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水草“转水”“定水”方面的一些拙见,写出来给新手参考,老鸟拍砖

 netmanxu 2018-05-20

  本人入坑两年,造过两个景,正儿八经水族届小学生一枚,第一年用奥德赛灯,三伏天开缸,未备冷水机,有co2,尼特利底泥,迷你矮买到手直接拆开入缸,先后三批全部牺牲,然后借鉴别人无水启动的方法,将买到的网片迷你矮固定住水面上,一半入水,一半露在空气中,待状态恢复后再分拆植入缸中,没想到居然成了,当时已经是秋天,气温回降,所以我简单的把这次成功归结于水温因素
  今年开第二个景的时候直接咬牙入了一台日生冷水,趁着春季低温开缸,换了一盏朗峰(两支6500k,一只红管一只水族),有co2,依旧尼特利,自认为设备虽算不上土壕,但养个天湖荽也绰绰有余,于是拿到手后直接分拆植入,没想到大面积溶叶,只剩下几棵还算过得去,大受打击,联想到上一个缸的经历,我似乎总结出一些道理,写出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和尝试:
  传统概念的“转水”,指的是水上叶转水下叶,而我认为除此之外还应该增加一个转水质的过程,我们如今购买水草大多通过淘宝,原产地和使用地天南地北,坐飞机千里迢迢来到你缸中。两边养殖条件,所使用的水质,底泥等等条件都不尽相同,而且经过长途运输状态极差,作为新手也未必能一下子分辨出是水上叶还是水下叶,如果这时候贸然拆剪入缸,极差的状态以及分剪后被破坏的茎叶、根株,遇上遭遇新水质,特别是高氯气的自来水的烧灼,一命呜呼也就很正常,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我大概认为理想的过程应该是这样:
1、收到水草前,用一个塑料箱或者大脸盆,预先晒水三日,加入与主缸相同的底泥一层,以模拟和主缸尽量相同的水质(谨慎点的可以提前一周加入底泥并养水,入草前换一部分水以稳定水质)
2、此时主缸可以开始养水、造景
3、收到水草后,不要急于将其剥离原种植基(网片或海绵),直接拆开外包装后整株连带原培植基一起浸入暂养容器内,不破坏任何根系、茎叶,使植物在尽量不受破坏、强壮的前提下开始转水,适应水质
4、为暂养容器配置简单的过滤、灯光设备(由于暂养容器不会很深,不用太昂贵的灯即可),按照主缸开关灯的时间设定,力求在和主缸水质最接近的条件下,通过充足的光照使水草恢复状态,同时有充足的时间给水草除藻杀菌
5、待到大约一周后,主缸的水已经养好,水草的状态应该也恢复得差不多了,长出新根系,此时可以再拆分植入主缸,植入时尽量避免破坏根系以提高存活率,可以打头
6、以上方法只适合简单造景,老手请见笑,本人只是新手一枚,抱着学习的态度把自己总结的一点经验和想法发上来给大家,仅供参考,因为我自己也没尝试过
  预算:泡沫箱一只,双管t5ho 或led 30厘米一支(百元左右),简单挂壁式瀑布过滤一个,两百以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