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谜考(上)——天下太极出武当——习云泰 李传国

 敖东古城 2018-05-21

  文/习云泰 李传国2014年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武术界对于谁创太极拳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武术史学家唐豪等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考察,以明清部分史料为据,武断地做出错误结论,认为“明代张三丰不会太极拳,张三丰只是武当山炼丹的道士,太极拳创造与他无关,河南陈家沟陈王廷才是中国太极拳的创始人”。近年来,随着史料和古拳谱的问世,创太极拳的明代张三丰应该否定,但宋代还有一个身世鲜为人知的张三丰,确是太极拳的初创者。因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这个张三丰始终未露真容,故各种离奇传说,比比皆是,把宋代初创太极拳的张三丰湮没至今。本文目的在于返还历史的真实。

一、张三丰其人之谜

张三丰是太极拳的缔造者,名声早已扬名海内外,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著作《中国科技史》一书中写道,“张三丰的名字,多与太极拳联系在一起”。

《明史·方技传》曰:“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欣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红髯如戟……三丰与其徒去荆榛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及葬,闻棺木有声,启视,则复活……”。显系荒诞之谈。据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几经续编的大型工具书《辞源》记载:“张三丰,宋代技击家,非遇困危不发,发则必胜。其法主御敌。明嘉靖时,张松溪也传此法,三丰事见《宁波府志三·艺术张松溪》”1。“武当之祖是张三丰,张氏生于宋代徽宗年间,其武技精兵超群”2。《异林》中记载:“张三丰,宋代人,生死不详,生于山东即墨县”。后来,我又在《异述记》中见到记载“张三丰是山东即墨人,生于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8月),卒于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9月3日)”说辞。

据各类书籍汇载,历史上至少有三个以上张三丰(峰),其一是南宋张三丰,其二是元末明初的张三丰,又号“三峰子”,善书画,工诗词;其三是明代初年明成祖胡滢四处寻访的张三丰。这些张三丰到底是哪里人?《明史·方技传》说他是辽东人,《山西通志》说他是平阳人或猗氏人,《陕西通志》则说他是宝鸡人,而《四川总志》又说他是天目人。以上许多著作,对张三丰(峰)多有神话般的描述,至于什么时代的人,那更是众说纷纭。尽管以上说法各异,但历史上有不少太极拳名家的共同看法,是宋代的张三丰创造了太极拳。

二、张三丰创太极拳之源考

关于涉及张三丰(峰)创太极拳说,著述颇多。最早见于明末清初人黄宗羲(1610-1695)的《王征南墓志铭》,“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诏之,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三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著”。几十年后,雍正年间的曹秉仁在《宁波府志》中又以《王征南墓志铭》为据,重叙张三丰创内家拳说,“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丰。张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由张三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松溪为最”。

早年太极拳重要传人都认为是张三丰创太极拳,我想,这绝不会是空穴来风。下面,让我们来引述各家言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论述。

武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李亦畲,在1867年的“太极拳小序”中载有“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这些文字记载可信,因当时杨露禅和武禹襄都还健在。

杨式太极拳传人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说,“先大父更诏之日,太极拳创自宋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兴师,乃蒋发先生唯一弟子”。1925年,陈微明在《太极拳术》中说,“太极拳术,宋张三丰祖师所传”。

牟钟鉴著《道教与中国文化》一书,其中载有“佛教有少林,道教有武当,宋代武当派祖师张三丰以内家拳称著”3

曾记得在全国性的三年挖掘整理期间,一次代表国家体委挖整理领导小组去山东济南了解情况时,同行的毛伯浩、张文广、蔡龙云和夏柏华等人,由山东省负责挖掘整理的范春和安排接待,范春和是我的学生。我们散步时,他对我说:“一次我听山东即墨县一个老者说,‘老辈子有个张三丰是以做豆腐维生的平民百姓,听说好多人跟他较起劲来如棉裹铁,以柔克刚功夫甚是了得’”。我说挖掘整理要凭证据,有机会最好查查地方志,是否有此记载。听说不见得可靠,当然也可能事发有因。但此说多少年来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经查,乾隆元年的《山东通志》、二十八年的《即墨县志》和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纂修的《莱州府志》与《太原县志》等均有记载。

应该说,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个体动作发展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而个体动作的发展也对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张三丰当时是以做豆腐维生的,在做豆腐中结合个人的练武经历,日久天长,他悟出了十三个动作,即后人所说的太极拳十三式,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细想“十三式说略”中有“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这同磨豆腐用力何其相似乃尔。

台湾学者蔡肇自称是郑曼青的入室弟子,郑曼青是杨澄甫的传人。他在《我所认识的太极拳》一书中说,“张三丰不是神,是靠做豆腐维生的平民,在常年推磨中悟出了‘腰为轴’,又从推磨中悟出了最省力有效的‘虚实分明’……定步推黄豆,掤捋挤按四式尽在双手往来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现代的掤捋挤按,不可能同初创时完全一样。武术的很多拳种,其动作都是从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诚如形意拳的劈拳似斧,不可能同斧头真劈动作一样。而八卦掌的平托掌则是模仿劳动中的托物动作。张三丰创造的十三式,从把豆腐切成块,肩挑选送豆腐到买家,肩挑豆腐防止在板上层叠的豆腐破碎,挑担沿街叫卖过程中,身体必须维持“垂肩”与“含胸”等姿势,在人多处穿行,双手一前一后拉紧系担子的绳子,于是便有了“采势”和“捋势”。挑担子走路久了,则要换肩或偏一下肩位,倘用前手撑换“别”其绳索,改变方位,送豆腐进门,拐弯,为了使担子保持平稳,“肘须支”,“肩须靠”。在人群中穿行,怎能不忽“顾”忽“盼”,前进遇阻则须退,前有空隙则迈进,人多则须“定”。张三丰在做豆腐的休闲之余,把体会传于伙伴。这个张三丰就是初创太极拳的张三丰(以上是该书大体论述,书中未注明出处,疑为作者推理)。有力的推翻了陕西张三丰在武当山隔窗看了树上的喜鹊与蛇斗,蛇盘成一个圆圈似太极,悟出了以柔克刚的太极拳谬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十三式的产生也可证明这一论点是正确的。“人类在其产生的最初时期所进行的生产劳动中,已经包含有脑力劳动的劳动因素,这是因为单个人如果不在自己的头脑支配下,使自己的肌肉活动起来,就不能对自然发挥作用,正如在自然机体中头和手组成一体一样,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了4。”(待续)

参考文献:

(1)《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050页。

(2)德虔《中国少林武术大全·下卷》,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3)牟钟鉴《道教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