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莲寺观莲 杜南发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18-05-21


/杜南发

发布/2018521 3:30 AM


 

闲人闲语

莲寺观莲,在风雨中,是一片朦胧,又是一片清凉,情景意境,妙意相生,见闻感思,都种在自己的心田里。

 

承画家许梦丰兄雅意,相约观莲。

赴约时,正际天阴欲雨,黑云蔽日,走在小区街道,阵阵风急,一路树晃叶飞,感觉竟似有几分萧瑟秋意,在没有秋季的南方。

造访的小寺,规模不大,寻常而安静,仿佛转过街角便看见的寻常风景,又似生活中遇见一个寻常的人,有一份寻常的实在。

步入寺内,小小庭院,荷绿叶片,迎风荡漾,起伏如浪,莲花盏盏,婷婷玉立,或半露,或毕现,或含苞,或绽放,嫣红粉红娇黄洁白,诸色出水,明净亮丽,活色生香,又具离垢出尘之致,犹如众香国度的清美静好,就是画家至情至性所系的一方心灵梦土了。

莲花又称荷花,别称芙蓉、菡萏、芙蕖、水云、六月春、君子花、凌波仙子等十多个名字,可见与中华传统文化渊源之深,与儒释道三家皆结深缘,百花之中,唯有此花。

但古代文人名士观赏莲荷,重在寄情养志,罕见亲自动手栽种护养。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里就说他是雇人栽菡萏;即使以一篇《爱莲说》传诵千古的宋代理学大家周敦颐,明代地方志记载他每到一处当官,都会在官署旁凿池种莲,显然也是由人代劳,自己不会当众解衣磅礴,下水挖泥,栽种莲花。

梦丰兄为本地艺术界第一花人,天性爱花,一生护花惜花,种花养花,尤爱莲花,更以养莲为日课,定时细心照料,不怕脏累,经常冒烈日,顶风雨,翻烂泥,勤养护;故所养莲花,皆得生机蓬勃,千姿百态,气足神完,堪称一绝。

他与莲花之缘,如有天定,更似有花神知心,一路牵引。

早年上班时期,他就曾特别在东海岸的乡村租房,只为有地种养莲花。后乡村拆迁,莲花无处可去,正焦虑神伤,竟然喜获住家附近寺院当家应允,将莲花移植寺内继续供养。

令人惊喜的是该寺院名称就是香莲寺

正殿两边于1950年建寺时所立的一对长联,更仿佛一早就预言了这段奇妙的莲花因缘(今联为1988年寺院重修时梦丰兄依原联内容重书)。

上联是:香火有因缘,天为梵王开宝殿,下联为:莲华生智慧,佛从海国结芳邻。

原种于东海岸乡间的莲花,幸得移植寺内,与佛为邻;莲花又为佛家重要象征;梦丰兄家居邻近该寺,更是现实芳邻;如此多重巧合,完全对应下联句意。

如大胆将上联改为香莲有因缘,天为莲香开宝殿,就更如是这段故事的写实描写(佛家的梵王等亦与莲花有象征关系)。

建寺后廿多年,原联所写情境,竟因画家到此种莲而显现,如此妙缘,实堪赞叹,诚为本地艺林罕见佳话。

正殿门楣水泥砌字匾额香莲寺,款识为庚申季夏,转解立

庚申季夏即195078月间的建寺时间,匾为建寺的转解法师(1885-1960年)所立。

上世纪初南来建寺宏法的字辈闽南僧人,是本地佛教发展重要的推手和奠基者,如转道(创建光明山普觉寺)、转岸(合力创建普陀寺)及转解等诸位法师,均属同辈。

清末民初的闽南佛教,以禅门临济宗南山喝云派传衍最盛,其法裔字辈的外字(对外用的名字)共52字,字在第19字(前后句为佛喜转瑞,广传道法),可知转解和转道都属于第19代的字辈,创建龙山寺的喜参和尚为第18字辈,薝蔔院的广洽法师则为第21广字辈。

喝云派法裔字辈的内字(对内用的法号)则有55字,第19字为真如性海四字的字辈,故转解法师的内字法名为海脱。

转解法师是福建南安人,俗姓黄,年轻时在南安杨梅山雪峰寺出家,传承南山喝云派的临济法脉。

1904年他就随喜参法师南来本地,创建龙山寺,后回闽南,先后担任泉州承天寺、厦门南普陀寺重要执事,20年代任雪峰寺住持。

30年代再度南来,1949年在海港附近创建普济寺(1979年迁东部时暂改名普济佛学研究院),1950年又在东海岸建立香莲寺,1960年圆寂。

立足寺内,有此认识,心绪便觉不同。

方感叹间,不知不觉,霏霏细雨,随风而至,沾湿小庭,莲花荷叶,渐添了一层晶莹水意,如同凝香露色,清净欲滴,又似意动心生,顾盼有情。

莲寺观莲,在风雨中,是一片朦胧,又是一片清凉,情景意境,妙意相生,见闻感思,都种在自己的心田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