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读书笔记?

 昵称45199333 2018-05-21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他的著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为我们介绍了一元化读书笔记法。我们的大脑就好比一个宇宙级衣柜,人的记忆力有限,但需要记住的信息却在不断增多,这时候就需要专门的收纳工具来帮助我们分门别类地储藏信息,就好像衣柜里的抽屉,按照不同材质、不同季节、不同颜色,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找到某一件需要的衣服。读书笔记就是这一个个抽屉,能帮助我们记录学到的知识,整理归档后,便能在后续的输出阶段一打开就找到所需的素材。最重要的是,衣服要穿在我们的身上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而知识需要融入我们的思想,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智慧,为我们所用。

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出了将所有信息,按照时间顺序,不加区分地记录在同一个笔记本上的一元化笔记的概念,也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葱鲔(wěi鱼,即金枪鱼)火锅式”,即“原文摘抄+感想”的读书笔记法,以产出为目的地选书、购书、读书,坚持记录读书笔记,才能将看过的书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从而得到思想的升华和自我的成长。

为产出而读,有目的地读。


很多人读书漫无目的,今天对心理学感兴趣了就抄起来读一通,明天又对经济学感兴趣了就把心理学放下了,这样读书就像猴子掰玉米,努力辛苦一场,到头来却只得到一根玉米,付出大于收获,白白浪费了时间。


读书首先要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哪方面的知识,要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获取有效信息为目的,而只读某一方面的一本书,很容易造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局面,不能全面深刻地看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职场大忌。因此,主题性、垂直型阅读才是我们掌握职场主动性的制胜法宝,只有掌握选书的主动权,不断深挖自己的本职知识,斩获更多更全面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性,达到“在这个问题上,没人比我懂得更多”的境界,才能占据“思想的主场”,从职场菜鸟变成靠得住的前辈,成为不可取代的职场大神。


读书还要以产出为目的,时刻保有读完后要向他人复述书中观点的想法,读一本就要有一本的效果,要让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为我以后著书立说提供养料,这样一开始有了目标,读起来精神才会更加集中,读到的内容也会更加印象深刻,书中的知识才会被记住,就好像学生时代老师经常说的,等你能给别人讲会这道题的时候,才说明你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

心动是唯一的准则,坚持就是胜利。

生命宝贵,记忆有限,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能占据一席之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讲述的是一种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是指将日常生活中的灵感随想,平时收集的关于书的杂志评论、报刊的剪报,由日常生活、评论、剪报、某本读过的书所产生的读书清单,以及运用葱鲔鱼火锅法记录的读书笔记四大元素,统统记录在同一个笔记本中,一种利用笔记本来读书的方法,记录时,只按照时间顺序,不刻意区分,想到什么就立刻记下,想写什么都可以,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坚持记录,不断往大脑的抽屉里存放素材,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葱鲔鱼火锅,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火锅做法,将葱段和鲔鱼分别排列,一部分葱段之后紧跟着一部分鲔鱼,依次循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就像这火锅的做法一样,先摘抄一部分原文,后面紧跟着一段自己的感想。“怦然心动”是摘抄原文的唯一准则。只有真正让你感到心动,给你带来巨大震撼的句子或段落,才有摘抄的必要,因为,一定是那一段文字使你产生了某种同理心,触及了你的灵魂,跟你达到了共鸣,你才会感到心动和震撼。摘抄完就要立刻记下当时的想法和感受,此时的想法就是你思想的产物,是你读这本书时获得的属于你自身的智慧。

重读笔记,温故知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本笔记记录完,不能说扔就扔了,这里面可记录着你的智慧结晶。要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将笔记作为自己的原创思想仓库,通过比较过去的思想以及自己现在思想之间的差距,不断产生新的创意,为后期写文章、著书立说提供参考。

人的阅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看过的风景多了,思想总会改变,经常翻看以前的笔记,你就会看到自己的变化。相比从前,也许变得更加成熟;也许看待问题的眼光更加准确,犀利;也许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全面,稳妥。亦或者是变成了另一个陌生人,早已忘记最初的想法,这些笔记本就好像时间机器,能带你回到过去,与曾经的自己对话,那就坐着这架时光机,去看看曾经的自己吧。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在快30岁的时候才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也庆幸在而立之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过去浪费的时间虽然惋惜但也无可奈何,唯有脚踏实地活在当下,一本一本实实在在地读下去,好好做笔记,努力积攒,希望厚积薄发,继往开来,小小收获与诸君共勉,有不妥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