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介书生到收藏大家,他“生财有大道”!

 诗词歌赋对联 2018-05-20








  

容庚先生(1894-1983)


古玩艺术品收藏这事儿,几乎被惯性地视为是富裕阶层行为,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收藏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奢侈梦想。


但在民国,就有这么一位工薪阶层的收藏家,他虽为一介书生,收入微薄,一生却藏有1300多件(套)藏品,论数量,煌煌大观;论质量,不乏国宝级精品,其中商周文物就有200多件。


金文扇面 临师遽尊铭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收藏家容庚。


容庚曾言:“生财有大道,成名有捷径”,这让人不禁好奇他的收藏之路,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人生……


出身书香门第,恩师推荐入故宫!


青年容庚


东莞容家是书香豪门。自容庚的高祖起,五代文脉,皆有科名。而到了容庚一代,更是英杰辈出。1894年,容庚出生,因古代“容” 、“颂”相通而取斋名为“颂斋”。舅父邓尔雅是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容庚从小就跟随舅父研读《说文解字》、《说文古籀补》,学习之余研习书法、篆刻。在邓尔雅的熏陶与指导下,容庚也对金石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也为他此后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罗振玉


1922年,容庚28岁,携个人代表作《金文编》天津拜会罗振玉(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对殷周以来甲骨文、彝文字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后经其推荐进入北大读研,凭借着对金石文字的精通,容庚得到了进入故宫鉴定青铜器的机会。


容庚研究金文和青铜器的代表作《金文编》


鉴定青铜器,偷师前辈有妙招!


当时年轻的他鉴定水平尚未成熟,但聪颖的容庚自有研究学习的妙招——经常把一件真品说成是赝品,把赝品说成是真品,然后听老前辈的讨论争辩,从而默默记下他们鉴别的方法技巧。


商晚期爻爵


1926至1945年,容庚在北京学习、工作和生活,这20年间,是他学术研究的巅峰期,尤其在故宫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工作,使他有机会与数以千计的青铜器打交道,不仅能亲自摩挲鉴赏,更得资深专家指点,因此他对青铜器的鉴赏与收藏发生了兴趣。


商晚期兽面纹方斝


他的成名作为《金文编》 《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这是继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商周秦汉铜器铭文中已识与未识者,从中可尽览无遗。这是一部相当完备的金文字典。1935年,又集秦汉金文而撰成《金文续编》,是一部关于商周青铜器的综合性专著。


起步琉璃厂,“以藏养藏”!  


民国时期的琉璃厂古玩摊


对青铜器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出土文物,除了在故宫接触到的古铜器,再就是私人所藏以及琉璃厂、隆福寺等处的文物市场了,容庚的个人收藏就是从琉璃厂起步的。


商 西单己觚,容庚旧藏


容庚最早在琉璃厂“淘宝”,始于1928年4月28日,这一天对容庚来说,可谓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天容庚在日记中写道:


“余向不入古玩铺之门,以囊中羞涩,爱而不能得,徒系人思也。”


明义士:甲骨研究'西方学者第一人'


这一天,他与范天祥、明义士逛琉璃厂,在尊古斋购得一昜兒鼎(价五十元),一三羊镜、一得志玺、一宗妇簋,这就是容庚收藏青铜器的起始,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隆福寺、海王村等地的常客。


商晚期妇好方彝


当时的容庚只是一介学者,工资并不高,但在收购青铜器和相关书籍方面,他却从不吝啬,出手很是大方。为此,他生活极其节俭,每月除了拿出一半工资留作生活之用,其余的就全部用来收藏书籍、铜器和字画等,凭借眼力和经营头脑,以藏养藏。


青铜器收藏大家,“生财有大道”!


《商周彝器通考》,容庚著


1930年,山西有一大收藏家逝世,其后人拟把数百件古铜器整批出售,索价万余大洋。对容庚来说不啻为“天文数字”,于是他先筹借五千元作为订金,等这批铜器运到北京后便召集同道选购,凭借卖出去的半数抵偿价款,另一半则均为自己购藏,容庚由此跻身于古铜器收藏家之列,声名鹊起。


商晚期人面纹方鼎


作为当时最大的青铜器收藏家,容庚最负盛名的一件青铜器藏品,就是春秋中期晋国大夫栾书所铸的“栾书缶”,以3000多元购得。“栾书缶”不仅是铜器所书的上乘,而且缶之器铭盖铭中共有48字之多,因此容庚对此器深为珍爱,后将其赠予中国国家博物馆。


栾书缶,容庚赠予中国国家博物馆


关于自己的青铜器收藏经验,容庚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也是他在历次“运动”中被揪住的一个辫子——“生财有大道,成名有捷径”。这似乎相当敏感的前一句,说的其实是收藏的经验之谈。容庚以一介书生收藏青铜器和字画,资力不足,靠的是眼力。他擅长辨别铜器字画的真伪,人家看走眼的,他就以平价购入,再用10倍的价钱卖出,此之谓“生财有大道”。


容庚晚年编著的《丛帖目》


有人曾在批斗大会上揭发容庚,说他在解放前把贵重文物卖给美国人。他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有!那个鼎是假的,我是把假古董卖给美国人了。”此言一出口,那帮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哄堂大笑,对他的批斗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错过越王剑,抓住机会失而复得!   


越王剑,现藏广州市博物馆


然而,即使是学富五车眼力毒辣的容庚,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1931年秋天,容庚在琉璃厂著名古玩店式古斋中,购得一柄长55厘米的古剑,剑格上有鸟书错金铭文,两面共八字,其中左右各作“王戊”二字。当时容庚对“王戊”二字并不十分理解,误以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卿王戉”,所以对此剑并不十分在意,并用这柄剑和古文字学专家于省吾交换藏品。


金文匾额 三馀斋


直到有一天,容庚在日本人所著《周汉遗宝》中见到“戉王矛”,才明白此剑中的“王戉”二字应倒读为“戉王”,竟然是把春秋时代的“越王剑”,然而世上从无后悔药一说,容庚也只得扼腕叹息,就此作罢。


西周 师旂鼎,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幸而后来事情又有了新的转机。1937年春,容庚机缘巧合购得师旂鼎,同样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于省吾见到后就希望容庚割爱转让,容庚借此机会提出交换条件,以师旂鼎来换越王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