件地严格按照其标准批阅试卷,这样评分细则就变成了评分标准。

通过以上环节,我们可以看出高考评分标准的制订是非常严谨的,科学的,合理的。也就是说,学生的试题答案,只要是规范的、合理的,基本上都是可以得分的。

由此,我想到自己刚入职时对历年来高考题答案的态度。原来一直是非常崇拜和迷信的,虽然有时候也感觉有的极个别高考题答案也存在一定的疑问,但一想是高考答案,是权威和专家的答案,也就放弃了质疑。通过了解高考评分标准的制定过程我们就会明白:高考答案是高考命题组给出的参考答案,并不是标准答案,更不是评分细则,而且有些答案的说法也不是唯一的。所以,我们平时在做历年高考题时,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认为合理但与“标准答案”不一致的答案——只要合理,且符合地理学科规律、法则并用专业术语表达的,就应该是能得分的,要相信自己。

二、2017年课标I卷评分细则展示

 下面以2017年某某省全国I卷地理第37题的“参考答案”与“阅卷评分细则”为例对比说明:(以后,每天推出一题,请大家坚持阅读)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学科&网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参考答案】:

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评分细则】:

坡向:阳坡。 (2分)

部位:中下部或者下部,或者2000~2300米。(1分)

干扰强度垂直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或者海拔与干扰呈现负相关。(3分)

 【补充说明】:

此小题某某省的得分平均1.67分,大家注意这个小题的分值分配,打破了原来每个要点2分的原则。

下面是某某省阅卷老师对此题谈的阅卷体会:

在高考答题过程中,时间和心情都高度紧张,考生写字速度都非常快。有些字体就连笔潦草。在这个题目中得分点是“阳”字。很多考生答案是“阳坡”,但是写出来的“阳”字迹比较潦草,看起来像“阴”,难以辨认,影响得分。尽管这与地理素养没有关系。但是在高考战场上,这实际上考查了考生十几年的求学生涯的方方面面。

在本题中,海拔的“拔”字写成“拨”,干“扰”的“扰”字写成“拢”,“苔”原的“苔”写成“台”,“升高”,写生“生高”都给考生带来一些分数损失。

针对目前高二的学生,练字体估计有些难度,但是做到把字体写清楚,应该可以练习;题目中出现的字,在答案中避免出现错别字,例如海拔的“拔”,干“扰”的“扰”等。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参考答案】:

(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评分细则】:

(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强、高、多、丰富)。(3分)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分)

【补充说明】:

【错别字:阴山皮、阴性、阴坡阳坡分不清楚;表述不准确】此小题的得分平均0.56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参考答案】:

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评分细则】:

特点:阳坡地表温度更高(或与阴坡相比,阳坡地表温度高)1分)湿度更低(水分条件差)  

【补充说明】:

【不得分情况:升高、降低、变化大/小,题干问的就是阳坡与阴坡相比的特点,主体是阳坡。书写不规范:温度、湿度不能辨认】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或阳光充足或光照充足或吸收太阳辐射多能体现太阳光照条件强于阴坡的表达都可以得分),所以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或蒸发旺盛2分)所以湿度低 ;(每点2分)

【不得分情况:出现按白天、夜晚。】;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基本没有答出的)。【前面的温度湿度答错的,后面的原因答对了也不得分,因为前后是因果关系】此小题的得分平均3.4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随着海拔的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评分细则】:

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2分)(突出植物生长面积小,生存空间小,生存环境小,生态环境类似,相似等,都可以得2分),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随海拔升高,阴阳坡植物多样性都会减少,故差异减小,类似说法都可得分 2分); 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2分)(强调水热条件差异相近,差异小都可以给2分);此小题的得分平均0.44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