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名镇大典-广东》——潮阳县井都镇

 新观媒体 2018-05-20

潮阳县井都


历史沿革】  宋、元代属丰欢乡。明、清至民国初称隆井都,后简称井都。民国十年(1921)起属潮阳县第七区。1952年,第七区分为第14、15区,井都称第15区。1958年与沙陇乡合并,成立金星人民公社。翌年从金星人民公社分出,称井都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区。1986年改为镇。


【地理位置】  井都镇位于潮阳县东南。东经116°32ˊ,北纬23°13ˊ。面积4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5公里。陆地呈叶状半岛型,由西南向东北延伸,居于龟头海与南海中间。东至南海,西至龟头海新河。距潮阳县城10公里。


【自然环境】  井都镇地处沿海低丘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非常明显,年均气温21.5℃,年降水量1593毫米。境内水域广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人口民族】  1990年,井都镇总人口6.4704万人,其中汉族6.47万人,壮族等少数民族4人。农业人口6.3274万人,占总人口的97.79%;非农业人口1430人,占总人口的2.21%。此外,有华侨、港澳台同胞2.2万人。


【市政建设及规划】  井都镇辖4个居民委员会和11个村民委员会。1992年,镇街区面积2.4平方公里,主要道路1条,总长4公里。有年供水量10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供水管网总长7公里。有300千瓦的变压器3座。城区堤防长12公里,郊区堤防长24.5公里。城区绿化面积23.7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8.34平方米。现有400门自动电话,近期计划开通程控电话2000门。


井都镇根据镇情,对市政建设作出了12个方面的科学规划,1986年正式实施,1993年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新增沿海旅游娱乐区、工业开发区和商住区。


对外交通】  井都镇三面环水,练江绕城注入南海。水路连接榕江和海门港,上航直达棉城、峡山等镇,下航直下海门港、汕头港。在建的深(圳)汕(头)汽车专用公路从南部穿越全境,镇道(20米宽)与潮海公路、葵和公路、沙陇镇道连接,与沙陇、田心、海门、棉城等镇构成交通三角网。全镇现有陆运线5条,客运汽车50辆,每日都有客运车开往广州、深圳、惠州、汕头等地;货运船舶200艘,可直航汕头、珠海、深圳、港澳等港口。


【经济状况】  1992年,井都镇工农业总产值1.022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900万元,占总产值的18.58%;农业产值8326万元,占总产值的81.42%。全镇有村镇企业40多家、“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3家、家庭作坊26个。工业方面,有水产品加工、日用塑料、服装、腰果加工、毛织、造纸等行业。农业方面,已形成6个规模较大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淡水养殖基地、对虾养殖基地、蔬菜基地、海港生产基地、网箱养鱼试验基地。1993年,井都镇和主管区同汕头经济特区中冠发展公司签订了开发大线围23.3公顷养殖基地合作项目。商业方面有集贸市场4个,面积1.13万平方米。有国营、集体、个体工商户575户。上南的蔬菜市场日销售蔬菜60吨,是潮阳县最大的蔬莱集散地。1992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60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3306万元。


【文化状况】  井都镇现有中学2所、小学13所、幼儿园13所,在校学生1.0637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5%。全镇有文化娱乐场所23个。医疗保健设施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站7个。


【名产】  井都萝卜(俗称菜头)已有数百年栽培历史。个大,皮薄,肉白嫩。

井都菜脯    色泽碧黄鲜艳,肉厚酥脆,味道鲜甜,可调煮多种潮汕汤茶,且富含糖分、维生素℃、钙、磷等无机盐及淀粉分解酶,能助消化、促食欲,是佐膳佳品。畅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


梭子蟹肉    井都水产品贸易公司生产,采用新鲜蟹经清洗、煮熟加工精制面成。主要特点是色泽洁白、表面干燥、肉质松润,具有原蟹风味,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年加工梭子蟹肉1200吨,创汇200万港元,产品全部销往国际市场。


【文物古迹】  西林庵   坐落在井都镇上南居委,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嘉靖年间,邑人江西抚州通判郑广文曾于此读书,后毁于海寇。清康熙壬申年(1692),邑人武举郑宣筹资重建。1926年,中共党员刘廷在此成立“上店乡犁民协会”。1937年,中共党员姚念受组织派遣回家乡组织“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曾隐宿于此。1945年5月,钟震、彭笃民袭击浦东(今和丰)国民党盐务所时,亦以西林庵为掩护点。西林庵因受国民党多次抄劫破坏,故残破不堪。1974年,旅美侨属郑世远为纪念革命旧址,捐款修建,现已恢复原貌,古朴可观,碑刻完好。


【名人】  


周伟光(1904?),又名创奎、友壁,井都镇人。民国十五年从岭南大学英语系毕业,历任民国政府海南定安县县长、龙门县和澄海县视察等职。民国二十五年,赴美国主攻经济学。民国二十九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援华救济总署专员。民国三十五年回国后,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审计部副部长。


姚念(1916?1969),原名姚念先,井都镇古埕村人。随父亲定居泰国,好文学。1933年参加华侨左派组织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加入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社。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汕头、潮阳、潮安等地组织青年救亡同志会。1938年2月参加新四军二支队宣传队,随部队北上抗日。此后任前方医院政治协理员、兴化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第三野战军60师政治部主任。参加过著名的孟良崮、淮海、渡江作战和解放上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驻印度大使馆参赞、驻印度孟买总领事、外交部外事局局长、突尼斯大使等职。1969年4月22日病逝。


郑文风(1921?1983),井都镇神山人,著名戏剧家。青年时便投身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参加武装斗争。1949年后历任韩山师范学校教导主任、广东潮剧团艺术室主任、汕头戏曲学校校长、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兼艺术室主任、汕头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汕头地区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与人合作,创作、整理、改编《万山红》、《江姐》、《告亲夫》、《刘明珠》、《井边会》、《闹开封》、《梅雪亭》等20多个优秀剧本。他多次带领潮剧团赴京、沪及海外演出,进行文化交流。为繁荣和发展潮剧艺术作出了贡献。1983年病逝,享年63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