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仓颉造字

 大海瑞雪u60dd8 2018-05-20

甲骨文浅谈—仓颉造字

从古至今,在广大的农村或偏远山村地区,农民都不识字,人与人之间靠语言(口语)进行交流,历史与知识也靠语言或民歌、图画的形式代代相传,并不一定非要有文字。日常生活劳作,仅语言就可以了。

甚至商王朝前期及之前,古人与神灵祖宗的沟通用的也是语言,但这种口语交流是单向沟通,无法直接获知神灵的回应。因此,需要一个可以和神灵直接语言交流,同时用语言转达神旨意的宗教祭司阶层。可以看出当时人们认为“风调雨顺,生老病死”是“神或祖宗的恩赐和旨意”,因此宗教祭司阶层社会地位非常高。

 但是随着商王朝中期开始,其对外贸易以及战争掠夺的奴隶和物品越来越多,用于祭祀用的祭品越来越丰富,商王室掌握的社会资源如军队、掠夺的奴隶与物资越来越丰富。可以看出,这些祭品不是“神”赐予的,而是商王朝通过贸易以及战争、流血掠夺得来的。随着祭品的充裕,日常祭祀的内容与次数越来越丰富和频繁,商王室必然要从祭司阶层夺回祭祀的发言权。一是加大、增强对祖先的祭祀,强调血源传承。二是用实体文字来与祖先及神灵直接沟通、占卜,从而直接获知、保存祖先或神灵的直接回应,弱化祭司阶层作为神的代言人角色。

可以假定,现在发现的商之前的人事物名与字都是只表音不表意的假借字。仓颉,可以是“仓祭”的本意,他很可能是商王朝某时期的一位祭司,职务可能与存放粮食、祭品的仓室有关。亦或是“藏祭”,类似和老子一样,职务是记录、保存人事物等图文(系统文字的前身)收藏室的祭司(图书管理员)。他精通图文,了解社会,洞悉历史潮流,很可能向商王室建议用实体文字与祖先神灵直接沟通,而不是间接通过“神的代言人”祭司阶层来和祖先神灵沟通,这与商王室弱化祭司阶层的想法是一致的,从而使造字成为可能。从这一点来说,仓颉不尽是中国汉字的创造者,同时也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以及走向。

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含有大量与祭祀活动有关的文字,与祭祀人事物有关的甲骨文字之多之细,之系统化,充分说明甲骨文的产生是与与祭祀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联。事实上,除了用于祭祀的甲骨文之外,并没有在其他地方发现商代文字。

结论,中国文字是商王朝与祖先或神灵沟通的需要、是商王室在与祭司阶层的斗争中产生的。它产生的前提是必须有大量可供祭祀的祭品。它的背景是因贸易以及战争掠夺而产生的社会阶级分化以及弱化宗教祭司阶层的需要。随着周王朝赋予汉字更多的文明内涵,汉字更具人文精神,更关心社会。正是由于汉字,从而使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宗教的统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