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品中国四大碉楼(二):开平碉楼

 PICAKIO 2018-05-21

编者按:开平碉楼——是广东地区首个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华侨文化世界遗产项目,是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独特建筑艺术代表和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相比上千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建筑文化遗产,从明代中后期出现的开平碉楼承载了本地乡土建筑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乡土建筑中最“洋气”的典型,是集防卫、居住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根据文献记载,开平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现存有1833座,分布在开平各乡村之间。



碉楼形成的历史条件


开平隶属江门市,是江门“五邑”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地区,又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在明朝中叶以来,此地为“四不管”之地,匪患严重,官府束手无策,以此地为背景拍摄的《让子弹飞》电影,就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社会混乱、匪盗猖獗的状况。当地水系发达,纵横浇灌的潭江、沧江相会于此,再加上临近海岸,台风暴雨多,经常受到洪涝灾害。因此,在自然、社会等多重背景下,当地民众被迫修建碉楼以适应生活。



碉楼的发展


真正形成规模的开平碉楼集中在19世纪20、30年代,因当时人口暴涨,耕地不足,不同时期迁徙来此的客家人开始内斗,促使大批的开平男性流向海外谋生,在经历了“卖猪仔”到去“出路”,几代开平男人漂洋过海,历经艰辛,终于成为了父老乡亲中的“金山伯”,带着大大的藤编“金山箱”荣归故里回乡寻根,修建祖屋光宗耀祖。



当时还流行这样一首民谣:“喜鹊喜,贺新年,阿爸金山去赚钱,赚的金银千万两,返来起屋兼买田”,当时的“金山伯”回到乡后,大修祖屋、置办田产,忙着攀比与炫富,而且一定要把“洋”元素尽量都体现在建筑上,如古罗马的拱券、古希腊的廊柱、洛可可的弧线、哥特式的屋顶,只要是西方有的建筑特征都往上放,为了满足祖辈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把龙凤麒麟、童子拜寿、松竹梅等图案也都糅合在建筑中。



虽然开平碉楼的材质有多种,但用得最多的还是从国外引进的当时最先进的混凝土技术,一则让楼体更加坚固,二则让楼面更加美观,同时更是抵御土匪及洪水的不二选择。因此,“金山伯”回乡修建的祖屋,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华丽。



现存碉楼及居庐


真正意义上的碉楼,必须是窗户开口小、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土匪的高楼。而许多未设枪眼的中西建筑、有开敞或半开敞空间的建筑称作“庐”。作为防御性建筑,开平碉楼可分为更楼、众楼和居楼三种。其中的更楼又称“灯楼”,作用主要是瞭望,用于打更放哨等。众楼是一个村村民集资修建共同抵御外来侵犯的楼,而居楼是有钱人家自个儿修建的,居住兼防御一体的建筑。现如今保存完好的碉楼、居庐主要集中在自力村、马降龙村、锦江里这三处,虽然相隔不远,但每座村庄的碉楼各有特色,独一无二,值得细细品鉴。



自力村



自力村是开平碉楼最集中的一个地方,更、众楼和居庐有15栋。此处成片的良田,纵横的阡陌,平阔的地形与怡人的风光,宛如一座世外桃源,散落其间的碉楼保存完好,光彩依旧,徜徉此处不但可以欣赏绿麦成林的风景,更能感知金山伯时期繁荣似锦的景象。不一样的乡村、不一样的民俗风情,这里是中国与海外文化碰撞的现行之地。




登上最精美的铭石楼,感觉身处自力村最高点,也是《让子弹飞》电影拍摄的实景地之一,在楼顶之处有一座凉亭,爱奥尼柱的大涡卷与中国皇家式的琉璃瓦结合在一起,映衬着碧蓝的天空,更容易让人意向此地此处昔日的富贵与精致,倚栏眺望,池塘、良田、错落有致的屋宇无序自然的衬托在一起,瞬间让人提神,开阔、整洁、美丽的乡村吸引了到此每位游客的脚步与目光。绿色的庄家与金黄的油菜花交相辉映,田间小道上成群的鹅、池塘里悠闲的鸭,让一座座带着券廊、穹顶的西式建筑显得额外有生机,生活才是赋予建筑最美的灵魂。


马降龙村



马降龙村是有名的侨户,海外侨胞比居住在村里的人多,不同于自力村的是这里植被茂密,林木苍翠,修建在此的碉楼虽然很高,但衬托在山间绿林中别有一番风貌,不如自力村放眼望去的开阔,而是半掩半隐在绿海林间的“城堡”,此地最为代表的天禄楼建成于1925年,由村民集资兴建,为典型的众楼。该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半部为西式的券廊与哥特式的屋檐,下半部为典型的小口铁窗造型,当地村民以此防御匪患和洪水。



此外,这里还有几座居庐,相比自力村的几座碉楼,这里的生活少了一些繁奢,多了一份生活气息。现如今的马降龙村民因为没有了匪患和洪水的打扰,当地居民更愿意居住在周边的平房里,而这些精雕细琢、耗资巨大的碉楼更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和周边的一切回忆着当时的点点滴滴。


锦江里



在开平碉楼中,规模最大、造型最精致、保存最完好的莫属锦江里的瑞石楼,素有开平“第一楼”的称誉,此楼建成于1925年,共有九层高,站在顶上眺望,此楼不但是该村落的中心点,更是处在绵山群林中的风水宝地。该楼创造了开平碉楼几大之最,相对其他碉楼,瑞石楼在体量、造型、装饰、细节上远远超过其他碉楼的水平。



远观瑞石楼,最顶上大穹顶毋庸置疑是当时最流向的西式建筑符号,而四个角落的城堡头配合在一起,让瑞石楼的头显得更具西式化,券廊立柱都有很精美的西式花纹,最为奇妙的是,在八楼处设计了一个大圆窗,透过圆窗能开到远方的风景,而团团圆圆的传统美意也许是主人最想表达的思绪。


立园




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回国以后,历时十年于1936年建成的私家园林,占地约19600平方米。立园集传统园艺、西洋建筑、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是中国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园中也建有一栋碉楼,当年土匪横行四方,不管贫富贵贱的家庭都需要一座可避难的碉楼。相比其他村落的建筑,立园的特点在于园中亭台楼阁及西式建筑上,如 “立园”大牌坊、“修身立本”大牌楼和“晚香”、“玩水”、“观澜”、“挹翠”四个桥亭,以及石米罗马式建筑 “鸟巢”。当然,倾注立园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立园男主人与四位妻子爱意绵长的故事。



历经百年风霜的开平碉楼,从当地人的保护伞到如今被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个凝固的历史故事,真实的记载了客家人的一段段往过,与土匪的抗争,被洪水肆虐的天灾,远走异国他乡的无奈,生活在外的艰辛,“金山伯”荣归故里的豪情,祖屋良田遍布乡里的气派,当然,还有“金山婆”留在家中,那份永远都消失不了的思念……



作者与授权:郑婷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