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章程fum8z2kj64 2018-05-21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李九紅

生於北京藝術世家,自幼習畫,

師從李寶林先生、周韶華先生。

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

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獲藝術碩士學位。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文化部青聯藝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副秘書長,

黃賓虹藝術研究會秘書長,

武陵畫院副院長。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蕴雾青山自逍遥》 纸本水墨

136x68cm 2017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烟云深处》 纸本水墨

241x122cm 2017

輪回貳點零

九紅寫在“石有時無”展覽前

中國人自古愛山,中國文人更是寄情於山水之間,崇尚出世、幽閑的生活。於是在院子裏擺放了假山石,屋裏掛上山水畫,案頭置弄個小盆景,把山林間的閑情野趣帶到了身邊,一下子也與自然拉近了很多,恍若置身其中了。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烟雨自在晗泉清》 纸本水墨

131 x 65.5cm 2017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山雨欲来风云起》 纸本水墨

136x34cm 2017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情在云水间》 纸本水墨

241x122cm 2017

一直想研究石頭,作為山水畫的一個部件,大大小小的石頭組成了山,他們形態各異、變化無窮,如同人,各有各的姿容,各有各的性格。有的扭捏些,瘦瘦的不禁風的樣子,碰到剛硬的,又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但是千姿百態裏,顯露的都是骨氣。所以說石頭是有立場的,站在那裏,就在那裏。是園是方是長是尖,無論你喜歡與否,他自始至終是他的樣子。至少在我們的生命周期裏,歲月在他身上很難留下痕跡。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雲來山如畫》 紙本水墨

248×124cm 2016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煙雨晗泉》 紙本水墨

131×65.5cm 2016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響泉夕照》 紙本水墨

131×65.5cm 2016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万仞奇峰图》 纸本水墨

241 x 122cm 2015

於是開始畫石頭,把他當作人來畫。有時他象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先生,風塵僕僕的在你面前,不急不燥的將他的經曆娓娓道來。有時又象一位多變的少女,當你正瞠目結舌於她的秀美時,她卻向你展現了她最平淡無奇的樸實。時間就是你的故事,不用太多言語。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石有时无作品之一》 纸本水墨

53×234cm 2013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石有时无作品之二》 纸本水墨

139×70cm 2013

於是開始畫石頭,把他當作山來畫。“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換個角度看, 形態、大小、位置都變得不重要。一開始時那麼多的棱角,被時間在身上穿孔、削磨,又被歲月研成砂礫,再被烈焰重塑金身……周而複始,一個又一個的輪回,只是一個刹那。

這批作品裏有山、有石、有雲、有時,還有我的一些感悟。

有人說是“煙雲供養”,我說是“貳點零版本”的。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石有时无作品之三》 纸本水墨

139×70cm 2013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石有时无作品之四》 纸本水墨

139×70cm 2013

李九紅:水墨深處是歸途

《石有时无作品之五》 纸本水墨

139×70cm 2013

我的藝術道路

李九紅

我,196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個藝術世家,家庭對我的影響很大。父親和母親都是藝術家,他們熱愛藝術、修養廣博、做人正直真誠。我從小耳聞目染也對藝術由衷喜愛。

父親常說“選擇繪畫就意味著選擇了孤獨”。

現在慢慢理解了這句話的深意:繪畫道路如同登山,其中的痛苦只有自己能夠體會,那是一個人的堅持與執著,也要忍受別人看不到艱辛。

父親是個榜樣,“不作畫,毋甯死”。他是個視繪畫如生命的人,爲了藝術兩次做了腦定位手術,現在年近八十每天還要堅持創作五六個小時,閑下來十分鍾都要提筆畫畫,他作畫的精神一直深深影響著我。

1988年——1992年我就讀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系,學的是裝潢設計,也就是平面設計。按當時的想法是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繪畫只是一個技能,要把它用到實踐當中,去創造、改變周圍的世界,這算是學生時代的宏圖大志吧。

畢業後,闖去了廣東,在那裏一呆十六年,在平面設計和影視作品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但總覺內心的向往與現實差距甚遠,審美水平不高的甲方,慢慢磨滅了自己的熱情。創意和想法被現實反複蹂躏,最後變的面目全非。漸漸地,變得麻木和不敏感了,當年的理想也越走越遠。

不惑之年,我慎重地考慮了自己的人生,決定放下自己大學的專業,回歸傳統山水繪畫,也回歸到年邁的父母身邊,照顧他們。

回北京後,我全身心投入到純藝術的懷抱,進入到自我翺翔的天地。一方面在父親指導下悉心研習傳統中國山水畫,一方面就讀于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師從中國畫大師周韶華先生。2013年我獲得了藝術碩士學位並畢業。

我個性活潑、喜歡專研新生事物,魔方出現時,我很快掌握了它並在比賽時得了第一名;電子玩具一出現,我又很快掌握,並在學校裏活得電子遊戲冠軍,電腦出現時,我也經過自己的專研努力,成爲最早的電腦方面的高手。現如今我進入中國畫領域,便以同樣的精神鑽進去,我讀了大量中國畫論,並一父親和可染先生爲榜樣,決心做一個可染先生教導的“苦學派”。

可染先生對傳統主張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可染先生認爲中國畫這一優秀的藝術傳承,總有一天爲世人所了解,提出了“東方既白”的預言與期望。父親身體力行從可染先生那裏學到了嚴謹治學、崇高的爲藝術獻身的責任感,一直致力推廣可染先生的藝術理念。在藝術上也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獨特的藝術道路。我清楚知道,說到傳承,我責無旁貸。在自己作好畫的前提下,推廣可染先生和父親的藝術和他們的藝術理念,傳承中國山水畫藝術是我未來的主要工作。

現在有個時髦詞——“當代水墨” 。十年後別人再談起“當代水墨”也許和我們理解的都不同了吧。嚴格說水墨並不能代表中國畫,水與墨在中國畫中很重要,但是那只是中國畫藝術的表象。中國畫有其完整的獨立的一套文化體系,有其深刻的哲學與人文背景。賣弄技巧、描摹對象的作品最多只能被歸爲“能品”,傳統中國畫家追求的是內心感受,是透過表象去努力了解深層的東西,繪畫之外的東西。 藝術家不該執著于技法,“中國畫家表現什麽”、“中國畫家如何表現”才是我們該思索的。

舉個例子,中國畫用筆講究“骨法用筆”,這裏的“骨”,不僅僅是講用線的方法、技巧,也應該是藝術家內心的寫照,心無骨,落筆怎能有骨。“生死剛正謂之骨”,“不爲五鬥米折腰”,那才是古人畫外的精神世界。

這些年來一直在研修傳統,修煉自己的筆墨功夫,心也慢慢靜了下來。你們看到我的作品,覺得既當代又傳統,這個和我之前做設計有關,形式感上可能比較現代吧。這個還是表象,希望你們關注我畫外傳達的東西,它不是某個明確的信息,如果觀衆能從畫境中看出我這階段的心態和意趣,我會很開心。

想到可染先生“白發學童”的自勵,我想我的藝術道路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