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奋斗 我幸福】邢永强的红色收藏梦

 甘肃头条传媒 2018-05-21
     

【我奋斗 我幸福】
邢永强的红色收藏梦
    2018年1月16日,甘肃省首个个人红色纪念馆——“会宁县永强红色纪念馆”正会宁县正式开馆,革命圣地再添一所红色纪念馆,吸引了当地众多居民前来观看。
    邢永强白银市会宁县城一名普通居民,他从小就一直有一个红色收藏梦,这个梦想从萌发到实现,花了足足二十年时间、走过了6个省十多个地区,行程两万多公里。筹建了我省首个个人“会宁县永强红色纪念馆”,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米,藏品数量有3000多件,主要包括书信、书画、照片、像章等,都是反映当时时代背景的藏品。这些藏品,都是从全国各地收集的近2万件藏品中精选出来的当年红军三军会师之革命圣地再添一所红色纪念馆,吸引了当地很多居民前来观看。
    邢永强的红色纪念馆有3000多件藏品,这3000多件藏品是从他2万多件藏品中精选出来的。2万多不是一个小数字,足可想见邢永强为了争取得到那一件件珍贵的藏品而付出的艰辛。他的红色纪念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以期传承甘肃会宁的红色基因,其蕴含的精神价值不言而喻,受到媒体关注和网友点赞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件事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案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会宁在历史上是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之地,闻名全国。邢永强一家就深受红色历史的教育熏陶,从小喜爱上了红色收藏,产生了浓浓的“红色情结”。他建红色纪念馆的目的非常纯粹,不求名和利,而是利用纪念馆集中展现红色革命的历史风貌,以此教育更多人缅怀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回望那一幕幕慷慨悲壮的历史,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岁月和幸福生活。
    邢永强说,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因邢家台子邢家家族是个大户,房屋较多,在此期间,包括朱德等红军战士居住在家中,与爷爷奶奶都有接触交谈,朱德态度非常和蔼,吃饭后还用银元付费,走后才知道是红军大官。朱德在此居住数日,指挥会师联欢,红军医治村民。爷爷和村民也积极拥军,捐粮草和衣服。国民党飞机前来轰炸时,朱德还带着方凳进洋芋窖躲避。这段历史,邢家家谱和县志上均有记载。家中至今还保存有当年朱德曾使用过的木床和方凳。
    受父辈和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喜欢红色收藏。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红色情结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想建设一个红色纪念馆,来展现红色革命历史风貌、缅怀革命先烈,也让各界群众免费来接受红色传统文化教育”邢永强如此谈起自己建红色纪念馆的初衷。
    有了这个想法后,邢永强就开始慢慢储备和收集相关文物史料。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红色纪念馆现在已经初具规模。目前纪念馆的面积已经达到了一千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藏品数量有三千多件,主要包括书信、书画、照片、像章等,都是反映当时时代背景的藏品。邢永强说馆内的这三千多件藏品,是从全国各地收集的近两万件藏品中精选出来的。展厅内不同内容、不同材质、不同历史时期的毛主席像章,工业建设、文艺创作等等不同的主题。
    “这些像章是我最为自豪的藏品了。丝织的‘毛主席去安源’挂像、铸铁材质的‘八大样板戏’宣传牌等,都是很少见的红色收藏珍品。”邢永强说,其中三米高、两米宽的毛主席标准像,是在2006年从甘肃两当县一位藏友手中交流过来的。用了一年多时间,五次上门才收藏了过来,现在已经成为了纪念馆的镇馆藏品。
    邢永强说:“在红色纪念馆筹建布展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了百色、延安、井冈山等地红色纪念馆的经验和做法,计划打破传统布展的束缚,适当采用声、光、电、半景画等,配有模型、油画、雕塑、剪纸、图表、照片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全方位、真实地再现当年历史风貌及场景,给参观者以历史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在这个红色纪念馆布展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了百色、延安、井冈山等地红色纪念馆的经验和做法,打破传统布展的束缚,适当采用声、光、电、多媒体、半景画等,配有模型、油画、雕塑、剪纸、图表、照片、民歌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全方位、真实地再现当年历史风貌及场景,给参观者以历史的真实感和现场感。”邢永强向说:“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尽我最大的努力,一定把这个红色展馆越搞越好。通过纪念馆内的文史资料、实物展示等,让更多的年轻人来这里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感受现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