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专、自考生到清华硕士

 联合参谋学院 2018-05-20

转自我在“自考本科有用吗?”问题中的答案 老文:自考本科有用吗?

先做一下节目预告,我会在2017年12月16日(本周六)晚7点30分在知乎LIVE中分享自己的求学心得,并解答大家关于求学过程中的问题。

LIVE地址: 从中专、自考生到清华硕士

面向对象:中专生、大专生、自考生、成教生、跨学校跨专业考生、在职考研人士,当然,如果你每日四肢无力、昏昏欲睡,也欢迎你来干上一碗鸡血。



无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精神层面来看,自考本科都是有用的,并且是有大用处的。

先从现实角度来看,2001年,我中专毕业,毕业后有两个选择,第一去深圳当打工仔,做流水线工人,第二回老家(某八线小县城)找工作,那时的深圳对于自己有点过于遥远,只能先回老家,在某计算机公司干了几个月之后,靠父母的关系谋得了一份事业单位的工作。

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我至今难忘:460块!那是2001年。我拿到工资后还认真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每年可以挣5520块,不吃不喝干到退休大概可以挣二十多万,在当时可以买一辆本田雅阁轿车。有人会说,你还会涨工资啊,好吧,据我所知,在2017年的今天,我原来单位的平均工资已经涨到了2500块左右,跟现在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比比,你觉得这工资叫涨吗?

中专毕业证

其实从中专最后一年,我就已经有了紧迫感,并开始了自学考试,无论外界怎么看轻自考,我都对自考深怀感激,因为那是像我一样的孩子为数不多可以改变命运的途径。参加工作后因为“业务能力突出”(关键是单身汉用着方便)被上级部门借调,工作压力很大,我没有时间去上自考培训班,不过说实话,有时间也没钱去报班,当时用的教材有不少都是图便宜买的盗版书,你想批评我?先看看我的工资撒!

怎么苦、怎么累,怎么头悬梁、锥刺股都不细说了,你们都懂的,三年时间,我通过了大专、本科所有课程。

因为不了解学位申请流程,结果导致一年半以后才拿到了学士学位证书(照片丑得我都不想看,大家见谅哈)。

本科毕业证
学士学位证

到2005年7月,我的本科证加学士学位算是尘埃落定。但我知道,这一切不过是刚刚开始,想到大城市去发展,心里没底,别人问我哪里毕业的,回答起来还是心虚,说河南大学(自考主考院校)吗?我一共就在那里培训了两个多月,算不得真正的校友,说中专的学校吗?不好意思,已经于2003年倒闭了。这种没有母校的滋味着实让人心焦啊,所以后来考研我发誓要选一个不会倒闭的大学!

这个时候,本科毕业证的巨大威力开始显现出来了,我终于可以报考那些只有本科生才能报的考试了。对于本科生来讲这当然稀松平常,但对于很多中专生或者大专生来说,有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迈过去的坎。拿到本科证的2004年,我报了两个考试,司法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虽然第一次考一个都没有考过,但是那种参与感至今回起起来都让我感觉兴奋不已,我终于可以和本科生群体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了。

在职考研的痛苦也不多讲了,你们也懂的,现在不懂以后也会懂的,2006年我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又过了三年,我拿到了下边这两张证书:

(注:不断有知友问我就读的研究生是全日制还是在职的,也怪我疏忽,之前只放了学位证,现在把学历证一起放上来。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一个单证,全日制的是双证,即学历证和学位证。当然,全日制学生如果因为成绩或论文等不达标,也有可能只拿到一个学历证的。供大家参考。)

硕士毕业证
硕士学位证
学位授予仪式

清华毕业后五年里,我拿到了下边的这一堆证书

有人会说,结婚证和出生证也算啊,你确定不是来搞笑的?!我的答案是:算,当然算!因为我在结婚和要小孩的时候,已经准备好了,我可以为这个家庭,为我们的孩子担起责任来,这种准备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准备,更多的是思想层面、教育层面的准备,这是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拿到的证书,怎么能不算呢?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地方--我的书房。不是那么大,书其实早就放不下了,不过有钢琴、有吉他、有音响、有书墙,有喜欢的书,吾心足矣!

对于我来说,奋斗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我签名上所说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做好自己,这些东西不是物质、名利可以给你的,只有在你经历了足够多的事情,承受了足够多的痛苦之后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到。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上边的那些证书,而在于即使没有那些证书,你也能过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最想说的就是一句话:自考本科真得很有用啊!!!


补充:这篇文章里呈现的更多的是结果,中间的过程并没有展开来讲,坦率地说,是因为现在确实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整理。但对大家来说,过程其实远比结果重要。有几个重要的问题是我希望在后期可以通过文字形式整理出来的,而这些对大家也许会更加有借鉴意义:

比如:为什么我的小学、初中教育如此失败,以至于当年连一所最普通的高中都没有考上而选择读了中专。这个问题是我近十几年一直试图理清的,特别是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就更觉得责任重大。每次看到类似于“豫章书院”、“网瘾少年”、“问题少年”等报道,其实内心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大家只看到那些孩子们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又比如:为什么我在十六岁(中专二年级)的时候开始慢慢觉醒,最明显的一个对比是十六岁之前完全不看书,而到后期开始嗜书如命。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也思考了很多年,但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并不容易,这需要阅历、需要眼界、需要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历史等大量知识的支撑,甚至还需要有为人父母的经历。

教育是一个极度个人化的领域,每个人的智商、性格、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教科书式的统一答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成长、每个人都渴望受到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并最终完成自我实现,从这一点上来说,大家又是有着共同目标的。

我本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但也许是做了父亲,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句话说得好:因为爱孩子,所以爱这个世界,所以爱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因为爱孩子,所以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所以希望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变得更好。当初改变我的几个人,大概想不到我会一步步走到今天并且有机会将这种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而我帮助过的人,也必然会将他们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所以,这篇文章和这个LIVE分享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道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