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节《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书山有路gwj 2018-05-21

各位书友早上好,今天起,我们将一起共读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的《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这本书一共分为11章,根据我们所拆的10个主题点,每天阅读一到两章。建议今日早读阅读序和引言部分。

请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今天的早读:

你如今是否走在曾预设的人生道路上?

你对未来的方向清晰吗?

朵朵姐一直觉得自己就是要当主持人的。

我小学时认识朵朵姐,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觉得她是“非一般的孩子“。

一般孩子的想法说变就变。今天想当科学家,明天想当音乐家,后天又想当企业家。

但朵朵姐一直想的都是主持人。

小的时候,我们两家的父母最喜欢玩一个游戏。大人问朵朵姐:“朵朵,你长大后要当什么啊?”“主持人。”朵朵姐坚定而有力地回答道。

“你呢?“大人转过头问我。只见我一脸茫然地摇摇头。

“哎呀,你要向朵朵学习啊,有个明确的目标……“

在我印象中,朵朵姐第一次不那么坚定,是她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时候。

”小时候,长辈说我特别会说话,老师看我特别活跃,就有意培养我担任各种活动的主持人。后来,去电视台当少儿频道的特约主持人,最后一步步考学,学播音主持。结果,大学毕业后,在电视台待了几个月,我就觉得我错了。“

当时的我不懂,不明白她喊了十几年“我要当主持人”,为什么会在梦想成真的时候说自己的选择是错的。

传统的人生规划思路很简单,就是专注初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做出决定并且把事情做成。

如果比照这个要求,朵朵姐一步步都完成了,但为何却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人生呢?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实际上,是传统的人生规划思路需要翻新了。

据调查,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今天最受欢迎的10种工作中,有6种在十年前甚至都不存在。

如果你用一个基于过去的初心,来定义现在乃至今后的人生,这无异于是刻舟求剑。

其实,这里的“初心”并不是狭隘地指某个职业,某个概念,它是一种偏向。

就像朵朵姐,她喜欢的其实不是播音主持,她喜欢的是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理念,直到后来她发现播音主持更多是表达他人想要你表达的理念,她才发现自己似乎错了。

福特曾说:如果你问没有发明汽车前的大众,你想要什么?他们会说“一匹飞快的马“,但是如果你问他们,你想要做什么?他们的答案是”更快地抵达“。

现在,你不妨尝试找找看这两个答案之间的差异。“一匹飞快的马“和”更快地抵达“有什么差别呢?

其实,乍一看,两个答案都是求快,但是前者是一个名词,它是固定且相对狭隘的,“一匹飞快的马“要的就只是“马”;而后者是一个动词,”更快地抵达“可以是马,可以是船,可以是汽车,甚至是飞机,它具有更多的可能。

而事实上,我们应该讨论的“初心”就应该是一个动词。

一旦你的“初心”从名词转换为动词,你就能找到你真正关心的东西。

好比你原先一直以为自己想要当物理学家,但实际上你是希望和别人分享对他人有帮助的想法,你可以成为物理学家,也可以成为作家,还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这都符合“分享对他人有帮助的想法”这个“动词”。

这种别样的定义,就是人生设计在做的事。

人生设计的思路是,重新定义问题,找到尽可能多的选择,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

发现了吗?它和传统的规划思路最大的差别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人生设计中,我们经常会进行重新定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生不可能被设计得很完美,你的人生不可能只有一种活法。

没有人真正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即使是那些选择了做医生、律师或者工程师的精英人士也是一样。

这些职位只是人生路上一个模糊的方向。

你现在可以环顾四周,你会发现你身边的所有东西,都是设计的产物。好比符合手掌大小的手机,可以续航10小时的笔记本电脑,有悦耳鸟叫声的闹钟铃声……它们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设计出来的。

由此可见,设计思维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最佳方法。

既然如此,如果你的人生迷茫了,你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多次设计,在人生设计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