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是人类社会的光明使者

 灵魂医学 2018-05-20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科学技术是最活跃、最有力的要素。既然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发挥了“第一推动力”的作用,那么根据宇宙哲学的“等校原理”,能不能推断:哲学与科学技术有密切的关联,科学技术在哲学发展上发挥了“第一推动力”的作用?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人类的“三大实践”推动了哲学认识的发展,它们分别是生产活动、阶级冲突、科学实践,其中,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源泉。除生产活动以外,阶级冲突、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等人类社会一切领域的活动都是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具有广泛性、多方向性、多层次性。将生产实践看成是人类哲学认识的“第一源泉”与将科学技术实践看成是人类哲学认识的“第一推动”,这两种观点会产生自相矛盾的冲突吗?显然不会,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生产方式日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实践。其次,除了技术和生产活动高度融合之外,科学理论决定了人类哲学认识方式的广度和深度。无论是哲学对外在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是哲学对内在精神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和实验都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大众化的社会实践提升了我们对客观和主观对象的认识,如果我们将哲学区分为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那么科学技术是自然哲学首要的推动力量,而大众的社会实践则是社会哲学首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人类哲学认识的第一推动力,这是本作者对哲学与科学相互关系最新的一点认识。

(1)暗能量在宇宙大膨胀中发挥一种排斥力的作用,虽然科学家没有发现物质的、或反物质的“反引力”,我们可以将暗能量的排斥力看成是一种未知的“反引力”,但是,暗能量的排斥力完全不同于我们假设的“反引力”,引力和“反引力”属于四种基本力中的一种,而暗能量的排斥力不属于其中的一种基本力,暗能量的排斥力可能属于自然的“第五种基本力”。英语单词中的“引力”没有吸引的含义,而中文单词中的“引力”有吸引的含义。科学家在物质世界发现了相互吸引的“引力”,没有发现相互排斥的“引力”,在物质构成的宇宙只发现相互吸引的引力,没发现相互排斥的“反引力”,引力和时间概念的单向性符合等效性原理,没有从未来到现在,从现在到过去的“倒流时间”,就像没有相互排斥的“反引力”,单向度的引力和时间违背了宇宙对称性的和谐,却保证了物质结构和宇宙秩序的和谐,如果存在双向流动的时间和双向作用的物体引力,那么我们的宇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生命和人类的智慧生命不可能诞生在一个物质结构时而分散、时而聚合,宇宙流转时而前行、时而倒退的环境中。物质的吸引性质,时空的排斥性质,前者被定义为引力,或者被定义为暗能量,它们属于物质和宇宙中最神秘的现象,任何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不能从“万有理论”的公式中推导出它们的存在,这些属性是宇宙学的“公理”,类似于数学中的公理。我们可以改变数学公理的表达形式,从而创造另外一套数学体系,就像数学家改变了欧几里德几何的公理,创造了非欧几里德几何一样,但是,我们不能改变物质和宇宙神秘属性的公理,除非我们有一天发现了物质、或反物质的“反引力”,发现了“反星系”、“反宇宙”中的时间倒流,否则,我们不能改变物质、宇宙存在和运动的“公理”。一些科学家相信一个数字的宇宙,数学能改变数字宇宙的命运,但是,数学不能改变物质和宇宙的公理,数学不是万能的,没有数学是万万不能的。

(2)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存在“两个疑难”,一个疑难是光速的不变性,所有的物理量都是变动的、相对论,唯有光速是恒定的、绝对的。光速的特殊性不是爱因斯坦凭空想象的产物,而是根据几个著名的光学实验得出的结果。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破除了惯性参考系的特殊性,将惯性系和非惯性系赋予同等的效力,我们可以将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等价性、平权性用宇宙哲学的“等效原理”进行概括。消除了惯性系的特殊性,却引进了光速的特殊性,问题是几个著名的光学实验能不能彻底证明光速的恒定性?光速不变性的“公理”是否得到了物理学家的一致认可?就连时间和空间、质量这类“高大上”的物理量都会发生变化,表现为相对的物理量,为何光速的不变性不受相对论的约束?光速的特殊性等效于光子的特殊性,光子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无质量和速度的恒定性,相对论不能回答的问题,我们也许可以在量子理论和量子实验中找到答案。第二个疑难是引力的来源,既然引力是时空弯曲产生的效应,那么时空的弯曲和振动是引力波的来源。既然引力的相互作用通过“引力子”来传递,那么“引力子”是引力的来源。既然引力既来源于时空的效应,也来源于“引力子”的传递,那么引力有两种来源的可能。如果“引力子”是物质粒子,那么引力来源于物质,时空不可能自发地生成“引力子”。引力只有一个来源,不可能有两个来源,这与作为量子的“引力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点不是一回事,量子的诡异性表现为它在同一时间可以沿着这条路径移动,可以沿着那条路径移动,但是,量子的诡异性不等于它可以有两种来源。

“两个疑难”中的第一个是光速疑难,第二个是引力疑难。本作者发现,将牛顿的物质引力进行量子化,这种对经典引力概念的量子化不仅可行,而且可以得到量子引力、或“引力子”的结果,前提条件是引力来源于物质;而将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效应进行量子化,这种对广义相对论引力概念的量子化不仅暂时不可行,而且不能得到量子引力、或“引力子”的结果。“引力子”只有两种来源,或者来源于物质,或者来源于时空,如果来源于牛顿引力理论的物质,那么“引力子”是一种我们未知的物质粒子、或者传递物质引力的粒子,我们可以用“G子”来定义;如果引力来源于爱因斯坦时空弯曲的效应,那么“引力子”是一种时空中的“虚粒子”,或者根本不存在传递引力作用的“引力子”。爱因斯坦一直怀疑引力波的存在,更会怀疑“引力子”存在的可能,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中,我们不能推导和预测“引力子”的存在,我们相信“引力子”的存在多半与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有关,既然引力波是物质波动性的表现,那么“引力子”就是物质粒子性的表现,离开粒子性的波动性,或者离开波动性的粒子性都将是不可思议的,违反了波动性和粒子性的“互补原理”。非常有趣的一个问题是:当我们从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方面来预言和发现引力波的存在时,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从量子论的理论方面来预言和发现“引力子”的存在。

(3)物理学世界的发现有很多奇特之处,比如:牛顿和爱因斯坦是光的粒子说的拥护者,研究光学现象的牛顿却没有发现光子,而研究光电现象的爱因斯坦最先提出了光子、或光量子的概念,发现光电效应的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既然爱因斯坦是第一个提出人们“见多不怪”的光子概念的人,而包括赫兹在内的一批物理学家在光电效应的物理实验中证实了光子、或光量子的存在,那么爱因斯坦应该因为发现了光子的存在而获得诺贝尔奖,就像狄拉克在1928年提出了正电子的概念,获得了1933年的诺奖一样,或者就像安德森在1932年在物理实验中发现了正电子,获得了1963年的诺奖一样。原子结构中的质子和中子掩藏在深层的物质结构中,物理学家由于发现了质子和中子的存在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照和电磁现象与人们的日常感受息息相关,人类最早通过光线来观测天象的变化,建立人与自然的信息联系,光子是光明的载体,上帝和一切神明都不能以“睁开眼睛”的方式为自然和人类带来光明,人类从诞生的时刻就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之中,却不知道光线的物质构成。我们可以将光电子、或光子的假说,光电效应方程列为两项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也是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但是,他没有因此而获得一个“额外”的诺奖。

爱因斯坦是第一位在普朗克电磁辐射“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光量子、或光子的物理学家,其意义不亚于英国物理学家汤普森在1895年发现了电子,在190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或光子的假说,用以解释物理实验上的光电效应现象,之前提出电磁辐射“能量子”概念的普朗克却反对爱因斯坦的光量子、或光子的假说,这可能是普朗克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由于能量子假说和光量子假说符合宇宙哲学的“等效原理”,本作者发现,宇宙哲学“等效原理”不仅适用于相对论,也适用于量子力学的一些描述,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符合哲学概念的“等效原理”,质能关系式保证了这种等效关系式的有效性,光子和量子,或者光量子和能量子的转换同样符合哲学概念的“等效原理”,物质和能量关系的等效性指向了相对论,而光量子和能量子关系的等效性指向了量子论,因此,本作者发现,在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宏观和微观层级上,相对论和量子论符合宇宙哲学的“等效原理”。本作者没有发现任何的科学,却从科学发现中发现了一些自然哲学的奥秘,这种“发现的发现”正是本作者学习和研究宇宙哲学的“动力因”和“目的因”,学习和研究的“心得体会”以宇宙哲学手稿和宇宙哲学笔记的文集形式表达出来,本作者的粉丝可以在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上看到这些文字,从中体验自然存在和人类科学认识的哲学含义。

2017-8-8

(Science is the Lightbearer of human societ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