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殖鱼类绦虫病的处理

 临颍贾井家具 2018-05-21

一,养殖鱼类绦虫病的病原及生活史。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导致鱼类出现绦虫病,危害较大的病原有2种,即头槽绦虫和舌形绦虫及双线绦虫的裂头蚴(俗称面条虫)。

1,头槽绦虫:虫体带状,长约2-25厘米,整个虫体由头节,颈部,体节3部分构成,头节有1明显的顶盘和2个较深的吸沟。

             

         头槽绦虫头节的形态(仿黄琪炎)

   生活史:头槽绦虫的生活史分为5个阶段,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5个阶段。发育需要经过变态和更换宿主。

   头槽绦虫在寄生的鱼的肠道内达到性成熟后,开始产卵,卵随鱼的粪便进入到养殖水体中,发育成钩球蚴,发育的时间随水温而定,一般为3-30天。钩球蚴在水中生活的时间为2天,等待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的摄食,如果不被中间宿主摄食,钩球蚴就会死亡。钩球蚴在剑水蚤体内发育成原尾蚴,感染了原尾蚴的剑水蚤被鱼类摄食后,原尾蚴随着剑水蚤进入鱼类的消化系统,随着鱼类的肠道的消化,剑水蚤破裂,原尾蚴进入肠道内寄生,发育成裂头蚴,再经过20多天的发育,裂头蚴发育成性成熟的成虫,开始产卵,完成1个完整的生活史。

2,舌状绦虫的形态和生活史。

   虫体呈白色带状,长度从数厘米至几十厘米。双线绦虫的前段钝尖,背腹面各有2条凹陷的平等纵槽,幅面中间有1条中线,舌型绦虫头节细尖,略呈三角形,背腹面各有头条凹陷的纵槽。

   舌状绦虫的终末宿主为鸥鸟,虫卵随宿主的粪便排入水中,孵化出钩球蚴,钩球蚴被水蚤摄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原尾蚴,鱼吞食带有原尾蚴的水蚤后,原尾蚴穿过鱼的肠壁,到体内发育成裂头蚴,病鱼被鸥鸟摄食,裂头蚴在鸥鸟的肠中发育成成虫。

二,绦虫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诊断。

   头槽绦虫的卵在水中孵化后,首先寄生于水蚤上,鱼类吞食水蚤后即可感染此病,少量寄生病鱼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机体发黑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迟钝;身体消瘦、体色发黑、摄食量剧减;剖开鱼腹,可见肠道形成胃囊状扩张,破肠后,即可见到白色带状虫体聚集在一起。 严重感染时,患鱼肠道被堵塞,同时引起肠炎和贫血,有时可致鱼死亡。 



   舌型绦虫患病严重的病鱼,腹部膨胀,用手轻压病鱼腹部有坚硬实体的感觉病鱼腹部膨大,且较硬,解剖后可见腹腔内充满白色带状的虫体。大量寄生时则会造成鱼体消瘦,寄生的前肠膨大,导致饲料无法进入消化道,鱼体逐渐消瘦;部分品种如舌型绦虫甚至会钻出肠道,挤压鱼的内脏器官,造成内脏的萎缩,直至死亡。


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5-10月。主要危害常见的鲤科养殖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鲮鱼等。头槽绦虫主要危害草鱼种和团头鲂,鳊鱼鱼种。舌型绦虫主要危害鲫鱼等养殖鱼类。该病过去常见于10cm以下的草鱼种,近年由于Ⅰ龄草鱼Ⅱ龄草鱼也多见。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炎、出血、继发感染赤皮、烂鳃,从而导致草鱼大批量死亡。

诊断:  剪开病鱼肠管,发现肠内以及腹腔内有大量白色带状或者卷曲状的虫体即可初步确诊。

三,绦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1,预防。

     鱼种下池前可以用生石灰清塘,以250-300毫克/升浓度全池泼洒,以杀灭虫卵和剑水蚤等中间宿主。同时驱赶鸥鸟,切断绦虫生活史中的链条,能减少发病。

 因为裂头蚴在鱼体的肠道内发育成成虫后,成虫易堵塞肠道。鱼变得拒食,吃不进药饵。所以建议预防为主,控制头槽绦虫的裂头蚴阶段,不让其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

方 案:按川楝陈皮散200g+阿苯达唑粉100g拌料100千克,10天预防1次,连用3天。

2,治疗。

方案1,坤宏阿苯达唑1包(100克)+芳草川楝陈皮散1包拌料10千克,

连续使用3-5

方案2拌料投喂,每10千克料拌料5-102%含量的吡喹酮预混剂(团头鲂慎用)连续使用3-5天。治疗时还应该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泼洒治疗,时间一般为内服药物3天后,此时泼洒杀虫药物可以杀灭池塘中的虫卵及驱出的虫体,防止鱼类吞食摄食了虫卵的剑水蚤而重复感染,可以使用80%的晶体敌百虫150-200克亩每米进行全池泼洒,杀灭排出的虫卵及虫体。

 鱼类感染绦虫后,治疗的过程中需足量投喂饲料,防止鱼类得不到足够的饵料而将虫体及虫卵再次摄入,造成二次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