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共读 |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静雅轩345 2018-05-20

少年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来自有书国学共读 05:44

文 | 玟涛 · 主播 | 阿成




亲爱的各位书友,今天,我们继续共读《活着》这本书。


今天共读的内容是第166页至结尾。


这一段主要内容包括女婿万二喜死;包产到户,外孙苦根死;福贵买牛。


今天的共读就是要理解“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句话。作为最后一章节,我们借着这句话,重温福贵的一生。



少年的福贵,出身地主家庭。嗜赌好嫖,输尽家财,被动地走出舒适区,当兵扛枪,茫茫天地间游荡。他来不及思索,被生活推着走,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少年时的福贵,像唐璜一样,经历了种种,拥有富足而畸形的生活。有绝望而迷茫的迷失,有失去而枉然的阵痛,有混沌而被动的前行。


对“活着”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好似游荡。


“想掘藏”是一个中年人拥抱“活着”的欲望。


从福贵对凤霞说出那句“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开始,到苦根的死亡结束。


中年的福贵,为生活奔波,为了金钱改造了自己,他变了,从游荡的福贵变成了掘藏的福贵。他掘到了什么呢?掘到了中国近代的天灾人祸,掘到了一部死亡发生学。


这里的死亡是那样的多姿多彩。福贵的父亲是从粪缸上摔下来死的;“战友”老全连死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就死了;赌友龙二自替福贵死了;儿子有庆献血时被活活抽血抽死了;福贵的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死了……


中年的福贵就是这样,慢慢习惯了面对死亡。家珍死后,福贵反而欣慰:“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福贵终于冷静了。



外孙死后的第二年,福贵拿着攒下的钱去买牛,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也取名“福贵”,三是老年的福贵变了,他开始旁观。


像旁观一头牛一样,他旁观自己和家人的一生。一人一牛,耕作在田,他过着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


他还在等待什么吗?有必要在活着的时候等待死亡吗?难道你是担心死亡忘了你吗?你何时见过一个翘首等待的和尚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去、想、做”三个动词。无目的而去,想而未遂,无奈而做,完全是“被抛”的生存状态。


时间流逝,他人的死去,不断惊醒此在的思考。


他蜷缩起少年的欲望——美感生活,中年的欲望——伦理生活,只剩下了一种老年的——宗教生活。这三个阶段像某种阶梯,通向小说白茫茫的结尾。



你也可以认为“活着”,就是一种不断丧失的过程:


丧失身边他人,丧失家庭的过程。如同为道,福贵在人生旅途上,不断抖落掉生活的各种可能。损之又损、减之又减。最终,显露出难以把握性、不可传授的“道”。


于是,活着就超越了一切财富,或者带来超过自身价值的财富。


此间万般滋味,任人评判。


福贵念念不忘“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的幸福之道。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小鸡始终没有变成牛的故事,或者是小鸡变鹅、变羊、变牛,最后牛死了,小鸡呆在一个空荡荡的牛棚里的故事。


我想起一首宋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活着》,莫过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