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滴滴的危局看一个优秀的APP如何激发人性的善(原型图版)

 源源不断 2018-05-21

 

大家好,上一篇滴滴杀死了空姐 是什么杀死了滴滴为初步思考,本篇增加了一些原型图为完整版,方便大家拍砖。

作为一名高级产品经理,每天都会去做的事情就是去体验各类型的App,去看别人家的产品是怎么做的,尤其是国民级应用,是怎样服务亿万级用户的。当然,更重要的是,想看看国民应用们为什么会被无数次地骂。

空姐被滴滴顺风车主奸杀的事情还在持续发酵中。我想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析一下。

·             真正的共享出行——顺风车业务

话说2015年,滴滴顺风车业务还没有上线之时。作为一名有车一族,每天通勤一人开五座车,实感浪费。当时想着看看家附近有没有朋友和自己上班(当年上班在亦庄京东总部)是一个方向的,拉上一起走,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还能挣点油钱。

      当时网约车大战刚刚打响。滴滴、滴嗒、快的为代表的网约车服务如雨后春笋。当时大家只看到了各平台在补贴烧钱,我注意到,滴滴在补贴的同时,在共享出行领域的产品上也是有非常大跨步的探索的。

2015年6月滴滴上线了顺风车功能。这满足了像我一部分跨区上班的长途车主对环保的需求。于是我马上注册了顺风车主,开始了每天上下班拉一单的生活。

 


·             平台奖励机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平台为了发展顺风车业务,对信用好的车主给予一定的平台奖励,同时也鼓励更多的车主加入顺风车行列。

不能免俗,为了有良好的信誉和能被平台推荐我渐渐开始请同事帮忙刷单。在刷单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平台漏洞,比如乘客和车主设置相同的出发和目的地,并且同时提交订单,这样车主就可以看到同事的订单,并早一步抢单,然后就可以挣平台的佣金等等。每天饭钱也出来了,不亦乐乎!

 


·             用完即走——难以形成用户黏性

其实我们细想一下使用滴滴的场景,需要出行,打开滴滴App,选择好所需的服务,确认自己的所在地,输入目的地,点下单,如果定位很准的情况下,基本是不用再打开App去看了,坐等司机来接即可,到达目的地后,再打开直接支付完就下车走了,通常会引导我们进行评价,但是基本都会忘掉,这么看来滴滴平台其实更像是如今小程序的精髓:用完即走。对于平台级应用来说,可能DAU是有了,但是对于用户的粘性永远不够的,滴滴的产品经理们还是希望在坐车期间,用户能打开滴滴App看看、玩玩,形成社交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说到社交,常用的就是标签型人格,容易快速让我们定位到我们想寻找的“猎物”(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我们每次搜索内容,其实都是在寻找自己的猎物,只是这个猎物本身的属性在不停的转变而已)。产品设计原则有一点是,当产品初期上线的时候,很多运营化的物料(姑且这么定义吧)是不能准备充分的,一般都会让用户自行填写,我们在这个输入框内加入一些限制性条件,比如字数、比如脏词库、敏感词汇的校验,然后加入数据埋点,根据数据来去判断用户填写的内容频繁度。数据搜集差不多后,即可制作成可运营的标签进行投放,让用户自行选择,而无需去手动输入,从而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毕竟点点点比打字的成本要低的多。

·             平台社交化——打歪了的仗役

为了能提高可玩性、增加用户在线时长,从而促进成单率,滴滴顺风车上线了标签化运营,并可以采取双向评价,即评价乘车人和顺风车主。作为车主的我那必然就开始挑剔了,一名性取向正常的男性,或者说爱美之心人人有之,必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喜欢拉美女乘客了。于是,每当准备下班时,打开顺风车,看的最多的就是同道的美女乘客,以及她下面的标签。有大长腿、萝莉、OL风、善谈、长发飘飘等等,看着就容易让人浮想翩翩,就算绕道也得拉之啊!不为别的,能在枯燥的路上有个聊天的解解闷。当然,我还是守法公民!

 顺风车,顾名思义就是完全利用社会闲置资源,通过数据整合,化零为整,实在资源最大化使用。但是顺风车的弊端由较为明显,毕竟是社会闲置资源,平台在风险把控及人员筛选上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既然是用户自行撰写的标签,那势必就会有些不可描述的词语。这样就会给一些敢于挑战法律的人可趁之机,毕竟像今年奇葩大会里嘉宾“科学家种太阳”陈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所有男人都是潜在强奸犯。

 


      就问你,你看到那些不可描述的标签和一张小仙女或网红脸的美女头像,你不会动心吗?不可能的!

·             产品终极打法——激发人性的善

所以,产品如果想强大,想作为平台级应用,想作为国民级应用,首先要做到的一点是要激发人类善的一面,造福人类,通过高科技的应用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沟通及互相帮助。而不是通过一些龌龊的手段来刺激人类恶的那一面,如果是这样,这款产品不会走的很远,而背后的设计师(产品经理)也不是一名好的产品!

顺风车业务其实自古代一直就存在,以前从村里要到县里或者市里买东西或者办事,需要搭同村的拖拉机或者摩托车等,到镇上在转公交车等,辗转抵达目的地。其实这期间就促成了顺风车的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搭顺风车的覆盖半径也随之增大,逐渐覆盖到了城市,也就从熟人向陌生人的转变。这个服务的提供本身就是一种社交产品,一个新的产品投放市场时,往往社交类的应用会比较容易被用户接受,使用成本低,并且投其所好,交友么,谁不乐意。但是我们在做产品时,往往会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性。我们会为了做社交而去社交,为了增加用户粘性而去不择手段的强奸用户,这样往往会加剧用户对你产品的厌恶,形成恶性循环。

至于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终极哲学问题,我回答不了,但是我们不能通过一个应用或者说一个功能,来去激发人性之恶,而且将之放大,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那实属不该。

产品赋予我们能量,我们作为缔造者,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某一个想法或功能点,能让善放大,比如旧衣回收、众筹、拍卖等,这些是利用高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前提下,更好的服务每一个人,让每一件物品都能有尊严地生存,并赋予价值。

滴滴顺风车业务如果利用好,会大放异彩。我们可以通过顺风车,能成为下一单买卖的客户,活成为一起打拼的事业伙伴,也有可能成为家庭的伴侣。滴滴第一篇整改声明已经发出,风评不错。但是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细想一下,还有很多可以继续优化的地方。


司乘人员撮合管理方案


第一、 按照兴趣圈子、地域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将本来在线下有共同标签但无法形成有效集合的人群,通过组合算法进行集合。这样做的好处是合理的分配社会化资源,把不同维度上具有共同特性的人群从线下拉到线上,形成某种组合,通过有偿方式提供共享出行,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将陌生人社交转化为熟人社交的过程。

第二、 针对通勤族的两点一线的路径,可通过平台设置搜索距离来获取附近相同属性的司乘人员,从原来司机通过头像、标签选择自己心仪的乘客过渡到由乘客选择更合适、顺路的司机,将“拉顺风车”转变为“乘顺风车”。供需关系倒置,实现真正的共享出行。



示意图


危急情况应对方案


      这次滴滴顺风车的危机,本质上是对危急情况处理不力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想了以下三种应对模型。

      第一、 通过滴滴App设置物理按键快捷键(为了防触碰,可以上下音量键加侧键一起按进行触发),只要App在后台运行时,便可实现一键触发报警;同时启动摄像头及话筒,进行录音及录像,获取现场证据,并实时获取地理位置,滴滴客服确认无误后将信息一键同步至110指挥中心,实现快速出警,将伤害降到最低。不过看了滴滴的整改方案后发现滴滴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定的考量。但我认为远远不够。试想,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乘客尤其是女性乘客,会比较紧张,再解锁手机、点开App,找到紧急救助按钮去点击,动作过多造成的时间拖延,很有可能手机早就被怪蜀黍抢去了,导致报案无望。

      第二、 如果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实现软硬件结合,可以考虑将在锁屏时,点亮屏幕,下拉快捷菜单设置一键报警button,实现在短时间内快速报警(下方为我的想法对应的原型设计)

 


      第三、 提前设置紧急联系人,当乘客上车后,会将该乘客的上车地点、目的地、车主信息及实时行车路线一并发给紧急联系人,可供紧急联系人随时监控,如遇特殊情况可代为报警。



综上,我不敢说这样的解决办法能够激发人性中善的一面,但至少如此之后,用更加便捷凸显的预防犯罪措施来增加犯罪成本,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约束了人性中的恶。

以上只能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希望有机会与大牛们切磋。让我们这群产品人能更好地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